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 比较重庆市两区县早产/低出生体重儿(简称早产组)与正常足月儿(简称足月组)母亲孕期膳食营养、孕期保健及生活方式,为降低早产/低出生体重儿的出生率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利用对460名早产/低出生体重儿和460名足月儿问卷调查资料的分析,应用χ2检验和方差分析比较早产组与足月组母亲的孕期营养、产前检查和生活方式,为降低早产/低出生体重儿的出生率提供科学依据。结果 早产组母亲孕期叶酸服用比例,孕期每天进食动物性食物、奶及奶制品、水果的比例和频率,进食动物性食物的平均量都低于足月组,差异都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母亲在孕期是否服用钙片、多种维生素,主食量,每周进食蔬菜、蛋类、豆及豆制品的进食频率上,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早产组母亲产前检查的次数、在区县级医院进行产检的比例、分娩前体重均低于足月组,分娩时白细胞总数高于足月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比较两组不同级别医院产检、被动吸烟、性生活、使用电热毯、孕期简单的体力活动等情况,以及分娩时中性粒细胞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早产组母亲孕期膳食营养较足月组的差,孕期保健也不规范。建议孕母注意膳食营养,进行规范的孕期保健,减少早产和低出生体重儿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陕西省642例新生儿出生体重的影响因素,为降低低体重儿和巨大儿的发生率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选择2015年1-5月在陕西省人民医院住院分娩的642例进行回顾性调查。收集产妇一般情况、既往生育史、孕期生活状况及患病等资料,使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多因素广义线性回归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单因素分析显示,母亲是文化程度低、有自然流产史、有人工流产史、孕期有被动吸烟史、孕期患病的新生儿体重较低,孕期补充足量叶酸和性别为男性的新生儿体重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母亲孕期接触二手烟、母亲有自然流产史和母亲孕期患病均等导致新生儿体重降低(β=-205.555;β=-210.675;β=-102.709,P均<0.05)。母亲是本科及以上学历和新生儿性别是男性的新生儿出生体重均较重(β=147.772,β=100.733,P均<0.05)。结论 新生儿出生体重受多种因素影响。孕妇应提高自我孕期保健意识,采取健康的生活方式,加强孕期营养,定期进行产检,减少疾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鄂州市孕期被动吸烟与新生儿低出生体重的关系。方法 采用1∶2病例对照研究方法, 对2008年1月1日-2011年12月1日间在鄂州市妇幼保健院分娩的1 080名20~30岁非主动吸烟的产妇孕期被动吸烟情况与新生儿低出生体重关系进行分析。结果 病例组产妇被动吸烟发生率(47.5%)明显高于对照组 (28.3%,P<0.001)。控制相关混杂因素后,孕期每周平均累积被动吸烟时间为1~3 d或超过3 d的产妇发生新生儿低出生体重的风险相比无被动吸烟的产妇增加1.54倍(OR=2.54,95%CI:1.81~3.57)和3.29倍(OR=4.29,95%CI:2.62~7.04),相应归因分值AFe分别为60.6%和76.7%。孕期产检次数增加到7次以上可以减少被动吸烟组产妇约53%(OR=0.47,95%CI:0.30~0.73) 的低出生体重儿的发生风险。 结论 孕期被动吸烟与新生儿低出生体重发生密切相关,且暴露时间与新生儿低出生体重发生风险存在很明显的剂量反应关系。  相似文献   

4.
目的 了解海口市新生儿出生缺陷发生情况及影响因素。 方法 采用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海口市2016年1月—2019年12月期间出生的22 860名新生儿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妇幼卫生信息监测网络收集新生儿出生缺陷情况,并采用单因素χ2检验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新生儿出生缺陷影响因素。 结果 本次调查22 860名新生儿中共有出生缺陷291人,发生率为127.30/万;2016—2019年发生率分别为106.00/万,120.98/万,136.73/万,145.42/万,不同年份间新生儿出生缺陷发生率总体呈上升趋势(χ2趋势=4.273,P=0.039);前三位的病种为先天性心脏病(25.37/万)、无脑儿(22.31/万)和脑积水(16.19/万);先天性心脏病的发生率上升最明显,2019年发生率为35.95/万,2016年为14.91/万,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29,P<0.05);农村地区出生缺陷发生率为152.10/万,城镇为110.78/万,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45,P<0.05)。单因素χ2检验和多因素logistic分析显示孕妇年龄(OR=2.977)、有不良孕产史(OR=1.771)、孕期有高血压(OR=1.914)、孕期有饮酒史(OR=1.471)、孕期有感冒史(OR=1.454)、孕早期有服用抗生素类药物史(OR=1.692)、叶酸服用时间<3个月(OR=1.732)和孕周<37周(OR=1.443)是新生儿缺陷的影响因素。 结论 海口市新生儿出生缺陷发生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应加强对重点人群和地域进行针对性健康教育,开展孕妇健康咨询和产前检查,预防新生儿出生缺陷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产妇的围产期情况与其新生儿体重和Apgar评分的相关性,分析影响产妇和新生儿健康的主要因素,为孕期保健干预和新生儿疾病的防治措施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选取2015年在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进行分娩的产妇2 219例,对产妇的分娩年龄、初潮年龄、妊娠周期、孕期体重增加、孕次、产次、流产次数及其新生儿Apgar评分进行分析,并对新生儿体重的影响因素进行回归分析.结果 纳入研究的产妇平均分娩年龄较高,且随着分娩年龄段的升高,其新生儿平均出生体重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不同分娩年龄段产妇所生新生儿体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4.145,P=0.000).不同初潮年龄段产妇所生新生儿平均体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1.153,P=0.221),随着产妇妊娠周期的增加,其新生儿平均体重呈上升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 892.945,P=0.000),随着产妇孕期体重的增加,新生儿平均体重呈较小的上升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614,P=0.003);新生儿平均出生体重随着产妇孕次的增加而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3.788,P=0.000);新生儿平均出生体重随着产妇产次的增加而呈升高趋势,不同产次的产妇所生新生儿体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7.880,P=0.000);不同流产次数的产妇所生新生儿体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1.636,P=0.163).妊娠周期与新生儿1min、5min和10minApgar评分密切相关,且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129、0.143、0.148,均P<0.05);产次与新生儿1min、5min和10min Apgar评分呈负相关(r值分别为-0.085、-0.071、-0.066,均P<0.05).回归分析筛选出来的影响新生儿出生体重的因素有妊娠周期(P=0.000)、孕期体重增加情况(P=0.000)、婚姻状况(P=0.021).结论 妊娠周期、产妇的产次、妊娠期体重增加情况、婚姻状况与新生儿健康关系密切,医护人员在孕产妇围产期应注意保健教育干预,加强孕期保健,提高新生儿的健康状况.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产妇孕期体重增长对新生儿出生体重的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6月~2017年2月在我院进行孕期保健并住院分娩的534例足月单胎产妇作为研究对象,记录其身高、孕前体重、产前体重等信息,分析孕期体重增加量与新生儿出生体重的关系。结果孕前体型正常的产妇较多,孕前不同体型的产妇孕期体重增长幅度不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9.252,P=0.000);孕前体型消瘦和正常的产妇孕期体重增长合理比例明显高于孕前超重及肥胖者(χ2=16.407,P=0.000);孕期体重增长过多组的新生儿出生体重值明显高于增长不足与合理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分别F=49.742,P=0.000;F=37.077,P=0.000);孕期体重增长过多的产妇产下巨大儿的比例较高,三组间存在统计学差异(χ2=11.825,P=0.003)。结论孕期体重增长过多会增加巨大儿的出生率,应加强孕期健康宣教,使孕期体重增长在合理范围内,以减少不良妊娠结局发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围孕期妇女叶酸及复合维生素B服用量与新生儿出生体质量的关系。方法采用分层多阶段随机抽样方法,选取辖区城区2016年1-12月妊娠妇女8186名,根据妇女围孕期营养素服用情况分组,其中围孕期服用过叶酸和维生素B者为A组(n=2182),围孕期仅服用叶酸者为B组(n=4022),围孕期未服用叶酸和维生素B者为C组(n=1982),采用多水平模型分析服用叶酸及复合维生素B与新生儿出生体质量的关系。结果各组妇女年龄、受教育年限、家庭月收入、初产比例,首次产检孕周≤13周、妊娠期产检5次、妊娠期服用铁剂及妊娠期贫血比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新生儿出生体重为(3340.21±160.50)g,明显高于B组和C组(P0.05);B组新生儿出生体重为(3281.16±270.17)g,明显高于C组(P0.05);Model O模型结果显示:A组新生儿出生体质量较B组和C组平均提高50 g和94 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odel 1模型结果显示:A组新生儿出生体质量较C组平均提高75 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新生儿出生体质量较B组平均提高22 g,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围孕期妇女服用叶酸可提高新生儿出生体质量,复合维生素B对新生儿出生体质量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学习障碍(learning disorder,LD)与膳食结构、饮食行为之间的关系,为改善LD儿童的膳食结构、饮食行为及探讨LD的病因提供依据。 方法 依据DSM-IV学习障碍诊断标准对小学三至六年级390名学生进行筛查评定,筛查出LD儿童49名,设对照组50名;通过问卷调查了解其膳食结构及饮食行为特征,并对结果进行分析。 结果 身高和体重在两组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身高t=0.056;体重t=0.75,P值均>0.05)。膳食结构方面:常吃粗、杂粮是LD的保护因素(B=-0.549,OR=0.578),而常吃豆类或豆制品是危险因素(B=0.429,OR=1.535);两组学生早餐主要以谷类为主,牛奶或奶制品、鸡蛋或肉类比例不高,食用蔬菜或水果更少。对照组对营养早餐认知水平比LD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464,P=0.009)。饮食行为方面:少吃零食和合理的选择早餐是LD的保护因素(B=-0.694,OR=0.500;B=-0.328,OR=0.721)。家庭情况方面:家庭月收入多是LD的保护因素(B=-0.753,OR=0.471);LD父母文化程度较对照组低(χ2=20.067,P=0.000)。 结论 两组学生早餐膳食结构不合理,LD者对营养早餐的认知水平较低;合理选择早餐食物品种对改善LD具有意义;不合理的膳食结构和早餐模式是导致LD的重要环境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脐血血清促代谢因子(betatrophin)水平与胎儿生长发育的关系,为胎儿保健提供依据。方法 2018年1-7月选择瑞安市人民医院妇幼分院出生的大于胎龄儿(LGA)、适于胎龄儿(AGA)和小于胎龄儿(SGA)各30例。检测脐血、母血和羊水betatrophin水平,分析脐血血清betatrophin水平与胎儿生长发育各指标、糖脂代谢指标、瘦素和脂联素等的相关性。结果 LGA、AGA、SGA的脐血血清betatrophin水平分别为(1 009.210±98.761)、(929.487±80.949)、(910.590±105.518)n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8.986,P<0.001);三组新生儿血脂各指标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分析显示脐血betatrophin水平与新生儿出生体重、重量指数(PI)、胎龄,脐血瘦素、甘油三酯水平呈正相关(r=0.537、0.502、0.250、0.422、0.832,P<0.05),与脐血脂联素水平呈负相关(r=-0.257、P<0.05),与母血和羊水betatrophin水平,孕前和分娩时体重量、孕前体重指数(BMI)、孕期体重指数增加量(ΔBMI),胎盘重量,脐血和产妇血糖(PG)、胰岛素(INS)、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无相关性(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血betatrophin是新生儿出生体重独立影响因素(P<0.05)。结论 Betatrophin参与胎儿生长发育调节,脐血betatrophin水平可反映胎儿的生长发育状况。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了解3~6岁儿童体重指数和饮食行为,并分析两者之间的关系,为儿童营养不良的防治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2017年9月-2018年1月,采用分层整群抽样的调查方法,对所选取的486名3~6岁儿童的主要看护人进行调查,填写学龄前儿童饮食行为量表。调查员测量儿童身高、体重,计算体重指数。采用χ2检验、独立样本t 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和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调查发现,在486名儿童中,体重指数正常儿童356名、消瘦11名、超重61名、肥胖58名,检出率分别为73.25%、2.26%、12.55%和11.93%。3~6岁儿童不同性别饮食行为各维度得分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年龄组情绪性饮食(F=3.472,P=0.032)、主动进食能力得分(F=3.816,P=0.02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不同体重指数组儿童在挑食(F=4.804,P=0.003)、不良进食习惯(F=6.077,P<0.001)及过饱响应维度得分(F=4.392,P=0.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儿童体重指数的影响因素有挑食(OR=-0.367,95%CI:-0.966~-0.112,P<0.001)、不良饮食习惯(OR=-0.097,95%CI:-20.705~-0.204,P=0.045)。结论 该地区3~6岁儿童存在肥胖、消瘦等营养不良问题;挑食、不良进食习惯影响儿童体重指数;不同体重指数组儿童饮食行为在挑食、不良进食习惯及过饱响应方面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早期足量蛋白质摄入对极低出生体重儿(very low brith weight infant,VLBWI)早期生长速率的影响。方法将出生体重1 000~1 500g并治愈出院的61例VLBWI随机分为研究组[n=31,氨基酸2.0g/(kg·d)开始,1.0g/(kg·d)递增]和对照组[n=30,氨基酸0.5~1.0g/(kg·d)开始,0.5g/(kg·d)递增],比较两组蛋白质、能量摄入情况及蛋白/能量比,血生化指标、体格增长及合并症等,并对两组蛋白质和能量摄入及蛋白/能量比与体格增长速率的关系进行相关分析。结果研究组体重下降幅度比对照组低(6.2%vs 9.5%),恢复至出生体重时间比对照组早(6dvs10d)(P均0.05);平均每周头围增长速率比对照组快[(0.75±0.32)cm vs(0.45±0.25)cm)](P0.05);每日平均体重增长速率比对照组快[(22.3±3.2)g/kg vs(15.1±2.3)g/kg(P0.05);平均每周身长增长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第3天、第7天总热卡及蛋白质摄入、蛋白/能量比与恢复出生体重后每日平均体重增长速率及平均每周头围增长速率呈正相关(均P0.05)。两组患儿平均血清总胆汁酸及尿素氮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平均白蛋白水平研究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期足量蛋白质摄入能够降低VLBWI出生早期的体重下降幅度,更早恢复至出生体重,加速住院期间的体重及头围增长速度。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分析早产儿早期血清蛋白生化指标在评价早产儿营养状态的价值。方法 选择早产儿263例,将其中全部适于胎龄(AGA)早产儿(207例)分为28周≤GA≤34周组及34周<GA<37周组;将263例28周≤GA≤34周及34周<GA<37周两组早产儿分别分为小于胎龄(SGA)及AGA进行比较;根据出生体重分为≤2 000 g组,>2 000 g组。所有早产儿于出生后24 h内采集静脉血2 ml,检测血清前白蛋白(PA)、白蛋白(ALB)、球蛋白(GLO)水平,并计算血清前白蛋白质量(SPMPA),统计所有早产儿住院时间。结果 小胎龄组SPMPA、ALB、GLO明显低于大胎龄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小胎龄组PA亦较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 000 g组SPMPA、ALB显著低于>2 000 g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A及GLO均较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GA组SPMPA均明显低于AGA(P<0.05);胎龄越小、体重越低,住院时间越长,且SGA住院时间明显增加(P<0.05);SPMPA与出生体重呈明显正相关(r=0.540,P<0.05)。结论 早产儿胎龄越小、体重越低,血清前白蛋白质量、白蛋白水平越低;SPMPA是评价早产儿成熟度及营养状况最敏感的指标,还可作为区分SGA和AGA的有效指标。  相似文献   

13.
李素萍  汪倩  龚瑾  张娟 《实用预防医学》2020,27(12):1446-1449
目的 探讨分析早期使用枸橼酸咖啡因对极低出生体重儿的影响。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2019年12月期间湖南省妇幼保健院出生并在新生儿科接受治疗的符合入选标准的100例极低出生体重儿,依照治疗方法不同分为两组,观察组(54例)患儿出生2 h内即开始静脉给予枸橼酸咖啡因,对照组(46例)患儿出生后不立即用药,有创呼吸机撤时,开始使用枸橼酸咖啡因。分别对其拔管后72 h内早产儿呼吸暂停(apnea of premature,AOP)发生率、机械通气时长、吸氧时间、恢复出生体重时长、住院时间以及并发症发生率进行分析比较。 结果 观察组AOP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明显降低,机械通气时间、吸氧时间、住院时间与对照组比较均明显缩短,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在恢复出生体重时长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23);观察组患儿与对照组比较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ronchopulmonary dysplasia,BPD)发生率略降低,有统计学意义(P=0.029);两组在喂养不耐受、高血糖、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onatal necrotizing enterocolitis, NEC)、3或4级脑室周围-脑室内出血(periventricular-intraventricular hemorrhage,PVH-IVH)、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etinopathy of prematurity,ROP)的发生率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早期使用枸橼酸咖啡因,可有效缩短极低出生体重儿机械通气时长及吸氧时间,从而缩短住院时间,降低BPD发生率。早期应用枸橼酸咖啡因临床效果良好,对极低出生体重儿临床恢复意义大,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分析强化母乳喂养在预防极低出生体重儿感染中的作用。方法 2015年1月-2016年8月本院新生儿科的极低出生体重儿(1 000 g≤出生体重<1 500 g)80例根据入选标准纳入研究,根据喂养方式不同分为强化母乳实验组40例[住院期间母乳量占喂养总量的75%以上,母乳均来自患儿自己的母亲,母乳喂养量达80 ml/(kg·d)时,添加母乳强化剂(母乳不足部分由早产配方奶补充)],早产配方奶对照组40例(住院期间全部早产配方奶喂养)。比较两组患儿达到全肠道喂养的时间、喂养不耐受情况、院内感染以及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的发生率。结果 两组早产儿在胎龄、性别、体重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实验组达到全肠道喂养的时间为(15.22±4.37) d,对照组达到全肠道喂养的时间为(17.38±5.44) d,实验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喂养不耐受发生例数为7例,对照组喂养不耐受发生例数为15例,实验组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院内感染2例,对照组院内感染7例,实验组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坏死性小肠结肠炎1例,对照组坏死性小肠结肠炎3例,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极低出生体重儿实行强化母乳喂养可缩短达到全肠道喂养的时间,减少喂养不耐受的发生,降低院内感染的发生率,同时不增加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孕前体型孕期锻炼与新生儿出生体重的关系,以探讨新生儿出生体重的影响因素。方法通过队列研究方法和纳入排除标准,对525例孕妇进行问卷调查和体格检查,以获得孕妇、新生儿的相关指标。结果河北省孕妇孕前体重不足为16.76%,超重率为13.9%,肥胖率为7.63%;孕期体重增加不足和过度发生率分别是8.8%,45.7%;孕期坚持锻炼对新生儿出生体重有显著的影响(F=3.82,P=0.034),孕期锻炼新生儿出生体重为(3.33±0.42)kg,而孕期没有坚持锻炼的新生儿出生体重为(3.36±0.44)kg。孕前体型对新生儿体重无显著影响(F=1.853,P0.05)。结论河北省孕妇妊娠期体重增加过度现象较为严重;孕妇适当锻炼对新生儿成长有益,减少巨大儿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早产低出生体重对幼儿注意发展的影响以及正常出生体重儿童注意发展的特点,以便及早制定实施有效的干预策略。方法本研究的对象为16.5~31月龄早产低出生体重儿32名和足月正常出生体重(normal birth weight,NBW)儿童53名。采用录像回放法评估儿童的注意时间,包括专注注意和偶然注意的时间,并给予注意等级评定,工具采用"电子琴、厨房玩具"两组玩具,每组自由玩耍480s,全程摄像。结果 1)正常幼儿注意时间:NBW幼儿在自由玩耍"玩具1、玩具2"各480s时,总的专注注意短于偶然注意时间(t=2.37,P0.01)。男、女童之间的注意时间、注意等级评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低出生体重儿组注意时间:与NBW幼儿相比早产低出生体重幼儿对玩具2的偶然注意时间较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31,P0.05)。按注意等级评估,早产组和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正常出生体重幼儿专注注意时间短于偶然注意时间;早产低出生体重组幼儿对操作性强的玩具偶然注意时间短于正常组幼儿。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毒死蜱暴露致小鼠焦虑样行为及肠道菌群的影响,并探讨两者之间的关系。方法 30只8周龄雄性C57BL/6J小鼠,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CTL)、毒死蜱低剂量组(CPF2.5)和毒死蜱高剂量组(CPF5),分别灌胃植物油、毒死蜱2.5 mg/kg bw和毒死蜱5 mg/kg bw,1次/d,连续14 d。采用旷场实验(OFT)和高架十字迷宫实验(EPM)对小鼠焦虑样行为进行检测; 采用16S rDNA测序检测粪便肠道菌群变化; 用LEfSe筛选各组间差异菌群; 采用Spearman分析研究肠道差异菌和焦虑样行为指标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与CTL相比,CPF2.5和CPF5小鼠进入旷场中心次数减少(F=6.404,P=0.042,P=0.002),在开臂的活动路程百分比、开臂停留时间百分比以及进入开臂次数百分比均降低(F=8.525,P=0.002,P=0.002; F=17.486,P<0.001, P<0.001; F=4.751,P=0.023,P=0.010),以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LEfSe 多级物种差异判别分析结果显示,Dubosiella、Muribaculum、Akkermansia等菌在对照组富集; Odoribacter、PrevotellaceaeUCG_001菌在CPF2.5组富集; Proteobacteria、Rhizobiaceae、Ochrobactrum、Rhizobiales菌在CPF5组富集。Spearman相关分析结果表明,Muribaculum与EPM开臂活动路程百分比和开臂停留时间百分比呈正相关(r=0.506, P=0.012; r=0.455, P=0.025),Odoribacter和EPM开臂停留时间百分比呈负相关(r=-0.486, P=0.016)。结论 毒死蜱暴露后引起的小鼠焦虑样行为改变可能与特定的肠道菌群丰度(MuribaculumOdoribacter)改变相关。  相似文献   

18.
Maternal smoking during pregnancy leads to increased risks of neonatal complications. The use of folic acid supplements might reduce the adverse effects of smoking. We examined whether folic acid supplement use modifies the associations of maternal smoking with first trimester plasma homocysteine concentrations, fetal growth characteristics, and risks of neonatal complications. The associations were studied in 6294 mothers participating in a prospective population-based cohort study in The Netherlands. Main outcomes measurements were first trimester plasma homocysteine concentrations, fetal growth characteristics, and neonatal complications, including preterm birth, low birth weight, and small-size-for-gestational-age. Continued maternal smoking was associated with higher first trimester plasma homocysteine concentrations [difference 0.52 μmol/L (95% range = 0.20, 2.14)], lower third trimester fetal weight (difference -44 g (95% CI = -57, -31)], and birth weight [difference -148 g (95% CI = -179, -118)]. There were significant interactions between maternal smoking and folic acid supplements on all outcome measures (all P-interaction < 0.040). Among mothers who continued smoking during pregnancy, those who did not use folic acid supplements had the highest risk of delivering a child with low birth weight [OR = 3.45 (95% CI = 1.25, 9.54)] compared to those who did use periconceptional folic acid supplements. No significant effects were observed for the risks of preterm birth and small-size-for-gestational-age at birth. Our results suggest that some adverse effects of maternal smoking on fetal growth and neonatal outcomes might be reduced by the use of folic acid supplements. The observed interaction seems to be mainly driven by smoking in the first trimester only.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新生儿健康状况,掌握新生儿常见疾病的发病率、死亡率、死亡原因及影响因素。方法以人群为基础整群分层抽样横断面抽取沈阳市2010年10月1日-2011年9月30日出生的6 162例新生儿进行调查。结果新生儿出生体重均值为(3 399.24±459.69)g;不同性别及胎龄婴儿出生体重均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母亲孕期体重增长越多,婴儿出生体重越大(r=0.15,P0.001);父、母亲吸烟、被动吸烟或饮酒均可导致低体重发生率增高(P0.01);低出生体重儿在新生儿期就出现追赶增长趋势。早产儿发生率为5.37%,低出生体重儿发生率为3.55%,巨大儿发生率为10.68%;剖宫产率为69.96%;新生儿死亡率为3.8‰,第一位死因是早产低出生体重。结论应加强孕产期及新生儿保健工作,控制孕期体重增长在正常范围,消除父母亲不良生活嗜好,可降低早产、低体重和巨大儿的发生,进一步降低剖宫产率及新生儿死亡率;应重点加强新生儿的发育监测和管理,是提高儿童健康水平的关键。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分析早期母乳及母乳强化剂喂养对极低出生体重儿(VLBWI)生长发育和营养状态的影响,为临床应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选取2016年1月—2019年5月重庆市开州区人民医院新生儿重症监护室收治的300例VLBWI为研究对象,根据喂养方式的不同分为母乳组、母乳及母乳强化剂组、早产儿配方奶组、母乳及早产儿配方奶组,比较四组VLBWI的生长发育、营养状况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生长指标的比较中,四组VLBWI平均体重增长率、平均身长周增长率、平均头围周增长率以及恢复至出生体重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F=0.083、1.217、1.225、1.512,P>0.05);并发症的比较中,母乳及母乳强化剂组VLBWI喂养不耐受率及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明显低于早产儿配方奶组、母乳及早产儿配方奶组(χ2=14.620、10.170、6.996、5.042,P<0.05),在支气管肺发育不良、院内感染及视网膜病变方面,四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542、0.896、0.779,P>0.05)。结论 采用早期母乳及母乳强化剂的喂养方式,不会影响极低出生体重儿的生长发育及营养状况,可以降低喂养不耐受、坏死性小肠结肠炎并发症的发生率,可在临床大力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