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研究甲状腺相关眼病对角膜形态学及角膜屈光力的影响。方法前瞻性病例对照研究。收集2012年12月至2013年5月在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眼视光医院确诊为甲状腺相关眼病稳定期的患者24例(46眼)作为观察组,甲状腺相关眼病活动性的评估主要依据临床活动度评分CAS标准进行评估。收集与之年龄、性别相匹配的正常人30例(30眼)作为对照组。采用Pentacam测量2组角膜形态学参数及角膜屈光力,包括角膜表面变异指数(ISV)、垂直不对称指数(IVA)、高度不对称性指数(IHA)、高度离心指数(IHD)和最小曲率半径(Rim),角膜中央厚度(CCT),角膜前、后表面屈光力,角膜前、后表面散光度及散光轴向。应用眼球突出计(Hertel眼突计)测量观察组眼球突出度。用独立样本t检验或秩和检验对2组参数进行比较。结果甲状腺相关眼病ISV中位数为21.0(10~71),高于正常组的14.0(10~34).Z=1.31,P〈0.01;IVA为0.180(0.07~0.70),高于正常组的0.100(0.50±0.37),Z=1.08,P〈0.01;IHA为5.95(0.0~28.7),高于正常组的1.65(0.2±13.9),Z=84.34,P〈0.01;IHD为0.020±0.015,高于正常组的(0.010±0040),t=5.67,P〈0.01;Rim为(7.43±0.30)mm,低于正常组的(7.62±0.26)mm,t=-2.505,P〈0.01;CCT为(523.74±26.00)μm,低于正常组的(546.25±28.84)μm,t=3.230,P〈0.01;角膜前表面K1为(43.58±1.18)D,高于正常组的(42.86±1.43)D,t=2.123,P〈0.05;角膜后表面K1为-6.20D(7.2~5.7D),高于正常组的-6.10D(-6.6—5.7D),Z=101.4,P〈0.01;角膜前、后表面陡峭屈光力,角膜前、后表面散光轴向及大小与正常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甲状腺相关眼病能引起角膜对称性降低,角膜屈光力增加。  相似文献   

2.
目的 比较Scheimpflug原理摄像系统Pentacam与Placido盘成像Topolyzer角膜地形图及Topcon自动式角膜曲率计测量角膜屈光力的差异,分析三者的一致性,为临床使用提供依据.方法 随机选取拟行角膜屈光手术角膜形态正常的患者39例(39只眼).术前分别采用Pentacam、Topolyzer及Topcon自动式角膜曲率计测量角膜屈光力,并对测量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Topcon自动式角膜曲率计测量值为(43.35±1.36)D,Topolyzer测量值为(43.41±1.35)D;Pentacam测量所得simK、true net power(TNK)、4.0mm Holladay equivalent K-reading(EKR)、4.5mm EKR分别为(43.40±1.34)D,(42.14±1.25)D,(43.44±1.31)D,(43.50±1.32)D.Pentacam测量所得simK、4.0mm EKR与Topolyzer测量所得simK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各组K值之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三种测量方法所得K值两两之间均存在高度正相关(r>0.90,P<0.01).TNK比其余各种K值均明显小(-1.21~-1.36)D,一致性较差;其余各组K值之间一致性较好,95%一致性界限较窄.结论 对于角膜形态正常的患者,Pentacam测量所得simK及4.0 mm EKR与Topcon自动式角膜曲率计测量所得Km及Topolyzer测量所得simK具有良好的一致性,不过在临床中互相替代使用仍需要慎重.true net power比其余各种K值均明显小,不能用于人工晶状体屈光度计算.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Scheimpflug 原理摄像系统Pentacam与光学相干生物测量仪IOL Master测量角膜正常的白内障患者角膜屈光力,分析两者的一致性。

方法:前瞻性临床研究。选取我院2017-01/06门诊就诊的角膜正常的白内障患者41例64眼,术前分别采用IOL Master和Pentacam测量角膜屈光力,采集的数据包括:sim K、true net power、角膜中央1.0~7.0mm直径Holladay equivalent K(EKR)(Pentacam)及Km\〖Km=(K1+K2)/2\〗(IOL Master)。两种仪器测量K值之间的差异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其相关性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一致性采用Bland-Altman法。

结果:角膜正常的白内障患者Pentacam测量所得true net power、角膜中央1.0、2.0、3.0mm直径EKR 比IOL Master测量所得Km小; 角膜中央4.5、5.0、6.0、7.0mm直径EKR比IOL Master 测量所得Km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Pentacam测量所得 sim K、角膜中央4.0mm直径EKR与IOL Master测量所得Km差值最小,差值均值分别为-0.03±0.252和0.04±0.244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018,P=0.313; t=1.461,P=0.149); 且一致性最高,95%一致性界限分别为-0.53~0.46D和-0.43~0.52D。两种仪器间所测量K值均具有较高的相关性(均r>0.9,P<0.01)。

结论:角膜正常的白内障患者Pentacam测量所得sim K、角膜中央4.0mm 直径EKR与IOL Master测量所得Km一致性最高,但使用中需结合临床意义进一步对仪器的适用范围加以判断。  相似文献   


4.
目的:应用Pentacam测量角膜中央3 mm前表面曲率(Ra )、后表面曲率(Rp)及中央角膜厚度(CCT), 根据测量结果,探讨角膜屈光力及角膜屈光指数的计算方法。方法:系列病例研究。选取2017年2─10月在湘潭市中心医院和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眼视光医院接受角膜屈光手术或白内障手术术前检查的患者419例(419眼)。术前采用Pentacam对眼前节进行检查,采集角膜中央3 mm Ra、RP及CCT 的相关数据,计算Ra与Rp比值(AP ratio)、角膜前表面屈光力(Ka )以及后表面屈光力(Kp),按照厚 透镜高斯光学公式计算角膜总屈光力(KGOF)及角膜屈光指数(Ncal)。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比较各种K 值之间的差异。结果:Pentacam测量所得Ra、Rp、Rsimk、CCT、SimK分别为(7.73±0.27)mm、(6.34± 0.24)mm、(7.73±0.27)mm、(537±33)μm、(43.65±1.52)D。AP ratio为1.220±0.026,角膜屈光指数 Ncal为1.328±0.001。结论:利用Pentacam测量角膜参数计算所得角膜屈光指数可以提高角膜总屈光力及角膜后表面屈光力预算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5.
张嵘  胡颖峰  王艳  郭昆  杨磊  叶向彧 《眼科学报》2023,(12):837-844
目的:探讨白内障人群角膜屈光力(corneal refractive Power,CRP)的分布特点及与眼生物学参数的相关因素分析。方法:回顾性横断面研究福州眼科医院2019年3月至2022年7月就诊的40岁以上白内障人群共23035眼,使用OA-2000测量其眼轴(axial length,AL)、CRP、前房深度(anterior chamber depth,ACD)、晶状体厚度(lens thickness,LT)、角膜水平直径即白到白(white-to-white,WTW)、中央角膜厚度(central corneal thickness,CCT)。绘制各眼生物学参数及年龄Spearman相关性热力图,绘制CRP与AL、CRP与WTW散点拟合图。将CRP与上述参数及年龄进行Spearman相关性分析,分段数据的线性关系使用Pearson分析及线性回归分析。结果:白内障人群CRP为(44.36±1.52)D,在总体数据中CRP与AL为非线性相关;但在分段数据中存在线性相关:当AL≤25.06mm,CRP与AL负线性相关(R2=0.397,P<0.001...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OPD-ScanⅢ与Pentacam测量角膜散光(CA)患者角膜屈光力、CA及散光轴位的相关性和一致性。方法::系列病例研究。收集2019年6-12月在苏州大学附属理想眼科医院就诊的屈光不正患者876例(1 072眼),分别用OPD-ScanⅢ与Pentacam测量角膜平坦轴屈光力(K1)、陡峭轴屈光力(K...  相似文献   

7.
目的:基于Pentacam眼前节分析系统测量白内障手术不同时期角膜后表面屈光力及角膜后表面散光的变化。方法:选取2019-01/2020-01在我院眼科收治的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96例116眼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行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术后1wk,1、3mo进行随访行Pentacam检查,获取角膜前表面屈光力、后表面屈光力、总屈光力的平坦子午线屈光力、陡峭子午线屈光力、平均屈光力、角膜前表面散光、后表面散光、总散光等参数值。Spearman秩相关对各眼前节参数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术后1wk角膜前表面屈光力(平坦值、陡峭值、平均值)均较术前变小,在术后1、3mo逐渐趋于术前水平;术后1wk角膜后表面屈光力、总屈光力(平坦值、陡峭值、平均值)较术前增大,均在术后3mo趋于稳定。术后1wk角膜前表面散光、后表面散光、总散光较术前增大,后逐渐降低至术后3mo稳定。角膜前表面屈光力与角膜总屈光力呈显著正相关,角膜后表面屈光力与角膜总屈光力呈显著负相关,与其绝对值呈显著正相关(P<0.05)。角膜总散光术前,术后1wk,3mo与角膜前表面散光相对应时期呈明显正相关(P<0.01),与角膜后表面散光相关性较小。结论:白内障手术导致的角膜后表面屈光力及角膜后表面散光变化发生在术后3mo内,Pentacam眼前节分析系统可准确评估术前及术后角膜前后表面屈光力及散光的动态变化,具有很大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8.
角膜总屈光力的评估在角膜接触镜的验配和角膜屈光手术的术前评估中至关重要.测算角膜总屈光力的设备多种多样.根据测算原理的不同,角膜总屈光力大致可分为3类:模拟角膜屈光力、基于高斯厚透镜公式的角膜总屈光力和光路追击法获得的角膜总屈光力.角膜屈光术后角膜总屈光力的准确评估在提高预测拟植入人工晶状体屈光力的准确性中起关键作用.目前,对于角膜屈光术后角膜总屈光力的评估缺乏统一标准,很多学者根据各自的研究提出了不同的修正公式.本文着重综述角膜总屈光力尤其是角膜屈光术后眼角膜总屈光力的评估方法及其研究应用进展.  相似文献   

9.
角膜屈光手术后人工晶状体屈光力的计算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目的探讨角膜屈光手术后不同人工晶状体(IOL)屈光力计算公式的准确性及Orbscan对角膜屈光力测量准确性和对IOL屈光力计算准确性的影响。方法以OrbscanⅡZ对18例角膜屈光手术后白内障患者的角膜屈光力进行检查,分析角膜中央直径3min区域的角膜总体屈光力(KbackH)与角膜地形图屈光力(Kback);根据高斯光学理论推导优化的IOL屈光力计算公式,应用SRK/T、HofferQ、Holladay、Holladay2与本公式分别计算IOL屈光力和IOL植入眼屈光状态的预测值(REpackt),以IOL植入眼的实际屈光状态(REpact)为标准,REpcediet与REpost的差异为预测误差(PE),PE的绝对值为绝对预测误差(AE),比较不同计算公式的PE与AE的差异;将REpost分别代人IOL屈光力计算公式与Holladay2公式回推计算角膜屈光力的理论值,比较本公式计算所得角膜屈光力(Kback)、Holladay2公式的计算值(KbackH)与KT、KK的差异。结果IOL屈光力计算公式、Holladay2的PE值(D)均小于Holladay、HofferQ、SRK/T公式的PE和AE,均小于其他计算公式(P〈0.05),IOL屈光力计算公式与Holladay2公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KbackH值、Kabck值与K,值间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均小于Kk值(P〈0.05)。应用KT计算IOL屈光力产生的AE小于KK产生的AE。结论本公式与Holladay2公式测试角膜屈光手术后IOL的屈光力较为准确;Orbscan分析所得角膜中央直径3rnm区域K,可获得较为准确的结果,KT联合本公式或Holladay2公式计算IOL屈光力可得到较为准确的计算结果。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配戴多焦软性角膜接触镜引起的周边屈光度及周边角膜屈光力的变化,研究二者之间的关系。方法::自身对照研究。于2020年10月1─15日在温州医科大学收集成年近视受检者18例,在配戴单焦软性角膜接触镜(简称单焦软镜)和多焦软性角膜接触镜(简称多焦软镜)状态下分别采用红外自动验光仪和角膜地形图测量周边屈光度及周边...  相似文献   

11.
甲状腺相关眼病的具体发病机制还不清楚研究表明眼眶脂肪组织异常增牛是引起甲状腺相关眼病患者临床症状的主要原因之一,国内外学者对此进行了研究,取得了一些新的认识.现就眼眶前脂肪细胞的来源、脂肪生成的调节、过氧化物酶增殖物活化受体和促甲状腺激素受体在甲状腺相关眼病患者眼眶脂肪组织中的表达及作用等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对不同近视屈光状态下人眼角膜总屈光力、后表面屈光力、眼轴、角膜非球面参数 Q 值、中央角膜厚度(central cornea thickness, CCT)及眼压进行测量,并探讨近视度数与上述相关参数的关系。 方法:近视患者138例138眼(所有患者选择右眼进行分析),根据综合验光仪测量的近视度数,患者分为三组:低度近视组(-1.00D~-3.00D),中度近视组(-3.25D~-6.00D),高度近视组(〉-6.00D)。各眼使用Pentacam眼前节分析仪(德国,Oculus公司)进行检测,获得角膜总屈光力和后表面屈光力以及Q值,使用非接触式眼压测量仪(日本Canon公司)测量眼压,使用 A 超测量仪(美国Tomey公司AL-3000)测量中央角膜厚度(CCT)和眼轴长度。数据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单因素方差分析进行处理。 结果:近视度数与眼轴呈负相关(r=-0.682, P〈0.001),与角膜屈光力无相关性(r=0.009, P=0.925),眼轴与角膜屈光力呈负相关(r=-0.554, P〈0.001)。近视度数与Q值呈正相关(r=0.674, P〈0.001),Q值与眼压成呈负相关( r=-0.375, P=0.01)。近视度数与CCT及眼压无相关性( r=-0.138, P=0.141;r=-0.121, P=0.157)。 结论:角膜屈光力在近视发展过程中有正视化作用,Q值与近视度数及眼压的相关关系对指导角膜屈光手术有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对自行设计的隧道式小切口小梁切除术前、后角膜曲率、角膜散光进行研究。方法:选择16例20眼,年龄大于40岁的原发性青光眼患者,进行隧道式小切口小梁切除术,并随访观察,比较术前、术后的垂直向、水平向角膜曲率及角膜散光值、散光性质。结果:术后矫正视力增加或不变18眼,下降2眼。视力下降均为晶状体混浊进展造成;垂直向角膜曲率术后7d;1,2,3mo与术前相比差异无显著性(t=0.44、0.66、0.74、0.59,P值均>0.05);水平向角膜曲率术后7d;1,2,3mo与术前相比差异无显著性(t=0.57、0.64、0.88、0.92,P值均>0.05);角膜散光值术后7d;1,2,3mo与术前相比差异无显著性(t=0.17、0.89、0.96、0.36,P值均>0.05);循规散光和逆规散光的比值在术前、术后7d;1,2,3mo为10∶10、10∶10、8∶10、8∶12、7∶12。结论:隧道式小切口小梁切除术对角膜屈光力没有影响,没有造成术后散光。  相似文献   

14.
甲状腺相关性眼病的免疫学机制及治疗新靶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陆燕 《眼科新进展》2011,31(1):83-86
格雷夫斯病是系统性自身免疫性疾病,病变侵犯甲状腺、眼眶及胫骨前皮肤.甲状腺功能不全是可治愈的,但甲状腺相关性眼病缺乏有效的药物治疗.几种自身抗原,如促甲状腺激素受体及胰岛素样生长因子受体-1,与甲状腺相关性眼病的发病机制有关.眼眶成纤维细胞的异质性决定了甲状腺相关性眼病的临床表现.细胞因子,特别是肿瘤坏死因子-α,是疾...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研究有角膜屈光手术史患者行白内障摘除植入工晶体度数的确定和术中术后并发症.方法 选取有角膜屈光手术史患者4例4只眼,测量患者的眼轴、角膜曲率和前房深度,分别带入Holladay、Binkhorst及其回归公式计算人工晶体度数,对患者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术后随访3个月,记录裸眼视力、矫止视力和屈光状态.结果 4例均以选择计算结果中最大的人工晶体度数,结合各自不同的情况有所增减,植入了人工晶体,术后屈光状态与预测值的偏差<1D;1例在手术中出现了透明角膜隧道切口附近的放射状角膜瘢痕裂开,1例在手术后出现了局限在LASIK角膜瓣区域的角膜水肿.结论 采用多个计算公式同时计算,有可能减小误差,其中,Binkhorst二次回归公式的计算结果预测性比较好.  相似文献   

16.
目的对偏高角膜屈光力与正常角膜屈光力伴近视眼的临床对比分析,探讨对准分子激光角膜屈光手术方式的选择及手术安全性的意义。方法采用计算机辅助角膜地形冈测量。偏高组:偏高角膜屈光力伴近视眼,Simk1≥46D,34例(65眼)。其中男15例(28眼),女19例(37眼)。正常组:正常角膜屈光力伴近视眼,Simk1〈46D,34例(68眼)。其中男15例(30眼),女19例(38眼)。对两组资料的屈光度及角膜曲率、角膜地形图、角膜厚度、角膜散光、眼压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偏高组角膜曲率(Simk1)为46.86~48.99D,平均(46.86±0.61)D;正常组角膜曲率(Simk1)为41.35~45.75D,平均(43.61±1.17)D。两组的年龄无统计学差异(P〉0.05),偏高组中女性角膜曲率大于男性(P〈0.01),正常组中男性与女性角膜曲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的Simk2、Mink、角膜厚度均为正态分布(P〉0.01)。偏高组的Simk1,Simk2、Mink均高于正常组(P〈0.01),偏高组与正常组的角膜厚度、眼压值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偏高组与正常组的Simk1、Simk2、Mink、角膜散光、SRI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两组的屈光度、SAI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偏高组的角膜厚度及跟压值均低于正常组,但偏高组Simk1、Simk2、Mink均高于正常组,且其角膜散光及SRI值大于正常组。  相似文献   

17.
准分子激光屈光性角膜手术通过激光切削角膜组织改变角膜前表面曲率,从而矫正屈光不正。由于偶有术后医源性角膜扩张的病例发生,手术后角膜发生怎样的改变是眼科医师一直关注的问题。本文综述了准分子激光屈光性手术后角膜后表面是否发生前移改变、角膜后表面屈光力、曲率、散光度、轴度、非球面特性以及最适球面等是否发生改变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正常角膜伴近视散光眼角膜各形态参数分布特征及与全眼屈光参数的关系.方法 收集102例(204眼)近视患者,分别应用非接触眼压计、检影仪、A超、角膜超声测厚仪、Pentacam三维眼前节分析仪进行眼压、屈光度、眼轴长度、角膜厚度、角膜前后表面形态参数等测量,应用SPSS 13.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 正常角膜伴近视散光眼角膜中央厚度(537.06±25.45)μm,角膜中央前表面高度(2.35±1.39)μm,中央后表面高度(3.60±2.73) μm,角膜Q值(8 mm范围)-0.30±0.10,角膜最薄点距角膜顶点距离(0.59±0.19)mm,角膜最薄点位置多位于角膜顶点颞下方,占91.67%.角膜最薄点至周边厚度增长变化指数为1.04±0.13.角膜中央前后表面高度、角膜Q值、角膜最薄点至周边厚度增长变化指数与等效球镜、眼压、眼轴长度无明显相关性(均为P>0.05).结论 正常角膜伴近视散光眼角膜形态各项参数分布值各有特点,与全眼屈光参数无明显相关性.  相似文献   

19.
近视患者角膜屈光力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角膜屈光力在不同性别和屈光度间的差别。方法 :选择患者眼 14 72只 (其中男性眼 715只 ,女性眼 75 7只 ) ,屈光度在 -0 75D~ -2 5 0 0D之间。采用计算机辅助角膜地形图仪测量SimK 1、SimK2、MinK、ACP 4项反映角膜屈光力的指标。采用多因变量线性模型的方差分析 ,对各变量在不同屈光度组及性别组之间是否相同进行研究。结果 :在男性和女性之间 ,SimK 1、SimK2、MinK、ACP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女性的各项指标均大于男性。不同屈光度组间 ,随屈光度的增加 ,SimK1、SimK2、MinK、ACP均有增大的趋势。结论 :角膜屈光力在不同性别和屈光度组间是有差别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