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吴清  俞红  龚研宁 《中国妇幼保健》2006,21(18):2517-2519
目的:探讨4~5岁儿童气质特性与行为问题关系,为行为问题的预防和干预提供依据。方法:采用《NYLS 3~7岁儿童气质问卷》、Achenhach儿童行为量表(CBCL)及父母养育方式评价量表(EMBU),对佛山市4~5岁468名儿童进行测试。结果:难养型男童的违纪、抑郁与难养型女童的多动、攻击、分裂问题检出率显著高于其他类型;气质各维度因子与一些行为因子存在显著性相关,多元回归分析表明:父亲惩罚、严厉,难养型气质及母亲情感温暖、理解对儿童行为问题有显著预测作用。结论:难养型气质,父亲惩罚、严厉是行为问题的危险因素,母亲情感温暖、理解则是保护因素;应根据儿童的气质特点,积极改善环境,采取适当的教养方法,以有效地防治儿童行为问题。  相似文献   

2.
目的 了解学龄前儿童行为问题的现状,探讨应用气质困难指数筛查学前儿童行为问题的方法,为制定学前儿童行为问题的预防和干预措施,降低儿童心理行为问题的发生提供适宜工具。方法 采用《Achenbach儿童行为量表》(Child Behavior Checklist,CBCL)、《Carey 3~7岁儿童气质问卷》分别对600名3~6岁幼儿园儿童的行为问题和气质特征进行评价分析。结果 学前儿童行为问题的的检出率为37.4%,其中男童检出率为40.5%,女童为33.1%。焦虑/抑郁、退缩、注意力、社会化问题、攻击行为因子得分,男童均显著高于女童(P均<0.05)。气质困难指数与儿童行为总分及各行为因子得分均有显著相关(P≤0.001)。 将Achenbach CBCL作为金标准,气质困难指数(3分为临界值)筛查儿童行为问题的灵敏度为9.9 %,特异度为97.2%。 结论 学龄前儿童心理行为问题不容忽视,儿童的气质困难指数与行为问题的发生密切相关,将其作为筛查儿童行为问题的方法有较高特异度,与经典CBCL方法比较,方法简便易行易于家长接受。  相似文献   

3.
学龄期单纯性肥胖儿童气质特征及心理行为问题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学龄期单纯性肥胖儿童气质及心理行为问题,为制定心理干预措施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Achenbach儿童行为量表(CBCL)父母问卷及3~7岁和8~12岁儿童气质问卷分别对单纯性肥胖儿童及正常儿童进行测查,并进行比较。【结果】单纯性肥胖症儿童与正常儿童相比,气质类型、气质维度、不同气质类型行为因子异常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单纯肥胖儿童存在明显的心理问题,肥胖儿童的干预措施应根据不同的气质类型及心理特点制定。  相似文献   

4.
长春市学龄前儿童气质特性与行为偏异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学龄前儿童气质特性与行为偏异发生的关系。方法:采用《NYLS3~7岁儿童气质问卷》及《Conners儿童行为家长问卷》对长春市7所幼儿园720人学龄前儿童进行测试。结果:行为偏异组中难养型的比例明显增多且气质特点在活动水平、规律性、趋避性、反应强度、情绪本质、注意分散度这6个气质维度的得分与无行为偏异儿童比较差异显著(P<0.05)。不同气质类型儿童在品行问题、心身障碍、冲动-多动、焦虑和多动指数、学习问题这5个因子的得分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行为偏异的儿童的气质类型以难养型居多并有其独特性,应根据其气质特点,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预防行为问题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广州市荔湾区学龄前儿童气质特点,指导幼儿园及家长对儿童的教养方法。方法:以广州市荔湾区8所幼儿园中的儿童为调查对象,应用《3~7岁儿童气质问卷》进行调查,并有针对性开展健康教育活动,指导教养。结果:我区学龄前儿童的气质类型以易养型和中间型为主,各类分布没有性别差异;男童的活动水平要高于女童;据气质特点有针对性开展健康教育活动。结论:学龄前儿童易养型和中间偏易养型气质是主要气质类型,部分气质维度在不同性别存在差异,气质指导教养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 了解佛山地区儿童行为问题的发生情况及特点,探讨儿童行为问题形成的各种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Achenbach儿童行为量表(CBCL)中国标准化版(家长用)、自制儿童心理卫生调查问卷,对1 800名佛山市禅城区、南海区、顺德区4~16岁儿童行为进行评定分析。结果 儿童行为问题的检出率为11.8%,男女儿童的行为问题的检出率及各区儿童行为问题检出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儿童行为问题受父母的文化程度、家庭教养方式、父母间关系和社区环境等有关等因素影响。 结论 降低儿童问题的发生率必须采取综合干预的措施。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索建立学龄前困难型气质类型儿童的系统性干预方法。方法 对北京市西城区1所幼儿园学前儿童采用《3~7岁儿童气质问卷》评价并确定困难型气质儿童19人, 经家长知情同意后, 采用家长应对式培训、行为干预和亲子游戏等综合性干预措施。干预8周后重新评价儿童的气质, 并采取自编家长反馈表请家长对干预措施进行全面评价。结果 干预后儿童气质困难型比例明显下降, 比较干预前后气质类型的变化,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比较干预前后儿童气质维度的变化, 在趋避性、适应性、反应强度、情绪本质、注意分散度五个气质维度上出现显著变化(P<0.05)。家长反馈结果显示对系统性干预方法满意, 实现了家长的预期目标、家长获得了新的信息, 且干预内容实用、家长易于接受, 100%的家长都支持小组活动的干预形式。结论 采用简单易行、家长易于接受的干预方法, 能使困难型气质儿童的趋避性、适应性、反应强度情绪本质及注意分散维度发生一定程度的改变。  相似文献   

8.
Conners父母、教师问卷在3~7岁儿童中的临床应用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目的】探讨Conners父母、教师问卷在3~7岁儿童的1临床运用及与气质、教养方式的关系。【方法】采用Conners父母症状问卷(Parent Symptom Questionnaire,PSQ)、Conners教师问卷(Teacher Rating Scale,TRS)、3~7岁中国学龄前儿童气质量表及子女教育控制源量表(Parenting Locus of Control Scale,PLOC)对190名儿童进行测查。【结果】PSQ各分量表得分性别、年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TRS各分量表男童得分高于女童,年龄小的儿童得分高于年龄大些儿童。PSQ的品行问题、学习问题、冲动—多动、多动指数与TRS相关。麻烦型气质的儿童行为问题比平易型多;各气质维度与多项行为因子相关有显著性。PSQ与PLOC教育成效、父母的责任、子女控制、父母控制相关。【结论】PSQ适于3~7岁儿童行为问题的评估。儿童行为问题与气质、教养方式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9.
3~7岁儿童气质与儿童行为相关因素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了解3~7岁儿童的气质特征、行为问题的分布情况及儿童气质与行为问题的关系。方法:采用《3~7岁儿童气质量表》及《Conners父母问卷量表》对泉州一所市直机关幼儿园进行测查。结果:3~7岁儿童气质类型分布男女差异没有显著性,儿童气质的9个维度中,活动水平、趋避性男孩评分高于女孩,情绪本质女孩评分高于男孩,男女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行为问题的发生率没有性别差异。在儿童行为量表中,品行问题、学习问题、多动指数男女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不同气质特征与行为问题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不同性别儿童气质特征与行为问题表现略有不同,儿童行为问题的发生与气质类型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柳州市城区2~3岁儿童行为问题的发生情况,为早期干预提供依据。方法采用《2~3岁Achenbach儿童行为量表》(家长问卷)对柳州市城区2014年6-8月参加入托体检的2~3岁儿童进行调查。结果 2 208例2~3岁儿童行为问题的总检出率为35.91%,2岁组儿童行为检出率(41.88%)高于3岁组(33.38%)(χ2=14.531,P0.05),男童行为问题检出率(35.49%)与女童(36.3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95,P0.05)。各项行为因子检出率最高是攻击行为,不同年龄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6.474,P0.05),但在性别之间未见统计学差异(χ2=0.140,P0.05)。结论柳州市城区2~3岁儿童行为问题较突出,因此,有必要开展相关健康教育,提高家长对儿童行为问题的关注度,加强早期综合发展教育,制定有针对性的儿童心理卫生保健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11.
深圳市罗湖区4~5岁儿童行为问题早期干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深圳市4~5岁儿童行为问题的发生情况及主要行为问题,为早期实施适宜的心理保健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使用Achenbach儿童行为量表及家长和幼师调查问卷,调查罗湖区2 641名4~5岁儿童的行为发育和相关社会因素,将被调查儿童分完全干预和部分干预两组进行了心理干预,并调查干预1年后的效果。【结果】部分干预组行为问题检出率与干预前及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为9.83和5.74,P均0.05);完全干预组行为问题检出率与干预前、对照组和部分干预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59.95、58.13、32.41,P均0.01);干预后儿童行为问题各因子检出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4~5岁儿童进行有针对性的早期心理干预对控制行为问题发生可以取得明确的近期效果。  相似文献   

12.
学龄前儿童行为问题与气质类型及家庭环境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学龄前儿童行为问题与气质类型及家庭环境的相关性。方法采用《NYLS 3—7岁儿童气质问卷》及《Conners儿童行为家长问卷》对威海市三所幼儿园554例学龄前儿童进行测查。结果行为问题儿童与对照组儿童气质类型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麻烦型儿童行为问题发生率最高。多种家庭环境因素与儿童行为问题相关。结论麻烦型儿童易发生行为问题,但起主要作用的是家庭环境因素。改善家庭环境,改进教育方法,是预防和减少儿童行为问题发生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3.
王巍  冯宁  倪锡莲 《中国妇幼保健》2007,22(34):4849-4850
目的:了解单纯性肥胖儿童的气质类型及气质各维度的特点,探讨气质在儿童单纯性肥胖的发生中所起的作用,为对儿童单纯性肥胖进行干预提供相应的理论依据。方法:采用《8~12岁儿童气质问卷》分别对106名单纯性肥胖儿童和113名正常体重健康儿童进行气质测定及分析。结果:①单纯性肥胖儿童的气质类型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难养型儿童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②单纯性肥胖儿童在趋避性、情绪本质、注意分散度和反应阈等气质维度上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单纯性肥胖儿童的气质有其独特性,气质维度可能对儿童单纯性肥胖的发生有重要的预测作用;对于单纯性肥胖儿童的教养要依据其气质类型采取相应的方法,以利于其身心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流动学龄前儿童的气质类型、行为问题在不同性别、年龄段中的分布情况及母亲人格与儿童行为问题的关系。方法采用《Conner's教师问卷量表》、《Conner's父母问卷量表》、《3~7岁儿童气质量表》及《成人艾森克人格问卷》对乌鲁木齐市3个区4所幼儿园进行测查。结果学龄前儿童气质类型分布男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行为问题发生率无性别差异;不同气质类型儿童在品行问题、学习问题两因子得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冲动-多动、心身障碍、多动指数、焦虑4个因子得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母亲人格类型与儿童气质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气质特征与品行问题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儿童气质类型与品行问题的发生有关,母亲人格特征与儿童气质类型有差异。  相似文献   

15.
了解父亲教养方式对儿童行为问题的效应,为进一步探寻父亲教养方式与儿童行为问题间的因果关系提供线索.方法 应用双生子研究分析法,收集2002-2013年北京地区和山东地区招募的186名同性别6~12岁双生子作为研究对象,每位被试完成父母教养方式评价量表(EMBU),由父母完成Achenbach儿童行为量表(CBCL)家长问卷.结果 父亲拒绝否认(β=0.148,95%CI=0.011~0.327)会增加男生内化行为问题风险;父亲过分干涉(β=0.185,95%CI=0.023~0.400)、父亲拒绝否认(β=0.173,95%CI=0.035~0.390)、父亲过度保护(β=0.214,95% CI=0.075 ~ 0.623)会增加女生内化行为问题风险;父亲惩罚严厉会增加男生(β=0.126,95%CI=0.035~0.371)和女生(β=0.135,95%CI=0.007~ 0.234)双生子外化行为问题的风险.结论 父亲教养方式与儿童行为问题存在效应关系.应重视父亲教养方式的影响,预防和减少儿童行为问题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婴幼儿气质特点及类型分布调查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曾倩  阮世晓  何婉懿 《中国妇幼保健》2006,21(24):3448-3450
目的:为探讨0~3岁小儿气质特点,了解其心理特征,为指导婴幼儿教养,防止儿童行为问题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本科门诊部0~3岁儿童251例,采用上海第二医科大学附属新华医院儿保科、信息中心联合研制开发的儿童气质软件及美国的Carey医生制定的原版儿童气质测查问卷,以家长填写问卷配以计算机录入分析结果的形式进行评估。儿童气质问卷按其使用年龄分为:①小婴儿气质问卷:适用于满1个月(30 d)~4个月婴儿。②婴儿气质问卷:适用于满5个月~11个月婴儿。③幼儿气质问卷:适用于满12个月~36个月幼儿。结果:婴幼儿气质类型分布以中间偏易养型最多占32.08%、易养型31.08%、难养型23.11%、启动缓慢型7.57%、中间偏难养型最少5.98%。不同性别及年龄的气质类型的分布无差异显著(P>0.05)。男女婴幼儿间有显著差异的气质维度为活动水平、趋避性、适应性、反应强度、坚持性5个方面。不同年龄组间9个气质维度在5~11个月年龄段中,活动水平、规律性、趋避性(接近/退缩)、反应强度几个方面有显著差异(P<0.05)。12~36个月龄段中,适应性、坚持性、注意分散度、反应阈几个方面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提示中间偏易养型、易养型是0~3岁婴幼儿的主要气质类型;部分气质维度在不同性别和年龄间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7.
天津汉沽区2~4岁儿童气质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天津市汉沽区儿童气质因子水平、气质维度的年龄差异以及气质类型的性别差异。方法采用经上海第二医科大学附属新华医院重新修订的《中国0~12岁儿童气质量表》及评价系统,对246例2~4岁儿童进行气质评价,抽取2岁组121例、3岁组82例、4岁组43例进行了气质维度及类型的分析。结果3个年龄组儿童气质类型以E型和Ⅰ~E型居多,分别占37.8%、42.2%,D型和Ⅰ~D型、S型较少,分别占8.9%、4.8%、6.0%,男童和女童各类型比率之间差异无显著性(X2=3.597,P值均>0.05);气质维度中适应性、反应强度和情绪本质有年龄差异,经方差分析差异有显著性(F值分别为4.031、5.645、10.557;P值均<0.05)。结论气质虽然是比较稳定的个性心理特征,但也受生活、社会环境及教育的影响具有可塑性,儿童的气质同样也会影响家长的情绪和教养方式,儿童气质评价应与儿童心理、行为指导相结合,帮助家长创造适应儿童气质特点的生活、社会环境及抚养方式,保证儿童心理行为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8.
目的 了解婴幼儿家庭早期教养情况,为开展儿童早期综合发展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采用二阶段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上海市徐汇区长桥、康健、天平街道0~3岁婴幼儿,共586名。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对婴幼儿教养人进行调查,并通过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对影响育儿素养的相关因素进行探索。结果 早期教养能力得分均数为(63.7±12.9)分,多因素逐步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随着母亲文化程度的提高(OR=1.66,95%CI:1.35~2.04)和家庭月收入的增加(OR=1.28,95%CI:1.02~1.61),教养得分达到及格水平比例较高;相比于不到1岁的婴幼儿,年龄更大婴幼儿的家长能够有更高的教养得分;相比于业余时间忙于工作的家长,花时间陪婴幼儿的家长教养得分及格比例较高(OR=1.96,95%CI:1.20~3.21)。结论 0~3岁是儿童发展的关键时期,家长本身应提高自身的育儿知识水平和行为意识,为儿童早期生长发育提供更好的环境。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武汉市学龄前儿童睡眠障碍与儿童气质的关系,为学龄前儿童睡眠障碍的干预提供依据。方法应用自行设计的3~6岁儿童睡眠状况调查问卷和中国学龄前儿童气质量表(CPTS)对1827名3~6岁儿童的家长进行调查。结果不同气质类型的儿童睡眠障碍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中D型、I-D型及E型儿童中有睡眠障碍者分别为33.67%,32.95%和15.53%;睡眠障碍儿童的节律性、适应性得分及心境得分均高于正常儿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不同气质类型儿童的睡眠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气质维度得分与儿童的睡眠时间无相关。结论学龄前儿童睡眠障碍与气质类型存在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六安市3~6岁学龄前儿童行为问题状况并研究与隔代教养的关系。方法: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法,在2013年5-8月对六安市5县3区1 055名3~6岁学龄前儿童进行测查,由父母(或幼儿园老师、村医)填写Conners儿童行为问卷(父母版),并设计教养人一般情况调查表,其中父母问卷有48个条目,采用4级评分法。这48条可归纳为6个因子:品行问题、学习问题、心身障碍、冲动-多动、焦虑、多动指数。并与1978年常模进行比较。结果:发放问卷1 055份,回收合格问卷1 003份,问卷回收率为95.1%。不同年龄组男童、女童各行为因子评分与常模比较,得出六安市3~6岁学龄前儿童、男童、女童行为问题检出率分别为27.32%、27.45%、27.15%,男童、女童在行为因子品行问题、学习问题、心身障碍、冲动-多动、心身障碍、焦虑、多动指数的检出率分别为34.3%、34.7%、59.5%、0.7%、1.46%、9.12%。隔代教养与父母教养组儿童在不同年龄组其行为问题检出率不同,经卡方检验(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六安市3~6岁学龄前儿童行为问题检出率较高;不同性别、不同年龄组儿童行为因子表现不同;隔代教养与父母教养组儿童在不同年龄组其行为问题检出率不同;隔代教养对3~6岁学龄前儿童行为问题无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