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子宫内膜癌是一种子宫内膜上皮源性的恶性肿瘤。雌激素刺激、肥胖、糖尿病、高血压和未孕未产等因素是其发病的高危因素。近年研究发现,表观遗传修饰在子宫内膜癌中起重要作用。随着组蛋白甲基化修饰在子宫内膜癌中的研究逐渐深入,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组蛋白甲基化修饰作为基因转录的重要一环具有复杂的生物学行为。组蛋白甲基化相关的酶与癌症的发生密切相关,其可能通过调节启动子、增强子、外显子和重复序列等基因结构的组蛋白甲基化,使下游基因重编程,从而在子宫内膜癌的发生、发展及预后中发挥重要作用。未来有望通过靶向组蛋白甲基化相关的酶来调节基因的生物学行为,从而预防和治疗子宫内膜癌。  相似文献   

2.
甲基化是表观遗传学的重要内容之一,甲基化异常与恶性肿瘤细胞增殖、自噬、凋亡、细胞间黏附、浸润和转移密切相关。子宫内膜癌是女性生殖系统常见的恶性肿瘤,研究发现,基因的异常甲基化与子宫内膜癌发病的高危因素、分型、肿瘤进展、早期诊断、化疗耐药、孕酮抵抗和预后评估有关。特异的甲基化标志物可用于子宫内膜癌的早期诊断和预后评估,调控关键基因的甲基化状态能改善子宫内膜癌细胞对化疗和孕酮的敏感性。综述DNA、RNA和组蛋白甲基化在子宫内膜癌发病机制、早期诊断、药物治疗和预后评估中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3.
子宫内膜异位症是一个妇科常见病,其发病机制目前尚不明确,目前认为它与表观遗传改变有密切关系。组蛋白乙酰化修饰是表观遗传调控的重要机制之一。现结合国内外文献报道,对组蛋白去乙酰化酶及其抑制剂与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病及治疗前景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4.
PcG (Polycomb group)蛋白家族是一组在胚胎发育中起作用的基因调控因子,根据其功能不同分为两种蛋白质复合物,即PRC1和PRC2.PRC2是一个作用于组蛋白H3赖氨酸位点K27的高度保守的组蛋白甲基转移酶,EZH2是构成PRC2蛋白复合物的一个催化亚基.大部分肿瘤研究表明,EZH2过表达于多种癌组织,如...  相似文献   

5.
PcG(Polycomb group)蛋白家族是一组在胚胎发育中起作用的基因调控因子,根据其功能不同分为两种蛋白质复合物,即PRC1和PRC2。PRC2是一个作用于组蛋白H3赖氨酸位点K27的高度保守的组蛋白甲基转移酶,EZH2是构成PRC2蛋白复合物的一个催化亚基。大部分肿瘤研究表明,EZH2过表达于多种癌组织,如前列腺癌和乳腺癌。虽然目前关于EZH2在肿瘤发展中的作用机制还不明确,但是EZH2介导的组蛋白甲基化与DNA甲基化间的功能联系提示两者所致的基因沉默机制在肿瘤抑制因子的缺失中起作用。阐述EZH2的基本分子生物功能及其与多种不同肿瘤组织之间的密切关系,讨论EZH2与其他表观遗传修饰酶间的关系以及EZH2过表达的结果及其在肿瘤形成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微卫星是DNA碱基的短串联重复序列。微卫星不稳定性(microsatelliteinstability,MI)是DNA错配修复系统缺陷的1个典型标志。MI是子宫内膜癌(内膜癌)常见的基因异常,是其发生、发展过程中的早发现象,多发生于内膜癌Ⅰ型,且常见于早期患者。目前发现的DNA错配修复系统异常并不能说明全部MI[1],因此,尚有其他未知的基因也参与了内膜癌的发生、发展。现就MI和DNA错配修复系统与内膜癌的关系的研究现状及尚存在的问题综述如下。一、微卫星多态、MI及DNA复制错误微卫星呈现高度的多态性,其多态…  相似文献   

7.
卵巢癌为女性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恶性程度高,预后差。目前卵巢癌患者的化疗策略是基于铂类和紫杉醇的组合。虽然大多数卵巢癌患者对化疗敏感,但仍有许多初始反应者最终发展为化疗耐药。以往的研究认为癌基因激活、抑癌基因失活主要是基因突变、缺失导致的DNA序列改变。而现有研究表明许多肿瘤的重要基因并未发生突变、缺失,基因表达的异常主要通过DNA甲基化实现,且DNA甲基化和其他表观遗传修饰可能是可逆的。这就使得表观遗传因子成为疾病预防和对化疗药物重获敏感性的候选者。大量研究也证实,在耐药和敏感卵巢癌细胞中DNA甲基化水平差异表达。亦有研究使用DNA甲基化酶抑制剂抑制DNA甲基化,以期达到逆转卵巢癌细胞耐药的目的。现综述DNA甲基化与卵巢癌耐药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子宫内膜异位症(endometriosis,EMs)指子宫内膜组织在子宫腔外的存在,是一种慢性的、激素依赖性的妇科疾病,影响着全球数百万女性。虽然EMs在形态学上表现为良性,但其在临床行为学上却表现为增生、浸润、复发等恶性肿瘤的特点。已有充分证据表明EMs可通过多种机制增加恶性转化的风险,但目前关于EMs发生恶性转化的具体机制尚不明确。越来越多证据表明,表观遗传修饰不仅参与EMs的发生,而且在EMs恶性转化的发病机制中发挥重要作用,包括DNA甲基化和去甲基化、组蛋白修饰、微小RNA(microRNAs,miRNAs)异常表达等。综述表观遗传学与子宫内膜异位症相关性卵巢癌(endometriosis associated ovarian cancer,EAOC)发生机制的研究进展,以期寻找可能与EMs恶性转化相关的一些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儿茶酚-O-甲基转移酶(COMT)基因多态性与子宫内膜癌遗传易感性的关系。方法以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ER-RFLP)方法,对132例子宫内膜癌患者(内膜癌组)和110例子宫脱垂、宫颈鳞癌和卵巢良性囊肿患者(对照组)的COMT基因第4号外显子第158位密码子G与A的多态性进行分析,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COMT基因多态性与子宫内膜癌发生风险的关系。结果对照组患者以COMT灿蹦基因型为主(47.2%,52/110),COMT^Val/Met(45.5%,50/110)和COMT^Met/Met(7.3%,8/110)次之;内膜癌组则以COMT^Val/Met基因型为主(58.3%,77/132),COMT^Val/Val(29.5%,39/132)和COMT^Met/Met(12.1%,16/132)次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与COMT^Met/^Met基因型相比,COMT^Val/Val基因型者的子宫内膜癌发生风险的OR值为0.262(95%(7/为0.080~0.862,P=0.027)。结论中国南方汉族妇女的COMT基因型以COMT^Val/Val最多,携带COMT^Val/Val基因型的妇女相对于COMT^Met/^Met基因型者,其发生子宫内膜癌的风险可能降低。  相似文献   

10.
子宫内膜癌是妇科常见的三大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率近年来呈上升趋势,严重威胁女性健康。对其发病机制和分型的深入研究旨在寻找一种新的有效的治疗方式,其中肿瘤干细胞学说的提出为肿瘤治疗提供了新途径。肿瘤干细胞是一类具有自我更新、无限增殖、多向分化潜能及高致瘤性的肿瘤细胞亚群。已有大量的研究证实肿瘤干细胞在子宫内膜癌的发生、发展、转移及复发中发挥关键作用,可能是导致子宫内膜癌治疗失败的原因。根据子宫内膜癌肿瘤干细胞表面特异性标志物(如CD133、CD44等)或用细胞生物学特性(如侧群细胞法)进行分离鉴定;此外,也可利用子宫内膜癌肿瘤干细胞高表达乙醛脱氢酶1(ALDH1)及Musashi-1,识别出肿瘤组织中的肿瘤干细胞,使针对肿瘤干细胞的相关靶向治疗成为可能。现就肿瘤干细胞的特性、来源及其与子宫内膜癌相关特殊表面标志物的研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1.
炎症与子宫内膜癌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过量表达的炎症因子往往与疾病密切相关。研究发现,许多恶性肿瘤患者血清中可检测到各种炎症因子的含量超过正常人,肿瘤微环境中的各种炎症介质都有利于肿瘤的增殖、迁移以及血管形成,并且通过炎症信号通路抑制肿瘤细胞的凋亡,子宫内膜癌亦是如此。炎症可通过各种炎症因子和炎症细胞促进子宫内膜癌的发生、发展,而子宫内膜癌也可表现为多种炎症特性,这都有助于子宫内膜癌的增殖和转移,抑制炎症通路可能成为治疗子宫内膜癌的一种干预措施。因此,探讨炎症与子宫内膜癌的相关性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现就炎症与子宫内膜癌的相互影响进行综述,以期为子宫内膜癌的治疗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2.
卵巢癌在妇科恶性肿瘤中致死率最高,目前其临床治疗手段主要是手术切除和辅助性化疗,但治疗后其易复发、易转移和易耐药的特性,使得很多抗肿瘤药对其作用仅限于初期治疗。研究表明肿瘤的发生、发展及其耐药机制与表观遗传学关系密切,而相关研究也证实卵巢癌的发生发展与耐药受表观遗传学的调控,如DNA甲基化,包括Ras相关区域1A基因(RASSF1A)和乳腺癌易感基因1(BRCA1)异常甲基化;组蛋白修饰,包括甲基化、乙酰化、磷酸化、泛素化等多种方式;微小RNA(mi RNA)调控相关基因等。同时研究表明通过调控表观遗传学如DNA甲基转移酶抑制剂、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等与传统抗肿瘤药物进行联合治疗能够显著提高卵巢癌的疗效,因此研究表观遗传学与卵巢癌的耐药机制有望为临床治疗卵巢癌提供新的思路与研究基础。  相似文献   

13.
经典雌激素受体(ER)及其变异体、雌激素膜受体(mER)参与介导雌激素不同生物效应。多项研究表明,雌激素与子宫内膜癌的发生、发展过程密切相关,目前普遍接受的子宫内膜癌形成的原因是子宫内膜受到过度雌激素刺激并缺乏孕激素拮抗。雌激素发挥其效应主要依赖ER,研究ER对了解子宫内膜癌发生、发展的可能机制起到了重要作用,并为子宫内膜癌的诊断及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综述ER及其变异体的结构、功能及其与子宫内膜癌的关系,为深入研究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14.
血浆中脂类统称为血脂,包括三酰甘油(TG)、磷脂、胆固醇及其酯、游离脂肪酸等。脂质代谢紊乱一般是TG升高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降低。自从1994年发现瘦素以来,脂质代谢传统作用(比如提供能量、合成激素等)以外的作用逐步被发现。如脂质代谢与心血管疾病、恶性肿瘤具有相关性;血浆中三酰甘油的升高与子宫内膜癌的发病具有相关性,但尚未发现高密度脂蛋白降低是子宫内膜癌发病的危险因素之一;胰岛素抵抗在子宫内膜癌的发生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脂质代谢可能通过胰岛素抵抗途径对子宫内膜癌的发生和发展有一定的影响;脂质代谢过程相关物质,如瘦素、脂联素、固醇调节元件结合蛋白(SREBPs)、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PPAR)可能与子宫内膜癌具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15.
水通道蛋白(AQPs)是一组小分子跨膜蛋白家族,对水分子有高度通透性,表达谱广泛,且参与细胞的水代谢.子宫内膜癌是妇科发病率最高的恶性肿瘤之一,最常见的病理类型是子宫内膜腺癌,其发病与长期雌激素的刺激相关,但子宫内膜腺癌发生发展的分子机制尚未完全阐明.AQPs可通过促进细胞生长、血管新生、细胞迁移几个方面影响肿瘤的生长...  相似文献   

16.
水通道蛋白(AQPs)是一组小分子跨膜蛋白家族,对水分子有高度通透性,表达谱广泛,且参与细胞的水代谢。子宫内膜癌是妇科发病率最高的恶性肿瘤之一,最常见的病理类型是子宫内膜腺癌,其发病与长期雌激素的刺激相关,但子宫内膜腺癌发生发展的分子机制尚未完全阐明。AQPs可通过促进细胞生长、血管新生、细胞迁移几个方面影响肿瘤的生长和发展,AQPs在子宫内膜癌中表达上调,参与子宫内膜癌血管新生,并与子宫内膜癌分期分级等临床病理特征存在相关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