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血管腔内成形术患者围术期的临床护理,明确各项观察和重点护理的指标。方法:对40例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行PTA或血管内支架腔内成形术围术期的患者从术前护理、术后护理到出院指导实施有效的护理干预。结果:经系统护理,术后40例顺利康复。结论:系统的围术期护理在保证手术效果、促进疾病康复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arteriosclerosis obliterans,AS0)是指由于下肢动脉血管壁内出现的粥样硬化斑块引起动脉狭窄或闭塞所导致的下肢供血不足,是常见的肢体缺血性疾病,患病率逐年上升,常常因为截肢致残,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我科采用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percutaneous translumina langioplasty,PTA)和血管内支架治疗ASO患者,取得较好效果,现将股动脉血管内支架治疗中围手术期护理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
4.
郭伟 《人人健康:医学导刊》2013,(14):50
随着我国人口饮食结构的改变,摄入含脂食物增多、人均寿命的延长,动脉粥样硬化成为我国中老年人最常见的疾病,我国60岁以上人口发病率达79.9%。动脉硬化性闭塞症是全身性动脉粥样硬化在肢体局部的表现,主要表现为动脉内膜出现粥样硬化斑块、中层组织变性或钙化,腔内可继发血栓形成,破坏动脉壁,最终使管腔狭窄,甚至完全闭塞,使患肢发生急性或慢性缺血性症状,严重时可引起肢端坏死。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ASO)支架置入术的护理。方法 2010年6月至2012年6月,对49例ASO患者术前、术中、术后的护理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患者中43例临床症状明显改变,血管再通良好;2例因就诊时间晚,动脉硬化严重,最终截肢,肢穿刺部位大出血1例,穿刺部位巨大血肿2例,假性动脉瘤2例,脑出血1例,支架内急性闭塞1例,术中血管破裂1例,术中血管夹层1例。结论 ASO介入治疗的过程中病情变化快,并发症发生率较高,认真细致的观察护理,及早发现问题,及时地采取有效的措施对疾病的预后非常关键。 相似文献
6.
目的 评价糖尿病性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DAO)的腔内治疗效果.方法 2007年1月至2008年10月采用球囊扩张、支架植入术治疗DAO患者21例(23条肢体),6条肢体行膝下胫动脉球囊扩张,20条肢体行股浅动脉支架植入术.结果 23条肢体股浅动脉球囊扩张、支架植入术成功率100%,膝下胫动脉球囊扩张术成功率100%,术后患肢临床症状明显好转,患者间歇性跛行、静息痛消失,溃疡愈合.无围手术期死亡,踝肱指数升高0.21~0.49,平均升高0.31±0.09,19例平均随访(10.0±4.6)个月,支架内血管闭塞5例,1例截肢,4例经保守治疗后好转.结论 血管腔内治疗对DAO有较满意的近期疗效,远期疗效还有待观察. 相似文献
7.
8.
目的 评价血管腔内治疗联合外科手术治疗多节段性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效果.方法 对32例多节段性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施行髂动脉球囊扩张及支架植入等血管腔内治疗方法开通髂血管,择期再对股胭段病变行自体大隐静脉或人工血管旁路转流术.结果 32例患者手术过程均成功,术后下肢缺血症状改善,表现为间歇性跛行消失或跛行距离明显增大,静息痛好转,肢体溃疡愈合.术后平均踝肱指数为0.65±0.18,与术前(0.28±0.14)相比有明显提高(P<0.05).术后随访30例,随访时间3~36个月.平均18个月.支架植入后髂动脉均通畅;有2例行旁路转流术患者出现吻合口狭窄,行吻合口腔内血管成形术,术后狭窄解除.1例患者人工血管内血栓形成,再次行人工血管旁路转流术治疗,余患者旁路血管通畅,血运较术前明显改善.结论 血管腔内治疗联合外科手术治疗多节段性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可降低手术难度与复杂性,减少术后并发症,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ASO)的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余杭区第一人民医院自2005年1月至2009年12月治疗下肢ASO 9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病例接受包括手术治疗、介入治疗及药物治疗.所有病例间歇性跛行、静息痛等症状术后明显改善或者消失.结论:下肢ASO病变的复杂性决定其治疗方法的多样性且往往需要将多种治疗方法进行结合,根据患者的临床病情,正确制定治疗方案对于挽救患者肢体和提高生活质量极为重要. 相似文献
10.
冠状动脉造影术是将特制导管经股动脉穿刺后,分别送至左右冠状动脉开口后,即刻推注造影剂,通过X线下显影以显示冠状动脉各支血管情况,判断病变血管部位的现代X线诊断方法.支架植入术是:将金属或塑料制成的支架,置入病变的冠状动脉内,支撑其管壁以保持管腔内血流畅通.此法相对安全,患者创伤小,痛苦小,术后穿刺部位无瘢痕.目前已广泛应用于临床冠心病患者的诊断及治疗.2002年10月~2003年10月,我院共为50例病人,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PTCA),于62个病变处植入冠状动脉支架40个,现参考有关文献[1,2]将护理工作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1.
12.
13.
14.
王先生67岁,身体一向很好。近3个月来感到右小腿无力,活动一会儿有点痛,休息一会儿又恢复正常。开始没有在意,近来症状逐渐加重,小腿疼痛无力,下肢麻木、怕冷,不能行走。经过检查,诊断是老年动脉硬化闭塞症,已到了比较严重的程度。 相似文献
15.
16.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是中老年人常见的一种肢体慢性缺血性疾病,因动脉管腔狭窄闭塞,使肢体血液循环障碍而出现间歇性跛行、静息痛及坏疽等症状.外科血管重建术等治疗挽救了不少患者的肢体及生命.但对于大多数间歇性跛行的患者,首先给予非手术治疗,可以得到很好的临床治疗效果.自2002年1月到2003年1月,我们应用藻酸双酯钠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35例,取得了较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7.
18.
目的:探讨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腔内介入治疗的临床护理措施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3月至2014年3月接受腔内介入治疗的40例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其行术前、术中及术后综合护理干预,观察治疗效果。结果:本组40例患者治疗有效率95%,截肢率2.5%,死亡率2.5%。另外,治疗后踝/肱指数明显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腔内介入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效果明确,需进一步提高治疗及护理水平,以降低致残率及死亡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腔内介入治疗的临床护理措施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3月至2014年3月接受腔内介入治疗的40例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其行术前、术中及术后综合护理干预,观察治疗效果。结果:本组40例患者治疗有效率95%,截肢率2.5%,死亡率2.5%。另外,治疗后踝/肱指数明显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腔内介入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效果明确,需进一步提高治疗及护理水平,以降低致残率及死亡率, 相似文献
20.
<正>年近70的退休工人刘师傅,平时一向身体很好,不论严寒酷暑,长年累月坚持锻炼。可是到了去年冬天,刘师傅的病来了,出现双腿发凉、怕冷,而且不久就出现疼痛。遂到医院就诊,经双下肢血管超声检查发现,双侧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