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探讨Tn抗原在宫颈癌组织中的发生、发展中的作用,为宫颈癌的早期诊断、治疗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方法:选择2013—2015年吉林大学第二医院的102例临床样本,其中正常宫颈组织14例,宫颈上皮内瘤变(CIN)组织22例,宫颈癌组织66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以半乳糖胺特异性凝集素蚕豆凝集素(vicia villosa lectin,VVL)作为抗体检测不同宫颈组织中Tn抗原表达情况。结果:Tn抗原极少表达于正常宫颈鳞状上皮(7.1%),在CIN和宫颈鳞癌中表达率分别为45.5%和68.8%,而在宫颈腺癌中表达率高达94.1%。在宫颈鳞癌中,Tn抗原的表达与是否存在淋巴结转移有关(r=0.363,P0.05)。在宫颈腺癌中,Tn抗原表达与肌层浸润深度有关(r=0.361,P0.05)。结论:Tn抗原可能作为宫颈腺癌的一种肿瘤标志物,有助于宫颈腺癌的筛查诊断,并可能更早地提示宫颈鳞癌淋巴结转移的潜在风险。  相似文献   

2.
p16和nm23在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宫颈癌组织中p16及nm23基因表达及其与宫颈癌生长、浸润及转移的关系.方法1998年1月至2003年1月广东医学院附属医院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69例宫颈癌及20例正常宫颈组织中p16和nm23的表达.结果20例正常宫颈组织中,18例呈p16阳性表达(90.0%),19例呈nm23阳性表达(95.0%);69例宫颈癌中p16和nm23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5.1%(38/69)和52.2%(36/69);p16和nm23阳性表达均与宫颈癌的临床分期、病理分级及淋巴结转移呈负相关(P<0.01或<0.05),均与宫颈癌的病理类型及年龄无关(P>0.05).结论p16和nm23的表达缺失可能在宫颈癌的发生、浸润及转移中起重要作用.p16和nm23检测对进一步了解宫颈癌生物学行为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MK因子(中期因子)在宫颈癌的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用免疫组织化学法(SP法)检测178例宫颈癌组织和74例宫颈上皮内瘤变组织中MK因子的表达。结果:178例宫颈癌组织中,MK蛋白阳性表达率为91.57%,明显高于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组织的14.86%(P<0.001)。宫颈癌临床分期不同MK蛋白阳性表达率不同,临床Ⅰ期阳性表达率显著低于临床Ⅱ~Ⅳ期(P<0.001)。宫颈鳞癌MK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腺癌(P<0.001),但与组织分化程度无关(P=0.123)。有盆腔淋巴结转移者MK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无盆腔淋巴结转移者(P=0.026)。结论:MK因子阳性表达与宫颈癌病理特征关系密切,可能成为一种有价值的肿瘤标志物,对宫颈癌的早期诊断及治疗有一定的临床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透明质酸 (HA)在正常宫颈上皮及宫颈癌中的表达及其与肿瘤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 :用免疫组化法检测 5 9例宫颈浸润癌、35例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 (CIN)及11例正常宫颈组织中HA和CD4 4v6的表达。结果 :正常宫颈上皮不表达HA。慢性炎症者上皮底层细胞以及细胞间质表达HA ,随病变加重及CIN发生 ,HA表达增强。癌旁组织的上皮细胞HA呈强阳性表达 ,伴有基质HA强阳性染色。癌细胞HA阳性率为 6 7.2 7% ,与病理类型有关 ,角化癌高表达 ,而腺癌不表达 ,在低分化鳞癌中多见不规则灶性HA阴性区。宫颈鳞癌的肿瘤基质HA表达普遍增强。肿瘤基质的HA表达与CD4 4v6呈正相关。结论 :正常宫颈上皮不表达HA ,但炎症与致瘤因素可促使HA表达 ,HA的代谢失衡可能与宫颈癌的发生及浸润行为有关  相似文献   

5.
同源盒基因(homeobox gene)是一类胚胎发育的主控基因,HOX基因是同源盒基因中的一大类,其产物作为转录因子,参与了调节子宫内膜的发育和分化[1]。近年研究表明,一些肿瘤的发生、发展与调控细胞分化的同源盒基因家族的异常表达密切相关。我们用免疫组化SABC法检测宫颈癌组织中HO  相似文献   

6.
宫颈癌中survivin、ki67、cyclinB1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检测survivin、ki6 7、cyclinB1在宫颈癌中的表达 ,探讨它们与宫颈癌组织增殖、细胞周期与凋亡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SABC、SP法。结果 :(1)宫颈癌中survivin、ki6 7、cyclinB1表达显著高于正常宫颈组织 (P <0 .0 1) ;(2 )survivin表达与年龄、临床分期和淋巴结转移有关 ,但与宫颈癌组织细胞类型及分化程度无明显相关性。ki6 7表达只与临床分期有关 ,与年龄、组织细胞类型、淋巴结转移及分化程度无明显相关关系。cyclinB1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之间无明显相关性 ;(3)宫颈癌组织中survivin表达与ki6 7、cyclinB1表达显著相关。结论 :survivin、ki6 7、cyclinB1异常表达与宫颈癌显著相关 ,宫颈癌的发生与凋亡抑制和增殖能力增强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信号转导与转录因子3(STAT3)在不同病理类型宫颈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15例正常宫颈组织和40例宫颈癌组织中STAT3的表达,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40例宫颈癌组织中STAT3及磷酸化STAT3(p-STAT3)的表达。结果:(1)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在宫颈癌组织中STAT3表达升高;(2)宫颈癌组织中STAT3蛋白表达水平和磷酸化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3)宫颈癌组中鳞癌的STAT3蛋白表达率和磷酸化水平最高,腺鳞癌其次,腺癌最低,但三者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STAT3及其磷酸化蛋白在宫颈癌组织中呈现高表达,有望成为宫颈癌判断预后和靶向治疗的目标。  相似文献   

8.
王蕴  储萍  姜洁 《现代妇产科进展》2007,16(10):750-752
目的:探讨C-erbB-2及VEGF基因蛋白在宫颈癌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60例宫颈癌组织、20例宫颈CIN组织和10例正常宫颈组织中C-erbB-2及VEGF基因蛋白的表达。结果:在宫颈癌组织、宫颈CIN组织和正常宫颈组织中,C-erbB-2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1.7%、35.0%和10.0%,VEGF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0.0%、35.0%和20.0%,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宫颈癌组的不同临床分期、不同病理学分级、有无淋巴结转移及不同肿瘤体积组间比较,C-erbB-2和VEGF的阳性表达率均有显著性差异(均P<0.05),且二者表达强度呈显著正相关(P<0.05)。C-erbB-2及VEGF表达阳性者较C-erbB-2及VEGF表达阴性者5年生存期显著缩短(均P<0.05)结论:C-erbB-2和VEGF基因蛋白的异常表达与宫颈癌的发生、发展有关,二者联合检测可作为评估宫颈癌恶性程度、预后及指导治疗的重要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9.
目的:检测子宫内膜异位症(endometriosis,EM)组织中骨桥蛋白(osteopon-tin,OPN)、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的表达,探讨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病机制,OPN在子宫内膜异位症血浆中的含量以及OPN在子宫内膜异位症诊断及鉴别诊断方面的应用。方法: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56例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异位内膜及在位内膜中OPN、VEGF的表达,用酶联免疫吸附方法检测患者术前血浆OPN含量。结果:(1)异位内膜OPN表达主要分布于腺上皮细胞细胞膜,阳性(++~+++)表达率与在位内膜相似,明显高于对照内膜,差异有显著性(P<0.01),异位内膜细胞大多受挤压萎缩,缺乏典型的周期性改变;(2)VEGF在异位内膜胞浆染色,呈棕色颗粒,表达阳性,其中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在位内膜及对照内膜(P<0.01);(3)异位内膜组织中OPN、VEGF表达有相关性(rs=0.596,P<0.01)。在子宫肌瘤对照内膜组织OPN、VEGF的表达则无相关性(rs=0.153,P=0.507);(4)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术前血浆OPN均值46.26±8.72ng/m l(15.54~139.12ng/m l),高于良性肿瘤及正常对照组(P<0.01),后二者无显著差异。卵巢癌患者术前血浆OPN均值81.32±14.41ng/m l(22.72~197.94ng/ml),较内异症患者水平高(P<0.01)。结论:OPN在异位内膜细胞高表达,可能推动异位内膜黏附和侵袭,OPN、VEGF可能通过促血管生成,共同促进异位内膜种植与生长,在子宫内膜异位症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OPN在盆腔包块鉴别诊断方面有一定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细胞质胸苷激酶(TK1)在宫颈鳞癌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制备40例维吾尔族妇女子宫颈癌及正常宫颈组织中总RNA,用RT-PCR方法分析TK1基因mRNA的表达水平,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其相应蛋白表达。结果:(1)维吾尔族妇女宫颈癌组织中TK1 mRNA及蛋白阳性检出率分别为67.5%及60.5%,对照组宫颈组织中检出率为26.7%及8.3%。宫颈癌组织中TK1 mRNA及蛋白阳性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的宫颈组织(P0.05);(2)在宫颈癌组织中TK1 mRNA及蛋白表达:不同临床分期及分化程度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但是,有淋巴结转移患者组织中阳性表达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者,肿瘤直径≥4cm患者阳性表达明显高于肿瘤直径4cm的患者(P0.05)。结论:TK1在维吾尔族妇女宫颈鳞癌中高表达,对宫颈癌的诊断有重要的参考价值,TK1高表达可能与宫颈癌的进展及预后有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CD147、单羧酸转运蛋白1(MCT1)、MCT4在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CIN)及宫颈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宫颈病变患者92例,其中宫颈癌43例(宫颈癌组),CIN 34例(CIN组,CINⅠ12例、CINⅡ11例、CINⅢ11例),15例正常宫颈作为对照(对照组)。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CD147、MCT1、MCT4表达情况并进行分析。结果:CD147、MCT1、MCT4阳性表达率,宫颈癌组高于CIN组(均P〈0.05)和对照组(均P〈0.05),CIN组高于对照组(均P〈0.05),CINⅡ-Ⅲ组高于CINⅠ组(均P〈0.05)。在宫颈癌组中,CD147、MCT1阳性表达率,年龄≤35岁组低于年龄〉35岁组,Ⅰ-Ⅱ期组低于Ⅲ-Ⅳ期组,高分化组低于中低分化组(均P〈0.05);MCT4阳性表达率,年龄≤35岁组低于年龄〉35岁组,高分化组低于中低分化组(均P〈0.05),Ⅰ-Ⅱ期组与Ⅲ-Ⅳ期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宫颈病变组织中,MCT1和CD147的表达一致性有统计学意义(加权的Kappa=0.774,Z=10.126,P〈0.001)。MCT4和CD147的表达一致性有统计学意义(加权的Kappa=0.909,Z=11.628,P〈0.001)。MCT1和MCT4的表达一致性有统计学意义(加权的Kappa=0.797,Z=10.383,P〈0.001)。结论:CD147、MCT1、MCT4的表达在宫颈病变中具有较高的一致性,在CIN及宫颈癌发生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同时可作为判断低级别CIN进展为高级别CIN及宫颈癌的高危客观指标,对于有CD147、MCT1、MCT4高表达的高级别或低级别CIN患者均应予以积极治疗及密切随访。  相似文献   

12.
13.
目的:探讨宫颈癌前病变及宫颈癌组织中丝裂原激活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mitogen-activated extracellular signal-regulated kinase,MEK)细胞信号转导通路表达的意义。方法:选择并收集2013年1月—2014年4月在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妇科诊治、临床病理资料完整的宫颈病变患者共92例,根据宫颈病变程度将患者分为正常组(30例)、高级别宫颈上皮内瘤样变(CIN)组(30例)和宫颈癌组(32例)。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MEK在不同组织中的表达。结果:MEK在正常组、高级别CIN组和宫颈癌组中阳性表达率分别为20.0%、56.7%和68.8%,其中宫颈癌组MEK阳性表达率最高,分别高于高级别CIN组及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级别CIN组MEK的阳性表达率高于正常组(P=0.003)。MEK阳性表达率与患者年龄、宫颈癌病理类型、肿瘤组织分化程度、肿瘤大小及宫颈癌临床分期等因素无关(P>0.05)。结论:MEK转导通路可能在宫颈癌及癌前病变的发生发展中有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B细胞淋巴瘤基因2结合致癌基因1(BAG-1)及微小染色体维持蛋白2(MCM2)作为宫颈癌新辅助化疗(NACT)有效性预测指标的可行性。方法:收集2015年1月2018年6月甘肃省肿瘤医院收治的90例术前以铂类为基础NACT方案化疗并手术治疗的宫颈癌患者临床资料,并选择60例同期因子宫肌瘤手术切除的正常宫颈组织作为对照。运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正常宫颈组织以及同一宫颈癌患者NACT前宫颈活检组织及NACT后手术切除标本中BAG-1及MCM2蛋白的表达,比较正常宫颈与宫颈癌组织及NACT前、后宫颈癌组织中表达差异及其与NACT临床疗效的关系。结果:NACT前宫颈癌组织中BAG-1及MCM2高表达率分别为67.8%(61/90)和81.1%(73/90),高于正常宫颈组织的11.7%(7/60)和6.7%(4/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分别为45.736和76.909,均P=0.000)。NACT后宫颈癌组织中BAG-1及MCM2高表达率分别为70.0%(63/90)和78.9%(71/90),NACT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分别为0.104和0.139,均P>0.05)。NACT后,90例宫颈癌患者中有效59例(65.6%),无效31例(34.4%),NACT疗效与年龄、病理类型、分化程度、肿瘤最大径线及国际妇产科联盟(FIGO)分期均无关(均P>0.05)。化疗有效组的BAG-1高表达率低于化疗无效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54.2%vs.93.5%,χ^2=12.636,P=0.000),而化疗有效组和化疗无效组的MCM2高表达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79.7%vs.83.9%,χ^2=0.235,P=0.628)。结论:BAG-1表达水平有可能成为预测宫颈癌以铂类为基础NACT方案疗效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环氧合酶2(COX-2)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EGF—C)在宫颈癌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42例宫颈癌、20例宫颈上皮内瘤样变(CINⅠ~Ⅲ)、10例正常宫颈组织中COX-2和VEGF—C的表达。结果:宫颈癌组COX-2和VEGF—C阳性表达率分别高于CIN组及正常宫颈组(P〈0.05)。不同年龄、预后COX-2表达无差异(P〉0.05),但不同病理类型和临床分期间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年龄、病理类型、预后VEGF-C表达无差异(P〉0.05),但不同临床分期间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OX-2和VEGF-C在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呈正相关(r=0.41,P〈0.05)。结论:COX-2和VEGF—C在宫颈癌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可能作为宫颈癌早期诊断和判断预后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6.
宫颈癌是女性生殖系统最常见的恶性肿瘤,是世界卫生组织唯一建议在世界范围内开展筛查的恶性肿瘤,各个国家和地区宫颈癌筛查方案不尽相同,目前的筛查方案主要有:巴氏涂片法、液基细胞学检查、人乳头瘤病毒DNA(HPV-DNA)检测法及肉眼检查等。推行合理筛查方案对各个地区的宫颈癌及其癌前病变的预防工作极为重要。目前宫颈癌筛查也存在一些问题,如筛查人群、筛查间隔时间和筛查方案等,就目前宫颈癌筛查存在的问题及各个方案的应用及联合应用的可行性、优缺点和新进展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17.
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机体细胞自噬活性变化对肿瘤的发生发展及对抗肿瘤药物的药效影响具有双重作用。宫颈上皮细胞自噬活性变化对宫颈癌发生发展的影响尚无定论,此外有关自噬与宫颈癌化疗药物作用关系的研究较少。综述自噬影响宫颈癌发生发展的最新研究报道,以及自噬与宫颈癌化疗药的研究,进一步了解自噬在宫颈癌发生发展以及治疗中发挥的作用,为宫颈癌治疗的新途径提供参考方向。  相似文献   

18.
19.
目的:探讨宫颈、宫颈管、宫腔同时多中心性原发原位鳞癌的临床病理学特征、诊断和鉴别诊断、治疗及预后。方法:复习相关文献,对1例宫颈、宫颈管、宫腔同时多中心性原发原位鳞癌的临床资料、组织病理学特点、免疫表型及治疗预后进行分析。结果:患者宫颈、宫颈管、子宫内膜表面及子宫内膜息肉样病变表面均可见原位鳞癌,但彼此并不相连,免疫组化示宫颈及宫颈管原位鳞癌组织P63(+)、P40(+)、P53(+)、Ki67全层(+)、高分子质量细胞角蛋白(+)、P16胞质胞膜弥漫强阳性,但子宫内膜原位鳞癌P16(-)。结论:宫颈、宫颈管、子宫内膜同时多中心性原发原位鳞癌十分罕见,通过对其临床病理特征的认识,再结合相关检测,能够做到对该病的早期诊断、早期预防、提高生存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