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 分析中国贫困农村地区6 ~ 23月龄婴幼儿喂养现状.方法 采用2018年贫困地区儿童营养改善项目效果监测评估数据,按省分层、多阶段抽样、按规模大小成比例的概率抽样和随机等距抽样相结合的方法抽取6~23月龄婴幼儿为研究对象,采用问卷调查收集婴幼儿过去24小时膳食摄入情况和家长喂养知识数据,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对婴幼儿喂...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湖南省农村地区婴幼儿辅食喂养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为科学实施营养干预和婴幼儿喂养指导提供依据。 方法 通过WHO《婴幼儿喂养评估指标》中最小膳食种类(MDD)合格率、最小膳食频次(MMF)合格率和最低可接受膳食(MAD)合格率3个指标来评价辅食喂养的合理性,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辅食喂养的相关因素。 结果 6~23月龄婴幼儿MDD、MMF、MAD合格率分别为62.3%、75.1%、44.0%。相对于6~11月龄,12~17、18~23月龄婴幼儿MDD不合格的OR值分别为0.234、0.105,12~17、18~23 月龄婴幼儿MAD不合格的OR值分别为0.429、0.400;相对于家长营养与健康知识和态度评分小于60分组,60~79分组婴幼儿MDD、MMF、MAD不合格的OR值分别为0.691、0.648、0.662,80~100分组婴幼儿MDD、MMF、MAD不合格的OR值分别为0.560、0.400、0.480;地区经济水平低是婴幼儿MMF、MAD不合格的危险因素。结论 湖南省农村地区婴幼儿辅食喂养有待改善,低月龄、家长营养与健康知识缺乏、地区经济水平低是辅食喂养不合理的高危因素。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2009年我国西部贫困农村6~23月龄婴幼儿喂养状况。方法利用科技支撑项目"贫困农村地区儿童营养缺乏改善适宜技术的研究"资料,调查对象6~23月龄婴幼儿2933名。应用SAS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09年,中国西部贫困农村6月龄内婴儿的母乳喂养率为38.3%。婴幼儿开始添加辅食时间为5个月,断奶时间为10个月。结论我国西部贫困农村婴幼儿喂养不合理。  相似文献   

4.
目的 了解湖北省农村地区6~23月龄婴幼儿贫血状况。方法 采用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对8个农村县的婴幼儿喂养行为进行入户问卷调查,对血红蛋白和身长、体重进行现场测量。结果 813名6~23月龄婴幼儿中,贫血患病率为30.6%,男童为29.2%,女童为32.2%;6~11月龄婴幼儿贫血患病33.6%,高于12~17月龄的31.2%和18~23月龄的24.6%(P<0.05);母亲贫血的婴幼儿贫血患病率37.6%,高于母亲不贫血婴幼儿的28.8%(P<0.05);有初乳喂养史的婴幼儿贫血患病率27.4%,低于无初乳喂养者的48%(P<0.01);产后1~24 h内开奶的婴幼儿贫血患病率18.4%,低于24 h后开奶者的39.9%(P<0.01);营养不良的婴幼儿贫血患病率32.7%,高于无营养不良婴幼儿的22.2%(P<0.05)。结论 尽早开奶、初乳喂养、改善母亲贫血和儿童营养不良状况有助于降低农村地区婴幼儿贫血患病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调查甘肃省贫困农村地区0~23月龄婴幼儿的喂养状况和养育人的喂养素养。方法 2018年11月至2019年1月,采用多阶段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选取甘肃省4个县40个村1200户0~23月龄的婴幼儿家庭作为调查对象,运用中国营养学会标准化问卷,以一对一问卷调查的方式调查婴幼儿家庭基本情况、母乳喂养和辅食添加情况、养育人喂养知识、态度、行为(KAP)等信息,并运用卡方检验、二元Logistic回归等方法对收集的数据进行统计描述和推断。结果共收集1193名婴幼儿及1165名婴幼儿养育人的有效信息。婴幼儿6月龄内纯母乳喂养率为39.02%;1岁持续母乳喂养率为37.40%,2岁持续母乳喂养率为20.88%,两者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3.498,P<0.01)。满6月龄婴幼儿的辅食添加率为94.37%,谷薯类辅食添加比例最高(98.01%),豆类和坚果类比例最低(23.51%),辅食种类在不同年龄段的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2.336,P<0.01)。婴幼儿最低膳食多样性合格率为64.13%,最低进食频率合格率为70.64%,最...  相似文献   

6.
目的 了解云南贫困农村4个县4种民族婴幼儿喂养的现状.方法 采用随机整群抽样法和典型调查法,对3 072名3岁以下婴幼儿的喂养情况、体格发育、患病情况进行问卷调查和体检,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婴幼儿4个月内纯母乳喂养率为31.0%;4~9个月纯母乳喂养并添加辅食的比例为93.5%;20~23个月仍采用母乳喂养为22.7%.3岁以内断奶率为97.6%.影响婴幼儿4个月内纯母乳喂养率的因素为民族地区和剖宫产率.在婴幼儿6个月内已添加谷类、蛋类、奶类、水果蔬菜类的比例为69.6%、23.8%、34.2%、66.4%;在21~24个月还未添加谷类、蛋类、奶类、水果、蔬菜的比例分别为12.5%、52.6%、52.6%、46.0%、38.7%;发育迟缓率非纯母乳喂养组高于4个月内纯母乳喂养组.结论 4个县农村婴幼儿纯母乳喂养率较低,辅食添加不合理、儿童辅食添加过早和过晚同时存在.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芜湖市0-2岁婴幼儿喂养状况。方法随机抽取芜湖市2个县2个区的11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对2015年1.12月到卫生服务中心体检的0.2岁1085名婴幼儿喂养情况进行调查。结果芜湖市婴幼儿早开奶率31.24%,6个月以下纯母乳喂养率58.61%,人工喂养率6.91%,6月龄以下断奶率33%,12月龄以下断奶率81.75%。婴幼儿人工喂养率农村高于城市,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21.433,P<0.01);4个月前婴幼儿添加辅食的占6.3%,4.6个月添加辅食的占4.38%,6.23个月添加辅食的占89.32%,城乡婴幼儿不同时间添加辅食的比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399,P<0.05);1W内服用维生素D的频次,城乡婴幼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7.915,P<0.01),婴幼儿以每天服用维生素D的比例最高,达到52.90%,1W仅服用2.3d的占12.26%,城乡婴幼儿服用维生素D的比例差异具有统计意义(χ^2=112.874,P<0.01)。结论调查的0.2岁婴幼儿,母乳喂养率低,城市儿童辅食添加时间过早,农村儿童维生素D补充不及时。  相似文献   

8.
目的 了解河北省城乡地区6~24月龄婴幼儿的喂养状况,并应用婴幼儿喂养指数(infant and child feeding index,ICFI)评价城乡地区不同月龄组婴幼儿的喂养行为,为指导婴幼儿喂养提供科学的参考依据。 方法 数据来自2015年中国居民食物消费状况调查。选取6~24月龄婴幼儿作为研究对象,应用ICFI对喂养行为(24 h母乳喂养、24 h奶瓶喂养、24 h膳食种类、1周辅食添加天数)进行评分。 结果 本研究共纳入婴幼儿861名,ICFI平均得分为(10.58±3.18)分,不同月龄组间ICFI平均得分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41.119,P=0.000),在6~8月龄组中,城市ICFI平均得分为(7.61±3.15)分,显著高于农村的(5.44±3.04)分(F=11.859,P=0.001)。喂养总合格率为54.94%(473/861),各月龄组的喂养合格率分别为14.16%、38.78%、66.56%,不同月龄组间喂养合格率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124.181,P=0.000)。婴幼儿辅食添加满分率较高的为蛋类、谷薯类、水果、蔬菜,较低的为豆类及其制品、奶类及其制品。 结论 河北省农村地区的低月龄婴幼儿喂养较差,建议加强对辅食添加时间、种类及添加频率等方面婴幼儿喂养知识的宣传。  相似文献   

9.
目的 了解贫困农村地区婴幼儿食物喂养现状及其风险因素,为改善贫困农村地区家庭喂养行为提供参考。方法 基于2014年在陕南贫困农村地区收集的1 354例18~24月龄婴幼儿的个人基本信息、家庭基本信息和食物喂养行为信息,运用描述性分析和多因素OLS回归分析方法分析。结果 1)食物喂养行为不能满足WHO要求的最小饮食多样性标准和最小进食频率标准、最小可接受饮食标准的比例分别为18.09%、37.81%和66.17%,出生后从未补充营养元素铁的比例高达73.26%;2)独生子女,监护人为母亲,母亲教育程度,非低保户与营养元素补充行为有显著的正向关系。结论 应加强喂养知识的宣传力度,改善农村地区婴幼儿家庭的喂养行为,以促进儿童健康和认知发展。  相似文献   

10.
关于建立中国农村6~23月龄婴幼儿喂养指数的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评价中国农村婴幼儿喂养指数与儿童营养状况的关系。方法利用2005年中国农村儿童营养监测调查数据,根据6~23月龄婴幼儿的母乳喂养和辅食添加情况,建立年龄别婴幼儿喂养指数,并分析婴幼儿喂养指数与年龄别身长Z评分(LAZ)和年龄别体重Z评分(WAZ)的关系。结果中国农村婴幼儿喂养指数为(8.61±2.56),6~、9~和12~23月龄儿童喂养指数均与LAZ显著相关(P<0.01),9~和12~23月龄儿童喂养指数与WAZ显著相关(P<0.05)。调整了相关影响因素后,婴幼儿喂养指数与儿童LAZ、WAZ依然显著相关(P<0.01),其中24小时辅食添加种类和辅食添加次数、1周内辅食添加与LAZ相关(P<0.01),母乳喂养、24小时辅食添加次数和一周内辅食添加与WAZ相关(P<0.05)。结论婴幼儿喂养指数可以反映我国农村儿童的喂养状况,并评价婴幼儿喂养行为对其营养状况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中国2岁以下婴幼儿喂养状况研究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目的分析中国2岁以内婴幼儿喂养状况及变化趋势。方法采用多阶段分层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在全国14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的43个调查点中选取7204名2岁以下婴幼儿,利用婴幼儿家长调查问卷了解儿童喂养状况。结果2006年中国6个月内婴儿母乳喂养率为49.2%,城市为51.9%,农村为48.5%。6~24个月婴幼儿配方奶、普通奶类、谷类、畜肉类、水产品、蛋类、豆类及蔬菜水果的平均添加率分别为41.8%、47.6%、94.4%、78.0%、59.9%、87.4%、64.9%和90.2%。结论中国2岁以内婴幼儿喂养状况需要关注,纯母乳喂养率偏低,过早添加辅食与辅食添加不及时同时存在。尤其农村6个月内婴儿母乳喂养率呈下降趋势明显。  相似文献   

12.
青海省贫困县农村3岁以下儿童营养状况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青海省贫困农村 3岁以下儿童的营养状况 ,发现其存在的问题 ,以寻找适当的干预措施及解决方案 ,从而增进当地儿童的身体健康。 【方法】 对青海省六个项目县进行了横断面调查设计及分层多阶段随机抽样 ,获取样本 ,以身高和体重作为衡量儿童营养状况的指标。 【结果】 该地区 3岁以下儿童生长迟缓 (HAZ< 2 )、低体重 (WAZ < 2 )和消瘦 (WHZ < 2 )的总患病率分别为 :2 4.3 %、2 3 .1%和 9.1%。与NCHS/WHO标准分布比较 ,青海地区儿童的HAZ和WAZ的分布显著左移。 【结论】 青海农村 3岁以下儿童中 ,存在着较严重的营养问题。应积极开展营养健康教育 ,加强儿童常见病的防治 ,在重点干预的同时 ,还应注意改善整体儿童的营养状况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甘肃省贫困农村地区5岁以下儿童营养不良和贫血状况及其影响因素,为制定儿童营养相关的策略和政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多阶段随机抽样方法,对1398名调查对象的营养状况进行分析,用Z评分法和血红蛋白值评价儿童营养和贫血状况,用Logistic回归分析可能的影响因素,应用SPSS 1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调查儿童中低出生体重儿占5.4%;近2周有腹泻和上呼吸道疾病的儿童分别占15.1%和31.1%;6个月内婴幼儿的母乳喂养率、混合喂养率和人工喂养率分别为45.3%、43.2%和11.4%。儿童的生长迟缓率为11.7%、低体重率为7.8%、消瘦率为6.6%、贫血率为11.7%,儿童生长迟缓率、低体重率、消瘦率和贫血率在各月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中24~36月龄组生长迟缓率最高,低体重率、消瘦率和贫血率的患病高峰在6~12月龄,各月龄组性别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表明,儿童生长迟缓的影响因素是出生体重(OR=1.001),低体重的影响因素有月龄(OR=1.019)、出生体重(OR=1.001),消瘦的影响因素有月龄(OR=1.054)和出生体重(OR=1.001),贫血的影响因素为月龄(OR=1.029)。结论甘肃省贫困农村地区5岁以下儿童营养不良和贫血状况仍然较为严重,应针对各年龄段儿童营养不良状况特点制定相应干预措施,从而改善甘肃省贫困地区儿童营养健康状况。  相似文献   

14.
目的 了解重庆市贫困地区6~24月龄儿童营养及喂养现状,为改善婴幼儿营养状况提供科学依据。方法2013年7月采用多阶段随机抽样法抽取3个贫困项目县706名6~24月龄儿童进行血红蛋白测定、体格测量及调查儿童看护人喂养与营养知晓情况。结果 706名6~24月龄贫困地区儿童贫血患病率为51.7%,低体重率4.8%,生长迟缓率13.7%。儿童看护人喂养与营养知识知晓率以“辅食添加时间”最高(39.8%),“持续母乳喂养时间”最低(2.8%)。在6月龄添加辅食儿童仅占28.7%。结论 重庆市贫困地区6~24月龄儿童贫血患病率高,儿童看护人科学喂养知识和行为缺乏,在为其提供辅食营养补充剂的同时,应加大婴幼儿喂养知识行为宣传力度,科学喂养。  相似文献   

15.
目的 通过了解甘肃省贫困地区婴幼儿喂养与喂养困难的状况,探索解决贫困地区婴幼儿喂养问题的有效途径。方法 采取整群抽样的方法,通过问卷,调查 6~36个月龄婴幼儿的喂养方式、喂养行为及喂养困难。结果 1)喂养人喂养方式与喂养行为方面突出的问题是:50.6%将纯牛奶或纯羊奶作为母乳的替代物;56.5%在 6~12月完全断母乳;51.2%和15.8% 分别到7~8月和>9月开始添加辅食;72.9%对新添加的食物让婴儿尝试的次数<5次。2)不合理喂养与喂养困难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的因素有:完全断母乳时间<6月;给婴儿吃剩饭;对不好的饮食习惯不矫正。结论 西部贫困地区婴幼儿喂养的问题在起步阶段就出现一些不正确的喂养观念与行为,因此,通过健康教育及早的向抚养人宣传科学喂养的理念及方法是丞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中国贫困地区2~5岁儿童的贫血患病情况及与喂养行为相关的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多阶段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在贫困地区13个省(自治区、直辖市)30个县(市)随机抽取5927名2~5岁儿童进行调查,调查内容包括儿童的一般情况、喂养状况和检测血红蛋白值。结果我国贫困地区2~5岁儿童的贫血患病率为22.4%,男童与女童无明显差异。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分析结果显示:断奶时间、是否吃早餐、家里就餐人数、母亲文化程度、孩子在家就餐次数及家庭人均年收入等均与儿童的贫血患病状况有较大的相关。结论我国贫困地区2~5岁儿童的贫血状况依然严重,且与家庭喂养条件及喂养行为有密切关系。需有针对性的开展贫血的预防与干预。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价贵州省4个贫困农村3岁儿童营养状况,为改善该地区儿童营养状况提供依据。方法采用人口比例抽样法,于2005年对贵州省4县1256户有3岁儿童的家庭进行问卷调查,以儿童身高和体重作为儿童营养状况的评价指标。结果该地区3岁以下儿童生长迟缓[年龄别身高Z值(HAZ)-2],低体重[年龄别体重Z值(WAZ)-2]和消瘦[身高别体重Z值(WHZ)-2]的患病率分别为29.9%,19.6%和9.0%,男童生长迟缓率(32.2%)高于女童(26.0%);在月龄上,18~24月龄生长迟缓率最高(39.5%),低体重率以15~18月龄最高(26.8%),消瘦率以12~15月龄最高(12.8%);不同民族间患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各县间患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3岁儿童营养状况存在问题,普及科学喂养知识,增加高蛋白摄入,有助于改善儿童营养状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