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 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设计,评价分娩方式与儿童感觉统合失调的关联. 方法 依托北京大学生育健康研究所围生保健监测系统,随机抽取1993-1994年出生儿童2 402名,于2000年12月-2001年7月采用“感觉统合能力发展量表”,从前庭平衡、触觉防御、本体感平衡和学习能力四个维度评价儿童感觉统合功能.分娩方式源自围生监测系统,以阴道助产和剖宫产为暴露组,以阴道自然分娩为非暴露组.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估计阴道助产和剖宫产与感觉统合各维度失调关联程度. 结果 前庭平衡、触觉防御、本体感平衡和学习能力四个维度感觉统合失调率依次为14.8%、11.9%、9.1%和14.1%.调整母亲年龄、文化程度等混杂因素后,与阴道自然分娩儿童相比,阴道助产儿童四个维度失调OR范围1.21~1.44,剖宫产儿童四个维度OR范围1.01~1.27,可信区间均包含1.00.按性别分层分析发现,阴道助产和剖宫产男童四个维度失调OR范围分别1.00~1.42和0.98~1.00,且部分OR可信区间下限均包含1.00;阴道助产和剖宫产女童四个维度失调OR范围分别1.20~2.32和1.04~1.71,且部分OR可信区间下限大于1.00. 结论 阴道助产和剖宫产对男童感觉统合失调发生风险无影响,但有增加女童感觉统合失调发生风险的可能.  相似文献   

2.
分娩方式对儿童感觉统合能力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分娩方式对儿童感觉统合能力发展的影响。方法选取嵊州市2家幼儿园中自然分娩与剖宫产出生的各100名儿童,运用感觉统合检核表和conner’s儿童行为问卷(教师用),对2~3岁与5~6岁两个年龄段儿童的感觉统合能力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自然分娩出生的儿童与剖宫产出生儿童的感觉统合失调率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两种分娩方式出生的儿童不同年龄组感觉统合失调率比较,2~3岁组大于5~6岁组,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剖宫产出生儿童的感觉统合失调率高于自然分娩出生的儿童,降低剖宫产率将对降低儿童感觉统合失调率,提高出生人口素质起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学龄前儿童感觉统合失调与气质的关系。方法:从太原市某幼儿园的257名学龄前儿童中随机抽取90名儿童进行感觉统合能力和气质的评定。结果:感觉统合失调儿童的气质类型构成有显著性差异,在轻度失调儿童中,难养型所占比例最大;重度失调儿童则以启动缓慢型和难养型所占比例较大。启动缓慢型感觉统合失调以前庭失衡为主,难养型以触觉过分防御为突出表现,易养型则表现在前庭失衡和本体感不良方面。感觉统合失调儿童在规律性、情绪本质方面的得分明显低于正常儿童;反应强度则显著高于正常儿童。情绪本质、反应阈、反应强度和趋避性四个维度是影响感觉统合失调的主要因素。结论:学龄前儿童感觉统合失调与气质特点有关,应针对不同的气质特点采取不同的抚养和教育方式,预防感觉统合失调和行为问题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昆山地区4~6岁儿童感觉统合失调及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了解昆山地区4~6岁儿童感觉统合失调及影响因素,为早期行为干预提供依据。 【方法】 分层整群抽取昆山市区、乡镇托幼机构2 515例儿童进行感觉统合能力测定,并用自行设计编制调查表对感觉统合相关因素进行调查。 【结果】 1)全区儿童感觉统合失调率为25.45%,市区、乡镇儿童感觉统合失调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41,P>0.05)。2)男童感觉统合失调发生率高于女童,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χ2=6.81,P<0.01);不同年龄感觉统合失调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52,P<0.05);除前庭功能轻度失调率男童高于女童,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外,其余各项失调两组无明显差别。3)前庭功能轻度失调率小年龄儿童高于大年龄儿童,而触觉防御、本体功能则相反,各项轻度失调率不同年龄间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触觉防御、本体功能中度失调率不同年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儿童前庭功能失调发生与母亲孕期反应相关;触觉防御失调发生与儿童生长发育、父亲养育子女态度、儿童6月龄前喂养方式、儿童性格以及儿童平时主要照顾者等因素相关;本体功能失调发生与家庭类型、父亲养育子女态度等因素相关。儿童生长发育、家庭类型以及父亲养育子女态度影响儿童感觉统合失调。 【结论】 多因素综合影响昆山儿童感觉统合能力,儿童感觉统合失调应引起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5.
学习困难儿童智力、行为问题和感觉统合失调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研究学习困难儿童与对照组儿童的智力、行为问题和感觉统合失调功能的差异,为心理咨询和制订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用瑞文标准推理测验、Rutter儿童行为问卷和感觉统合评定量表对合肥市某小学学习困难和学习正常儿童各55名进行测评,比较2组儿童智力、行为问题和感觉统合功能的差异。结果学习困难组儿童知觉辨别能力、类同比较能力、比较推理能力、系列关系能力、抽象推理能力得分及智商均低于对照组儿童,而行为问题检出率高于对照组儿童;学习困难组儿童前庭失衡、触觉过分防御、本体感失调、学习能力发展不足等感觉统合失调检出率均高于对照组儿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学习困难儿童推理能力低于正常儿童,而行为问题、感觉统合失调检出率均高于正常儿童。  相似文献   

6.
儿童感觉统合是指将人体器官各部分感觉信息输入大脑 ,经过组织和统合 ,对身体内部感觉作出反应 ,只有经过感觉统合 ,神经系统的不同部分才能协调整体工作 ,使身体与环境协调顺利 ,当这一体系无法正常运转时就称为感觉统合失调。儿童感觉统合失调临床主要表现有以下几个方面 :前庭失调 ,触觉过分防御 ,本体感失调 ,学习能力发展不足等等 ,在不同的领域发病率各不相同。今就蚌埠市学龄儿童调查结果分析如下。1 对象与方法1.1 对象 :为本市市区 7所小学智力正常儿童 ,共发调查表42 0 0份 ,在教师指导下 ,由家长填写。收回全部合格表 3 6 90…  相似文献   

7.
异常分娩方式与儿童感觉统合失调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儿童感觉统合失调的发生原因之一与婴儿出生不良因素有关的研究已有报道.为进一步了解异常分娩方式,尤其是巨大儿分娩方式与感觉统合失调的关系,本文对122例感觉统合失调儿童出生时的分娩方式进行分析,报告如下: 对象与方法 1.对象:1997年1月~1999年8月儿保门诊检  相似文献   

8.
学龄儿童行为问题与感觉统合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学龄儿童行为问题与感觉统合的关系,方法:选取太原市3所小学419名6-11岁儿童为研究对象,采用Achenbach儿童行为量表(CBCL),感觉统合检核表及环境于正常组儿童,男女儿童共有的6个行为因子与感觉综合各项得分呈显著正相关关系,多元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感觉统合中触觉过分防御,前庭失衡,学习能力不足是影响儿童行为总分的显著因素。结论:儿童行为问题与感觉统合之间关系密切,感觉统合能力发展愈差,愈易发生行为问题。预防与早期干预儿童感觉统合能力发展不足,可以减少儿童行为问题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了解体育运动对儿童统合能力的正向干预效果,为探寻改善儿童感觉统合失调的有效手段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儿童感觉统合能力发展评定量表,对分层整群抽取的唐山市小学一年级学生进行感觉统合失调状况筛查后,分为实验组(177人)和对照组(176人).实验组在感觉统合训练中有组织、有计划地渗透儿童体育活动,对照组进行常规的感觉统合训练.结果 干预后,实验组和对照组小学生感觉统合失调人数均少于干预前(P值均<0.01);干预后,实验组小学生感觉统合失调总分、触觉过分防御和本体感不良均明显低于对照组(t值分别为-4.409,-4.889,-2.301,P值均<0.01).结论 体育运动干预能够增强小学生的感觉统合能力.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感觉统合失调与儿童成长的社会化环境的关系,为保障儿童身心健康、早期预防儿童感觉统合失调提供理论依据。方法研究问卷采用《儿童感觉统合能力发展评定量表》、《影响因素调查问卷》。结果感觉统合的发生以轻度为主要发生类型,被调查儿童感觉统合失调检出率为41.23%;儿童出生分娩方式差异、家庭结构不同、亲子关系、家庭气氛情况、沟通方式差异、是否打骂孩子等儿童之间感觉统合失调情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感觉统合失调与儿童成长的社会化环境有一定关系,对于儿童来说,亲子关系亲密、家庭气氛愉快、轻松,对孩子教育不打骂,以讲道理为主,良好的家庭环境成长氛围,这些都可以有效预防儿童感觉统合失调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浙江省农村育龄妇女分娩方式与健康状况的关系,提高母婴健康水平。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法调查2000~2010年浙江省6个样本村的522例农村育龄妇女的分娩方式和育龄妇女及儿童的健康状况。结果:剖宫产术的母亲两周患病率高于自然分娩者,产后恢复和总体健康状况较自然分娩者差,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剖宫产术的儿童总体健康状况较自然分娩者差,住院率高于自然分娩者。剖宫产的纯母乳喂养率和泌乳量均低于自然分娩者。结论:通过相关部门和整个社会的共同努力,大力提倡自然分娩,最大限度地减少非必须剖宫产术,降低剖宫产率,保障母婴的整体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12.
剖宫产对儿童神经精神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近年来国内外剖宫产率居高不下 ,虽然能够解决一些高危妊娠带来的问题 ,但一些迹象表明剖宫产对母婴关系、新生儿脑功能、感觉学习、儿童感觉统合能力均有不利影响 ,提示剖宫产与儿童的某些神经精神疾病有一定关系。该文就剖宫产对儿童神经精神发育的近期和远期影响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分娩方式对儿童身体状况、行为的远期影响,为规范产科医生的职业行为,促进儿童身心健康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查阅2000年1~12月间济宁、日照两市部分医院病案室的病历资料,共收集220例社会剖宫产儿,按照儿童出生时间、家庭状况、出生地、出生时父母年龄进行1∶1配比,同期收集220例顺产儿,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于2007年8~10月随访调查两组儿童的心身健康状况,比较两组儿童的行为、感觉统合失调征(SID)及儿童的身体状况。结果:共收回有效问卷399份,其中顺产221例,社会剖宫产178例。剖宫产组SID发病率(43.0%)、行为异常(26.4%)发病率明显高于顺产组儿童(26.0%和17.6%,P<0.05);而剖宫产儿童的身高、体重均小于顺产组(P<0.05)。结论:剖宫产严重影响儿童的身心健康,因此医生在诊疗过程中,除非有明确的剖宫产适应证,否则不要对产妇采取剖宫产。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甲磺酸罗哌卡因用于腰麻-硬膜外麻醉在剖宫产手术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选择在腰硬联合麻醉下行剖宫产术患者60例,ASAⅠ~Ⅱ级,年龄20~35岁,体重60~82.5kg,随机分为A、B两组,各30例。A组用甲磺酸罗哌卡因,B组用盐酸布比卡因,两组均选择L2-4间隙用针内针方法行麻醉,记录感觉、运动神经阻滞情况、生命体征、肌松效果、牵拉反应、新生儿Apgar评分及麻醉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与B组比较,A组患者感觉和运动神经阻滞起效慢,维持时间短(P0.05);改良Bromage评分:A组与B组比较,小于B组,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术中血流动力学波动小于B组(P0.05);两组均未见任何神经系统并发症;两组出生的新生儿1 min、5 minApgar评分均无显著差异。结论:甲磺酸罗哌卡因用于腰麻-硬膜外麻醉在剖宫产术的临床效果显著,对患者血液动力学影响小,运动阻滞程度轻,术后患者能及早活动,对母婴无不良影响,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5.
儿童感觉统合失调与学习和行为问题的相关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刘晓莉  姜峰  任丽丽 《中国妇幼保健》2007,22(10):1325-1327
目的:调查学龄儿童感觉统合失调现状,探讨感觉统合失调与儿童行为问题和学习不良的关系。方法:整群抽取太原市某小学427名学生,进行感觉统合能力、行为问题及学习成绩的调查。结果:学龄儿童感觉统合失调率为40.75%,以前庭失衡和学习能力发展不足的发生率较高,感觉统合失调有性别差异,不同年龄组间的差异不显著。行为问题儿童的感觉统合失调明显高于无行为问题儿童。感觉统合能力与行为问题呈显著负相关。学习成绩差的儿童感觉统合失调率明显高于中等水平以上儿童。结论:感觉统合失调与儿童行为问题和学习困难密切相关,早期干预对促进儿童感觉统合能力发展、减少心理行为问题的发生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A growing number of children around the world are being born by surgical delivery, or cesarean section. Concerns over rising rates of cesareans have focused on the risk of death and medical complications associated with surgical delivery but have largely neglected psychosocial and behavioral factors that affect and are affected by cesarean delivery. We summarize research which indicates that women who deliver by cesarean section have more negative perceptions of their birth experience, their selves, and their infants, exhibit poorer parenting behaviors, and may be at higher risk for postpartum mood disturbance compared to women delivering infants vaginally. We also review evidence that suggests that cesareans adversely influence women's moods and perceptions by restricting the control that they can exercise over birth and by violating expectations about childbirth. Based on these findings, we recommend ways to reduce the aversiveness of cesareans, offer recommendations for future research, and discuss implications of escalating rates of cesareans, including medically non-indicated cesareans by request.  相似文献   

17.
18.
The role of cesarean section in improving infant survival has not been clearly documented. We calculated birthweight- and race-specific infant, neonatal, and postneonatal mortality risks by method of delivery for single- and multiple-delivery infants, using data from 14 states, reported to the Centers for Disease Control through the 1980 National Infant Mortality Surveillance project. For single-delivery infants, the risk of death for infants delivered by cesarean section was 1.6 times higher than for infants delivered vaginally among blacks and 1.2 times higher among whites. The risk was 1.7 times higher during the neonatal period and 1.2 times higher during the postneonatal period. For infants with birthweight less than 1,000 grams, the risk of death was lower when infants were delivered by cesarean section. The risk of death among multiple-delivery infants born by cesarean section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for those born vaginally. This analysis demonstrates that, unlike other birthweight categories, infants with a very low birthweight may have better outcomes if delivered by cesarean section. However, we cannot recommend the routine use of cesarean section for delivering very low birthweight infants. Further studies are needed to determine survival of such infants after controlling for maternal and infant conditions that prompted delivery by cesarean section.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分娩过程中引起新生儿锁骨骨折的有关产科因素。方法:对2001年1月1日~2010年12月31日该中心儿童医院住院确诊的409例新生儿锁骨骨折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同时研究近5年该院妇幼保健院住院分娩的15 913例活产婴儿中发现的11例新生儿锁骨骨折病例,研究其分娩过程以及引起骨折的相关因素。结果:产伤性新生儿锁骨骨折多在因其他疾病行X线检查时发现,男婴锁骨骨折发生率大于女婴,右侧锁骨发生率大于左侧;阴道难产新生儿锁骨骨折的发生率远高于阴道顺产和剖宫产,剖宫产新生儿锁骨骨折的发生率最低;新生儿锁骨骨折预后良好。结论:严格掌握剖宫产指征,提高剖宫产以及阴道助产技术水平,正确掌握分娩时机,可降低新生儿锁骨骨折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