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 探讨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ACI)的临床效果及对出血性转化及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近2年我院收治的ACI患者66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33例。对照组用抗血小板等常规治疗,观察组在用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后再用抗血小板等常规治疗,持续治疗14 d。通过观察神经功能血流动力学指标出血性转化发生率、不良反应情况等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 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总有效率显著升高(P<0.05)、治疗后NIHSS评分显著减低(P<0.05);血流动力学指标显著高(P<0.05)、出血性转化发生率、不良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ACI可增加脑部供血量,减轻神经损害,改善预后,且未增加出血性转化风险。 相似文献
2.
《中国医药指南》2019,(15)
目的探讨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护理。方法将80例使用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其中40例采用系统、完善的精细护理为研究组,另80例仅进行常规护理为对照组。比较两组的出血并发症和预后。结果研究组发生牙龈出血为5.0%,消化道出血为2.5%;对照组发生牙龈出血为12.5%,消化道出血为7.5%,皮肤出血为10.0%,颅内出血为2.5%,比较差异显著(P <0.05)。研究组住院时间为(10.47±1.27)d,出院时的NIHSS评分为(4.63±1.21)分,Barthel指数为(73.16±19.41)分;对照组分别为(12.04±1.55)d、(8.87±1.55)分、(64.50±14.38)分,比较差异显著(P <0.05)。结论对急性脑梗死静脉溶栓的患者进行系统、完善的精细护理,能够有效降低并发症,缩短住院时间,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3.
4.
胃的评价急性脑梗死(Acutecerebralinfarction,ACI)患者应用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回顾分析2010年5月罩2013年5月78例AcI溶栓治疗的患者临床资料,并选取同期未予溶栓治疗的ACI患者80例为对照组,应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HISS评分)和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评价两组的神经功能改善程度和近期预后。结果溶栓组治疗后24hNIHSS评分(7.68±4.62),mRS评分(3.28±0.41),治疗后7d的NIHSS评分(5.25±4.43),mRS评分(1.11±0.62),两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溶栓组患者齿龈出血58例(74%),7d无症状性出血性转化14例(18%),症状性颅内血肿3例(4%),死亡4例(5%)。非溶栓组齿龈出血2例(3%),7d无症状性出血性转化5例(6%),症状性颅内血肿2倒(3%),死亡3例(4%)。结论在ACI治疗时间窗内,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可以减轻患者的神经功能障碍评分,不增加病死率,有效安全。 相似文献
5.
《中国医药指南》2019,(32)
目的对急性脑梗死治疗中,阿替普酶静脉溶栓的作用进行探讨。方法选取98例于2015年2月至2018年2月在我院接受诊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进行研究,按照随机图表法均分至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予以巴曲酶静溶栓和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方案,进行两组疾病治疗效果和治疗前后生活质量的对比。结果有数据差异存在两组疾病治疗效果的对比上(95.8%VS75.0%)(P <0.05);两组治疗前生活质量一致性明显(P> 0.05),观察组治疗后生活质量优于对照组[(230.7±3.3)分VS(211.6±3.6)分](P <0.05)。结论予以急性脑梗死患者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方案可获得理想的治疗效果,也可促进患者生活质量的提升,推广应用价值高。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阿替普酶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对急性脑梗死患者,按不同的治疗方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38例使用阿替普酶静脉溶栓,对照组给予神经营养药、自由基清除剂及抗血小板药常规治疗,对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6 h,24 h,14 d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观察治疗效果、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NIHSS评分及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不良反应少。结论:阿替普酶治疗急性脑梗死,能显著改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症状,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析阿替普酶静脉溶栓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 4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根据抽签分为溶栓1组及溶栓2组,各23例.溶栓2组应用静脉注射尿激酶治疗,溶栓1组应用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对比两组治疗前后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定量表(ADL)评分、神经功能损伤指标、简易智力状态检查量表(MMSE)评分及临床疗效.结果 溶... 相似文献
8.
目的 应用不同剂量的阿替普酶急性脑梗死患者进行溶栓,对效果及安全性观察进行观察。方法 选取时间窗内进行溶栓急性脑梗死患者116例,按照阿替普酶使用剂量将患者分为标准剂量组(28例),中剂量组(30例)小剂量组(32例)、对照组(26例),对四组患者在溶栓前及溶栓后24 h NIHSS评分及不良反应进行比较。结果 小剂量阿替普酶溶栓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标准剂量组及中剂量组。结论 小剂量阿替普酶(0.4 mg·kg-1)对高龄急性脑梗死患者时间窗内进行溶栓,疗效较好,不良反应较低。 相似文献
9.
马爱新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20,(1):101-102
目的 探究阿替普酶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方法 8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根据随机盲选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阿替普酶溶栓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前两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意义(P>0.05);治疗后0.5、1、7、21 d,观察组NIHSS评分分别为(10.36±2.57)、(8.10±1.96)、(4.13±1.05)、(2.47±0.95)分,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5.32±2.86)、(12.51±2.13)、(10.26±2.06)、(6.01±1.75)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7.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7.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急性脑梗死患者采取阿替普酶溶栓治疗效果明显,能改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提高生活质量,具备采纳及使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究阿替普酶急诊静脉溶栓治疗超早期急性脑梗死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2020年3月-2021年3月在本院接受早期急性脑梗死的患者70例,依据门急诊号或住院号就诊的单双号进行随机分组,分为实验组和常规组,每组各为35例.常规组采取临床服用阿司匹林治疗,实验组采用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治疗前后的神经功能缺损情... 相似文献
11.
《中国药房》2015,(32):4534-4536
目的:探讨重组人组织型纤维蛋白溶酶原激活物(rt-PA)静脉溶栓治疗高龄(≥75岁)急性脑梗死(ACI)患者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择78例高龄ACI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按患者或家属溶栓意愿分为溶栓组40例与非溶栓组38例。非溶栓组患者口服阿司匹林200 mg,qd;溶栓组患者采用rt-PA 0.9 mg/kg(最大剂量为90 mg),先于1 min内静脉推注10%,余量在60min内静脉滴注,溶栓治疗24 h后无禁忌证者使用阿司匹林200 mg,qd。两组疗程均为14 d。比较两组患者的总有效率,治疗前和治疗后24 h、7 d、14 d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以及治疗后90 d预后情况,并观察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总有效率溶栓组为67.50%,非溶栓组为52.6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24 h、7 d、14 d的NIHS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90 d预后情况溶栓组优于非溶栓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4.5 h时间窗内rt-PA静脉溶栓治疗高龄ACI患者安全、有效,可降低致残率和病死率、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不同剂量阿替普酶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效果。方法选择2012年11月—2014年5月入住北京军区总医院263临床部神经内科的符合溶栓指征的急性脑梗死(起病在4.5 h内)患者46例,随机分为两组,低剂量组(n=23)予0.6 mg/kg的阿替普酶、标准剂量组(n=23)予0.9 mg/kg的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及治疗后1、3天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量表(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NIHSS)及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lasgow coma scale,GCS)评分;比较静脉溶栓治疗前及治疗后7、28、90天改良Rankin(MRS)评分;比较两组治疗后总有效率。结果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治疗后1、3天GCS评分均显著增高(P〈0.05),NIHSS评分显著降低(P〈0.05),治疗后28、90天MRS评分显著降低(P〈0.05);治疗后同时间两组上述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同剂量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均可促进神经功能缺损早期恢复、改善预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低剂量阿替普酶静脉溶栓疗效肯定,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依达拉奉在在急性脑梗死静脉rt-PA溶栓后疗效。方法选择我院102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均行静脉rt-PA溶栓治疗。观察组患者同时给予依达拉奉治疗。检测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及血清丙二醛(MDA)水平。结果观察组治疗后NIHSS评分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SOD、MDA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依达拉奉能够显著改善急性脑梗死静脉rt-PA溶栓后再灌注损伤,临床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超早期尿激酶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急性脑梗死患者80例。患者被分为两组,观察在发病后6h内行尿激酶溶栓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2.5%,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早期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显著,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状况,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15.
《数理医药学杂志》2016,(5)
目的:探究老年急性脑梗死应用超选择性动脉溶栓与静脉溶栓的效果对比。方法:搜集某院内科2014年1月~2015年8月诊治的71例老年急性脑梗死病患,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两组,34例参照组给予静脉溶栓治疗,37例观察组给予超选择性动脉溶栓治疗,对比最终的治疗效果。结果:(1)观察组病患的治疗总有效率89.2%(33/37)显著高于参照组病患的70.6%(24/34),χ~2=3.87,P0.05;(2)观察组病患在治疗后0.5h、12h、1d、3d、7d、14d的NIHSS评分均显著低于参照组,t=6.23,6.01,5.49,5.55,5.42,5.13,P0.05。结论:超选择性动脉溶栓在老年急性脑梗死治疗中的临床疗效显著,可以显著提高病患的治疗效果,改善神经功能,临床应用价值高。 相似文献
16.
17.
18.
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早期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早期静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笔者所在医院8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发病时间<6h的患者给予rt-PA50mg静脉溶栓治疗,溶栓前及溶栓后30min、24h、14d及3个月分别采用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溶栓后3个月给予修订的Rankin评分和日常生活能力Barthal指数评分,评价其疗效及安全性。结果溶栓后各时间点NIHSS评分均有明显改善,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均P>0.05);≤6h治疗其1h、3h、24h再通率效果显著,明显优于另两组(均P<0.05);≤6h治疗再出血的发生情况明显低于另两组(均P<0.05)。结论 ACI发病6h内给予rt-PA静脉溶栓治疗相对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9.
《中国医药指南》2019,(10)
目的探讨脑梗死采用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对认知功能障碍的影响。方法连续收集2014年7月至2017年8月在我院神经内科收治的超早期脑梗死并且经评估接受了rt-PA静脉溶栓治疗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最后327例纳入分析。所有研究对象均给予rt-PA(德国勃林格殷格翰药业公司生产)标准化静脉溶栓治疗。分别于入院第3天与出院后3个月采用MMSE评定量表与MoCA评定量表对患者认知功能进行评价。结果在不同文化程度患者中,出院后3个月,患者MMSE、MoCA评定为认知障碍率均得到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脑梗死采用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能够显著改善患者认知功能预后。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评价依达拉奉治疗发病72h内脑梗死的疗效.方法 100例72h内发病的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成两组,两组均用葛根素注射液0.4g加入生理盐水中静脉滴注,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再加用依达拉奉30mg加入生理盐水100ml静脉滴注,每日2次,14d为1个疗程.评价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失评分和日常生活能力的变化及疗效,监测用药前后肝肾功能的变化.结果 治疗组14d后神经功能显著改善,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04),至21d差异更显著(P=0.003),治疗组有效率(76.00%)明显高于对照组(58.00%);治疗组治疗14d的日常生活能力明显改善,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至60d差异更显著,治疗组有效率(70.00%)明显高于对照纽(54.00%),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肝肾功能指标无明显改变.结论 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