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回顾性分析经永存左上腔静脉植入起搏电极导线患者的临床资料,为临床医生提供参考。方法 :本研究入选了2009~2019年在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经永存左上腔静脉植入起搏电极导线的患者9例,其中男性2例,女性7例,平均年龄为(47±25)岁。分析患者基线特征、导线类型、导线植入成功率、术中起搏参数等。术后3个月和6个月常规随访,以后每6~12个月随访。测试起搏阈值、感知及导线阻抗等参数,并随访观察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9例患者中3例合并先天性心脏病,7例患者为孤立性永存左上腔静脉,2例为双上腔静脉,其中1例患者因右侧锁骨下静脉闭塞,被迫经左上腔静脉植入起搏导线,另1例患者因右锁骨下静脉留置深静脉管,选择经左上腔静脉植入起搏导线。术中2例病态窦房结综合征患者心室导线植入失败,选择植入心房单腔起搏器;1例病窦综合征患者心房导线植入失败,选择植入心室单腔起搏器。随访期间,1例患者于术后2周发现心室导线脱位,选择经右侧重新植入,其余患者未见并发症。随访中位时间1.8(1.1,4.3)年,随访期间心房、心室导线参数稳定。结论:经永存左上腔静脉植入心房、心室起搏电极导线均存在一定难度,短期内存在导线脱位风险,但远期导线参数稳定。双上腔静脉患者应避免经永存左上腔静脉植入导线。  相似文献   

2.
患者女性,63岁,因病窦综合征植入起搏器。术中发现存在永存左上腔静脉合并右上腔静脉缺如。经永存左上腔静脉植入房、室主动固定电极导线,术后随访3个月,起搏参数正常。  相似文献   

3.
患者男性73岁,因Ⅲ度房室传导阻滞拟植入VVI型永久起搏器。术中发现左上腔静脉永存并右上腔静脉缺如。经永存左上腔静脉植入心室被动固定电极导线,术后随访6个月,起搏参数正常。  相似文献   

4.
患者男性,72岁,因病窦综合征拟植入DDD型永久起搏器。术中发现左上腔静脉永存并右上腔静脉缺如,经左锁骨下静脉-永存左上腔静脉-冠状静脉窦置入主动固定电极,电极固定于房间隔时起搏阈值过高,故最终植入VVI型起搏器。  相似文献   

5.
对3例符合起搏器植入指征的患者在应用普通电极导线无法植入时应用Select Secure系统包括3830电极导线和特殊递送装置行心室起搏。3例患者分别为:(1)永存左上腔静脉,右上腔静脉闭锁;(2)起搏器囊袋感染多次植入致上腔静脉闭塞;(3)起搏器心室电极故障并植入血管狭窄。结果:3830电极全部成功植入,术后7天及1个月随访阈值和感知与术中无差异,阻抗降低。3例患者随访无并发症。结论:在特殊情况下3830导线在Select Secure辅助下行心脏起搏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6.
患者男性,87岁。因突发心悸、胸闷入院。诊断病窦综合征,拟行双腔起搏器植入;术前胸部CT提示左上腔静脉可能,双侧肘静脉造影证实永存左上腔静脉及冠状静脉窦扩张。经股静脉径路植入无导线起搏器,电极螺旋固定于右室间隔部。术后随访1个月,无心力衰竭及起搏器综合征症状,各项起搏参数良好。  相似文献   

7.
目的 对永存左上腔静脉畸形患者行起搏器植入方法及术后起搏功能作初步探讨.方法 分析13例永存左上腔静脉畸形植入心脏起搏器患者的导线植入路径、方法、导线植入位置、手术与X线曝光时间.结果 13例患者中5例经左锁骨下静脉径路,8例经右锁骨下径路植入导线,均获成功.右侧血管径路与左侧血管径路植入起搏器X线曝光及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593.61±70.03)s对(948.45±69.06)s,P<0.001及(53.49±5.11) min对(81.25±13.39) min,P<0.001.随访4~89个月,起搏功能良好.结论 对左上腔静脉永存伴(或不伴)右上腔静脉缺如的患者植入起搏器,通过选择合适的路径、恰当的起搏模式、操作手术均能获得成功,近期和远期随访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8.
永存左上腔静脉植入三腔起搏除颤器的个案报道,是通过永存左上腔静脉(PLSVC)与上腔静脉的交通支送入电极导线或直接开胸置入心外膜电极导线.现将泰达国际心血管病医院通过PLSVC成功植入三腔起搏器一例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总结经永存左上腔静脉(PLSVC)植入起搏电极体会。方法总结4例PLSVC植入双腔起搏器的患者。患者出院前及出院后3个月、6个月进行随访,了解起搏器工作状态。结果4例患者术前均常规行经胸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显示冠状静脉窦开口扩大,提示PLSVC存在可能。第1例患者因术前发现PLSVC可能,首先穿刺右侧锁骨下静脉;造影显示右上腔静脉缺如,右侧锁骨下静脉汇入PLSVC。第2、3例患者因双腔起搏器植入前反复出现心动过缓相关症状,在术前经右侧锁骨下静脉植人临时起搏器,术中造影显示PLSVC与右侧上腔静脉无交通。第4例患者在置入导丝时直接经PLSVC进入右心房。患者术后3个月、6个月常规行起搏器程控并调整起搏器出厂设置参数,此后每6—12个月行起搏器程控,程控时测量心房电极和心室电极的起搏阈值、感知和阻抗。均在满意范围。第1例患者两次随访时心律均为窦性心律,心房电极感知大于2mV,起搏阈值小于1V,阻抗小于1000Q。结论PLSVC能够顺利完成起搏电极植入。  相似文献   

10.
右上腔静脉闭锁经左上腔静脉置入起搏器一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一例先天性长QT综合征患者伴显著持续性窦性心动过缓 ,反复晕厥 ,行VVI型起搏器置入术 ,术中造影发现右上腔静脉闭锁 ,永存左上腔静脉。最终经左上腔静脉及冠状窦将起搏电极固定于右室心尖部。术后临床症状消失。  相似文献   

11.
1例双结病变患者安装双腔起搏器,造影显示左上腔静脉连接粗大冠状窦至右房,双上腔静脉间交通支较细不能同时容纳两根电极,心室电极由左腋静脉-交通支-右上腔静脉-右室间隔部,心房电极钢丝塑型后由左腋静脉-左上腔静脉-冠状窦-右房。术后随访6个月,起搏器感知和起搏功能正常。  相似文献   

12.
患者,男,60岁。因Ⅲ度房室传导阻滞择期行永久起搏器安置术,术中左锁骨下静脉穿刺因导丝异常走行发现存在永存左上腔静脉(persistent left Superior vena cava,PLSVC),通过适当地操作,将双极起搏电极置入于右心室心尖部,测试起搏阈值及感知功能良好,手术成功。  相似文献   

13.
患者,男,60岁。因Ⅲ度房室传导阻滞择期行永久起搏器安置术,术中左锁骨下静脉穿刺因导丝异常走行发现存在永存左上腔静脉(persistent left Superior vena cava,PLSVC),通过适当地操作,将双极起搏电极置入于右心室心尖部,测试起搏阈值及感知功能良好,手术成功。  相似文献   

14.
1例男性75岁病窦综合征合并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行永久起搏器治疗,术中发现永存左上腔静脉,尝试经左上腔静脉植入起搏器电极,心室电极经右房游离壁反折后跨过三尖瓣环固定于右室心尖部,心房电极塑形后固定右心耳,完成手术,术后药物控制心房颤动,3个月随访症状明显好转。  相似文献   

15.
80%~90%的永存左上腔静脉患者同时存在右上腔静脉。对于此类患者,多数经右侧入路植入起搏导线,从而降低手术难度和手术风险。临床实践中,常常在起搏器植入术中发现偶然永存左上腔静脉,目前常用的术中造影的方法有时难以区分右上腔静脉是否存在。本例在临床实践中使用泥鳅导丝的方法来鉴别右上腔静脉是否存在。该方法简单易行,便于临床...  相似文献   

16.
为左上腔静脉永存合并右上腔静脉缺如患者植入起搏导线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对左上腔静脉永存合并右上腔静脉缺如患者的心室起搏导线植入方法作初步探讨,方法 为3例病态窦房结综合征,2例三度房室阻滞患者植入VVI起搏系统,导线经左上腔静脉、冠状静脉窦、右心房、三尖瓣口而固定于右心室心尖部(4例)或至心大静脉远段(1例),靠近心外膜左缘。结果 5例患者的导线均成功放置分别随访3个月-7年,起搏功能良好。结论 对左上腔静脉存伴右上腔静脉缺如患者植入心脏起搏系统,通过适当地操作,一般可将导线定侠于右心室心尖部;而经冠状静脉窦作左心室心外膜起搏亦是可以选择的。  相似文献   

17.
常规血管路径通畅是经静脉永久起搏器植入的重要条件。锁骨下静脉,颈内静脉或上腔静脉的狭窄或闭塞会增加起搏器植入难度。本文介绍1例尿毒症左上肢血管造瘘患者,因起搏系统感染行导线移除术后双侧锁骨下静脉和颈内静脉闭塞或严重狭窄,成功完成经肝静脉永久希氏束起搏的病例。  相似文献   

18.
两例扩张型心肌病患者均符合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RT)Ⅰ类适应证而行CRT起搏除颤器(CRTD)安置术。术中均发现存在永存左上腔静脉,且均与上腔静脉无交通支(头臂静脉缺如)。心脏静脉粗大,冠状静脉分支较少。可供选择的靶静脉均为心中静脉。均自右侧路径植入右房及右室除颤电极导线。例1自冠状静脉口成功送入左室电极导线至靶静脉,例2因心中静脉太靠近冠状静脉口,而粗大的冠状静脉口使鞘管不能很好的支撑,多次尝试未果后选择自左侧永存左上腔静脉内送入左室递送系统并成功将左室电极植入心中静脉,经皮下隧道将左室电极拉至右侧与脉冲发生器相联。  相似文献   

19.
1例永久心脏起搏器植入患者穿刺左锁骨下静脉后插入导引钢丝时发现走形异常。行左锁骨下静脉并造影证实为左上腔静脉永存,再穿刺右锁骨下静脉,并造影证实为右上腔静脉缺如。经永存左上腔静脉植入起搏导线时通过导引钢丝前端适当塑形,采用主动电极获得成功。  相似文献   

20.
患者男性,80岁,10年前因病窦综合征安置一台双腔起搏器,预计起搏器电池寿命1年,24 h动态心电图发现心室起搏功能不良,给予旷置原双腔起搏器,植入一台无导线起搏器(Micra)。双腔起搏器程控为AAI起搏模式,起搏频率50次/分;Micra为VVI起搏模式,程控频率45次/分。术中、术后心电图表现为两种起搏方式与自身传导形式的特殊心电图表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