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探讨米诺环素对急性肺损伤肺微血管内皮细胞炎症损伤的抑制作用。方法以脂多糖(LPS)10 mg·L-1与肺微血管内皮细胞作用24 h,构建炎症损伤的细胞模型;米诺环素10和25μmol·L-1共孵育24 h,用CCK-8法检测细胞存活率,ELISA检测培养液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IL-8和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水平,流式细胞术分析细胞活性氧(ROS)水平,Western印迹法检测细胞聚腺苷二磷酸核糖聚合酶1(PARP-1)和NF-κB表达。结果米诺环素可保护LPS诱导的肺微血管内皮细胞炎症损伤,LPS组细胞存活率为82.4%,米诺环素10和25μmol·L-1组细胞存活率可达90.6%和96.9%(P<0.01)。米诺环素可降低LPS诱导的肺微血管内皮细胞炎症因子的表达,与LPS组相比,米诺环素组细胞TNF-α,IL-6,IL-8和ICAM-1的表达显著降低(P<0.01)。米诺环素还显著抑制LPS诱导的细胞氧化应激,LPS组细胞ROS相对水平为3.19,米诺环...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检测米诺环素对体外培养的人牙龈上皮细胞增殖、蛋白合成、碱性磷酸酶活性的影响,探讨米诺环素局部给药的效应浓度范围.方法:将不同浓度的米诺环素(0,10,20,40,100,200 mg·L-1)分别作用于第5代(P5代)牙龈上皮细胞,孵育1,4,7,10,14 d后采用MTT法检测其对细胞增殖的影响及对细胞的碱性磷酸酶活性、蛋白合成的影响.实验结果采用SPSS13.0软件包进行分析.结果:10~200 mg·L-1米诺环素显著促进P5代人牙龈上皮细胞增殖活性(P<0.05),100mg·L-1为最大效应浓度;20~200 mg·L-1明显促进P5代牙龈上皮细胞蛋白合成(P<0.05);10 mg·L-1显著促进碱性磷酸酶活性(P<0.05),20~200 mg·L-1显著抑制碱性磷酸酶活性(P<0.05).在10~20 mg·L-1的浓度范围内,米诺环素刺激细胞增殖、促进细胞分化及蛋白合成.结论:10~20 mg·L-1可作为米诺环素局部给药的效应浓度范围.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壳聚糖(chitosan)对高糖诱导细胞产生脂质过氧化及血管内皮细胞与单核细胞黏附的抑制作用。方法建立人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HUVEC)高糖培养模型,实验分空白对照组、高糖模型组、高糖+壳聚糖组,测定细胞产生羟自由基(OH.)及脂质过氧化产物丙二醛(MDA)量;同时取单核巨噬细胞系Raw264.7,以荧光染料Rhodamin123孵育后加入以上各组,荧光摄像及比色检测单核细胞黏附数量;RT-PCR法检测血管细胞黏附分子(VCAM-1)mRNA变化。结果与空白对照组比较,高糖引起HUVEC产生OH.及MDA含量增加,黏附于HUVEC的Raw264.7数量以及VCAM-1表达升高;壳聚糖可呈浓度依赖性地抑制上述现象,但对细胞存活无明显影响。结论壳聚糖可能通过减轻自由基与脂质过氧化损伤,下调血管内皮细胞VCAM-1的表达,从而抑制高糖诱导的单核细胞与内皮细胞黏附。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血小板微颗粒(PMPs)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黏附因子表达的影响及PMPs在冠心病中的可能作用机制。方法:分离制备血小板微颗粒,与人脐静脉内皮细胞CRL-1730共培养,应用半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技术测定不同浓度PMPs作用不同时间的内皮细胞黏附因子E-选择素、细胞间黏附分子(ICAM)-1、血管细胞间黏附分子(VCAM)-1的表达。结果:当PMPs达到一定浓度,可促使内皮细胞(CRL-1730)表达E-选择素、ICAM-1和VCAM-1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PMPs刺激内皮细胞(CRL-1730)不同时间,E-选择素、ICAM-1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PMPs可促使体外培养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CRL-1730)表达E-选择素、ICAM-1和VCAM-1升高,从一方面解释了PMPs在冠心病中的可能的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原花青素对白介素-1β(IL-1β)诱导的人肺癌细胞A549中环氧合酶-2(COX-2)mRNA转录的抑制机制。方法采用RT-PCR法测定原花青素对IL-1β诱导的A549细胞中COX-2 mRNA转录的影响,采用Western blot和免疫组化法考察原花青素对IL-1β诱导的A549细胞核转录因子κB(NF-κB)亚基p65(NF-κB/p65)及NF-κB抑制性蛋白(I-κB)表达的抑制作用。结果原花青素对A549细胞中COX-2 mRNA的转录有较强抑制作用,抑制NF-κB/p65的表达及I-κB的降解。结论原花青素可能是通过抑制NF-κB/p65的表达及I-κB的降解而抑制COX-2mRNA的转录。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染料木素对脂多糖(LPS)同时诱导的人单核细胞(THP-1)与人主动脉内皮细胞(HAEC)黏附的影响作用.方法 分别培养THP-1细胞与HAEC细胞,用不同浓度染料木素预处理两种细胞30 min,然后用LPS同时诱导两种细胞4h,将THP-1细胞加入到HAEC细胞中共培养1h,用孟加拉玫瑰红法检测THP-1细胞与HAEC细胞黏附情况;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细胞培养液上清中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VCAM-1)、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的浓度.结果 LPS能促使THP-1细胞与HAEC细胞黏附,促进VCAM-1和ICAM-1释放;加入染料木素后,两种细胞的黏附量及VCAM-1和ICAM-1的释放呈浓度依赖性减少(P<0.05).结论 染料木素对脂多糖同时诱导的THP-1细胞与HAEC细胞的黏附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黏着斑激酶(FAK)抑制剂(Y15)降低中心静脉导管(CVC)给药诱导的血管内皮细胞与单核细胞黏附的分子机制.方法 将体外EA.hy926细胞随机分为3组:正常对照组、模型组和实验组.模型组:EA.hy926细胞划痕后与截取好的CVC和THP-1细胞共培养,培养液中加入5-氟脲嘧啶(40μg·mL-1);实验...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 - 1(s ICAM- 1)和血管内皮细胞黏附分子 - 1(s VCAM- 1)在支气管哮喘发病中的意义。方法 对支气管哮喘患者 2 3例和健康人 2 0名 (年龄均在 15~ 45岁之间 ) ,采用酶联免疫双抗体夹心法 (EL ISA)测定血清中的 s ICAM- 1和 s VCAM- 1;利用荧光酶联免疫法 (Uni- CAP系统 )分析血清中总 Ig E(t Ig E)和特异性 Ig E(s Ig E)。结果 血清 s ICAM- 1、s VCAM- 1、t Ig E水平测定哮喘组均高于对照组 (P<0 .0 1) ;血清中以户尘螨和蒿草花粉的特异性 Ig E含量增高为主 ;经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提示血清总 Ig E含量与s ICAM- 1存在线性关系 ,其复相关平方 (R- square)为 0 .5 0 2 ,标准偏回归系数为 0 .0 97,t=2 .841,P=0 .0 2 18。结论 支气管哮喘患者的 s ICAM- 1和 s VCAM- 1含量显著高于正常人 ;血清 s ICAM- 1与血清总 Ig E存在线性依存关系。  相似文献   

9.
目的米诺环素对5-LOX通路及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orosis,AS)中炎症反应的抑制作用。方法以高脂喂养Apo E-/-小鼠建立AS模型,同时给予米诺环素或辛伐他汀治疗12周。比较各组小鼠的血脂水平,5-LOX的表达及其代谢物LTB4的含量;测定小鼠主动脉AS斑块的面积及斑块组成(脂质、胶原和巨噬细胞含量);PCR方法比较小鼠主动脉中相关炎症因子TNF-α、IL-6、VCAM-1、MMP-2、MMP-9 m RNA的含量。结果米诺环素能显著减少主动脉中5-LOX的表达及血液中LTB4的含量;降低小鼠主动脉中相关炎症因子TNF-α、IL-6、VCAM-1、MMP-2、MMP-9 m RNA的含量。在AS斑块的形成和发展中,米诺环素显著降低了Apo E-/-小鼠AS斑块的面积,减少斑块中巨噬细胞的含量并增加胶原的含量,提高斑块的稳定性。但是米诺环素没有改变Apo E-/-小鼠的血脂水平。结论米诺环素有抗AS的作用,其作用可能与其对5-LOX通路及炎性细胞和炎症介质的抑制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综述米诺环素在多种动物模型中对脑缺血后神经功能的保护作用及其可能的机制。方法根据近年来发表的文献共31篇,对米诺环素单独应用和与其他药物联合应用的效果进行阐明,并从分子水平论述其可能的作用机制。结果米诺环素可以抗脑缺血,其作用显著。在多种模型中均可见其神经保护作用,且与组织型纤维蛋白溶酶原活化剂、细胞周期蛋白激酶抑制剂夫拉平度等其他药物合用时可见抗脑缺血作用加强,并对新生儿的脑缺血模型显示出一定的治疗作用,其作用强度也显示出与剂量的相关性。其涉及的机制包括抑制细胞凋亡、抗氧化应激、抑制小胶质细胞活化、抑制金属蛋白酶的活性等。结论对于米诺环素抗脑缺血及其机制的研究,可为了解脑血管病的病因及开发新药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1.
《中国药房》2019,(23):3210-3215
目的:考察原阿片碱对人肝星状细胞HSC-LX2增殖的抑制作用,并对其机制进行初步探讨。方法:采用MTT法测定25、50、100、200、400、500μmol/L原阿片碱作用24 h对HSC-LX2细胞增殖的影响,计算细胞增殖抑制率。另取HSC-LX2细胞分为对照组(含5%胎牛血清的1640培养基)和原阿片碱低、中、高浓度组(100、200、400μmol/L),作用24 h后,流式细胞术测定细胞凋亡率;荧光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法测定细胞中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Ⅰ型胶原蛋白(CollagenⅠ)、Ⅲ型胶原蛋白(CollagenⅢ)、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组织金属蛋白酶抑制剂1(TIMP-1)mRNA的相对表达量,Western blot法测定细胞中α-SMA、CollagenⅠ、CollagenⅢ、MMP-2蛋白的相对表达量。结果:25、50、100、200、400、500μmol/L原阿片碱对HSC-LX2细胞的增殖抑制率分别为0、6.9%、18.7%、34.2%、48.9%、53.9%。与对照组比较,原阿片碱低、中、高浓度组细胞中CollagenⅠ、TIMP-1 mRNA相对表达量和α-SMA蛋白相对表达量均显著降低,MMP-2蛋白相对表达量显著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原阿片碱中、高浓度组细胞的凋亡率和MMP-2 mRNA相对表达量显著升高,α-SMA、CollagenⅢmRNA相对表达量和CollagenⅠ、CollagenⅢ蛋白相对表达量均显著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原阿片碱可抑制HSC-LX2细胞增殖,诱导其凋亡,可降低α-SMA、CollagenⅠ、CollagenⅢ、TIMP-1表达,升高MMP-2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水飞蓟宾联合阿法替尼对卵巢癌的治疗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方法 将不同浓度阿法替尼和水飞蓟宾单独或联合作用于卵巢癌SKOV3和CP70细胞48 h,采用CCK-8法检测水飞蓟宾和阿法替尼单独或联用对细胞增殖的影响,并计算半数抑制浓度(IC50);采用集落形成试验检测药物对细胞增殖的影响;采用Transwell试验检测药物对细胞侵袭的影响;采用免疫荧光和鬼笔环肽染色检测黏着斑激酶(focal adhesion kinase,FAK)和细胞骨架的影响;采用Western blotting检测药物对FAK及其磷酸化的影响;通过数据库分析FAK在卵巢癌中表达水平以及表达水平与预后之间的关联。结果 水飞蓟宾和阿法替尼均能抑制SKOV3和CP70细胞的生长,且抑制作用呈浓度依赖性,水飞蓟宾和阿法替尼对SKOV3的IC50分别为81.2,1.9 μmol·L-1,对CP70的IC50分别为154.1,4.1 μmol·L-1。两药联合应用能显著增加生长抑制率;两药均能抑制SKOV3细胞的侵袭能力,且两药联合作用能显著增加对SKOV3细胞侵袭的抑制作用;两药联用能抑制FAK表达水平及磷酸化。水飞蓟宾和阿法替尼均能够显著破坏细胞骨架的完整性,联用时对细胞骨架的破坏更强;数据库分析表明FAK在卵巢癌中的高表达,且FAK的高表达与卵巢癌预后呈负相关。结论 初步证明水飞蓟宾联合阿法替尼用药能显著抑制SKOV3和CP70的增殖,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破坏细胞骨架和减少FAK的形成来抑制SKOV3细胞的侵袭能力。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戊地昔布联合阿霉素对人乳腺癌细胞(MCF-7)增殖的抑制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将人MCF-7细胞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溶剂对照组、阿霉素(0.25mg·L-1)组、戊地昔布(25、50、100μmol·L-1)组及联用组(阿霉素0.25mg·L-1+戊地昔布25、50、100μmol·L-1),加入相应药物继续培养,检测培养24、48、72h(n=6)后各组人MCF-7细胞的增殖抑制率;检测戊地昔布25μmol·L-1时培养48h后各组细胞周期和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蛋白、细胞周期蛋白(CyclinD1)及环氧酶2(COX-2)蛋白表达。结果:与溶剂对照组比较,除戊地昔布25μmol·L-1培养24h外,阿霉素组、戊地昔布组及联用组增殖抑制率均明显增加(P均<0.01),且呈浓度、时间依赖性;与阿霉素组和戊地昔布组比较,联用组增殖抑制率均明显增加(P均<0.01)。戊地昔布组细胞阻滞于G0/G1期,S期细胞比例明显减少(P<0.05);联用组细胞阻滞于G0/G1期和G2/M期。与溶剂对照组比较,戊地昔布组、阿霉素组及联用组PCNA、CyclinD1蛋白表达均明显降低(P<0.05或P<0.01),仅戊地昔布组和联用组COX-2蛋白表达明显降低(P<0.05或P<0.01)。结论:戊地昔布与阿霉素联用具有协同抑制人MCF-7细胞增殖的作用,可能与抑制CyclinD1和PCNA蛋白表达从而阻滞细胞周期有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研究加味小陷胸中药配方颗粒对兔耳增生性瘢痕的抑制作用及其机制,为其临床应用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取兔建立增生性瘢痕模型,将建模成功的兔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低剂量和高剂量给药组,每组4只,于手术后第21天起,给予模型组生理盐水,低、高剂量给药组相应药物,每天1次。于术后第60天取材,观察各组瘢痕组织的外观形态及病理学变化,并检测瘢痕组织中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血小板衍化生长因子(PDGF-BB)、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胶原蛋白Ⅰ型(Collagen Ⅰ)和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的表达水平。结果 与模型组对比,低剂量给药组瘢痕指数显著降低,而高剂量给药组降低差异不明显;HE和Masson染色显示模型组瘢痕增生明显,胶原排列紊乱,呈旋满状,药物干预组胶原排列整齐,微血管数目相对较少;与空白组对比,模型组兔耳瘢痕组织中TGF-β、PDGF-BB、CTGF的含量明显升高,Collagen Ⅰ蛋白和mRNA的表达也显著升高,MMP-2蛋白的表达明显降低;与模型组对比,药物干预组TGF-β、Collagen Ⅰ蛋白的表达显著降低,MMP-2蛋白的表达明显升高。结论 加味小陷胸中药配方颗粒能够抑制兔耳增生性瘢痕的形成,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TGF-β、PDGF-BB、CTGF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5.
《中国药房》2019,(21):2963-2967
目的:研究白鲜碱对小鼠脾淋巴细胞活力的体外抑制作用并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分离并培养小鼠原代脾淋巴细胞,以0(空白对照)、50、100、150μmol/L白鲜碱作用细胞24 h后,采用MTT法检测细胞活力,乳酸脱氢酶(LDH)法检测细胞LDH释放率,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早期凋亡率,Hoechst 33342和碘化丙啶(PI)双染法检测细胞坏死率,Western blot法检测细胞中胱天蛋白酶3(Caspase 3)、剪切体Caspase 3(Cleaved-Caspase 3)蛋白表达水平以及彗星试验法检测细胞DNA损伤(以DNA拖尾区域比例反映)。结果:与空白对照比较,100、150μmol/L白鲜碱可显著抑制细胞活力(P<0.01);150μmol/L白鲜碱可显著增加细胞LDH的释放(P<0.05),释放率达到79.37%;50、100、150μmol/L白鲜碱均可提高细胞的早期凋亡率,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150μmol/L白鲜碱可显著增加细胞坏死率(P<0.05),坏死率达到78.64%;50、100、150μmol/L白鲜碱均可升高Caspase 3蛋白表达水平,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然而50、100μmol/L白鲜碱可显著提高Cleaved-Caspase 3蛋白表达水平(P<0.05);白鲜碱可呈剂量依赖性地引起DNA损伤,其中100、150μmol/L白鲜碱可显著增加DNA拖尾区域比例(P<0.01)。结论:白鲜碱可以抑制脾淋巴细胞活力,其作用机制可能与诱导脾淋巴细胞坏死和造成DNA损伤有关。  相似文献   

16.
甲氨蝶呤对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的抑制活性及其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揭示甲氨蝶呤(MTX)对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的抑制活性及其机制,明确MTX、四氢生物蝶呤(BH4)和iNOS之间的相互作用。方法采用试剂盒方法测定MTX对iNOS的体外抑制活性,并采用计算机对接程序(DOCK)模拟MTX和iNOS的结合方式。结果浓度为112μmol/L的MTX对iNOS的抑制率为100%,其IC50为(44.64±4.47)μmol/L;MTX可完全占据BH4与iNOS的结合“腔穴”而与iNOS稳定结合。结论MTX是一种BH4的竞争性iNOS抑制剂,通过与iNOS活性位点的直接作用,进而抑制NO的产生。  相似文献   

17.
建立了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二甲胺四环素的血药浓度。柱C18;以己腈-0.lmol/L枸橼酸溶液(15:85)为流动相,在353nm处测定。以土霉素为内标,血样在pH6.5条件下用乙酸乙酯提取;用二甲胺四环素与内标的峰高比进行定量。线性范围0.5~7μg/ml(Y=0.9994),最低检测限50ng/ml;平均回收率92.84%;日间RSD<5%。应用本法研究了8名健康志愿者单次口服200mg盐酸二甲胺四环素胶囊后的药代动力学,符合二室开放模型,于2.4h达血峰浓度3.42±0.63μg/ml;AUC为77.12±16.89mg.h/L;t1/2为20.61±3.22h。  相似文献   

18.
Our previous study demonstrated that yuzu has an anti-platelet effect in rat blood. In the present study, we examined whether the anti-platelet effect of yuzu can be extended to human blood by investigating its ability to inhibit aggregations induced by various agonists in human platelet rich plasma (PRP). This study also investigated the underlying mechanism of yuzu focusing on ADP granule secretion, TXB2 formations, and PLCγ/Akt signaling. The results from this study showed that ethanolic yuzu extract (YE), and its components, hesperidin and naringin, inhibited human platelet aggregation in a concentration-dependent manner. YE, hesperidin and naringin also inhibited TXB2 formation and ADP release. The phosphorylation of PLCγ and Akt was significantly inhibited by YE, heperidin and naringin. Furthermore, we demonstrated that YE, heperidin and naringin has anti-platelet effects in rat ex vivo studies, and lower side effects in mice tail bleeding time studies. The results from this study suggest that YE, hesperidin and naringin can inhibit human platelet aggregation, at least partly through the inhibition of PLCγ and Akt, leading to a decrease in TXB2 formation and granule secretion.  相似文献   

19.
《中国药房》2017,(4):501-504
目的:研究抑毒调肝合剂抗大鼠肝纤维化的作用及机制。方法:将60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秋水仙碱组(阳性对照,0.2 mg/kg)和抑毒调肝合剂低、中、高剂量组(2.7、5.4、10.8 m L/kg)。除正常组外,其余各组大鼠均复制肝纤维化模型,并于造模同时ig相应药物,每天1次,连续8周。检测大鼠血清中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透明质酸(HA)、Ⅲ型前胶原(PCⅢ)、Ⅳ型胶原(CⅣ)、基质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因子1(TIMP-1)、基质金属蛋白酶1(MMP-1)、MMP-2、MMP-13、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和肝组织中羟脯氨酸(Hyp)、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过氧化氢酶(CAT)、丙二醛(MDA)、TGF-β1、TNF-α水平。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血清中ALT、AST、HA、PCⅢ、CⅣ、TIMP-1、MMP-2、TGF-β1、TNF-α水平显著升高,MMP-1、MMP-13水平显著降低(P<0.05);肝组织中Hyp、TGF-β1、TNF-α、MDA水平显著升高,SOD、GSH-Px、CAT水平显著降低(P<0.05)。与模型组比较,抑毒调肝合剂中、高剂量组和秋水仙碱组大鼠血清中ALT、AST、HA、PCⅢ、CⅣ、TIMP-1、TNF-α水平以及肝组织中Hyp、TGF-β1、TNF-α、MDA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抑毒调肝合剂高剂量组和秋水仙碱组大鼠血清中MMP-1、MMP-13水平以及肝组织中CAT水平均显著升高(P<0.05),且血清中MMP-2、TGF-β1水平显著降低(P<0.05);抑毒调肝合剂低剂量组大鼠上述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抑毒调肝合剂抗大鼠肝纤维化的作用机制可能与调节TIMP/MMP平衡、抗氧化应激、降低TGF-β1水平和减少细胞外基质沉积有关。  相似文献   

20.
《中国药房》2017,(7):919-922
目的:研究曲尼司特对兔增生性瘢痕组织的抑制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取兔建立增生性瘢痕模型,将建模成功的兔随机分为模型对照组(生理盐水)和曲尼司特低、中、高剂量组(0.3、0.5、0.7 mg/kg),每组6只,局部sc相应药物。各组兔分别于注射前1 h和注射后第1、3、5周测量瘢痕厚度,观察注射后第5周瘢痕病理学变化,并检测瘢痕组织中TGF-β_1、α-SMA mRNA和蛋白表达。结果:与注射前1 h比较,除模型对照组外,其余各组兔注射后各时间点瘢痕厚度均减小(P<0.05)。注射后第5周,与模型对照组比较,其余各组兔注射后第5周的瘢痕厚度均减小,病理学变化均好转,瘢痕组织中TGF-β_1、α-SMA mRNA和蛋白表达均降低(P<0.05),且与曲尼司特剂量呈正相关。结论:曲尼司特能够抑制增生性瘢痕的形成,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瘢痕组织中TGF-β_1、α-SMA mRNA和蛋白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