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了解抗菌药物不良反应(ADR)发生特点和规律,为合理选择和使用抗菌药物提供参考。方法从医院2011年上报国家药物不良反应监测中心全部ADR报告中,筛选出抗茵类药物致ADR报告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抗菌药物ADR多发于年龄低于14岁的人群,ADR高发于原惠疾病为呼吸系统感染的病患。ADR报告的主要损害为皮肤损害,其次是胃肠道损伤,全身性损害位居第三。结论该院抗菌药物使用的规范性有待进一步加强。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抗菌药物致药品不良反应(ADR)的特点及规律,探讨ADR的预防措施,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2011年常州妇幼保健院收集并上报的390例抗菌药物致ADR报告,对引起ADR的抗菌药物种类、给药途径、临床表现以及患者的年龄、性别、ADR史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结果:390例ADR报告共涉及9类30种抗菌药物,其中头孢菌素引起ADR最多(265例,占66.92%);给药途径方面,静脉滴注引起ADR最常见(362例,占92.82%);ADR累及器官和(或)系统及临床表现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居多(243例,占51.70%)。ADR的发生与患者年龄、给药途径、药物种类有关。结论:应规范抗菌药物的应用,严格操作,加强ADR监测和预警,以减少ADR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医院抗菌药物致药物不良反应(ADRs)的特点和原因,供临床合理用药参考。方法:收集医院2006年1月—2015年4月间通过网络系统向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上报的408份抗菌药物致ADRs报表,按患者性别、年龄、涉及药物、给药途径、ADRs涉及的器官或系统及转归等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408份ADRs报表中,共涉及抗菌药物物37种,居首位的是头孢菌素类共13种222例;ADRs的临床表现为皮肤及其附件损害最为常见为323例占79.26%;其次是心血管系统损害为26例占6.37%;以静脉滴注给药途径引起的ADRs最常见为388例占95.10%;绝大多数ADRs转归较好为407例,99.75%。结论:医务工作人员应严格使用抗菌药物以及静脉用药,加强对患者的用药监测,减少ADRs对患者的损害。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本院近年来抗菌药物不良反应(ADR)发生情况,为安全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本院收集到的221例抗感染药物不良反应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21例抗菌药物ADR中,静脉给药ADR发生率高于口服。ADR发生率最高的抗菌药物为喹诺酮类,59例(26.7%);其次是青霉素类和头孢菌素类。在不同品种抗菌药物中左氧氟沙星引起ADR的例数最多为34例(15.4%),其次是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和莫西沙星,分别为21例(9.5%)和18例(8.1%)。ADR累及的器官和(或)系统主要为皮肤及其附件,122例(49.2%);其次为消化系统,36例(14.5%)。严重ADR 46例,主要是青霉素类,16例(34.8%)。结论医院应加强抗菌药物的不良反应监测,保障临床用药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5.
我院抗菌药物不良反应报告207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勇 《中国药业》2010,19(19):63-64
目的促进抗菌药物的合理用药。方法采用回顾性方法,对医院207例抗菌药物所致药物不良反应(ADR)的患者性别、年龄及临床表现、原因等进行分析。结果医院抗菌药物所致ADR的发生率最高的是头孢菌素类抗生素,其次为喹诺酮类药物;单个药品以头孢噻肟最多,左氧氟沙星次之。临床上ADR主要表现为皮肤及其附件和心血管系统反应。结论应加强对临床合理用药的管理和指导。  相似文献   

6.
郑海燕 《首都医药》2012,(24):37-38
目的分析抗菌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的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09年3月~2011年5月我院各科室上报的276例抗菌药物不良反应(ADR)统计并分析抗菌药物所致ADR与性别年龄的关系,分析不同给药途径ADR发生的情况,比较各类抗菌药引起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及对人体系统的损害和临床表现。结果抗菌药物所致ADR中男137例(49.6%),女139例(50.4%),男女例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DR在10岁以下的儿童和50岁以上的老年人中发生率较高,分别为30.1%、39.5%。引起ADR的抗菌药物中,前三位分别为头孢菌素类(约占43.1%)、喹诺酮类(约占25.4%)、林可霉素类(约占14.9%)。结论抗菌药物会引发人体各大系统的损害,医院应该加强抗菌药物的监管,减少抗菌药所致的ADR。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析抗菌药物药品不良反应(ADR)的特点和规律,促进临床合理、安全用药。方法 回顾性分析医院2012年至2013年呈报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的抗菌药物ADR报告206例,根据患者性别、年龄,抗菌药物种类、剂型、给药途径,ADR临床表现、等级及转归情况、关联性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6例抗菌药物ADR中,ADR多发生于10岁以下儿童(22.33%)和70岁以上老人(16.02%);涉及药物以头孢菌素类为主(40.29%),其次为喹诺酮类(22.33%);常见系统损害主要为皮肤及其附件,占66.02%;ADR多在用药1 d内发生,占69.42%;采取主要的干预措施有停药并对症治疗(47.57%)、停药并激素治疗(20.87%);经干预和处理后,ADR转归较好,治愈率达59.71%,好转率达39.32%。结论 临床应用抗菌药物时,应严格遵照指导原则和相关规定的要求,加强对其ADR的监测,以保证安全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8.
马春红 《中国药业》2013,(24):58-59
目的了解医院抗茵药物致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及规律,促进临床抗茵药物合理使用。方法对医院2006年1月至2011年6月自发呈报的抗茵药物致273例ADR报告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73例ADR报告中,40—59岁的中年患者比例最高(103例,占37.73%),涉及的药品以头孢菌素类最多(97例,占35.53%),临床表现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最常见(107例,占32.52%)。结论医疗机构应加强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规范抗茵药物临床应用行为,保障用药安全,减少或避免ADR发生。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抗菌药物致不良反应的特点及规律,为临床安全、有效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2012—2013年德阳市第二人民医院(以下简称"我院")上报的139例抗菌药物致不良反应报告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39例不良反应涉及的抗菌药物中,以氟喹诺酮类药为最多(43例次,占总计149例次的28.86%);给药途径以静脉滴注所占的比例为最高(135例,占总病例数的97.12%);累及多个器官和(或)系统,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最为常见(80例次,占总计167例次的47.90%)。结论:必须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应加强临床用药过程中的监测,以避免或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抗菌药物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及临床表现,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我院2012-2013年上报的124例抗菌药物ADR报告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男性ADR发生率51.61%略高于女性48.39%;静脉滴注118例(95.16%)是引起ADR的主要给药途径;ADR报告中,以头孢菌素类为最多73例(58.87%),其次是氟喹诺酮类为22例(17.74%);ADR临床表现主要为皮肤及其附件损伤为48例(38.71%),消化系统为36例(29.03%)。结论:医院应加强ADR监测工作,提高医护人员对ADR报告制度的认知,促进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  相似文献   

11.
《中国药房》2015,(17):2350-2352
目的:了解我院应用伏立康唑所致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及一般规律,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通过广东省ADR管理平台,在ADR报表统计模块中,以通用名称"伏立康唑"对我院2007-2014年的数据进行检索,导出Excel报表。对伏立康唑致ADR患者的性别、年龄、用药方案(包括给药剂量、途径和天数)、ADR名称、临床表现和处理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所收集的30例伏立康唑所致ADR报告中,ADR以消化系统、精神与行为障碍、神经系统和眼睛及其附属器官等损害为主,占77.78%;20例ADR为静脉滴注给药;30例ADR平均发生时间为4.65 d,其中≤1 d发生的有11例;所有的ADR均治愈,无遗留后遗症或死亡。结论:临床应用伏立康唑时,应注意观察ADR的发生,尤其是联用与伏立康唑有相互作用的药物时,更要注意药物剂量调整和ADR监测。有条件时可进行伏立康唑的血药浓度监测,确保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12.
《中国药房》2015,(11):1507-1509
目的:了解我院抗菌药物致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及规律,促进临床安全、合理用药。方法:对我院2010-2014年上报的190例ADR报告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结果:190例ADR报告中,ADR发生最多的人群为60岁以上的老年患者,占36.84%;引起ADR最多的抗菌药物为头孢菌素类,有46例,占24.21%;ADR累及器官/系统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最多,占56.84%。结论:临床应加强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的监测,密切观察老年患者等特殊人群的反应,谨慎选择给药途径,坚守"能口服不注射"的原则。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和规律。方法:采取回顾性调查分析的方法,对我院2009-2011年收集到的254例ADR报告,按照患者性别、年龄、给药途径、药品种类、ADR累及器官或系统及临床表现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54例ADR报告中,60岁以上患者发生ADR比例最高,构成比为31.89%;引发ADR的给药途径以静脉滴注给药和口服给药为主,构成比分别为57.48%和40.94%;最易引起ADR的药物为抗微生物药,构成比为61.81%;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最多,构成比为29.92%。结论:临床应重视和加强ADR监测,规范临床合理用药,保证患者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14.
祝子明  王敏  朱敏  李明真  张年宝 《中国药房》2012,(46):4387-4390
目的:了解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及规律,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收集我院2009-2011年上报的353例ADR报告,按患者性别、年龄、给药途径、涉及药品种类、累及器官或系统及临床表现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353例ADR报告中,60岁以上患者居首位,占30.59%;女性患者较男性多,分别占56.94%和43.06%;引发ADR的给药途径以静脉滴注给药为主,占79.05%;由抗微生物药引发的ADR最多,占49.29%;ADR累及器官或系统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最常见,占46.74%。结论:医院应重视ADR的监测工作,尤其要重视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关注ADR的易发人群,以减少ADR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及一般规律,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汇总统计2010-2011年我院上报的482例ADR,对患者情况、药品种类、药物成分、药物辅料、累及器官或系统及临床表现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482例ADR报告中涉及的药物品种共有146种,其中抗感染药34种(23.29%),居引发ADR的品种数的首位;紫杉醇注射液、复方氨基酸注射液、参麦注射液引发ADR的数量分别位居前3位;ADR主要为全身性损害。结论:临床应关注药物的分子量和注射剂所用辅料,了解药品不良反应发生机制,加强ADR监测报告工作,以确保药物治疗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6.
我院162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杨海霞 《中国药房》2005,16(13):1011-1012
目的:了解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特点,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对我院2004年收集到的162例ADR报告分别从临床具体表现、患者年龄、药物剂型、给药途径以及涉及药物种类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62例ADR,主要存在给药剂型集中、患者年龄偏大、用药剂量过大、疗程较长以及过敏反应所占比例较大等特点。结论:医疗工作者应协同做好ADR监测工作,促进临床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17.
我院259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赵珊珊  赵平  张藜莉  李静 《中国药房》2013,(18):1704-1706
目的:分析探讨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为临床安全用药提高参考。方法:对我院2007-2012年收集到的259例ADR报告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59例ADR报告中,65岁以上老年患者ADR的发生率最高(40.15%);以静脉滴注给药引发的最多(75.68%);引发ADR的药物中抗菌药物品种和例数最多;ADR表现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最为常见(36.94%);有38例ADR由药师直接上报。结论:ADR虽不可避免,但医、药、护、患要共同努力,加强ADR的报告和监测工作。在这项工作中,临床药师起到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中国药房》2015,(35):4957-4959
目的:了解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及规律,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2014年我院上报国家ADR监测中心的317例ADR报告,对患者性别、年龄、给药途径、涉及的药品种类、ADR累及器官/系统及临床表现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317例ADR中,发生人群女性比男性略多;41~70岁患者所占比例最高,达53.94%;由抗菌药物导致的ADR所占比例最高,为35.65%;静脉滴注给药引发的ADR占74.76%;ADR临床表现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最为常见,占30.28%。结论:ADR的发生与药品的性质、患者的个体差异、临床应用途径等多种因素相关,临床应严格掌握用药指征,加强ADR监测工作,促进临床安全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19.
彭芳辰  郝杰  李颖 《中国药房》2010,(44):4191-4193
目的:探讨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及规律。方法:采用描述性研究方法,对我院2008年1月~2009年12月上报的93例头孢菌素类药物ADR报告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皮试液的选择有3种情况,分别为采用1种头孢菌素类药物皮试,采用拟用品种(原数)进行皮试、不作皮试或用其它药物皮试。涉及ADR的头孢菌素类药品共18个,发生频率排在前3位的是头孢哌酮/舒巴坦、头孢哌酮和头孢替安。ADR的主要临床表现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为主,有72例(77.42%)。结论:临床应规范皮试液的选择;重视ADR监测与报告、定期分析报告数据,为临床及时提供药品安全信息,以减少或避免ADR的重复发生。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该院药物不良反应(ADR)的发生因素、一般规律及特征,为临床合理、安全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对2010年收集整理的159例ADR报告进行回顾性分析,结合Excel电子表格和手工筛选,按患者年龄、性别、药物种类、给药途径、ADR临床表现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由抗菌药物导致的ADR最多,共69例占43.40%;静脉滴注方式引起ADR 99例占62.26%.ADR临床表现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最普遍,共81例占50.94%.结论 临床应重视ADR报告和监测工作,特别应注意观察老年人用药过程,同时合理使用抗生素,避免或减少ADR的重复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