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周晓丹  葛斌  袁继勇 《中国药房》2015,(8):1085-1088
目的:探讨含羟乙基淀粉类药品致不良反应(ADR)发生的一般规律及特点,为临床安全、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以"羟乙基淀粉""706代血浆"作为关键词检索到中国知网(CNKI)、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VIP)、万方数据库1994-2014年收录的含羟乙基淀粉类药品致ADR的相关文献34篇,共43例,对纳入文献ADR患者的年龄、性别、原发疾病、引发药品及给药途径、联合用药情况、ADR出现时间、累及器官/系统以及临床表现、转归、ADR类型、死亡病例等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发生ADR患者的男、女比例为2.07∶1,以≥60岁老年患者居多,占41.86%;原发疾病以心脑血管系统疾病为主,占68.89%;ADR临床表现主要为心血管系统损害(36.67%)、呼吸系统损害(14.07%)、皮肤及其附件损害(13.70%);ADR发生的时间集中在用药30 min内(44.19%);死亡6例。结论:临床应重视含羟乙基淀粉类药品致ADR的分布规律,对高发生率ADR和高风险患者应重点监护,以确保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2.
羟乙基淀粉的不良反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文杰  李慧 《中国药业》2006,15(3):76-77
目的:了解羟乙基淀粉致不良反应的情况,为临床安全、有效、合理用药提供信息。方法:对国内10余年公开发表的有关应用羟乙基淀粉出现不良反应的病例报告进行分析整理。结果:静脉输注羟乙基淀粉可引起药疹、瘙痒、发热反应甚至过敏性休克,最严重的为肾损害。结论:羟乙基淀粉与氨基糖苷类药物配伍应用会增加肾毒性,应充分认识其所致过敏反应、肾损害特点,严格掌握适应症,用药期间加强观察与监测。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羟乙基淀粉注射液致急性肾损伤(AKI)的危险因素,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2019年3月衡水市人民医院86例羟乙基淀粉注射液致AKI和同期使用羟乙基淀粉注射液但未发生AKI的767例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单因素(χ2检验)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对肾毒性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AKI是羟乙基淀粉注射液严重不良反应之一,发生率为10.08%。单因素分析显示,体重指数、低蛋白血症、肌酐清除率、合并肾毒性药物、术中出血量、日剂量和用药时间与羟乙基淀粉肾毒性相关;多因素分析显示,日剂量(≥14 mL/kg)、肌酐清除率(<30mL/min)、用药时间(≥5 d)、术中出血量(>3 000 mL)、合并肾毒性药物和低蛋白血症(ALB<30 mL/L)是羟乙基淀粉130/0.4氯化钠注射液致AKI的独立危险因素。所有患者停药或经相关治疗后肾功能均逐渐恢复。结论 日剂量偏大、肾功能不全、长时间用药、术中出血量偏大、合并肾毒性药物和低蛋白血症是羟乙基淀粉致AKI的独立危险因素,临床中重点关注有独立危险因素的患者,以保证临床安全用药。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羟乙基淀粉200/0.5氯化钠注射液(以下简称"羟乙基淀粉200/0.5")应用情况,并进行循证医学评价,为临床合理应用羟乙基淀粉200/0.5提供依据。方法:收集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神经内科2010年6月—2010年10月应用羟乙基淀粉200/0.5的缺血性脑卒中住院患者的病例资料,对羟乙基淀粉200/0.5应用的适应证、用法与用量、用药时间、疗程、安全性等进行调查,并根据药品说明书、治疗指南和临床研究证据对其应用进行评价。结果:共纳入86个病例,羟乙基淀粉200/0.5用于分水岭脑梗死符合相关指南,占5.8%(5/86)。用于多发脑梗死存在2b级证据,占5.8%(5/86);用于大脑中动脉梗死存在1a级证据,占55.8%(48/86);用于颈内动脉梗死仅存在4级证据,占2.3%(2/86)。有30.2%(26/86)的用药适应证缺乏临床研究证据。羟乙基淀粉用药疗程平均为(13.66±5.81)d,75.6%(65/86)的患者用药疗程超过说明书建议的10 d。单次用药剂量均为500 mL,滴速均为160~200 mL·h-1,快于说明书中规定的滴速。结论:部分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羟乙基淀粉200/0.5的应用尚缺乏循证医学证据的支持,且在用法和疗程方面存在与说明书不符之处。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北京市昌平区医院中成药致药品不良反应(adverse drug reaction,ADR)的发生情况及规律,梳理临床药师对中成药临床使用中的监护要点,提出药学监护可行性措施,以降低中成药致ADR的发生率,助力安全、有效使用中成药。方法:对2018年全院上报的35例中成药致ADR病例报告进行统计和分析评价,确定临床药师的监护要点。结果:发生中成药致ADR的病例中男性居多,以皮肤及附件损害最为常见。用药30min内ADR发生率最高。通过对中成药致ADR的临床用药监护与对症处理,97.1%的患者转归良好。结论:临床药师应重点关注中成药的用药人群、ADR发生时间、累及的器官和临床表现;应加强对中成药用药过程的观察,强调合理用药和用药监护,减少ADR的发生,促进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索盐酸羟考酮致药品不良反应(ADR)的发生原因、特点,找寻规律,为盐酸羟考酮的临床合理使用,及时预防与处理ADR提供参考。方法以“盐酸羟考酮”“药品不良反应”“安全性”和“致”等为检索词,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维普网2000年9月1日至2019年9月1日盐酸羟考酮ADR相关文献,依纳入与排除标准共筛选出28篇文献,对文献从临床病例进行提取、分类及统计分析。结果筛选后提取病例178例,病例中老年患者比例较高;原患疾病主要为癌性疼痛;ADR涉及胃肠、神经和精神、泌尿、皮肤及附件以及全身性等多个系统损害;临床表现以便秘、恶心、呕吐、头晕、头痛最为突出,其他临床表现有排尿困难、呼吸抑制、骨髓抑制、肝损害等。结论临床使用盐酸羟考酮应关注其ADR的发生,加强用药监测与风险管理,保障患者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7.
《中国药房》2015,(24):3363-3365
目的:探讨疏血通注射液致不良反应(ADR)的一般规律和特点,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检索2012年国家药品ADR监测中心收集的北京市疏血通注射液致ADR病例,并就收集到的35例ADR相关信息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疏血通注射液致ADR 60岁以上的老年患者发生率(68.57%)较高;用药后5 min可发生ADR,用药10 min~2 h发生ADR较多(40.00%);存在超说明书用药的情况;临床主要表现以全身性损害、神经系统损害较为多见;除1例转归不详外,其他患者经停药对症治疗后均恢复正常。结论:疏血通注射液致ADR与年龄、用药剂量有关。临床用药时应严格按说明书用药,加强用药监测,减少ADR的发生,以确保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8.
我院209例中药注射剂致不良反应回顾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时琳  郭桂明 《中国药房》2014,(31):2949-2951
目的:探讨中药注射剂致不良反应(ADR)发生的成因和特点,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我院2003-2012年上报的209例中药注射剂ADR报告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9例患者中有63例>7080岁患者发生ADR,占30.14%;最易引发ADR的药品为心脑血管疾病、呼吸系统疾病以及抗肿瘤的中药注射剂;ADR损害类型主要为皮肤及附件损害,共98例,占46.89%;新的一般ADR 65例,新的严重ADR 2例。结论:中药注射剂致ADR与用药人群、患者体质、用药剂量、溶媒选择、联合用药、静脉滴速等有关。临床应加强辨证论治、合理用药,以减少ADR的重复发生。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我院儿童患者应用注射用更昔洛韦(GCV)致不良反应(ADR)发生情况,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 年1 月至2018 年12 月于我院住院部接受注射用GCV 治疗后发生ADR 的33 例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注射用GCV 致ADR 最常见的为骨髓抑制、肝功能异常;ADR 主要发生于0 ~ 1 岁婴儿(75.76%);18 例(57.57%) ADR 发生于用药后第1 ~ 2周;严重ADR 共3 例。结论:为减少ADR 发生,临床应合理应用注射用GCV,提高其用药合理性,避免超说明书用药,注意配伍禁忌,减少药物联用。在用药过程中,注意监测患儿血常规、肝肾功能等。  相似文献   

10.
顾玉红  杜佳新 《中国药房》2012,(16):1482-1484
目的:探讨双黄连致不良反应(ADR)的特点及相关因素,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检索1994-2011年国内医药期刊报道的双黄连致ADR案例,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双黄连致ADR主要累及肌肉系统,其次为消化系统、皮肤、神经系统。结论:临床应加强对双黄连的合理应用,避免和减少ADR的重复发生。  相似文献   

11.
何荣连  林建群  马爱民 《中国药房》2011,(20):1862-1864
目的:探讨头孢唑肟致不良反应(ADR)的一般规律及特点,避免严重ADR发生,促进临床合理有药。方法: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公开发表的1994年1月-2010年9月有关应用头孢唑肟致相对严重ADR的文献,并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头孢唑肟致相对严重ADR在60岁以上人群中发生率较高(占52.6%),且多发于连续长时间用药后(10d后占36.8%);临床表现以变态反应为主(占73.7%),其次是神经系统、血液系统。结论:对老年患者应根据病情适当调整剂量,用药前应详细询问患者的过敏史,用药时应对高敏体质患者和特殊患者实行重点监护,严格掌握用药指征,规范用药剂量和时间,切实做好用药期间的全程监护,确保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注射用炎琥宁致药品不良反应(ADR)的一般规律及特点,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检索1994年1月-2010年12月中国知网和万方数据报道的53例注射用炎琥宁ADR病例,对患者的一般情况、用药情况、ADR发生情况等进行分析。结果:注射用炎琥宁所致53例ADR病例中男性29例(54.72%),女性23例(43.40%),<10a年龄组患者ADR发生率最多,占50.94%,其出现时间多发生于用药后30min内。ADR累及多个器官系统,临床表现复杂多样,主要表现为变态反应,严重者可出现过敏性休克。结论:临床医师、药师应了解注射用炎琥宁所致ADR的规律和特点,加强其应用的监测,以减少ADR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中国药房》2015,(12):1607-1609
目的:探讨银杏达莫注射液致不良反应(ADR)的一般规律和特点,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检索2010—2013年北京市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收集的各监测单位提交的药品不良反应/事件报告中涉及的银杏达莫注射液致ADR病例,并就收集到的192例ADR相关信息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银杏达莫注射液致ADR女性及中老年患者发生率较高,主要表现为神经系统异常、消化系统及皮肤反应;ADR多发生于用药后2 h内(83.44%),以速发型为主,无死亡病例,所有患者经停药或对症治疗后均恢复正常。结论:银杏达莫注射液致ADR与用药剂量、患者性别及年龄有关,临床应加强用药监测,减少ADR的发生,确保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14.
头孢美唑致不良反应18例文献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龙敏  王颖  龙秀英 《中国药房》2011,(24):2262-2263
目的:探讨头孢美唑致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及规律,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收集1990年1月-2010年10月国内医药期刊有关头孢美唑致ADR个案报道,共18例,并进行分析、评价。结果:头孢美唑致ADR主要表现为皮肤黏膜症状(38.11%)、循环系统症状(22.22%)和过敏反应(20.63%);50岁以上的老年人(50.00%)发生率最高,66.67%的ADR发生在用药24h内。结论:临床应重视头孢美唑引起的ADR,用药时应加强对患者的观察,以减少严重ADR发生。  相似文献   

15.
目的:调查我院羟乙基淀粉130/0.4氯化钠注射液使用是否存在肾损害风险。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9-12月份我院住院患者使用过羟乙基淀粉130/0.4氯化钠注射液(HES)后肾功能变化指标。结果:15例患者用药后发生肾功能损害,其中2例轻度肾功能损害,10例中度肾功能损害,3例重度肾功能损害。结论:HES大量使用存在肾损害风险,临床医师应严格遵循FDA建议,规范HES的使用,防范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目的对应用纤溶酶与羟乙基淀粉注射液联合对患有急性脑梗死的患者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分析。方法抽取88例患有急性脑梗死的患者,将其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平均每组44例。采用纤溶酶对对照组患者进行治疗;采用纤溶酶与羟乙基淀粉注射液联合对治疗组患者进行治疗。结果治疗组患者急性脑梗死症状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脑梗死病情改善时间和临床实际用药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治疗前后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的改善幅度明显大于对照组;两组治疗期间未观察到任何药物不良反应。结论应用纤溶酶与羟乙基淀粉注射液联合对患有急性脑梗死的患者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非常明显。  相似文献   

17.
林文强 《中国药房》2015,(6):743-745
目的:探讨头孢唑林注射剂致不良反应(ADR)的一般规律及特点,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检索1990-2013年国内发表的有关头孢唑林注射剂致ADR的相关文献,并就收集到的377例ADR信息进行统计与分析。结果:头孢唑林注射剂致ADR与性别无关,多发生于18岁以下患者;用药30 min内可发生ADR,以全身性损害和泌尿系统损害为主,临床表现主要为肾损害、过敏反应及双硫仑样反应;有11例患者死亡,其余患者经对症处理后均恢复正常。结论:头孢唑林注射剂可致严重ADR发生,应加强临床用药监测,完善药品说明书,以提高临床合理用药水平,减少ADR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樊国强  左右  杜娟 《中国药房》2012,(16):1517-1519
目的:探讨注射用克林霉素磷酸酯(CMP)致不良反应(ADR)的特点,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9年6月-2011年6月应用CMP1244例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进行统计学处理和分析。结果:CMP致ADR发生率为1.85%,主要与患者年龄、用法用量、是否合理用药等因素相关(P<0.05);ADR类型主要为皮肤过敏、消化道反应、过敏性休克、神经肌肉损害等。结论:临床医师须严格掌握CMP的适应证及禁忌证,合理应用抗菌药物,对老年及儿童等特殊群体应慎用,避免剂量过大及不必要的联合用药。  相似文献   

19.
《中国药房》2015,(21):2913-2915
目的:探讨莫西沙星致不良反应(ADR)的规律及特点,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检索2005-2014年我国期刊数据库报道的莫西沙星所致ADR病例,并就收集到的3 445例ADR相关信息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莫西沙星致ADR与性别有关,男性患者发生率较高,且多发生于中老年患者,用药10 min内可发生ADR,临床表现以变态反应、神经系统、消化系统损害较多。结论:临床应加强对莫西沙星ADR的监测,促进合理用药,尽量避免或减少ADR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顾玉红  蓝玉进  杜佳新 《中国药房》2010,(40):3825-3826
目的:探讨非诺贝特所致不良反应(ADR)的特点及相关因素,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检索1994~2009年国内医药期刊报道的非诺贝特致ADR案例,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非诺贝特所致ADR主要体现在肌肉系统。结论:临床应加强对非诺贝特的合理应用,避免或减少其所致ADR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