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替格瑞洛是2010年批准上市的抗血小板新药,属于新型环戊基三唑嘧啶类(CPTP)口服P2Y12受体拮抗剂。替格瑞洛口服后迅速吸收,中位达峰时间约1.5h。与已有P2Y12受体拮抗剂氯吡格雷和普拉格雷相比,替格瑞洛具有显著优势:无需代谢激活故起效迅速;与P2Y12受体呈可逆性结合,故停药后血小板功能恢复较快。此外,替格瑞洛可以通过抑制非血小板细胞表面的P2Y12受体从而产生其他药理学作用。替格瑞洛的药动学特征不受年龄、性别、饮食以及对氯吡格雷反应性的影响。替格瑞洛主要经CYP3A4代谢,可迅速产生血药浓度依赖的血小板抑制作用,且对氯吡格雷抵抗的患者同样有效。更重要的是,替格瑞洛的抗血小板作用不受具有多态性的药物转运体(ABCBl)和代谢酶(CYP2C19)基因型的影响。本文主要概述替格瑞洛药动学、药效学以及遗传药理学方面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2.
陈玮  郭雪  李亚男  杨秀岭 《河北医药》2021,43(1):125-129
替格瑞洛是新型的P2Y12受体抑制剂,在起效速度和疗效方面均优于氯吡格雷,广泛应用于冠心病急性冠脉综合征和PCI术后患者抗血小板聚集的治疗.但随着替格瑞洛的普遍使用,其相关呼吸困难不良反应报道也不断增加,然而临床上对导致此不良反应发生机制的研究结果 存在异议.本文对替格瑞洛使用中呼吸困难发生现状和发生机制的研究进展进行...  相似文献   

3.
抗血小板药物是急性冠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治疗的基石,对防治心肌缺血和介入并发症是有益的。目前治疗ACS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指南推荐使用的口服抗血小板药物包括氯吡格雷、替格瑞洛、普拉格雷联合阿司匹林双重抗血小板治疗预防复发性缺血事件。本文对新型P2Y12受体抑制剂替格瑞洛的药代动力学和药效学特点以及在ACS患者中的循证医学证据作一介绍。  相似文献   

4.
苏海龙 《北方药学》2016,13(10):69-69
目的:对氯吡格雷抵抗患者应用替格瑞洛治疗的血小板凝集状况研究分析。方法:对2015年1月~2016年12月在我院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的540例患者进行血小板聚集率的测定,筛选出氯吡格雷抵抗患者97例,随机分为对照组(48例)、观察组(49例),观察组改用替格瑞洛进行治疗,对照组继续进行氯吡格雷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治疗前后的血小板聚集率。结果:观察组经替格瑞洛治疗后血小板聚集率降低值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血小板聚集率达标率(83.7%)高于对照组(4.2%,P<0.05)。结论:用替格瑞洛治疗PCI术后氯吡格雷抵抗,可增加血小板抑制率,降低血小板聚集率,出血事件并未显著增加,所以,替格瑞洛是氯吡格雷抵抗患者进行抗血小板治疗的选择之一。  相似文献   

5.
《中国药房》2019,(21):3018-3024
目的:综述新型P2Y12受体拮抗剂抗血小板活性的影响因素,为其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以"P2Y12受体拮抗剂""氯吡格雷""普拉格雷""替格瑞洛""坎格瑞洛""抗血小板""抵抗""血小板反应性""影响因素""P2Y12-receptor inhibitor""Clopidogrel""Prasugrel""Ticagrelor""Cangrelor""Antiplatelet""Resistance""Platelet reactivity""Influence factor"等为关键词,组合查询2000年1月-2019年6月在中国知网、万方数据、Pub Med、Elservier、Springer Link等数据库中的相关文献,总结新型P2Y12受体拮抗剂抗血小板活性的影响因素。结果与结论:共检索到相关文献943篇,其中有效文献62篇。影响新型P2Y12受体拮抗剂抗血小板活性的因素有基因多态性、网织血小板水平、药物相互作用、合并症及服药方式等。CYP2C19、CYP4F2代谢型基因可能通过改变P2Y12受体拮抗剂的有效暴露量而影响其抗血小板活性;腺苷A2a受体基因型可通过影响腺苷与受体的结合效率影响其抗血小板活性。网织血小板水平对普拉格雷或替格瑞洛的抗血小板活性可能存在影响,而对坎格瑞洛的抗血小板活性没有影响。P2Y12受体拮抗剂间的相互转换、与阿片受体激动剂的联用可能影响P2Y12受体拮抗剂疗效;他汀类药物会影响P2Y12受体拮抗剂(如普拉格雷、替格瑞洛)的药动学,但并不影响其抗血小板活性。合并症如糖尿病、维他命D缺乏会削弱P2Y12受体拮抗剂的抗血小板活性;服药方式和服药时间等也会影响新型P2Y12受体拮抗剂的抗血小板活性。新型P2Y12受体拮抗剂疗效确切、不良反应小、临床使用广泛,但影响其活性的因素较多,且具体机制暂不明确,因此,后续可对其影响机制进行深入研究,以期为新型P2Y12受体拮抗剂的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替格瑞洛是一种新型口服血小板P2Y12受体拮抗剂,已成为临床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指南推荐的首选抗栓治疗药物之一,但替格瑞洛相关的呼吸困难比氯吡格雷更为常见,发生率在10%以上。本文通过查阅近年来替格瑞洛的临床研究相关文献,对其导致的呼吸困难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便更好地了解这一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发生机制、预后及对策,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分站式杂交冠状动脉血运重建术(HCR)后应用替格瑞洛或氯吡格雷抗血小板聚集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方法, 根据术后抗血小板治疗方案将在我院接受分站式HCR治疗的冠状动脉多支病变患者分为替格瑞洛组(术后予阿司匹林肠溶片100 mg口服、1次/d, 替格瑞洛片90 mg口服、2次/d, 连续服用1年)与氯吡格雷组(术后予阿司匹林肠溶片100 mg口服、1次/d, 硫酸氢氯吡格雷片75 mg、1次/d, 连续服用1年)。分析比较2组患者一般情况、手术前后不同时点血小板聚集功能[血小板最大聚集率(MPAR)、P2Y12反应单位(PRU)], 术后血小板抑制率[阿司匹林抵抗(AA)、替格瑞洛或氯吡格雷抵抗(ADP)], 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MACE)、出血事件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纳入本研究的患者共124例, 替格瑞洛组和氯吡格雷组各62例, 2组患者基线资料(性别、年龄、纽约心脏病协会心功能分级、合并疾病等)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替格瑞洛组和氯吡格雷组术后24 h、7 d、1个月MPAR均低于术前[(50±9)%、(36±8)%、(29±6)...  相似文献   

8.
刘胜男  赵志刚 《中国新药杂志》2012,(11):1241-1246,1254
P2Y12受体拮抗剂是一类作用于血小板P2Y12受体、抑制血小板聚集的药物,临床上主要用于预防和治疗心血管疾病的血栓事件。氯吡格雷是目前临床上首选的双重抗血小板药物之一,但其疗效受限于CYP2C19基因的多态性、与质子泵抑制剂(PPIs)的相互作用和起效缓慢等。目前,一些新型P2Y12受体拮抗剂类抗血小板药物(如普拉格雷、替卡格雷等)已经进入临床,几项大型临床试验对其疗效和安全性进行了评价。本文对比了新型P2Y12受体拮抗剂与氯吡格雷在药理学、药代动力学、有效性和安全性方面的差异,并探讨其临床应用,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作为冠心病,特别是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治疗的重要手段,冠脉介入治疗(PCI)可以心肌血运重建,改善心肌缺血。PCI的成功率及患者预后不仅取决于PCI手术操作,还与积极的药物治疗和生活方式干预密切相关。双联抗血小板治疗可以降低PCI术后支架内血栓及缺血事件的发生。临床上常用的抗血小板方案主要为在阿司匹林基础上加用氯吡格雷。目前,新型口服抗血小板药--替格瑞洛已在临床上应用,临床研究已经证实了替格瑞洛较氯吡格雷能够进一步降低主要终点事件,而且出血风险并未增加[1]。但是,现在替格瑞洛尚未列入医保范围,在实际临床工作中常常遇到替格瑞洛和氯吡格雷交叉应用的现象。本文主要观察与总结ACS患者PCI术后交叉应用替格瑞洛和氯吡格雷的有效性与安全性。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对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术后氯吡格雷抵抗的患者以替格瑞洛替换氯吡格雷治疗后血小板聚集率的变化。方法用比浊法测定血小板聚集率,筛选出PCI术后氯吡格雷抵抗患者50例,将氯吡格雷(75 mg/d)替换为替格瑞洛(90 mg,2次/d),观察血小板聚集率变化及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和出血情况。结果所有患者在替格瑞洛服用后7、30、90 d与服用前相比,血小板聚集率均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期间无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及严重出血事件发生。结论对于氯吡格雷抵抗患者,替格瑞洛能明显降低血小板聚集率,疗效确切,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治疗中替格瑞洛与氯吡格雷序贯应用对血小板聚集率的影响。方法选取99例急性STEMI患者随机分为A组(33例,替格瑞洛治疗)、B组(33例,氯吡格雷治疗)、C组(33例,替格瑞洛与氯吡格雷序贯治疗)。对比不同时间点三组血小板聚集率。结果术前三组血小板聚集率不存在明显差异(P0.05),术后7d、术后14d明显降低(P0.05),术后14d明显低于术后7d(P0.05),在术后7d、14dA组、组血小板聚集率明显低于B组(P0.05),A与与C组不存在明显差异(P0.05)。结论急性性STEMI治疗中替格瑞洛与氯吡格雷序贯应用和单独使用替格瑞洛在降低血小板聚集率上效果相当。  相似文献   

12.
王华斌  陈莉  任宇  苏国强 《药学进展》2013,37(3):104-111
P2Y12受体是存在于血小板表面的一种G蛋白偶联受体,在血小板聚集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其受体拮抗剂是一类抑制血小板聚集的药物,临床上主要用于预防和治疗由血小板异常聚集所致血栓性心脑血管疾病.氯吡格雷即为一种P2Y12受体拮抗剂,是目前临床上首选的抗血小板聚集药物之一,但因存在“氯吡格雷抵抗”等缺陷,其疗效受到极大影响.因此,新型P2Y12受体拮抗剂类抗血小板聚集药物的研发备受关注.综述应用分子对接技术进行的血小板P2Y12受体及其拮抗剂研究的最新进展,包括P2Y12受体与配体的结合模式以及P2Y12受体拮抗剂的构效关系研究,为高效低毒的抗血小板聚集新药的开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利用GRACE评分来衡量接受PCI术患者的缺血程度,并评估氯吡格雷或替格瑞洛在PCI患者术后抗栓治疗效果,以便给临床医生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参考。方法:抽取接受PCI术的冠心病患者,记录GRACE计分项数据,计算最终得分。按术后使用不同P2Y12受体抑制剂,把患者分为2组并随访12个月,记录心肌缺血体征并结合用药作出分析。结果:在GRACE风险评分缺血高危组患者术后维持双抗治疗中,替格瑞洛更优于氯吡格雷。在低危组,氯吡格雷组与替格瑞洛组并无明显差异。结论:缺血高风险的患者更推荐选择使用替格瑞洛联合阿司匹林,GRACE评分能区分不同接受PCI术患者缺血风险,在临床抗栓药物使用上具有实际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估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患者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术后使用血小板活性检测系统——VerifyNow P2Y12指导氯吡格雷或替格瑞洛应用的成本-效用。方法:患者年龄≥ 55岁,部分接受氯吡格雷或替格瑞洛联合阿司匹林治疗1年,部分在双联抗血小板治疗(dual antiplatelet therapy,DAPT)前接受VerifyNow P2Y12检测,并根据活性检测结果再选择氯吡格雷或替格瑞洛联合阿司匹林治疗1年。由此建立决策树及Markov模型并进行成本-效用分析,评价开展血小板活性检测的成本-效用。结果:与直接使用氯吡格雷相比,指导下的DAPT每年可以在每1 000名患者中减少5次心梗和4次死亡。指导下的个体化治疗,每名患者的总成本预测值比所有患者都使用替格瑞洛时低32%。单因素敏感性分析与概率敏感性分析的结果与基础分析的结果一致。结论:制订DAPT方案前,使用VerifyNow P2Y12评估血小板活性以实施个体化用药是一种具备成本-效用的策略,与直接使用替格瑞洛相比可减轻经济负担。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比较替格瑞洛与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对糖尿病合并急性脑梗死(DACI)患者神经功能恢复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血管紧张素Ⅱ(Ang-Ⅱ)的影响。方法选取DACI患者193例,随机分为替格瑞洛组(97例)和氯吡格雷组(96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两组患者均给予阿司匹林肠溶片(100 mg·d~(-1),qd),同时分别给予替格瑞洛(90 mg·d~(-1),bid)或氯吡格雷(75 mg·d~(-1),qd),连续用药14 d。观察患者治疗前后美国国立卫生院神经功能缺损(NIHSS)评分、血小板聚集率和血清VEGF、MMP-9、Ang-Ⅱ水平变化情况。结果与治疗前比较,两组NIHSS评分、血小板聚集率、MMP-9、Ang-Ⅱ水平均显著下降(P<0.01),且替格瑞洛组NIHSS评分、血小板聚集率、MMP-9、Ang-Ⅱ水平明显低于氯吡格雷组(P<0.05,P<0.01);两组VEGF水平均显著上升(P<0.01),且替格瑞洛组明显高于氯吡格雷组(P<0.01)。结论替格瑞洛与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均可改善DACI患者的神经功能,预防脑梗死发生,替格瑞洛效果优于氯吡格雷。  相似文献   

16.
目的:调查分析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急性期或早期的患者在住院期间替格瑞洛与氯吡格雷相互转换的应用现状。方法:分析2019年6月~12月本院急性期或早期ACS患者院内替格瑞洛与氯吡格雷相互转换的发生率、一般临床特征、转换给药时间和给药剂量。结果:ACS患者替格瑞洛与氯吡格雷转换治疗的比率为12.9%(208/1607),最终纳入的182例患者中,63.2%(115例)由氯吡格雷换为替格瑞洛(升阶治疗组),36.8%(67例)由替格瑞洛换为氯吡格雷(降阶治疗组)。升阶组和降阶组的一般临床特征存在一定的差异;两组患者均在造影术后当天至术后第一天的时间段发生转换的人数最多,且组间存在差异(58.4% vs 40.0%,P=0.018);降阶组仅有35.5%的患者在最后一剂替格瑞洛给药24 h后给予首剂氯吡格雷;仅有37.4%的患者在转换时给予所换用P2Y12受体拮抗剂的负荷剂量。结论:“指南”推荐的P2Y12受体拮抗剂转换策略尚未得到广泛认可,临床实践中转换策略的制定须结合患者情况作个体化选择。  相似文献   

17.
目的:调查分析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急性期或早期的患者在住院期间替格瑞洛与氯吡格雷相互转换的应用现状。方法:分析2019年6月~12月本院急性期或早期ACS患者院内替格瑞洛与氯吡格雷相互转换的发生率、一般临床特征、转换给药时间和给药剂量。结果:ACS患者替格瑞洛与氯吡格雷转换治疗的比率为12.9%(208/1607),最终纳入的182例患者中,63.2%(115例)由氯吡格雷换为替格瑞洛(升阶治疗组),36.8%(67例)由替格瑞洛换为氯吡格雷(降阶治疗组)。升阶组和降阶组的一般临床特征存在一定的差异;两组患者均在造影术后当天至术后第一天的时间段发生转换的人数最多,且组间存在差异(58.4% vs 40.0%,P=0.018);降阶组仅有35.5%的患者在最后一剂替格瑞洛给药24 h后给予首剂氯吡格雷;仅有37.4%的患者在转换时给予所换用P2Y12受体拮抗剂的负荷剂量。结论:“指南”推荐的P2Y12受体拮抗剂转换策略尚未得到广泛认可,临床实践中转换策略的制定须结合患者情况作个体化选择。  相似文献   

18.
摘 要替格瑞洛是新型的P2Y12受体抑制药,其不仅通过抑制P2Y12受体途径,还通过腺苷ENT 1途径发挥作用,展现了其双途径作用机制。同时其不良反应也与双途径作用机制有关。研究显示,替格瑞洛较氯吡格雷的抗血小板作用更强,使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获得较好心血管结果,并且不增加主要心血管事件和猝死率,但在亚洲临床研究尚需更多数据。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氯吡格雷抵抗患者换用替格瑞洛后血小板聚集率(PAR)的变化情况。方法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测定二磷酸腺苷(ADP)诱导血小板聚集率,根据血小板聚集率筛选出氯吡格雷抵抗患者57例,男45例,年龄(62.98±10.51)岁,体重指数(24.53±2.53)kg/m2;女12例,年龄(64.17±5.84)岁,体重指数(25.49±3.37)kg/m2。氯吡格雷抵抗患者将氯吡格雷75 mg,1次/d更换为替格瑞洛负荷量180 mg,次日开始90 mg,2次/d。随访30 d,应用替格瑞洛后7、15、30 d检测血小板聚集率。结果服用替格瑞洛后血小板聚集率明显降低,与应用氯吡格雷后血小板聚集率的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吸烟,是否合并高血压或糖尿病及服用降压、降糖药物,其血小板聚集率下降程度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替格瑞洛能够显著降低氯吡格雷抵抗ACS患者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以血栓弹力图对替格瑞洛、氯吡格雷抑制PCI术后患者血小板的效果进行比较.方法:60例PCI术后患者被作为研究对象,于2015年1月~2016年1月收治于本院,分别纳入实验组(n=30,给予替格瑞洛、阿司匹林联合治疗)和对照组(n=30,给予阿司匹林、氯吡格雷联合治疗),应用血栓弹力图对实验组和对照组的血小板抑制效果进行对比.结果:相比对照组,实验组血小板抑制率更高,血红蛋白、血小板计数更高,空腹血糖、血肌酐更低,不良反应发生率更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以血栓弹力图对替格瑞洛、氯吡格雷抑制PCI术后患者血小板的效果进行比较,发现在PCI术后患者抗血小板凝聚上更具有优势的是替格瑞洛,且更具有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