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何艳  高萌  徐红  蒋妮  田舸  田燕 《中国药房》2011,(21):1973-1975
目的:制备头孢克肟肠溶滴丸并评价其质量。方法:采用滴制法制备头孢克肟滴丸,并包肠溶衣,以圆整度、重量差异及溶散时限作为评定指标,设计正交试验对包衣材料、包衣液浓度、包衣层数进行考察,优选出肠溶滴丸的最佳包衣工艺并进行验证试验,同时考察制剂的体外累积释放度。结果:最佳包衣工艺为包衣材料聚丙烯酸树脂Ⅱ号,包衣液浓度10%,包衣层数3层。验证试验表明制剂的各项指标均符合《中国药典》2010年版相关要求;45min时在碱性释放介质(pH=6.8)中体外累积释放度为(93.4±1.67)%。结论:头孢克肟肠溶滴丸的制备工艺合理,在碱性介质中释放完全,质量合格。  相似文献   

2.
刘羽  刘燕  孙备  王贺 《安徽医药》2009,13(7):738-740
目的考察采用国产的聚丙烯酸树脂Ⅱ作为肠溶包衣材料制备奥美拉唑肠溶丸的可行性。方法分别的采用国产聚丙烯酸树脂Ⅱ与EudragitL30D作为肠溶包衣材料制备奥美拉唑肠溶丸。并对包衣质量加以比较。结果未碱化聚丙烯酸树脂1160%与95%的乙醇溶液均可包出合格的奥美拉唑小丸,质量与用L30D所制小丸相近。结论采用国产聚丙烯酸树脂Ⅱ可以用于制备奥美拉唑肠溶微丸。  相似文献   

3.
氧化苦参碱肠溶包衣微丸的制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阳  王宝华  伍丹  张晓茹 《中国药房》2009,(24):1870-1872
目的:制备氧化苦参碱肠溶包衣微丸。方法:采用单因素试验考察包衣锅转速、包衣锅温度和喷枪压力对包衣条件的影响,并比较各种树脂包衣液的性质,选出适宜的包衣材料;采用包衣锅法制备微丸;以体外释放度评价包衣效果。结果:包衣条件为包衣锅转速50r.min-1、包衣温度30℃、喷枪压力0.10MPa;包衣材料为湖州Ⅲ号聚丙烯酸树脂;制备的微丸体外释放度符合2005年版《中国药典》(二部)要求。结论:所选方法可制备出体外释放良好的氧化苦参碱肠溶包衣微丸。  相似文献   

4.
肠必清肠溶颗粒包衣处方及制备工艺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优选肠必清肠溶颗粒制备工艺。方法:采用正交试验设计,考察丙烯酸树脂浓度和蓖麻油、滑石粉、甲基硅油用量4种因素对肠溶颗粒收率的影响;采用释放度试验,考察肠溶颗粒增塑剂蓖麻油用量及包衣增重量。结果:包衣液处方丙烯酸树脂浓度为5%,蓖麻油相对丙烯酸树脂用量为35%,滑石粉及甲基硅油用量分别为3%、1%,包衣增重为30%,即为最佳制剂工艺。结论:由最佳工艺制备的肠必清肠溶颗粒质量符合要求,具有理想的肠溶释药特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制备盐酸坦洛新肠溶缓释微丸,并与参比制剂进行体内外一致性评价。方法:分别以乙基纤维素和羟丙甲纤维素为缓释包衣材料,以聚丙烯酸树脂为肠溶性包衣材料,采用流化床底喷包衣技术对载药微丸包衣,制备肠溶缓释微丸;考察释放度主要影响因素;采用多条释放曲线对比考察受试制剂与参比制剂体外一致性;双周期交叉试验设计,考察Beagle犬口服单剂量受试制剂与参比制剂后血浆中的药物浓度,评价受试制剂与参比制剂的体内一致性;考察受试制剂的体内外相关性。结果:确定了影响盐酸坦洛新释放的主要处方工艺因素;多条释放曲线测定结果表明,所制备的微丸与参比制剂体外一致性较好;Beagle犬体内药动学研究结果表明,受试制剂与参比制剂生物等效且体内外相关性良好。结论:成功制备了盐酸坦洛新肠溶缓释微丸,且与参比制剂体内外一致性良好。  相似文献   

6.
红霉素肠溶片包衣处方工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解决红霉素肠溶片贮存过程中释放度易下降导致不合格的问题。方法:通过改进肠溶包衣材料处方及包衣工艺,采用聚丙烯酸Ⅱ、Ⅲ混合树脂作包衣材料,粉衣层中用羟丙甲纤维素代替明胶,包衣工艺采用在肠衣层表面喷上一层保护液。结果:红霉素肠溶片在贮存3年后,释放度高于标示量的85%。结论:此包衣处方及包衣工艺能够保证红霉素肠溶片在有效期3年内释放度符合中国药典规定。  相似文献   

7.
红霉素肠溶颗粒的研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北药学杂志》1997,12(5):221-222
以聚丙烯酸树脂为包衣材料,按正交法筛选红霉素颗粒包复肠溶衣工艺,并以制得的红霉素肠溶颗粒进行释放度试验。结果表明红霉素颗粒在5%聚丙烯酸树脂Ⅱ乙醇溶液中蘸湿、60℃烘干,反复操作8次制得红霉素肠溶颗粒──能耐胃酸2h溶蚀,在pH6.8缓冲液中1h释出65.59%±6.14%。  相似文献   

8.
李华康  劳建春 《医药导报》2002,21(12):809-810
目的;通过对不同包衣材料及配比生产的胃肠分溶型补脾益肠丸崩解时限的考察,找出该双层丸的崩解时限与包衣工艺的相关性.方法;应用喷雾包衣工艺,经处方、工艺筛选改变肠溶丸粒径、包衣厚度、膜材料种类及配比.结果;用改进后适当配比肠溶丙烯酸树脂Ⅱ作肠溶包衣材料的包衣工艺,能克服按传统工艺生产的肠溶丸在肠液中不易崩解的缺点,提高了工艺技术,使崩解时限由(59.5±2.6) min缩短到(20.5±2.1) min,产品合格率达100.0%.结论;改进后的包衣工艺操作简便,成本低,为双层制剂的研制开发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
随着医疗事业的发展,肠溶制剂越来越被人们注意,需求量不断增加,苯二甲酸醋酸纤维素(简称CAP)制成肠溶硬胶囊,已被广泛应用。但肠溶软胶囊目前国内尚属少见。本文采用喷雾包衣工艺,制成“祛痰宁”肠溶软胶囊。实验部份一、材料选择 1.肠溶成膜剂目前国内常用成膜剂有苯二甲酸醋酸纤维素,丙烯酸Ⅱ、Ⅲ号树膜脂。进行肠溶薄膜包衣小样试验,发现CAP制成的软胶囊外观差,有白点,Ⅲ号树脂成膜性能,外观光洁度优於Ⅱ号树脂。  相似文献   

10.
聚乙二醇6000修饰超氧化物歧化酶肠溶胶囊的研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季波  赵树进  郭勇 《中国药房》2003,14(3):149-151
目的 :研究聚乙二醇 (PEG) -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肠溶胶囊的制备及其质量控制方法。方法 :以正交试验进行制备条件的筛选 ,得出制备PEG -SOD肠溶胶囊的最佳组合 ;按照《中国药典》2000年版标准进行质量控制研究。结果 :制备PEG -SOD肠溶胶囊的最佳组合为 :每1粒肠溶胶囊内装PEG -SOD40000IU ,稳定剂乳糖重量比为2 5 % ,填充剂为羧甲基淀粉钠 ,内容物干燥时间为20min ,干燥温度为60℃ ,所制PEG -SOD肠溶胶囊符合《中国药典》2000年版相关质量标准。结论 :该制剂制备工艺可行 ,质控方法可靠 ,制剂质量稳定。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利用肠溶聚丙烯酸树脂制备体外游离膜,通过对游离膜的研究,考察其特性并以此为剂型设计提供理论参考。方法以不同比例肠溶聚丙烯酸树脂Ⅱ、Ⅲ号制备游离膜,实验测定其溶蚀速率、形态学变化、机械性能、吸水率及干燥前后质量的变化。结果体外游离膜在溶蚀速率、形态学、吸水率及干燥前后质量变化方面表现出一定的规律及特性。结论对体外游离膜的考察,可以为其在控释制剂中的应用提供一定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制备双氯芬酸钠肠溶微丸并确定其制备工艺。方法利用离心造粒机制备双氯芬酸钠素丸,以丙烯酸树脂Ⅱ号和Ⅲ号为包衣材料,通过微型流化床包衣机对素丸包衣,并以释放度试验和稳定性试验评价其质量。结果所制得的双氯芬酸钠肠溶微丸在人工胃液中2 h内累积释放度小于10%,在人工肠液中45 min内累积释放度为(82.8±1.31)%。产品的稳定性试验结果符合要求。结论采用该法制备的双氯芬酸钠微丸有良好肠溶效果且稳定性较好。  相似文献   

13.
大蒜素肠溶微囊的制备及其性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以肠溶材料聚丙烯酸树脂Ⅱ为囊材制备大蒜素微囊.方法 采用单凝聚法制备大蒜素肠溶微囊并研究其粒径、载药量、包封率、体外释药等性质.结果 经优化制得的大蒜素肠溶微囊为类圆球形颗粒,平均粒径为52.2μm,平均载药量28.97%,包封率80.74%,体外释放符合肠溶制剂的标准,对大鼠的胃黏膜几乎无刺激.在4.5×103 lx照射,60°C高温及相对湿度90%条件下放置10 d,微囊的粒径分布和剩余药量无显著变化.结论 制备工艺简单,所制得的大蒜素微囊具有肠溶特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研究聚丙烯酸树脂肠溶薄膜衣变黄的原因及筛选合适的包衣液处方。方法 :采用正交试验法找出处方中使衣膜变黄的因素。结果 :包衣液处方中蓖麻油是使衣膜变色的主要因素。结论 :包白色薄膜衣片时 ,蓖麻油不宜作为聚丙烯酸树脂肠溶薄膜衣的增塑剂 ,而宜选用邻苯二甲酸二乙酯、聚山梨酯 80等增塑剂  相似文献   

15.
炎琥宁肠溶微丸的制备工艺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用水分散体系包衣技术制备炎琥宁肠溶微丸给药系统。方法以微晶纤维素(MCC)为填充剂,SiO2为抗黏剂,40%乙醇为黏合剂,采用挤出滚圆法制备丸芯,正交试验设计优化处方和工艺;以Eudragit L 30 D水分散体为包衣材料,乙基纤维素(EC)为阻滞剂,PEG6000为增塑剂,采用流化床包衣法,包肠溶衣层。结果丸芯的最佳处方工艺为:炎琥宁∶MCC∶SiO2=7∶7∶5;挤出速度1 080 r/min,滚圆速度960 r/min,滚圆时间5 min;当EC与Eu-dragit L质量比为35∶65,增塑剂用量为1.71%,聚合物包衣增重为5%时,所制得炎琥宁肠溶微丸在人工胃液(pH1.0)中释放度<10%,在人工肠液(pH 6.8)中正常释放,2 h内释放大于80%,符合中国药典对肠溶制剂释放度的相关规定。结论调整丸芯及包衣的处方工艺参数可以制得体外释放行为符合药典规定的肠溶炎琥宁微丸。  相似文献   

16.
《医药导报》2004,23(4)
1 .中文文题、摘要 (见 2 0 0 2年第 2 1卷第 1 2期 80 9~ 81 0页 )胃肠分溶型补脾益肠丸包衣工艺与崩解时限的研究[摘 要 ] 目的 :通过对不同包衣材料及配比生产的胃肠分溶型补脾益肠丸崩解时限的考察 ,找出该双层丸的崩解时限与包衣工艺的相关性。方法 :应用喷雾包衣工艺 ,经处方、工艺筛选改变肠溶丸粒径、包衣厚度、膜材料种类及配比。结果 :用改进后适当配比肠溶丙烯酸树脂Ⅱ作肠溶包衣材料的包衣工艺 ,能克服按传统工艺生产的肠溶丸在肠液中不易崩解的缺点 ,提高了工艺技术 ,使崩解时限由 (5 9.5± 2 .6)min缩短到 (2 0 .5± 2 .1)…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制备肠溶包衣材料甲基丙烯酸-丙烯酸乙酯水分散体.方法:通过单因素考察法确定最佳制备工艺.结果:最佳工艺为:聚合温度为75~80℃,在聚合过程中缓慢滴加单体的加料方式,使用复配乳化剂SDS及吐温80,0.3%的引发剂过硫酸铵,0.65%的分子量调节剂十二烷基硫醇.结论:根据最佳工艺制备的丙烯酸树脂符合药典规定,性能...  相似文献   

18.
《中国药房》2017,(22):3157-3160
目的:为制定统一的膏方制备工艺与质量标准奠定基础。方法:以"膏方""制备工艺""质量标准""Cream""Herbal paste""Cream formula"等为关键词,组合查询2005-2016年在Pub Med、中国知网、维普等数据库中的相关文献以及《中国药典》《中药药剂学》等书籍,对膏方制备方法与质量标准的研究进行综述。结果与结论:共检索到相关文献287篇,其中有效文献23篇。现代膏方主要制作工艺分为浸泡、煎煮、浓缩、收膏等。质量标准主要通过眼看、鼻闻等外观判断和相对密度、不溶物、装量差异、微生物限度、含水量等内在指标的检测,采用薄层色谱法和高效液相色谱法分别进行定性、定量质量控制,对存放的容器、有效期、温度、湿度等稳定性指标进行考察,但是制备工艺与质量标准都无统一的标准。今后不仅要把重点放在规范膏方制备工艺过程上,建立起完善的膏方质量评价体系,还要把重点放在研究膏方的关键共性指标上。  相似文献   

19.
《中国药房》2017,(4):551-554
目的:为雷公藤类制剂的二次开发及合理应用提供参考。方法:以"雷公藤""制剂""质量标准""制备工艺""Tripterygium""Preparation"等为关键词,组合查询1991年1月-2015年1月在Pub Med、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以及谷歌学术中的相关文献,对雷公藤和昆明山海棠的制剂、制备工艺和质量控制等方面的研究进行综述。结果与结论:共检索到相关文献135篇,其中有效文献32篇。雷公藤类制剂的主要剂型为片剂,主要质控指标为雷公藤甲素和总生物碱,片剂存在毒副作用大、生物利用度低等问题。雷公藤微乳凝胶、雷公藤微囊片、雷公藤滴丸、雷公藤巴布剂等雷公藤类新剂型采用现代药物制剂新技术,降低了雷公藤类制剂的毒副反应,提高了生物利用度。但采取新技术的同时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需进一步对雷公藤类制剂的剂型、制备工艺、质量控制进行系统研究,以充分发挥雷公藤和昆明山海棠药材的功效。  相似文献   

20.
目的:考察萘普生肠溶微丸两种包衣工艺的可行性。方法:分别选用离心包衣法和流化床包衣法,对萘普生药丸进行肠溶包衣,评价和比较其制备工艺和产品质量。结果:两种方法制得的肠溶微丸质量评价指标均良好,无显著差异,但流化床包衣工艺更经济、更安全。结论:流化床包衣法更适用于萘普生肠溶微丸的制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