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他唑巴坦、舒巴坦和克拉维酸的药效学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在哌拉西林中加入他唑巴坦、舒巴坦和克拉维酸的体外抗菌活性。方法在哌拉西林中分别加入相同比例(2∶1)的他唑巴坦、舒巴坦和克拉维酸,观察3种联合抗生素制剂对临床分离的3种156株致病菌的体外抗菌活性。采用琼脂平板二倍稀释法测定最小抑菌浓度(MIC)及试管二倍稀释法测定最小杀菌浓度(MBC)。结果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的抗菌谱广,MIC和MBC指标最优;哌拉西林/舒巴坦抗菌活力则较强于哌拉西林/克拉维酸。结论与哌拉西林联合抗菌时,他唑巴坦的抗菌谱广且活力最强,舒巴坦次之,克拉维酸较差。  相似文献   

2.
目的 :在阿莫西林中加入不同比例的他唑巴坦后 ,观察其对临床分离的128株致病菌的体外抗菌活性 ,并与阿莫西林/舒巴坦、阿莫西林/克拉维酸比较抗菌活性的强弱。方法 :用2倍稀释法检测4种抗菌药物对临床分离的128株致病菌的体外抗菌活性。结果 :阿莫西林/他唑巴坦 (2∶1)的MIC50 值分别是阿莫西林/他唑巴坦 (4∶1)与 (8∶1)的1/4~1/8 ,是阿莫西林/克拉维酸(2∶1)及阿莫西林/舒巴坦 (2∶1)的1/2~1/4 ;其MIC90 值分别是阿莫西林/他唑巴坦 (4∶1)与 (8∶1)的相同值或1/4 ,是阿莫西林/克拉维酸 (2∶1)与阿莫西林/舒巴坦 (2∶1)的1/2~1/4。结论 :与其它联合制剂相比 ,阿莫西林/他唑巴坦抗菌作用最强 ,并且其2∶1的比例体外抗菌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3.
哌拉西林/舒巴坦对临床分离菌的体外抗菌活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比较研究哌拉西林、舒巴坦、哌拉西林与舒巴坦不同比例联合及阿莫西林 /舒巴坦 (2∶1) ,对临床分离 3 0 9株需氧菌和 3 0株厌氧菌的体外抗菌活性及其影响因素 (研究哌拉西林 /舒巴坦 (2∶1)对金葡球菌、大肠埃希氏菌和铜绿假单胞菌的的杀菌曲线 )。方法 采用琼脂平板稀释法及肉汤稀释法测定MIC值 ,Nitrocefin纸片法测定细菌产生的 β 内酰胺酶 ,时间杀菌曲线采用肉汤 10倍稀释法。结果 对临床分离的3 3 9株需氧菌及厌氧菌体外抗菌活性研究结果显示 ,哌拉西林及其与舒巴坦联合时 ,对革兰氏阳性球菌及厌氧菌的体外抗菌活性MIC50 为 1~ 4μg/ml,MIC90 多数低于 12 8μg/ml,优于革兰氏阴性杆菌 ,其MIC50 为 1~12 8μg/ml ,MIC90 多数高于 12 8μg/ml;单用舒巴坦对各种细菌的体外抗菌活性极差 ,多数菌的MIC50 及MIC90 分别为 64及 2 5 6μg/ml。对革兰氏阴性杆菌及厌氧菌 ,哌拉西林与舒巴坦联合时体外抗菌活性明显优于单用哌拉西林 ;对于革兰氏阳性球菌 ,哌拉西林联合舒巴坦后体外抗菌活性改善不如革兰氏阴性杆菌及厌氧菌。哌拉西林对产酶株的MIC高于非产酶株 ,联合舒巴坦后 ,产酶株MIC降低而非产酶株MIC变化不明显。不同比例联合的体外抗菌活性比较发现 ,以哌拉西林 /舒巴坦 2∶1联合时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4.
目的 考察及评价头孢哌酮钠 /三唑巴坦钠以 1∶ 1、2∶ 1、4∶ 1、8∶ 1配比的复方制剂对临床分离致病菌的体外抗菌作用 ,及其对金葡球菌、大肠埃希氏菌和铜绿假单胞菌感染小鼠的体内保护作用 ,拟找出头孢哌酮钠与三唑巴坦钠的最佳配比 ,为进一步开发头孢哌酮 /三唑巴坦复方制剂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琼脂二倍稀释法测定了头孢哌酮钠 /三唑巴坦钠复方制剂 (1∶ 1、2∶ 1、4∶ 1、8∶ 1)对临床分离致病菌 (包括产 β-内酰胺酶和产超广谱酶 ESBL s菌株 )的体外抗菌作用及对产酶金葡球菌和大肠埃希氏菌感染小鼠的体内保护作用。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头孢哌酮钠 /三唑巴坦钠复方制剂 (1∶ 1、2∶ 1、4∶ 1、8∶ 1)及单用头孢哌酮对 8种标准 β-内酰胺酶的稳定性 ,并与头孢哌酮 /舒巴坦、哌拉西林、哌拉西林 /三唑巴坦等 β-内酰胺抗生素进行比较。比较小鼠一次静脉注射头孢哌酮钠 /三唑巴坦钠 (4∶ 1)的急性毒性。结果 头孢哌酮钠 /三唑巴坦钠以 1∶ 1、2∶ 1、4∶ 1和 8∶ 1配伍均可比单用头孢哌酮对产酶耐药菌株的 MIC50 降低 1/ 2~ 1/ 6 4 ,其中 1∶ 1、2∶ 1、4∶ 1的体外抗菌活力基本相同 ,略强于 8∶ 1。4∶ 1配伍体外活性与头孢哌酮 /舒巴坦相当。头孢哌酮钠/三唑巴坦钠 (4∶ 1)比单用头孢哌酮对  相似文献   

5.
刘广军  翁春梅 《中国药师》2007,10(2):176-178
目的:考察不同配比的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哌拉西林/舒巴坦(2:1、4:1、8:1)对临床分离的产ESBLs菌株的体外抗菌作用,以比较其抗菌活性及组方的合理性。方法:采用标准的平皿稀释法对我院临床分离的2种共35株致病菌(均为产ESBLs菌)进行药物敏感测定。结果: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哌拉西林/舒巴坦复方制剂(2:1,4:1,8:1)对多数产ESBLs菌具有很好的抗菌作用。2:1的配比抗菌效果强于4:1和8:1,同配比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抗菌活性强于哌拉西林/舒巴坦。结论:产ESBLs致病菌在2:1配比的哌拉西林/他唑巴坦优于哌拉西林/舒巴坦,为较好的配方组合。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哌拉西林钠/舒巴坦钠的体内外抗菌活性。方法用琼脂平板二倍稀释的方法测定最低抑菌浓度及对产β-内酰胺酶耐药菌感染小白鼠的体内保护作用。结果 287株细菌体内外试验均显示:哌拉西林钠/舒巴坦钠(2∶1)比单用哌拉西林钠抗菌作用强。在体内时,宜采用静脉注射。结论哌拉西林钠/舒巴坦钠对产酶耐药株的抗菌活性和对产酶菌株感染小鼠的ED50强于哌拉西林钠单用。在临床应用中静脉注射这种给药途径较为恰当。  相似文献   

7.
哌拉西林钠-舒巴坦钠(4∶1)的体外抗菌活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哌拉西林钠/舒巴坦钠(4∶1)体外抗菌活性。方法用琼脂平板二倍稀释法测定最低抑菌浓度(MIC)。结果哌拉西林-舒巴坦复方制剂(4∶1)对革兰阳性菌和革兰阴性菌均有较好抗菌活性。尤其对产酶甲氧西林敏感的金黄色葡萄球菌(MSSA)和甲氧西林敏感的表皮葡萄球菌(MSSE)、产酶流感嗜血杆菌和卡他莫拉菌、不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与产ESBLs的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易产染色体诱导酶的阴沟肠杆菌、铜绿假胞菌和鲍曼不动杆菌的抗菌作用优于哌拉西林钠,其MIC50或MIC90为哌拉西林钠的1/2~1/32和1/2~1/64。产ESBLs的大肠埃希菌对哌拉西林钠/舒巴坦钠(4∶1)、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哌拉西林/他唑巴坦钠的敏感性分别为60.0%,66.7%和76.7%;而肺炎克雷伯菌的敏感性分别为56.7%,63.3%和63.3%;铜绿假胞菌的敏感性分别为72.0%,72.0%和76.0%;鲍曼不动杆菌的敏感性分别为76.0%,82.0%和52.0%。结论哌拉西林钠/舒巴坦钠是有效的β内酰胺酶抑制剂的复合制剂。  相似文献   

8.
我国临床致病菌对头孢噻肟的耐药现象日益严重,产β-内酰胺酶是其主要耐药机制。G-菌主要表达能催化头孢噻肟水解的TEM,CTX-M及SHV型β-内酰胺酶,酶活性能被舒巴坦有效抑制。头孢噻肟/舒巴坦产生抑酶保护作用的配比范围是1∶1~8∶1,最佳配比为1∶1和2∶1。北京、四川、西安三地区进行的体外抗菌试验显示,头孢噻肟/舒巴坦(1∶1~8∶1)对临床耐药菌的抗菌作用明显强于单药,1∶1和2∶1配比的头孢噻肟/舒巴坦的抗菌活性高于4∶1和8∶1。结果表明,头孢噻肟/舒巴坦组方是解决细菌耐头孢噻肟问题的有效方法,其合理配比是2∶1。  相似文献   

9.
哌拉西林/舒巴坦对临床分离功的体外抗菌活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比较研究哌拉西林、舒巴坦、哌拉西林与舒巴坦不同比例联合及阿莫西林/舒巴坦(21),对临床分离309株需氧菌和30株厌氧菌的体外抗菌活性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哌拉西林/舒巴坦(21)对金葡球菌、大肠埃希氏菌和铜绿假单胞菌的的杀菌曲线).方法采用琼脂平板稀释法及肉汤稀释法测定MIC值,Nitrocefin纸片法测定细菌产生的β-内酰胺酶,时间杀菌曲线采用肉汤10倍稀释法.结果对临床分离的339株需氧菌及厌氧菌体外抗菌活性研究结果显示,哌拉西林及其与舒巴坦联合时,对革兰氏阳性球菌及厌氧菌的体外抗菌活性MIC5o为1~4μg/ml,MIC90多数低于128μg/ml,优于革兰氏阴性杆菌,其MIC50为1~128μg/ml,MIC90多数高于128μg/ml;单用舒巴坦对各种细菌的体外抗菌活性极差,多数菌的MICso及MIC90分别为64及256μg/ml.对革兰氏阴性杆菌及厌氧菌,哌拉西林与舒巴坦联合时体外抗菌活性明显优于单用哌拉西林;对于革兰氏阳性球菌,哌拉西林联合舒巴坦后体外抗菌活性改善不如革兰氏阴性杆菌及厌氧菌.哌拉西林对产酶株的MIC高于非产酶株,联合舒巴坦后,产酶株MIC降低而非产酶株MIC变化不明显.不同比例联合的体外抗菌活性比较发现,以哌拉西林/舒巴坦21联合时效果较好.哌拉西林与舒巴坦21联合时,对多数临床分离菌的体外抗菌活性与阿莫西林/舒巴坦(21)的体外抗菌活性相当.本研究中,I临床分离细菌对哌拉西林的耐药率以假单胞菌属最高,达61.5%,其次是肠杆菌属细菌及大肠埃希氏菌,分别为50.8%、50.0%.哌拉西林联合舒巴坦后,所有细菌的耐药率明显下降.体外杀菌效果研究表明,当哌拉西林联合舒巴坦21时,4×MIC浓度作用于金葡球菌、大肠埃希氏菌及铜绿假单胞菌后,细菌数均随时间延长而呈指数级减少,在作用于8h细菌均被杀灭.1×MIC及2×MIC作用于以上细菌后,杀菌效果不及4×MIC.各种细菌的体外抗菌活性主要受培养基pH值及接种菌量的影响,几乎不受小牛血清白蛋白浓度的影响.结论哌拉西林/舒巴坦对β-内酰胺酶产生菌株的体外抗菌活性优于哌拉西林,以21联合效果最好,杀菌效果以4×MIC浓度最好,体外抗菌活性受培养基pH值及接种量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不同配比的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体外抗菌活性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不同配比的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4∶1、2∶1、1∶1)及单纯头孢哌酮钠对临床分离常见致病菌的体外抗菌作用,评价其组方的合理性,选出最佳的组合方案.方法 采用连续试管稀释法,测定不同配比药物对所选菌种的最小抑菌浓度(MIC),采用琼脂平板法测定最小杀菌浓度(MBC).结果 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复方制剂对铜绿假单胞杆菌,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无论是标准菌株还是临床分离的菌株,其MIC及MBC均明显低于单纯的头孢哌酮钠,具有良好的协同作用.结论 研究结果表明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复方制剂的抗菌活性明显优于单纯头孢哌酮钠.且在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复方制剂中,当头孢哌酮钠的量一定时,增加舒巴坦钠的量对抗菌活性有一定的增强作用,在本次研究的4种配比中1∶1复方的抗菌效果最佳.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复方制剂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中国药房》2015,(2):216-218
目的:探讨头孢西丁等8种抗菌药物单用或联用对产ESBLs肺炎克雷伯菌体外抗菌活性的影响。方法:收集2013年7月-2014年1月我院收治的患者痰、血、尿液、大便标本,从中分离得到50株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的肺炎克雷伯菌,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棋盘法分别测定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美洛西林/舒巴坦、异帕米星、美罗培南、头孢他啶、头孢噻肟、左氧氟沙星与头孢西丁单独及联用时对临床分离的50株产ESBLs肺炎克雷伯菌的最低抑菌浓度(MIC),计算联合抑菌浓度(FIC)指数,应用FIC指数来计算及判读抗菌药物联用对产ESBLs肺炎克雷伯菌体外抗菌作用的效果。结果: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美洛西林/舒巴坦与头孢西丁联合应用后,能显著降低各自的MIC值,分别有62.5%与53.5%的菌株表现为协同作用;37.5%与46.5%的菌株表现为相加作用。结论:对产ESBLs肺炎克雷伯菌的感染,可使用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美洛西林/舒巴坦与头孢西丁进行联合治疗。  相似文献   

12.
注射用头孢噻肟钠他唑巴坦钠的体外抗菌活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头孢噻肟钠他唑巴坦钠复方制剂对产β-内酰胺酶的头孢噻肟耐药[最小抑菌浓度(MIC)≥64μg/ml]临床分离菌的体外抗菌活性。方法采用琼脂二倍稀释法测定了不同配比头孢噻肟钠他唑巴坦钠复方制剂(CTX/TAZ1∶1、2∶1、4∶1、8∶1、16∶1)的体外MIC值,并与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PIP/TAZ8∶1)、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CPZ/SBT1∶1)进行比较。结果与头孢噻肟钠单独用药相比,头孢噻肟钠他唑巴坦钠复方制剂对产酶的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杆菌、醋酸钙不动杆菌、阴沟肠杆菌、产气肠杆菌、黏质沙雷菌和异型枸橼酸杆菌的抗菌活性明显增强,MIC50至单用头孢噻肟钠的1/2~1/64。头孢噻肟钠他唑巴坦钠复方制剂对产酶的甲氧西林耐药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甲氧西林耐药表皮葡萄球菌(MRSE)、铜绿假单胞菌的抗菌活性没有明显影响,MIC50不变或降低至1/2。他唑巴坦钠对头孢噻肟抗菌活性的增强作用随着他唑巴坦钠的加入量增加而增强,其中CTX/TAZ4∶1对大肠埃希菌(包括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肺炎克雷伯杆菌(包括产ESBLs)、醋酸钙不动杆菌、阴沟肠杆菌、产气肠杆菌、黏质沙雷菌和异型枸橼酸杆菌的MIC50分别为4、4、64、32、8、4和8μg/ml,其抗菌活性比CTX单独用药高,MIC50为单独用药的1/4~1/32。头孢噻肟/他唑巴坦4∶1对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杆菌的抗菌活性优于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哌酮/舒巴坦,MIC50为后两种组合的1/4~1/8。头孢噻肟/他唑巴坦4∶1对醋酸钙不动杆菌、阴沟肠杆菌、异型枸橼酸杆菌、产气肠杆菌和黏质沙雷菌的抗菌活性稍强于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弱于或接近于头孢哌酮/舒巴坦。结论他唑巴坦钠的加入可以有效增强头孢噻肟对除MRSA、MRSE和铜绿假单胞菌外的受试菌的敏感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康利必欣 (头孢哌酮 舒巴坦钠 2∶1)的体外抗菌活性。方法采用琼脂平板二倍稀释法研究头孢哌酮 舒巴坦钠 2∶1和 1∶1配比制剂对临床分离的致病菌的体外抗菌作用。结果头孢哌酮 舒巴坦钠 2∶1和 1∶ 1两种配比的复方制剂对绿脓杆菌的最小抑菌浓度分别为 2、4mg·L-1,对不动杆菌的最小抑菌浓度分别为 0 0 6、0 13mg·L-1,对克雷伯菌属最小抑菌浓度分别为 4、8mg·L-1;耐药率分别为 3 0 %、18%、1 0 %、4 5 %。结论康利必欣 (头孢哌酮 舒巴坦钠2∶1)的抗菌活性明显优于 1∶1的复方制剂  相似文献   

14.
哌拉西林/舒巴坦体外抗菌活性研究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目的:研究哌拉西林/舒巴坦(piperacillin/sulbactam)体外抗菌活性。方法:临床分离菌株265株,经VITEK重新鉴定;采用琼脂平板二倍稀释法测定最低抑菌浓度(MIC);试管二倍稀释法测定最低杀菌浓度(MBC);菌落计数法缓制杀菌曲线;并测定细菌接种量、培养基pH值以及血清蛋白含量对MIC的影响。结果:不同配比哌拉西林/舒巴坦(1:1、2:1、4:1)对临床常见菌的杀菌活性无明显差异,均强于哌拉西林;对G^-杆菌产酶菌抗菌活性显著高于其它对照药,如替卡西林/克拉维酸和氨苄西林/舒巴坦等。结论:哌拉西林/舒巴坦(1:1、2:1、4:1)是一个有效的β-内酰胺酶抑制剂联合制剂,三种配比的哌拉西林/舒巴坦体外抗菌活性相似,有进一步研究开发价值。  相似文献   

15.
哌拉西林/舒巴坦对非发酵菌体外抗菌活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评价哌拉西林/舒巴坦对非发酵菌体外抗菌活性.方法 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测定哌拉西林/舒巴坦对细菌的体外抗菌作用.结果 北京、天津、广州、哈尔滨和重庆5个城市的8家医院共收集菌株809株.对于所有铜绿假单胞菌,在8种测试药物中,哌拉西林/舒巴坦的敏感率最高(71.9%),而亚胺培南、头孢吡肟、头孢他啶、头孢哌酮/舒巴坦敏感率都低于50%.对于亚胺培南不敏感的铜绿假单胞菌,哌拉两林/舒巴坦敏感率仍可达55.8%.对于碳青霉烯敏感的鲍曼不动杆菌,哌拉西林/舒巴坦和头孢哌酮/舒巴坦敏感率最高,分别为71.0%和73.0%.对于嗜麦芽寡养单胞菌,26%和20%的菌株对哌拉西林/舒巴坦和哌拉两林/三唑巴坦的MIC≤16μg/mL.对于洋葱伯克霍尔德菌,69%的菌株对哌拉两林/舒巴坦的MIC≤16μg/mL.对于黄杆菌属和产碱杆菌属,哌拉西林/舒巴坦、头孢哌酮/舒巴坦和哌拉西林/三唑巴坦3种酶抑制剂复合制剂敏感率最高,分别为70.2%、63.2%、57.9%和94.4%、94.4%、91.7%.结论 哌拉西林/舒巴坦对于多种非发酵菌具有良好的体外抗菌活性.对碳青霉烯不敏感的铜绿假单胞菌具备一定的抗菌优势,哌拉西林/舒巴坦是经验性治疗非发酵菌感染(包括复数菌感染)的的适宜选用药物之一.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不同配比头孢替唑钠/舒巴坦对我国近年临床分离致病菌的体外抗菌作用及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标准平皿二倍稀释法,测定不同配比抗菌药物对各种致病菌的最低抑菌浓度及各种因素对其影响.结果 在产β内酰胺酶的革兰阴性菌中,头孢替唑钠/舒巴坦(1∶1)的MIC50与MIC90对奇异变形杆菌的活性提高4倍,其他比例无明显活性;在革兰阳性菌产酶的MSSE中,头孢替唑钠/舒巴坦(1∶1-1∶8)的有MIC50与MIC90,提高2倍活性;MSSA在加β内酰胺酶后,抗菌活性提高不明显.结论 比较不同配比的头孢替唑钠/舒巴坦与单方头孢替唑钠在体外抗菌活性,均有一定的抗菌活性,但复方较单方提高不明显.  相似文献   

17.
病原菌质粒传递产生β-内酰胺酶,致使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水解失活是病原菌对一些常见的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耐药的主要方式。联合使用β-内酰胺酶抑制剂,可以使这类抗菌药物抗菌活性明显提高。目前临床常用的复方制剂有哌拉西林/舒巴坦、头孢哌酮/舒巴坦、阿莫西林/克拉维酸及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等。哌拉西林和他唑巴坦的联合应用,国内外已有大量研究且取得显著进展,本文就其研究现状进行综述,旨在为临床用药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不同配比的头孢噻肟/舒巴坦及头孢噻肟单剂对临床分离菌体外抗菌作用。方法测定644株细菌的最低抑菌浓度(MIC)、最低杀菌浓度(MBC),观察细菌接种量、培养基酸碱度和血清蛋白含量对体外药效学的影响。结果头孢噻肟/舒巴坦(1∶1,2∶1)对革兰阳性球菌MIC50为0.06~32mg·L-1;对革兰阴性杆菌MIC90为0.25~32mg·L-1,是头孢噻肟单剂的1/4~1/8。结论1∶1,2∶1配比的头孢噻肟/舒巴坦对绝大多数临床感染细菌有很强的抗菌活性,明显优于头孢噻肟单剂和头孢噻肟/舒巴坦其他配比。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评价头孢呋辛钠/舒巴坦钠(cefuroxime/sulbaetam,CXM/SB)的体外抗菌活性.方法 采用平皿二倍稀释法测定CXM/SB对1436株临床分离菌的MIC分布、试管二倍稀释测定最低杀菌浓度、活菌落计数法测定杀菌曲线.结果 CXM/SB1∶1和CXM/SB 2∶1对1436株临床分离菌具有广谱抗菌作用,抗菌活性与哌拉西林/三唑巴坦、头孢哌酮/舒巴坦相近,强于CXM/SB 3∶1、4∶1、8∶1.CXM/SB 1∶1和CXM/SB 2∶1对1109株产β-内酰胺酶菌株的MIC90值比CXM低4~32倍,对产ESBLs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的MIC90值比CXM低16和8倍.不同pH值、细菌接种量、血清浓度对CXM/SB 2∶1抗金葡菌、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的活性无明显影响.结论 SB增强了CXM的抗菌活性,CXM/SB 1∶1和CXM/SB 2∶1具有较强和相近的广谱抗菌活性.  相似文献   

20.
张京兰 《首都医药》2013,(20):56-56
目的分析注射用哌拉西林舒巴坦钠(2∶1)的临床不良反应(ADR)。方法对我院2013年2月16日因"肺部感染"收入院的患者使用注射用哌拉西林舒巴坦钠(2∶1)的有关情况进行分析,分析患者的一般情况、用药情况以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本例患者在使用注射用哌拉西林舒巴坦钠(2∶1)后出现不良反应的可能影响因素是年龄、体重和基础疾病等。结论注射用哌拉西林舒巴坦钠(2∶1)是一种安全性较高的β-内酰胺类抗生素,但仍有一些不良反应的特性,因此要合理使用注射用哌拉西林舒巴坦钠(2∶1),尽量避免和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