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钙粘着素E与肝细胞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钙粘着素E(E-cadherin)是钙依赖性粘附分子的亚族成员,广泛分布在非神经上皮组织,它能与胞内的特异性分子相结合,参与同种亲和性的细胞-细胞间的粘附、胚胎发育以及正常组织中上皮细胞层的形成和维持.E-cadherin在肝细胞癌(HCC)中表达有其特点,其表达与HCC在体内的生长、浸润、转移、复发和预后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2.
甲状腺全切除术后低钙血症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分析甲状腺全切术后低钙血症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总结200例甲状腺全切除术患者的各临床、病理因素和术后甲状旁腺素(PTH)及血钙水平的差别,分析术后出现低钙血症的影响因素.结果:200例患者中出现术后低钙血症104例(52.0%),甲状旁腺功能低下90例(45.0%),出现持续性低钙血症26例(13.0%).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甲状旁腺功能低下的危险因素有被膜侵犯(P<0.001)、甲状旁腺的意外切除(P=0.005)及双侧颈淋巴结清除术(P=0.006);而对血钙有影响的因素为病理(P<0.001)、性别(P=0.002);术后有无补充钙剂与术后甲状旁腺素(P=0.016)及血钙降低(P=0.003)均显著相关.术后甲状旁腺功能低下是持续性低钙血症的唯一相关因素,P<0.001.结论:甲状腺全切术后低钙血症的发生率较高,术后应及时复查PTH及血钙水平.女性、甲状腺恶性病变、被膜受侵及双侧颈淋巴结清除术的患者易出现甲状旁腺功能降低及低钙血症,应对上述患者常规补充钙剂,根据PTH及血钙水平调节补充钙剂的剂量,对PTH明显降低的患者应进行长期随诊. 相似文献
3.
患者男,42岁,2008年2月行根治性远端胃大部切除术,病理诊断为胃中-低分化腺癌、部分为印戒细胞癌,T1N2M0,II期,术后行6个疗程化疗。2009年4月骨扫描证实全身多发骨转移,B超(BUS)提示可疑颈淋巴结转移。既往史、家族史无特殊。X线片示肋骨、锁骨、胸腰椎、双肩关节和骨盆未见明显骨破坏。颈椎MRI示椎体信号稍欠均匀,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甲状腺术后低钙血症和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的影响因素以及资料分析。方法回顾江苏省肿瘤医院头颈外科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收治的183例经手术治疗的甲状腺疾病患者手术后低钙血症和甲状旁腺功能减退情况。分析年龄、性别、病理诊断、中央区淋巴结清扫、颈侧区淋巴结清扫、手术范围、手术时间、术前血钙水平、术前甲状旁腺激素水平与术后甲状旁腺功能减退及低钙血症的关系。结果 183例术后病理诊断为甲状腺癌163例(89.07%),甲状腺其他疾病20例(10.93%)。术后141例甲状旁腺功能正常的患者中7例(4.96%)发生低钙血症,42例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的患者中26例(61.91%)发生低钙血症。单因素分析显示,性别、中央区淋巴结清扫、颈侧区淋巴结清扫、手术范围、手术时间、术前甲状旁腺激素水平与术后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相关。年龄、性别、中央区淋巴结清扫、颈侧区淋巴结清扫、手术范围、手术时间与术后低钙血症相关。结论手术范围大、女性、行中央区淋巴结清扫、行颈侧区淋巴结清扫、手术时间长、术前甲状旁腺激素水平低的患者术后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的发生率高。手术范围大、年龄较大、女性、行中央区淋巴结清扫、行颈侧区淋巴结清扫以及手术时间长的患者术后低钙血症的发生率高。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控制性低中心静脉压(low central venous pressure,LCVP)技术对肝细胞肝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切除术患者围手术期肝功能的影响。方法:30例按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麻醉分级Ⅰ或Ⅱ级的HCC根治术患者随机分为低中心静脉压组(L组)和对照组(N组),各15例。L组术中限制输液并静脉使用硝酸甘油和呋塞米,控制CVP在0~5mm H2O之间;N组常规输液,控制CVP在5~10 cm H2O。记录两组患者术前(T0)、手术结束时(T1)、术后第一天(T2)、第三天(T3)、第七天(T4)的血清谷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间接胆红素(I.BIL)、总蛋白(TP)、白蛋白(ALB)、球蛋白(GLO)、前白蛋白(PA)的值。结果:两组AST、ALT较术前均增高,在T2时刻达到峰值,在T2时刻L组的ALT、AST明显高于N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3、T4时间点肝功能逐渐恢复正常,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T.BIL、D.BIL、I.BIL、TP、ALB、GLO、PA手术前后各时点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LCVP对HCC患者术后ALT、AST仅有短暂影响,术后一周可逐渐恢复,对术后肝脏合成和代谢功能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血清可溶性E-钙黏连蛋白(sEC)对肝细胞癌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取40例肝细胞癌患者为观察组,行腹腔镜解剖性肝段切除术,选取40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总结观察组患者的围术期结果,比较对照组血清sEC与观察组围术期血清sEC.结果 观察组中,5例患者中转开腹,其中2例患者因肝中静脉损伤,3例患者因肝实质深部出血腔镜下止血困难;35例患者成功施行腹腔镜解剖性肝段切除术,观察组术后复发时血清sEC水平高于观察组术后和对照组(P﹤0.05).结论 血清sEC对肝细胞癌患者的预后具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7.
影响肝细胞癌预后的临床病理学因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原发性肝细胞癌(HCC)是我国常见恶性肿瘤之一。多见于东南沿海,在农村和城市均居恶性肿瘤死亡率的第二位[1]。每年约有13万人死于肝癌,占全世界肝癌年死亡人数的43.7%[2]。据统计我国90年代肝癌年死亡率为20.37/10万,较70年代上升了61... 相似文献
8.
影响肝细胞癌预后的若干生物学因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拟就影响肝细胞癌(HCC)预后的几个生物学因素作一综述。1核仁组成区嗜银蛋白(AgNOR)[1,2]核仁组成区嗜银蛋白(aygyrophilicnucleolarorganizerregions,AgNOR)是RNA聚合酶Ⅰ的亚单位,是r-DNA... 相似文献
9.
定量PCR检测肝细胞癌患者血浆循环DNA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背景与目的:血循环DNA是一种新的肿瘤诊断及预后判断的标志物.本研究运用定量PCR技术检测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患者血浆循环DNA含量并探讨其诊断价值.方法:收集72例HCC患者术前血浆样本,37例肝良性病变(肝硬化以及慢性肝炎)和41例健康志愿者的血浆样本,纯化血浆循环DNA,采用实时定量PCR技术对血浆DNA水平进行检测.应用接受者操作特性(receiver-operating characteristics,ROC)曲线分析血浆循环DNA在HCC诊断中的价值.结果:HCC中位血浆循环DNA浓度(173 ng/mL)显著高于健康对照(9 ng/mL)和肝良性病变组(46 ng/mL)(P<0.001);其ROC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ROC curve,AUC)分别为0.949和0.874.而HCC血浆DNA浓度也显著高于肝硬化及慢性肝炎患者(P=0.001),AUC为0.703.以18.2 ng/mL作为诊断HCC的临界值,其诊断特异度为90.2%,敏感度达90.3%;与血清AFP联合检测可提高HCC诊断效率,AUC上升至0.974,其诊断特异度和敏感度分别为95.1%和94.4%.伴肝内播散或脉管癌栓HCC患者的血浆DNA浓度(261 ng/mL)明显高于不伴肝内播散灶或脉管痛栓患者(142 ng/mL,P=0.035).结论:定量PCR技术可精确定量血浆循环DNA浓度;血浆DNA分析对于HCC诊断,预测肿瘤转移潜能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0.
影响肝细胞癌术后长期生存的相关因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复旦大学肝癌研究所20世纪90年代手术治疗的2333例肝细胞癌病例的分析,旨在寻找与长期生存的相关因素.其中根治性切除1465(62.8%)例,姑息性切除868例(37.2%).随访至2003年底,术后存活5年以上者527例,其中根治性切除组454例,姑息性切除组73例.根治性切除后长期生存的相关因素为肿瘤的发现途径,肿瘤大小、包膜,肿瘤细胞的分化程度,肝硬化程度,血清γ-GT水平.姑息性切除后长期生存的相关因素为肿瘤大小、肿瘤包膜、γ-GT、肝硬化程度、术后TACE和二步切除是长期生存独立的影响因素.术后复发的病人经过综合治疗后也能达到比较理想的长期生存率. 相似文献
11.
中晚期肝细胞癌预后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中晚期肝细胞癌(HCC)患者的预后相关因素,建立具有临床实用性的预后模型.方法根据166例HCC患者临床及随访资料,采用Kaplan-Meier和Cox回归模型方法,分析HCC患者的预后影响因素,并建立预后指数(PI)模型.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Child-Pugh分级、肝外转移、腹水、治疗、胆红素、血清钠、碱性磷酸酶、γ-谷氨酰转肽酶、肿瘤形态和大小、临床分期和门静脉癌栓与HCC患者生存率有关.多因素分析表明,肿瘤形态(P=0.001)、肿瘤大小(P=0.002)、甲胎蛋白(P=0.014)、血清钠(P=0.011)和Child-Pugh分级(P=0.001)是独立的预后影响因素.预后指数(PI)定义为回归方程:PI=ey,y=0.585(肿瘤形态-2.0542) 0.747(肿瘤大小-1.879) 0.477(AFP-1.4157)-0.570(血清钠-1.6933) 0.786(Child-Pugh分级-1.7590).PI<1和≥1患者的中位生存期分别为10.2个月和1.8个月(P<0.01).结论肿瘤形态、肿瘤大小、甲胎蛋白、血清钠和Child-Pugh分级是中晚期HCC患者独立的预后影响因素,根据独立预后因素建立的预后指数模型可帮助临床预测中晚期HCC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检测肝细胞癌患者手术治疗前后血清可溶性E-钙黏连蛋白(sEC)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并监测其在复发中的价值。方法 检测105例肝细胞癌患者手术前后及70例健康人sEC的水平,分析术前sEC水平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并对手术后复发的47例肝癌患者的sEC水平进行回顾性研究分析。结果 肝细胞癌患者术前sEC水平显著高于健康人,手术1周后sEC水平较术前显著下降。术前sEC水平与肝细胞癌TNM分期密切相关(P<0.01),与肿瘤分级、有无门静脉癌栓、有无包膜相关(P<0.05),与年龄、肿瘤大小无关(P>0.05)。当确诊为肝癌复发时,sEC水平明显也高于术后(P<0.01)。结论 肝细胞癌术前sEC水平与临床分期有关,可作为一种肝细胞癌预后和复发预测因子。 相似文献
13.
肝细胞癌组织上皮性钙黏蛋白表达及其临床意义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上皮性钙黏蛋白(E-Cadherin)在人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组织中的表达情况,探讨其与肝癌侵袭转移的关系。方法:选择56例有完整随访资料的HCC及相应癌旁组织标本、20例正常肝组织标本,用RT-PCR方法检测E-Cadherin mRNA的表达。结果:E-Cadherin在HCC组织中的表达显著低于癌旁组织和正常组织,P分别为0.016和0.003,而在癌旁组织和正常组织中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分别为0.076和0.082;E-Cadherirn在肝癌组织中的表达与术后复发时间呈正相关,R2=0.887,P〈0.05,与病理分级呈负相关,R2=0.823,P〈0.05;癌组织中E-Cadherin表达与肝外转移呈负相关,R2=0.839,P〈0.05。结论:E-Cadherin表达与肝癌的分化程度,侵袭转移能力,复发倾向相关,通过检测E-Cadherin表达将对肝癌临床转归的评估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肝细胞癌手术切缘对患者术后复发与生存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比较不同的手术切缘对肝癌患者术后复发及生存的影响,为肝癌患者手术中选择合理切缘提供参考。方法 将152例初治的可手术切除肝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按以下标准手术:74例宽切缘组患者按门静脉血流方向远端距肿瘤边缘2cm,近端距肿瘤边缘1cm完整切除;78例窄切缘组患者切除范围距离肿瘤〈1cm,切缘无癌残留。应用Kaplan-Meier法进行生存分析,用Log rank检验分别比较两组的无瘤生存期和总生存期。结果 宽切缘组患者平均无瘤生存期为35.5个月,平均总生存期为42.0个月;窄切缘组患者平均无瘤生存期为28.8个月,平均总生存期为37.5个月,两组无瘤生存期(t=6.01,P=0.0142)和总生存期(t=6.23,P=0.0125)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按门静脉血流方向远端距肿瘤2cm,近端距肿瘤1cm切除为标准的手术范围可较合理地延长肝癌患者术后无瘤生存期和总生存期。 相似文献
15.
肝细胞癌切除术后肝内复发患者的预后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 探讨肝细胞癌(HCC)切除术后肝内复发的预后影响因素以及复发后治疗方式的选择.方法 收集184例HCC切除术后肝内复发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回顾性分析21项临床病理学因素以及复发后治疗方式对HCC患者肝内复发后生存期的影响.结果 单因素分析结果 表明,术前血清甲胎蛋白(AFP)水平较高(>100 ng/ml)、有微血管浸润、首次诊断复发时肿瘤的Child-Pugh分级为B或C级、有多个肝内复发肿瘤以及早期肝内复发(≤12个月)的患者预后不良.Cox多因素分析结果 表明,首次诊断复发时肿瘤的Child-Pugh分级、复发肿瘤的数目和复发时间是影响HCC患者复发后生存期的独立危险因素.69例单个复发肿瘤患者中,经再次肝切除手术和局部消融治疗患者的复发后中位生存期分别为34和23个月,而经肝动脉插管化疗栓塞治疗和未进行治疗患者的复发后中位生存期分别为15和9个月,4种治疗方式患者的生存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首次诊断复发时肿瘤的Child-Pugh分级为A级、单个复发肿瘤、复发时间较晚(>12个月)、经过再次肝癌切除手术或局部消融治疗的HCC肝内复发患者的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价规范化护理方案在甲状腺肿瘤行全甲状腺切除术后低钙血症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成立规范化护理管理小组,制定全甲状腺切除术后低钙血症的规范化护理方案,并对所有在岗护士进行规范化护理方案培训。采取方便抽样法,选取方案实施前(对照组,2017年6月至11月收治)及方案实施后(观察组,2018年1月至7月收治)于江苏省肿瘤医院行全甲状腺切除且出现低钙血症的各50例患者,比较两组患者低钙症状发生情况及对护理质量满意度的差异。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低钙症状发生率下降了38%,症状减轻,肢端麻木感发生率低于对照组(18% vs. 4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对护理质量的总体满意度比对照组提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规范化护理方案有利于降低全甲状腺切除术后低钙症状的发生率,减轻低钙症状,增强护理人员对低钙血症的预防意识,提高患者对护理质量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7.
18.
肝细胞癌组织上皮性钙黏蛋白表达及其临床意义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上皮性钙黏蛋白(E-Cadherin) 在人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HCC)组织中的表达情况,探讨其与肝癌侵袭转移的关系.方法:选择56例有完整随访资料的HCC及相应癌旁组织标本、20例正常肝组织标本,用RT-PCR方法检测E-Cadherin mRNA 的表达.结果:E-Cadherin在HCC组织中的表达显著低于癌旁组织和正常组织,P分别为0.016和0.003,而在癌旁组织和正常组织中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分别为0.076和0.082;E-Cadherin 在肝癌组织中的表达与术后复发时间呈正相关,R2=0.887,P<0.05,与病理分级呈负相关,R2=0.823,P<0.05;癌组织中E-Cadherin 表达与肝外转移呈负相关,R2=0.839,P< 0.05.结论:E-Cadherin表达与肝癌的分化程度,侵袭转移能力,复发倾向相关,通过检测E-Cadherin表达将对肝癌临床转归的评估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中晚期肝细胞癌患者索拉非尼治疗后药物相关性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并评价服药后6个月的疗效及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对36例服用索拉非尼的肝细胞癌患者所发生的药物相关性不良反应进行分级、记录与统计分析。按照RECIST标准评价服药6个月后的疗效。EORTC QLQ-C30量表评估索拉非尼治疗前与治疗后6个月患者的生活质量。结果:患者服用索拉非尼后出现手足皮肤反应、腹泻、皮疹、高血压等不良反应。患者服药6个月后总反应率为75%。经索拉非尼治疗后患者在躯体、角色、认知、情绪及社会功能评分有所上升,有统计学差异( P<0.05)。除腹泻外其他症状评分均有下降,有统计学差异( P 相似文献
20.
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是原发性肝癌的主要病理类型,发病率高且预后差,通过合理有序的多学科综合治疗能大大提高HCC患者的疗效。手术切除是HCC主要的治疗手段之一,但面临着术后高复发的问题。随着放射治疗技术的发展、成熟,放射治疗在HCC治疗中得到广泛应用。手术与放射治疗的联合应用能有效减少疾病复发、延长患者生存期。HCC围手术期放射治疗研究数据表明,对于窄切缘(<1cm)手术和微血管侵犯患者,术后或术中放射治疗可弥补手术不足,取得与宽切缘根治手术相似的疗效;伴门静脉癌栓的可切除HCC患者,术前新辅助放射治疗联合手术切除或术后放射治疗可显著改善患者预后;等候肝移植期间,体部立体定向放射治疗作为桥接治疗手段可安全有效地控制肿瘤进展,维持患者的移植候选状态。需继续开展包括放射治疗在内的综合治疗模式的前瞻性研究,从而继续进一步提高HCC患者的生存率。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