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51 毫秒
1.
目的 观察胃癌患者组织中上皮间质转化(EMT)相关蛋白、转化生长因子(TGF)-β1 mRNA表达与淋巴结转移的相关性.方法 将该院2016年1月至2020年11月收治的51例胃癌合并淋巴结转移患者纳入淋巴结转移组,另将该院同期收治的51例胃癌未合并淋巴结转移患者纳入无淋巴结转移组,收集患者资料,并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胃癌淋巴结微转移与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应用细胞角蛋白19(CK19)和肿瘤相关糖蛋白72-4(CA72-4)联合检测40例常规病理检查无淋巴结转移的胃癌(pN0)周围淋巴结442枚。结果40例胃癌患者中9例有淋巴结微转移(22.5%)。淋巴结微转移与肿瘤浸润深度有关,pT3患者微转移阳性率高于pT1和pT2患者(P<0.05)。胃癌患者有微转移的5年生存率(44.4%)明显低于无转移者(93.5%)。结论对常规病理检查淋巴结为阴性的胃癌,淋巴结微转移检测对准确地确定临床分期、指导治疗、判断预后有积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microRNA-16(miR-16)联合畸胎瘤衍生生长因子(Cripto-1)、膜联蛋白A7(ANXA7)诊断胃癌及其淋巴结转移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6月至2019年9月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内科治疗的胃部疾病患者546例,根据胃癌诊断标准分为胃癌组(121例)和非胃癌组(425例)。所有胃癌患者根据胃癌进展分为早期胃癌组(44例)、进展期胃癌组(77例),根据淋巴结是否转移分为淋巴结转移组(71例)、无淋巴结转移组(50例)。选择同期该院健康体检者5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血清miR-16水平;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检测ANXA7和Cripto-1水平;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胃癌患者血清miR-16水平与ANXA7、Cripto-1水平的相关性。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分析miR-16、ANXA7、Cripto-1诊断胃癌及其淋巴结转移的价值。结果胃癌组血清miR-16、ANXA7、Cripto-1水平均高于非胃癌组和对照组(P<0.05);进展期胃癌组血清miR-16、ANXA7、Cripto-1水平均高于早期胃癌组(P<0.05);淋巴结转移组血清miR-16、ANXA7、Cripto-1水平均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P<0.05);miR-16、ANXA7、Cripto-1诊断胃癌的最佳临界值分别为11.81、71.51μg/L、2.26μg/L,3项指标联合诊断胃癌的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996,其灵敏度(95.04%)和特异度(97.26%)较高;miR-16、ANXA7、Cripto-1诊断胃癌淋巴结转移的最佳临界值分别为18.95、78.93μg/L、3.73μg/L,3项指标联合诊断胃癌淋巴结转移的AUC为0.996,其灵敏度(97.18%)和特异度(96.00%)较高;胃癌患者血清miR-16水平与ANXA7、Cripto-1水平均呈正相关(r=0.465、0.519,P<0.05)。结论血清miR-16、ANXA7、Cripto-1水平在胃癌患者中明显升高,且与胃癌发生发展相关,3项指标联合检测在诊断胃癌及其淋巴结转移中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胃癌患者血清中Dickkopf-1(DKK-1)、人类附睾蛋白-4(HE4)、聚腺苷酸二磷酸核糖转移酶-1(PARP-1)水平与胃癌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度及患者临床预后的关系。方法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128例胃癌患者和50例健康对照组的血清中DKK-1、HE4、PARP-1水平,分析其与患者胃癌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度、临床预后的关系,并探讨血清中DKK-1、HE4、PARP-1水平与患者临床预后的关系。结果胃癌患者血清DKK-1、HE4、PARP-1水平分别为(29.6±9.6)、(52.6±18.6)、(6.1±1.8)μg/L,而健康对照组患者水平分别为(15.8±1.5)、(17.5±2.6)、(3.6±1.8)μg/L,胃癌组的血清DKK-1、HE4、PARP-1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越高、分化程度越低、临床分期晚、伴有淋巴结转移的患者血清中DKK-1、HE4、PARP-1水平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中DKK-1、HE4、PARP-1与患者性别、年龄无相关性,而与TNM分期、淋巴结转移度呈正相关,DKK-1、HE4、PARP-1是胃癌患者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胃癌患者中血清DKK-1、HE4、PARP-1水平与患者临床预后密切相关,是患者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胃癌组织中的乳腺癌转移抑制基因1(BRMS1)蛋白的表达特点及与胃癌病理学特征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01月-2017年01月收集的90例胃癌粘膜组织(胃癌组)、45例符合标准的为胃癌癌旁组织(癌旁组),采用Western-blot检验、免疫组化染色检测两组中BRMS1蛋白表达水平,并分析BRMS1蛋白在不同年龄、性别、组织分化程度、TNM分期、肿瘤浸润深度、是否发生淋巴结转移患者中的表达差异。结果胃癌组的BRMS1蛋白阳性率38.89%低于癌旁组的80.00%(P<0.05);胃癌组的BRMS1蛋白相对表达强度显著的低于癌旁组(P<0.05);TNM分期(Ⅰ期+Ⅱ期)、未及浆膜、未发生淋巴结转移的胃癌组的BRMS1蛋白阳性率显著的高于TNM分期(Ⅲ期+Ⅳ期)、及浆膜、发生淋巴结转移的胃癌患者(P<0.05);BRMS1蛋白阳性率在不同年龄、性别、分化程度、病灶直径的胃癌组织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胃癌组织中的BRMS1蛋白表达下调,并且与肿瘤的浸润深度及是否发生淋巴结转移具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IL)-6、IL-26在胃癌患者血清中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收治时间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经病理学确诊的胃癌患者80例作为胃癌组,同期体检健康人群8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ELISA方法检测两组血清IL-6、IL-26的水平,并分析这两项指标与胃癌患者的临床病理学特征的关系。结果胃癌组患者的血清IL-6、IL-26的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发生淋巴结转移的胃癌患者、TNM分期Ⅲ~Ⅳ期的胃癌患者血清IL-6分别高于未发生淋巴结转移的胃癌患者和TNM分期为Ⅰ~Ⅱ期的胃癌患者(P0.05);发生淋巴结转移的胃癌患者、TNM分期Ⅲ~Ⅳ期的胃癌患者、肿瘤直径大于5cm的胃癌患者血清IL-26分别高于未发生淋巴结转移的胃癌患者、TNM分期为Ⅰ~Ⅱ期的胃癌患者和肿瘤直径小于或等于5cm的胃癌患者(P0.05)。结论胃癌组患者的血清IL-6、IL-26的水平升高明显,并且与患者发生淋巴结转移、TNM分期、肿瘤增大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MMP-2、MMP-9的表达与胃癌侵袭和转移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44例胃癌患者胃黏膜标本中MMP-2、MMP-9的表达情况。结果有浆膜浸润的胃癌患者其MMP-2、MMP-9的阳性表达率均显著高于无浆膜浸润的胃癌患者(均P<0.01),有淋巴结转移的胃癌患者其MMP-2、MMP-9的阳性表达率均显著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的胃癌患者(均P<0.01)。结论 MMP-2、MMP-9表达与胃癌侵袭、转移有关,其表达增加提示胃癌有较高的恶性生物学行为。MMP-2、MMP-9可能成为评价胃癌恶性生物学特性的指标。  相似文献   

8.
胃癌淋巴结微转移免疫组化检测方法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胃癌淋巴结微转移免疫组化检测方法及临床意义。方法:应用细胞角蛋白(CK)和癌胚抗原(CEA)单克隆抗体,对51例(Ⅰ~Ⅱ期)胃癌根治术(D2或D2 )后,常规病理检查为阴性的367个(7.2个/例)淋巴结进行免疫组化检测,并结合临床病理及随访资料,开展回顾性研究。结果18例(35.29%)胃癌的44个(11.99%)淋巴结证实微转移,两种检测方法无显著差异(P>0.05)。胃癌淋巴结微转移与肿瘤的病理分型,临床分期(P<0.05),而与肿瘤的部位、患者年龄、性别无关(P>0.05)。Ⅰ、Ⅱ期胃癌淋巴结微转移阳性患者5年生存率显著降低(P<0.05)。结论免疫组化法检测细胞角蛋白(CK)和癌胚抗原(CEA)能够检测证实胃癌淋巴结微转移,两种方法无差异(P>0.05)。胃癌淋巴结微转移免疫组化检测有重要临床意义,并判断预后。  相似文献   

9.
王晖  赵亚刚 《检验医学与临床》2020,17(5):625-626,629
目的探讨胃癌组织中Runx3表达水平与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在九江市第三人民医院经胃镜、病理活检确诊为胃癌并行手术治疗的患者3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淋巴结活检是否存在第2站及以上淋巴结转移分为未转移组(13例)、转移A组(7例,发生第2站淋巴结转移)和转移B组(10例,发生第2站以上淋巴结转移);采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30例胃癌患者胃癌组织中Runx3的表达水平,分析Runx3表达水平与淋巴结转移的相关性。结果未转移组、转移A组、转移B组患者胃癌组织中Runx3表达水平分别为0.787±0.227、0.583±0.135、0.362±0.040,3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7.425,P<0.05)。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Runx3表达水平与胃癌淋巴结转移距离呈明显负相关(r=-0.993,P<0.05)。结论Runx3可作为判断胃癌患者是否存在淋巴结转移的检测指标,且其表达水平随着转移距离的增加而下降。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究多层螺旋CT增强扫描应用于胃癌淋巴结转移诊断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方法选择并分析2018年9月-2019年9月来我院就诊的60例胃癌病人,采用病理检测方法检测患者的胃癌淋巴结是否转移,再采用多层螺旋CT增强扫描检测患者的对患者淋巴结转移的发生率与淋巴结转移患者的对比剂平均通过时间(Mean Transit Time,MTT)、血容量(blood volume,BV)、表面通透性(permeability surface, PS)、出血流量(blood flow, BF),并应用ROC曲线,分析多层螺旋CT增强扫描对胃癌淋巴结转移的诊断价值。结果:有淋巴结转移的患者MTT、PS水平大于无淋巴结转移患者,BF水平小于无淋巴结转移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MTT、PS、BF对胃癌淋巴结转移的诊断价值的AUC分别为0.753、0.696、0.753,三项联合对胃癌淋巴结转移的诊断价值的AUC为0.789,对胃癌淋巴结转移的诊断价值准确性高。结论:多层螺旋CT增强扫描对胃癌淋巴结转移诊断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胃癌及淋巴结转移癌组织中p28、基质金属蛋白酶2(matrix metalloproteinase 2,MMP2)和β-catenin蛋白表达的差异,并结合肿瘤的病理学特征进行分析。方法:收集123例胃腺癌组织(包括41例不伴淋巴结转移的胃癌组织,82例伴淋巴结转移的胃癌组织及相应的淋巴结转移癌组织)构建组织芯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其p28、MMP2和β-catenin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1伴淋巴结转移的胃癌组织中的p28和MMP2阳性表达均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的胃癌组织(P<0.05)。2伴淋巴结转移的胃癌病例中,p28与MMP2、p28与β-catenin在原发癌组织及淋巴结转移癌组织中的共表达均呈明显正相关(P0.05)。结论:p28和MMP2高表达的胃癌易发生淋巴结转移;p28与MMP2、p28与β-catenin都具协同性,可能共同参与了胃癌的发生和发展。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对胃癌患者行前哨淋巴结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3年5月~2016年5月于我院就诊治疗的胃癌患者48例,采用亚甲蓝行前哨淋巴结的定位与活检,并对标本进行病理检查。结果:48例患者共清扫淋巴结568枚,平均每例11.83枚,其中189(33.27%)枚淋巴结转移;SLN阳性第1站83.33%(40/48),第2站跳跃式转移10.42%(5/48),第3站SLN阳性3例(6.25%);预测胃周围淋巴结转移的敏感性93.75%(45/48),准确率89.58%(43/48),假阴性率2.08%(1/48),假阳性率4.17%(2/48)。结论:胃癌前哨淋巴结定位及活检技术应用于判定胃癌淋巴结转移中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能够为早期胃癌患者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提供可靠的检测依据。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在胃癌中的表达及其与侵袭、转移的关系。方法采用ELISA法及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60例胃癌患者血清MMP-9水平及胃癌组织中的MMP-9表达,分析与淋巴结转移、浆膜浸润程度及分期的关系。结果胃癌患者术前血清MMP-9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及术后1周(P<0.05),Ⅲ、Ⅳ期,有淋巴结转移及T3 T4患者血清MMP-9水平均分别显著高于Ⅰ、Ⅱ期,无淋巴结转移及T1 T2患者(P<0.05),而高、中分化胃癌患者血清MMP-9水平与低分化无显著性差异(P>0.05)。MMP-9表达强度与胃癌细胞分化程度无明显相关(P>0.05),而与胃癌的病期、浸润程度和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P<0.05)。结论MMP-9表达与胃癌的浸润和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亦是判断预后的有用指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MSCT灌注成像对胃癌转移淋巴结与非转移淋巴结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56例经胃镜证实胃癌患者中的转移淋巴结46枚,非转移淋巴结44枚,计算"靶"淋巴结的灌注参数,包括动脉血流量(AF)、血容量(BV)和表面通透性(PS),分析中转移淋巴结与非转移淋巴结之间、不同分化程度转移淋巴结之间各灌注参数的差异性。结果:(1)转移淋巴结组与非转移淋巴结组之间AF、BV、PS值存在差异性(P<0.05);(2)高分化组与低分化组之间转移淋巴结AF、PS值存在差异性(P<0.05),BV值在胃癌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T灌注成像能反映胃周淋巴结的血流动力学变化,对胃癌患者转移淋巴结的诊断及术前分期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究中性粒细胞表面抗原(CD133)、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与患者幽门螺杆菌(Hp)感染、淋巴结转移和预后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选取2020年1月至2021年1月在黄石市中心医院/湖北理工学院附属医院进行治疗的100例胃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中,存在Hp感染75例,未发生Hp感染25例;存在淋巴结转移45例,未发生淋巴结转移55例。随访2年,56例患者发生复发或死亡,纳入预后不良组,其余44例纳入预后良好组。取患者的胃癌组织及癌旁组织,对组织中CD133、HER2、HIF-1α表达情况进行比较,并探究CD133、HER2、HIF-1α表达情况与患者Hp感染、淋巴结转移和预后的关系,并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CD133、HER2、HIF-1α表达对预后不良的预测价值。结果 胃癌组织中CD133、HER2、HIF-1α表达阳性率分别为81.00%、25.00%、66.00%,均高于癌旁组织(18.00%、4.00%、44.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发生Hp感染的患者中胃癌组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D-二聚体(D-D)、Foxm1、Gli1及CD147在胃癌患者中的表达水平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收治的40例胃癌患者作为病例组,均行胃癌根治术治疗。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病例组胃癌组织及癌旁组织的CD147、Foxm1和Gli1的表达情况;并选取同时期门诊健康体检者5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两组血浆D-二聚体水平,计算D-二聚体阳性表达率,并比较不同临床病理特征患者的表达水平。结果病例组血清D-D水平及D-D阳性表达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胃癌组织Foxm1、Gli1及CD147阳性表达率均显著高于癌旁组织(P0.05);Foxm1表达阳性与淋巴结转移相关(P0.05);CD147表达阳性与TNM分期、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侵及浆膜相关(P0.05);Gli1表达阳性与淋巴结转移、分化程度相关(P0.05);D-D表达阳性与淋巴结转移、分化程度、TNM分期相关(P0.05);D-D、Foxm1、Gli1及CD147阳性表达之间均呈显著正相关性(r0,P0.05)。结论胃癌患者中CD147、D-D、Foxm1和Gli1表达显著升高,与胃癌患者TNM分期、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有密切关系,且四者表达均呈正相关性,可能共同参与了胃癌的转移与侵袭。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分析胃癌组织Tat作用蛋白30(TIP30)、转移抑制基因1(KAI-1)蛋白表达与根治术后复发的关系。方法 选取该院2019年1月至2020年7月收治的实施根治术的119例胃癌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免疫组化法分别检测癌组织、癌旁组织TIP30、KAI-1蛋白表达。比较癌组织与癌旁组织TIP30、KAI-1蛋白阳性表达率;比较不同特征患者癌组织TIP30、KAI-1蛋白阳性表达率。将癌组织TIP30、KAI-1蛋白表达作为自变量,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胃癌患者根治术后复发的影响因素。结果 胃癌组织TIP30、KAI-1蛋白阳性表达率分别为34.51%、29.20%,癌旁组织分别为73.45%、75.22%,前者均低于后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分期Ⅲ~Ⅳ期、有淋巴结转移、浸润浆膜层、未/低分化患者癌组织TIP30、KAI-1蛋白阳性表达率均分别低于Ⅰ~Ⅱ期、无淋巴结转移、未浸润浆膜层、中/高分化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胃癌根治术后复发率为23.01%,且临床分期Ⅲ~Ⅳ期、有淋巴结转移、浸润浆膜层、未/低分化均是其危险因素(OR=5....  相似文献   

18.
胃癌前哨淋巴结术中标识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确定胃癌前哨淋巴结术中标识的可行性及其预测各期胃癌淋巴结转移情况的准确性。方法 使用亚甲蓝对57例胃癌(T1、T2、T3期)患者行前哨淋巴结术中标识。随后对患者行根治性胃全切除术及根治性胃近、远侧次全切除术。且于术中均行不同范围的胃周围淋巴结清除。结果 57例中有54例(94.8%)成功检测出前哨淋巴结。28例患者有淋巴结转移,其中6例存在前哨淋巴结转移,3例非前哨淋巴结转移,另有19例存在前哨淋巴结及非前哨淋巴结转移。由前哨淋巴结状态预测胃周淋巴结转移情况的敏感性为89.3%(25/28),特异性为100%,准确率为94.4%(51/54)。结论 前哨淋巴结术中能够准确预测胃癌患者的淋巴结转移状况。可战小手术范围,降低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前哨淋巴结术中标识有望在手术治疗淋巴结转移阴性的胃癌患者中,尽可能免除常规淋巴结清扫。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淋巴检出数、转移度(LNR)对进展期胃癌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118例进展期胃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与随访资料,分析淋巴检出数、LNR与预后的相关性。结果 118例进展期胃癌患者共计检出淋巴结1 351枚,平均(11.45±5.67)枚/例,其中转移淋巴结407枚,总LNR为30.1%;淋巴结检出数与转移数呈线性正相关(r=0.418,P0.05);临床病理分期(TNM)、浸润深度、肿瘤分化程度、淋巴结检出数及LNR与患者5年生存率显著相关(P0.05);TNM分期、LNR是影响进展期胃癌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而分化程度、淋巴结检出数则是保护因素(P0.05)。结论淋巴结检出数和LNR均是影响进展期胃癌预后的因素,应尽可能检测15枚以上的淋巴结,同时结合LNR作为病理分期标准的补充进行预后评估。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胃癌区域淋巴结中CD4~+CD25~+Foxp3~+T细胞(Treg细胞)分布及与外周血白介素(IL)-10和转化生长因子(TGF)-β_1的关系。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48例胃癌患者(淋巴结转移26例,无转移22例)区域引流淋巴结中Treg细胞频数;ELISA方法检测外周血血清TGF-β_1和IL-10水平。分析Treg细胞与TGF-β_1、IL-10相关性。结果 Treg细胞在淋巴结转移患者阳性淋巴结中水平为(18.16±2.51)%,显著高于阴性淋巴结[(13.51±2.4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阴性淋巴结Treg细胞比例显著高于无转移患者淋巴结[(9.27±2.1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LISA结果提示淋巴结转移患者外周血TGF-β_1和IL-10水平显著高于无转移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胃癌患者引流区淋巴结Treg细胞分布比例与外周血血清TGF-β_1(r=0.73,P0.01)和IL-10水平(r=0.81,P0.01)呈明显正相关。结论胃癌患者区域引流淋巴结中Treg细胞分布与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Treg细胞可能通过分泌TGF-β_1和IL-10导致胃癌淋巴结微环境发生免疫抑制,是胃癌发生淋巴结转移的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