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观察不同刺激量针刺关元穴对寒凝证类痛经大鼠扭体反应及中脑内κ、μ受体表达的影响,旨在讨论不同针刺刺激量(粗针、深刺、行手法与细针、浅刺、不行手法)对寒凝证类痛经模型大鼠的镇痛效应及其部分影响机制。方法:雌性大鼠40只,随机分成盐水组、寒凝类痛经模型组、刺激量A组(粗针、深刺、行手法)、刺激量B组(细针、浅刺、不行手法),每组10只。除盐水组外,其它各组采用冷冻法结合苯甲酸雌二醇加缩宫素制备类痛经大鼠模型,刺激量A组和刺激量B组以不同刺激量针刺关元穴。观察大鼠扭体反应,并以荧光定量PCR(RT-PCR)法测定中脑内κ、μ受体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与盐水组相比,模型组、刺激量A组以及刺激量B组扭体的潜伏期缩短(P0.05),疼痛扭体次数、扭体评分显著增高(P0.01)。与模型组相比,刺激量A组、刺激量B组的扭体潜伏期均明显延长(P0.01),扭体次数、扭体评分显著减少(P0.01)。结论:不同刺激量针刺关元穴对寒凝证类痛经大鼠均有镇痛作用;粗针、深刺、行手法针刺关元穴能够更好的缓解寒凝证类痛经大鼠的扭体反应。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不同针刺刺激量诱导动物不同"得气"状态对寒凝证类痛经模型大鼠血清Ca2+及子宫Ca2+的影响,探讨针刺"得气"治疗痛经相关机制。方法:将90只SD雌性大鼠,随机分为4组:盐水对照组18只,寒凝证类痛经模型组(模型组)、刺激量A组(期望"得气"组)与刺激量B组(期望"不得气"组)各24只,采用全身冷冻联合雌激素法建立寒凝类痛经大鼠模型,并用粗针深刺行手法与细针浅刺不行手法干预模型20 min,采用不同检测方法观察血清及子宫组织内钙离子变化情况。结果:1.血清内Ca2+含量:与盐水组比较,模型组及刺激量B组血清内Ca2+含量显著增多(P0.01);与模型组比较,刺激量A组血清内Ca2+含量显著降低(P0.01)。2.各组子宫组织内Ca2+含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4组大鼠子宫平滑肌内Ca2+荧光强度及百分比比较,各组间P1/P2荧光强度无明显变化,但模型组P2百分比显著增多(P0.01),而刺激量A组能够明显降低P2百分比(P0.01)。结论:刺激量A组能明显降低痛经模型血清Ca2+浓度及Fluo-3-AM负载细胞子宫Ca2+荧光强度百分比,分析认为不同针刺刺激量诱导的不同"得气"状态治疗痛经的机制是通过调节血清及子宫平滑肌内Ca2+水平实现镇痛。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针刺动物不同"得气"状态下,对中枢神经系统内阿片受体mRNA表达的影响,探讨动物得气的不同调节机制。方法:动情间期SD雌性大鼠44只,随机分为盐水对照组、寒凝证类痛经模型组(模型组)、刺激量A组(期望"得气"组)与刺激量B组(期望"不得气"组),除盐水组外其余各组均采用全身冷冻加雌二醇注射方法制备类痛经大鼠模型,刺激量A组诱导动物"得气"状态采用粗针、深刺、行手法;刺激量B组偏于避免"得气"的干预方式即细针、浅刺、不施手法,留针20 min后采用RT-PCR法半定量检测大鼠中脑及脊髓组织内源性阿片肽系统κ、μ受体基因表达的变化。结果:1中脑κ受体mRNA的表达:与盐水组比较模型组表达显著减弱,与模型组比较刺激量A组表达显著增强,与刺激量A组比较刺激量B组表达显著减弱(P0.05);2中脑内μ受体mRNA的表达:与盐水组、模型组比较,刺激量A组表达显著增强(P0.05或P0.01);3脊髓内κ受体、μ受体mRNA的表达:与盐水组比较刺激量A组及刺激量B组κ、μ受体表达均显著增强,P0.05;与模型组比较刺激量A组κ、μ表达均显著增多,P0.05。结论:不同"得气"状态下镇痛机制存在差异,刺激量A组能通过增强寒凝证类痛经模型大鼠中脑及脊髓内阿片受体表达起到镇痛效应,且整体较刺激量B组增强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针刺、艾灸"三阴交"穴对寒凝证类痛经大鼠子宫收缩程度及微循环的影响,探讨不同刺灸法改善痛经的作用机制.方法:雌性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直刺组、平刺组、艾灸组,每组28只.采用全身冷冻加雌二醇注射法制备寒凝证类痛经模型.3个干预组分别直刺、平刺、艾灸"三阴交"穴20 min.观察记录各组大鼠子宫收缩程...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不同强度针刺干预神经病理性镜像痛大鼠脊髓背角磷酸化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p-ERK)表达的机制。方法: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组、弱刺激手针组、强刺激手针组,每组10只。模型组采用L 5脊神经结扎(SNL)法制备神经病理性镜像痛模型;弱刺激手针组于SNL术后3~11d隔日以细针(0.22mm×13mm)对双侧"环跳"穴进行针刺干预,幅度180°,频率60次/min,持续捻转2min后留针,15min时以相同强度再刺激1次,30min时出针;强刺激手针组以粗针(0.3mm×13mm)进行幅度360°、频率180次/min的针刺干预,其它操作与弱刺激手针组相同。于SNL前,SNL后3、7、12d时检测双侧后足机械痛阈。SNL后12d,各组随机取4只大鼠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双侧脊髓背角p-ERK的表达情况。结果:SNL后3、7、12d,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同侧痛阈明显下降(P0.01);与模型组比较,7、12d时强刺激手针组同侧痛阈升高(P0.05,P0.01)。与空白对照组比较,SNL后7、12d时模型组对侧痛阈下降(P0.05);与模型组比较,SNL后7、12d时强刺激手针组对侧痛阈升高(P0.01)。模型组双侧脊髓背角p-ERK表达均高于空白对照组(P0.05),强刺激手针组双侧脊髓背角p-ERK表达均低于模型组(P0.05)。结论:强刺激手针缓解神经病理性镜像痛的机制可能与抑制双侧脊髓背角p-ERK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针刺三阴交穴得气对寒湿凝滞证原发性痛经(PD)患者腹痛强度的影响。方法:将68例寒凝证PD患者按1∶3比例随机分为期望得气组17例和期望不得气组51例。于痛经发作第1天,腹痛视觉模拟量尺(VAS)≥40mm时,使用毫针对患者双侧三阴交穴进行针刺,期望得气组采用粗针、深刺并施手法尽量使患者得气,期望不得气组则采用细针、浅刺、不施手法尽量避免其得气,30min起针后采用0~4级得气量表评价患者实际得气与否,据此将期望得气组患者二次分为期望得气实际得气组和期望得气实际不得气组,期望不得气组分为期望不得气实际得气组和期望不得气实际不得气组,采用VAS测量患者针刺前后及针后10、20和30min时的腹痛强度。结果:期望得气组实际得气率高于期望不得气组(P0.05)。与针刺前比较,各组起针后各时点腹痛VAS评分均降低(P0.01)。期望得气实际得气组患者的腹痛VAS值低于期望不得气实际不得气组(P0.05),且起针30min时前者腹痛VAS低于后者(P0.05);期望得气实际得气组患者的腹痛VAS值亦低于期望不得气实际得气组(P0.05),总实际得气组的腹痛VAS值低于总实际不得气组(P0.05)。结论:粗针、深刺、施手法的针刺强刺激比细针、浅刺、不施手法的弱刺激更容易诱导患者得气,且得气比不得气对寒凝证PD患者的镇痛效应更佳。  相似文献   

7.
目的从子宫微循环角度探讨不同针刺刺激量对寒凝证类痛经大鼠的针刺效应。方法动情间期3月龄SD雌性大鼠32只,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盐水组、模型组、刺激量A组和刺激量B组,每组8只。采用全身冷冻结合苯甲酸雌二醇注射法造模,刺激量A组予粗针深刺加手法干预,刺激量B组予细针浅刺不施手法。观察各组子宫毛细血管、微血管管径及血浆血栓素B2(TXB2)、6-酮-前列腺素F1α(6-keto-PGF1α)含量。结果与盐水组比较,模型组5、10、20、30 min各时点毛细血管管径明显缩小(P0.01),5、10、20、30、40 min各时点微血管管径明显缩小,血浆6-keto-PGF1α含量明显降低、TXB2/6-keto-PGF1α明显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刺激量A组5、10、20、30 min各时点毛细血管管径明显扩张(P0.05),5、10、20、30、40 min各时点微血管管径明显扩张,血浆6-keto-PGF1α含量明显升高、TXB2/6-keto-PGF1α明显降低(P0.05,P0.01);刺激量B组在20、30 min微血管管径明显扩张(P0.05),血浆TXB2/6-keto-PGF1α明显降低(P0.05)。与刺激量B组比较,刺激量A组5、10、20、30 min各时点毛细血管管径明显扩张(P0.05),5、10、20、30、40 min各时点微血管管径明显扩张(P0.01)。结论寒凝证类痛经大鼠存在明显的子宫微循环障碍及循环相关物质的紊乱。A、B刺激量均能改善痛经时子宫微循环,其机制可能与恢复失衡的TXB2及6-keto-PGF1α相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提插与捻转手法强弱刺激内关穴对手厥阴经前臂段皮肤阻抗的影响.方法:选择健康受试者进行自身前后对照,使用课题组自行研制的阻抗测量仪进行经络阻抗测量,分别进行不施加手法和4种不同手法的试验.各试验组分别在不同时段测量手厥阴经前臂段皮肤阻抗,将试验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针刺后各手法组皮肤阻抗基本变化趋势均为降低:提插强刺激和提插弱刺激对皮肤阻抗的变化影响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叉.强刺激影响大于弱刺激:捻转强刺激和捻转弱刺激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强刺激影响大于弱刺激:强刺激手法能稳定维持皮肤阻抗的变化趋势;捻转手法对阻抗变化趋势维持时间较久.结论:针刺及施加不同行针手法均对经络阻抗有影响.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平刺、直刺三阴交穴对寒凝证类痛经模型大鼠血清、子宫组织中一氧化氮(NO)及其合成酶(NOS)的影响,探讨不同刺法即刻镇痛作用的机制。方法:60只SD雌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直刺组、平刺组,每组15只。采用全身冷冻加雌二醇注射法制备寒凝证类痛经模型。针刺组分别直刺或平刺"三阴交"穴,留针20min。记录各组大鼠的扭体反应情况并采用超高速动态可视化微循环研究系统观察子宫微循环状况。采用生化比色法测定大鼠血清NO、NOS含量,Western blot法检测子宫组织eNOS蛋白表达。结果: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扭体潜伏期缩短、扭体评分升高(P<0.01),微血流速度减慢(P<0.01),微血管、毛细血管(cap)管径缩小(P<0.01,P<0.05)。与模型组比较,直刺、平刺组扭体潜伏期均延长(P<0.05,P<0.01),扭体评分均显著降低(P<0.01),微血管、cap管径均显著扩张(cap管径5min时除外)(P<0.01)。平刺组针刺后15min血流状态优于直刺组(P<0.01,P<0.05),针刺后35min微血管管径较直刺组显著扩张(P<0.01)。两针刺组间扭体潜伏期及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血清NO、NOS与子宫组织eNOS蛋白表达含量显著降低(P<0.01)。与模型组比较,两针刺组血清中NO、NOS含量与子宫组织eNOS蛋白表达均升高(P<0.01,P<0.05)。平刺组NOS含量与eNOS蛋白表达均显著高于直刺组(P<0.05,P<0.01)。结论:直刺与平刺类痛经大鼠"三阴交"穴均显示出即刻镇痛效应,平刺法改善子宫微循环效果更佳,其机制可能与其更好地升高NO、NOS含量,上调子宫e NOS蛋白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针康法对脑缺血大鼠缺血区BDNF、GFAP和Caspase-3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 雌性SD大鼠50只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针灸组、康复组和针康组,每组各10只.空白组大鼠给予假手术处理,模型组大鼠采用Longa改良线栓法复制脑缺血模型;针灸组在模型组基础上给予头穴从刺法,每日1次;康复组在模型组基础上给予...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应用强、弱刺激量针刺治疗心脾两虚型失眠症的临床疗效差异。方法将66例心脾两虚型失眠症患者随机分为强刺激组和弱刺激组各33例。取穴四神聪、神门(双侧)、三阴交(双侧)、申脉(双侧)、照海(双侧)、心俞(双侧)、脾俞(双侧)。强刺激组使用0.25mm×40mm毫针深刺,行捻转补法,捻转角度90°~180°,频率60~90次/min,每穴行针20s,留针期间每隔10min行捻转手法1次。弱刺激组使用0.18mm×40mm毫针浅刺,行捻转补法,捻转角度90°,频率60次/min,每穴行针10s,留针期间不行针。两组患者均隔日治疗1次,连续治疗4周,随访1个月。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及随访时患者睡眠时间、匹兹堡睡眠质量量表(PSQI)评分、自拟中医证候量表评分、自评焦虑量表(SAS)评分、自评抑郁量表(SDS)评分,并判定临床疗效。结果强刺激组脱落3例,弱刺激组脱落2例、剔除1例,最终纳入统计各30例。弱刺激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为86.7%,强刺激组总有效率为76.7%,弱刺激组总有效率高于强刺激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及随访时均较本组治疗前睡眠时间延长,PSQI评分、自拟中医证候量表评分、SAS评分、SDS评分下降(P0.05)。弱刺激组治疗后及随访时睡眠时间明显长于强刺激组,PSQI评分、自拟中医证候量表评分、SAS评分、SDS评分低于强刺激组(P0.05)。结论强、弱刺激量针刺均可有效治疗心脾两虚型失眠症患者,且以毫针浅刺、弱刺激量疗效更佳。  相似文献   

12.
长短针配合加刺络拔罐治疗肩周炎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长针透刺、一针达二穴,强刺激不留针,疏通气血,再用短针弱刺激留针,调和气血,起针后加刺络拔罐,对照组只用短弱刺激留针,观察两组疗效。结果;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疗效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提插与捻转手法强弱刺激内关穴对手厥阴经前臂段皮肤阻抗的影响.方法.选择健康受试者进行自身前后对照,使用课题组自行研制的阻抗测量仪进行经络阻抗测量.分别进行不施加手法和4种不同手法的试验。各试验组分别在不同时段测量手厥阴经前臂段皮肤阻抗.将试验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针刺后各手法组皮肤阻抗基本变化趋势均为降低:提插强刺激和提插弱刺激对皮肤阻抗的变化影响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强刺激影响大于弱刺激:捻转强刺激和捻转弱刺激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强刺激影响大于弱刺激:强刺激手法能稳定维持皮肤阻抗的变化趋势:捻转手法对阻抗变化趋势维持时间较久。结论:针刺及施加不同行针手法均对经络阻抗有影响.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不同针刺刺激量干预三阴交穴后对模型大鼠扭体反应及子宫组织内前列腺素含量的影响,探讨不同针刺"得气"状态下部分镇痛机制。方法:按随机数字法,将36只动情间期SD雌鼠分为盐水对照组、寒凝证类痛经模型组(模型组)、刺激量A组(期望"得气"组)与刺激量B组(期望"不得气"组),每组9只。盐水组每日给予生理盐水,其余均采用全身冷冻加雌二醇注射法制备模型,造模成功后刺激量A组采用粗针深刺行手法诱导动物"得气"状态;刺激量B组采用细针浅刺不行手法避免"得气",观察不同针刺刺激量干预下大鼠每分钟扭体反应,并于留针后20min取大鼠子宫组织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PGF2α、PGE2含量的变化。结果:1)每分钟扭体反应评分:与盐水组比较,模型组扭体评分显著增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期望"得气"组扭体评分显著降低(P0.01),与期望"得气"组比较,期望"不得气"组每分钟扭体评分显著增高(P0.01)。2)PGF2α、PGE2含量:与盐水组比较,各组PGF2α含量显著增多,期望"不得气"组PGE2含量显著增多(P0.01,P0.05),模型组与期望"得气"组PGF2α/PGE2比值显著增多。与模型组和期望"得气"组比较,期望"不得气"组PGE2含量增高。结论:针刺三阴交穴可缓解大鼠扭体反应,期望"得气"组疗效显著,期望"不得气"组疗效不及期望"得气"组,相应分子响应机制认为,期望"不得气"组缓解痛经的基础机制可能是通过调节子宫组织内前列腺素E2水平及使PGF2α/PGE2趋于平衡,进而缓解子宫平滑肌痉挛而达到镇痛效果。  相似文献   

15.
评价针刺手法对原发性痛经效应的影响。检索国内外10个医学文献数据库,包括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维普数据库(VIP)、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万方数据库、MEDLINE、Cochrane图书馆数据库(CENTRAL)、护理学及医疗相关文献累计索引数据库(CINAHL PLUS)、荷兰医学文摘数据库(EMBASE)、联合补充医学文献数据库(AMED)、精神医学信息数据库(PsycINFO);以及6个临床试验注册平台,收集比较不同针刺手法干预方式治疗原发性痛经的所有随机对照试验,由两人分别进行资料提取,最后采用RevMan 5.3版进行统计分析。共检索到文献5 148篇,经筛选后纳入随机对照试验文献8篇,共计病例数644例;根据疼痛程度总有效率等指标的统计分析结果显示毫针针刺施手法、手法强刺激合深刺、施行特殊补泻手法治疗原发性痛经效果优于不施手法、手法弱刺激合浅刺、施行平补平泻法的治疗。初步认为施行一定的针刺手法有助于提高原发性痛经的疗效,但尚需更多高质量的研究进一步证实。方案注册号:PROSPERO:CRD42016038515。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观察间断强应激刺激干预后老年大鼠模型的血管活性物质一氧化氮、内皮素-1(NO、ET-1)及主动脉超微结构的变化,了解间断强应激刺激对心血管疾病的可能影响;同时观察调脂积对间断强应激刺激后大鼠模型的干预作用。方法:Wistar老年大鼠共32只,随机分为空白组、慢性持续性温和刺激模型对照组、间断强刺激模型组、间断强刺激+调脂积干预组。适应性喂养后,给予2模型组及药物干预组应激刺激(包括冰水游泳、热刺激、禁食、禁水、夹尾、昼夜颠倒、高速水平摇晃、频闪灯照射,但程度及频次不同),间断强刺激+调脂积冲剂干预组在间断强刺激的基础上喂服调脂积冲剂。之后观察各组大鼠体质量变化、糖水偏嗜等一般情况,同时检测血管活性物质(NO、ET-1)水平,电镜下观察主动脉超微结构。结果:给予不同应激刺激56 d后,2模型组与空白组比较,糖水偏嗜度均有降低趋势,但无明显差异(P0.05);间断强刺激+调脂积干预组与间断强刺激模型组比较,糖水偏嗜度有明显升高,差异明显(P0.05)。模型组与空白组比较,NO水平明显升高(P0.05);间断强刺激+调脂积干预组与间断强刺激模型组比较,NO水平有下降趋势,差异显著(P0.05)。模型组与正常组比较,ET-1水平明显升高(P0.05);间断强刺激+调脂积干预组与间断强刺激模型组比较,ET-1水平呈下降趋势,但差异不明显(P0.05)。结论:间断强刺激与慢性持续性温和刺激均可引起大鼠模型相关心血管活性物质(NO、ET-1)及主动脉超微结构变化,可能以此途径影响心血管疾病的发病及预后;调脂积冲剂对间断强刺激引起老年大鼠的相关血管功能及结构的改变有干预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针刺对支气管哮喘大鼠肺组织中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1,TGF-β1)表达的调控。方法:将40只SPF级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针刺组、浅刺不留针组,每组10只。模型组、针刺组、浅刺不留针组制作SD大鼠哮喘模型。空白组、模型组不予干预;针刺组自造模之日起于每次雾化激发前先进行针刺操作,穴取"大椎""肺俞""风门",每次留针20 min;浅刺不留针组自造模之日起于每次雾化激发前针刺,针刺时只刺入皮下、不留针,取穴同针刺组,均隔日针刺1次,共治疗7次。采用苏木素伊红(HE)染色法观察大鼠肺组织的病理变化,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和免疫荧光染色法检测肺组织中TGF-β1蛋白的表达,ELISA检测大鼠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ronchoalveolar lavage fluid,BALF)及血清中TGF-β1表达。结果:模型组大鼠肺组织支气管管腔中有黏液栓形成,支气管上皮结构不规则,气道平滑肌增厚,局部出现断裂,管腔狭窄,有大量炎性细胞浸润;针刺组较模型组有明显改善;浅刺不留针组无明显改善。模型组TGF-β1阳性表达IOD值较空白组明显增加(P0.05);针刺组阳性表达低于模型组和浅刺不留针组(均P0.05)。针刺组BALF及血清中TGF-β1含量均低于模型组、浅刺不留针组(均P0.05)。结论:针刺可能通过抑制气道TGF-β1的表达,减轻哮喘气道炎性反应及重塑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针刺过程中刺痛感对寒湿凝滞型痛经患者针刺疗效的影响。方法:96例寒湿凝滞型原发性痛经患者,随机分为期望得气组和期望不得气组,于痛经发作第1天,且腹痛视觉模拟评分(VAS)≥40mm时,予针刺双侧三阴交穴30min,其中期望得气组予粗针、深刺、平补平泻的手法,期望不得气组予细针、浅刺、不施手法。采用VAS评价针刺前后以及起针后10min患者主观疼痛程度,并于针刺后记录患者有无刺痛感。结果:期望得气有刺痛组起针即刻VAS评分较针刺前降低,且起针后10min VAS评分较起针即刻降低(P0.05);期望得气无刺痛组、期望不得气有刺痛组和期望不得气无刺痛组起针即刻、起针后10min VAS评分较针刺前降低(P0.05),但起针后10min VAS评分较起针即刻降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期望得气有刺痛组与期望得气无刺痛组组间各时点VAS差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期望不得气有刺痛组与期望不得气无刺痛组组间各时点VAS差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无论是粗针、深刺、行平补平泻手法还是细针、浅刺、不施手法针刺三阴交穴,有无刺痛感对寒湿凝滞型原发性痛经镇痛效应的影响无明显区别,均有较好的针刺即刻镇痛效应。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不同应激方法制作中医郁证大鼠模型的可靠性,并了解调脂积对郁证大鼠模型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Wistar老年大鼠共40只,随机分为正常空白组、慢性持续性温和刺激模型组、间断强刺激模型组、间断强刺激+调脂积干预组、慢性持续性温和刺激+调脂积干预组。适应性喂养后,给予除空白组外的其它组别予应激刺激(包括冰水游泳、热刺激、禁食、禁水、夹尾、昼夜颠倒、高速水平摇晃、频闪灯照射,但程度及频次不同),2个药物干预组在应激刺激的基础上喂服调脂积冲剂。之后观察各组大鼠体质量变化、糖水偏嗜等一般情况,同时检测血管活性物质(NO、ET-1)水平,电镜下观察主动脉超微结构。结果:给予不同应激刺激56 d后,2个模型组与空白组比较,糖水偏嗜度均有降低趋势,但无明显差异(P0.05);2个药物干预组与对应模型组比较,糖水偏嗜度较模型组有明显升高,差异明显(P0.05)。2个模型组与空白组比较,NO水平明显升高(P0.05);2个药物干预组与对应模型组比较,NO水平有下降趋势,差异显著(P0.05)。2个模型组与空白组比较,ET-1水平明显升高(P0.05);2个药物干预组与对应模型组比较,ET-1水平呈下降趋势,但差异不明显(P0.05)。同时间断强刺激模型组及间断间断强刺激+调脂积干预组大鼠血管内皮超微结构出现变化。结论:间断强刺激与慢性持续性温和刺激均可用于制作中医郁证模型,并可引起血管内皮功能的变化,可能以此途径影响心血管疾病的发病及预后;调脂积冲剂对大鼠的郁证及相关血管内皮功能及结构的有干预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应用18氟代脱氧葡萄糖(18F-FDG)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PET)技术,观察针刺捻转补泻手法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脑葡萄糖代谢的影响,探讨其降压效应的中枢机制.方法:将40只雄性SHR随机分为模型组、针刺不施手法组、捻转补法组、捻转泻法组.10只Wistar大鼠作为空白组.针刺各组采用相应的针刺手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