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目的 探讨急性颅内大动脉闭塞的抽吸导管直接取栓和利用支架加中间导管取栓的诊疗效果,为临床诊疗提供科学参考依据。方法 选取2020年1月—2022年10月来齐齐哈尔医学院附属第三医院治疗的急性颅内大动脉闭塞性缺血性卒中患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0例患者。对照组患者治疗采用取栓支架加中间导管取栓完成,观察组患者治疗采用抽吸导管直接取栓完成,观察其临床治疗疗效。结果 观察组手术后14 d的NIHSS评分为(7.71±3.51)分,显著低于手术后7 d的(9.78±2.19)分,手术后14 d的MRS评分为(1.09±0.69)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手术后的血管再通率为87.5%,高于对照组的6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588,P<0.05)。结论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采用导管抽吸取栓治疗术临床观察效果显著,大幅度提高了患者堵塞血管的再通率,提高患者治疗效果,预后效果理想。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替罗非班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cute ischemic stroke,AIS)患者支架取栓术中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12月至2017年8月经甘肃省人民医院脑血管病中心收治的因急性前循环大动脉闭塞性脑梗死而行支架取栓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共计66例,其中34例患者机械取栓中使用替罗非班(替罗非班组),32例为单纯支架取栓(单纯支架取栓组)。采用脑梗死溶栓治疗后(thrombolysis incerebral infarction, TICI)血流分级来判断术后血管再通情况。采用海德堡出血分类标准评估术后出血转化情况,并评估术后症状性脑出血(symptomatic intracranial hemorrhage, SICH)。评估术后4小时、24小时、14天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作为术后神经功能缺损情况依据。采用改良的Rankin评定量表(Modified Rankin Score, mRS)评估患者90天后日常活动中的残疾程度和独立能力。结果 术后替罗非班组TICI3级血流获得率、14天时NIHSS评分、治疗90天后mRS评分明显优于单纯支架取栓组(P<0.05),两组术后血管再闭塞率、SICH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IS患者支架取栓术中给予替罗非班治疗,有助于提高血管再灌注,改善预后,不增加出血风险,疗效良好,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单纯支架取栓与颅内支撑导管辅助Solitaire支架(solitaire with inter-mediate catheter,SWIM)取栓治疗急性颅内大动脉闭塞患者的安全性、疗效及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1年10月在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进行机械取栓的急性颅内大动脉闭塞患者108例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分为单纯支架取栓组和SWIM取栓组,对两组的患者基本资料、手术资料及术后血管成功再通情况、90d RANKIN量表(modified rankin scale,mRS)评分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术毕SWIM取栓组改良脑梗死溶栓量表(modified thrombolysis in cerebral infarction,m TICI)评分≥2b,90d mRS≤2分高于单纯支架取栓组,术后24h NIHSS评分低于单纯支架取栓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根据90d mRS评分,分为预后良好组(mRS≤2分)62例,预后不良组(mRS>2分)46例,与预后不良组相比,预后良好组有更低的入院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 stroke s...  相似文献   

4.
廖嘉川  吴波 《华西医学》2022,(6):921-925
急性大血管闭塞性脑梗死的血管内介入治疗已经成为主要治疗手段。近年来,除支架取栓外,抽吸取栓的应用也越发普遍。抽吸取栓与支架取栓的物理原理不同,通过再灌注导管与血栓接触,再利用抽吸产生的负压来捕获血栓,从而实现脑血管的再通。目前,越来越多的研究支持抽吸取栓的应用。抽吸取栓与支架取栓相比优劣如何,如何合理地运用抽吸技术,是介入医师关注的热点问题。该文综述了抽吸取栓的技术应用以及研究进展,旨在为临床治疗决策提供参考意见。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支架取栓治疗急性大动脉闭塞性脑梗死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分析连续收治的支架取栓治疗急性大动脉闭塞性脑梗死患者50例,采用术后90天改良Rankin(mRS)评分分为远期预后良好(mRS≤2)组29例和远期预后不良(mRS≥3)组21例。对两组患者基线资料(基础疾病、性别、年龄、术前ASPECT评分、术前NIHSS评分)、诊疗情况(发病至血管再通时间、责任闭塞动脉、侧支循环、取栓次数、复合再通方式)、诊疗结果(血管再通率、术后24小时NIHSS评分、颅内出血转化、死亡)等进行单因素对比,单因素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变量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以明确影响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结果 两组在合并糖尿病、术前NIHSS评分、侧支循环、术后24小时NIHSS评分、责任闭塞动脉、血管再通率、术后1周颅内出血转化方面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侧支循环、血管再通率、术后1周颅内出血转化、术后24小时NIHSS评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糖尿病、术前NIHSS评分、侧支循环、责任闭塞动脉、术后24小时 NIHSS评分、血管再通率、术后1周颅内出血转化是影响支架取栓治疗大动脉闭塞性脑梗死患者预后的因素,侧支循环代偿良好、血管再通率高、术后1周出血转化高、术后24小时 NIHSS评分恶化等是影响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侧支循环水平对急性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患者机械取栓治疗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9月—2020年6月120例行机械取栓的急性前循环大血管闭塞病例的影像及临床资料,首先依据侧支循环水平不同分为侧支循环较好组(n=63)和侧支循环较差组(n=57),比较两组机械取栓治疗前、术后24 h、术后1周及术后1个月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以及术后神经功能改善情况、术后90 d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症状性颅内出血发生率及病死率。将mRS评分为0~2分视为预后良好组(n=74),3~6分视为预后较差组(n=46),对影响预后的因素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术后24 h、术后1周及术后1个月,两组NIHSS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且侧支循环较好组均低于侧支循环较差组(P<0.05,P<0.01)。侧支循环较差组术后神经功能恢复情况及90 d良好预后率低于侧支循环较好组,病死率和症状性颅内出血发生率高于侧支循环较好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术后24 h NIHSS评分较高与侧支循环水平较差是影响急性前循环大血管闭塞行机械取栓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P<0.01)。结论颅内侧支循环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决定急性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机械取栓治疗的预后,较好的侧支循环是取得良好预后的重要条件。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双支架取栓技术治疗急性基底动脉远端闭塞的安全性和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2019年5月本院脑血管病中心采用双支架取栓术治疗的5例急性基底动脉远端闭塞患者的影像学及临床资料,包括改良脑梗死溶栓分级(m TICI)、术后24 h及7 d的中位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围术期并发症以及90 d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结果本组5例患者中,3例患者经单支架多次取栓失败后改用双支架取栓,2例直接使用双支架取栓。所有闭塞血管均再通成功,m TICI达到2b级至3级。术后3D-CT未发现颅内出血,术后24 h及7 d的中位NIHSS评分依次为9.8、7.4分。1例患者术后死于肺部感染。随访3个月,3例患者90 d mRS评分≤2分,1例90 d mRS评分 2分。结论双支架取栓技术治疗急性基底动脉远端闭塞安全、有效,血管再通率高,可以作为常规取栓不成功的补救措施。  相似文献   

8.
陈俊武 《临床医学》2020,40(3):53-54
目的 比较对大血管急性闭塞患者分别采取单纯支架取栓以及桥接支架取栓治疗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2017年10月至2019年9月在昌江黎族自治县人民医院治疗的颅内大血管急性闭塞患者共89例,根据治疗方案将其分为桥接取栓组42例以及单纯取栓组47例,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预后。结果 两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血管开通时间、取栓次数比较,差异均未见统计学意义(P0. 05);两组患者并发症率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 05);桥接取栓组患者的预后良好率为64. 29%(27/42),明显高于单纯取栓组的36. 17%(17/4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 单纯支架取栓与桥接支架取栓均具有较高的安全性以及有效性,可实现闭塞血管再通,其中,桥接支架取栓患者预后更佳,具有一定优势。  相似文献   

9.
于洋  项广宇  李涛 《临床医学》2020,40(2):30-32
目的分析Solitaire支架取栓在急性缺血性卒中治疗中的效果以及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9月至2019年7月在河南科技大学附属许昌市中心医院治疗的300例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将同意行机械取栓患者168例作为观察组,不同意机械取栓患者132例作为对照组,分别采取Solitaire支架取栓、静脉溶栓治疗,比较两组血管再通率、NIHSS评分及mRS评分。结果观察组血管再通率(100%,168/168)明显高于对照组(44. 70%,59/132,P 0. 05);治疗后7 d,观察组患者的NIHS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 0. 05);治疗后3个月,观察组mRS评分2分比例明显高度对照组,mRS评分低于对照组(P 0. 05)。结论对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采取Solitaire支架取栓治疗血管再通率较高,可减轻患者神经功能损伤,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究急性后循环脑梗死(acute posterior circulation infarction,APCI)血管内支架取栓效果的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10月—2023年2月期间聊城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125例行血管内支架取栓的APCI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血管取栓术后血管再通情况评估支架取栓术后疗效,并分为无效组(17例)及有效组(108例)。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APCI患者血管内支架取栓效果的因素。结果 125例患者中108例支架取栓有效,17例治疗无效,治疗有效率为86.40%;无效组梗死至手术时间、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分、取栓次数与侧支循环不良人数均高于有效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梗死至手术时间长、NIHSS评分高、取栓次数≥3次与侧支循环不良是影响APCI患者支架取栓无效的独立危险因素(OR=3.651、3.796、4.116、3.370,95%CI为1.605~8.305、1.669...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急性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性醒后脑卒中血管内治疗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 收集急性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以CT血管成像(CTA)证实颈内动脉或大脑中动脉M1段闭塞、Alberta脑卒中项目早期CT(ASPECT)评分≥6分及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6分为主要入组标准,以术后24 h及术后7 d NIHSS评分评估患者神经功能缺损改善程度,以术后90 d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评估患者预后。按发病时间分为醒后卒中组和非醒后卒中组,比较2组基线资料、手术相关特征、术后脑出血率、术后90 d病死率、术后24 h及术后7 d NIHSS评分、术后90 d预后良好患者比例。结果 共纳入53例急性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其中醒后卒中组18例、非醒后卒中组35例。醒后卒中组与非醒后卒中组的年龄、性别构成、脑卒中危险因素、入院NIHSS评分、脑卒中病因学分型、ASPECT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 0.05)。醒后卒中组术前静脉溶栓患者的比例低于非醒后卒中组(11% vs. 57%,P < 0.05),2组的入院至穿刺时间、责任血管、血管内治疗方式、血管再通率、术后脑出血率、术后90 d病死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 0.05)。醒后卒中组和非醒后卒中组术后24 h及术后7 d NIHSS评分均比入院时下降(P均< 0.025),2组间入院时、术后24 h及术后7 d NIHS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 0.05)。术后90 d时醒后卒中组预后良好患者占56%(10/18),非醒后卒中组预后良好患者占63%(22/35),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 部分急性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性醒后脑卒中血管内治疗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替罗非班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cute ischemic stroke,AIS)患者支架取栓术中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2月至2017年8月经甘肃省人民医院脑血管病中心收治的因急性前循环大动脉闭塞性脑梗死而行支架取栓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共计66例,其中34例患者机械取栓中使用替罗非班(替罗非班组),32例为单纯支架取栓(单纯支架取栓组)。采用脑梗死溶栓治疗后(thrombolysis incerebral infarction,TICI)血流分级来判断术后血管再通情况。采用海德堡出血分类标准评估术后出血转化情况,并评估术后症状性脑出血(symptomatic intracranial hemorrhage,SICH)。评估术后4小时、24小时、14天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作为术后神经功能缺损情况依据。采用改良的Rankin评定量表(Modified Rankin Score,mRS)评估患者90天后日常活动中的残疾程度和独立能力。结果术后替罗非班组TICI3级血流获得率、14天时NIHSS评分、治疗90天后mRS评分明显优于单纯支架取栓组(P 0.05),两组术后血管再闭塞率、SICH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IS患者支架取栓术中给予替罗非班治疗,有助于提高血管再灌注,改善预后,不增加出血风险,疗效良好,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神经介入取栓术治疗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急性脑梗死患者90例,随机分为溶栓组和取栓组,各45例。溶栓组采用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静脉溶栓,取栓组接受DSA神经介入取栓术治疗。比较2组术后血管再通率;于治疗前及治疗1周后,采用美国国立卫生院脑卒中量表(NIHSS)对患者进行神经功能评分;随访6个月,比较2组术后卒中复发、心肌梗死以及死亡情况。结果:取栓组的完全再通率和血管再通率均高于溶栓组(P<0.05)。治疗前2组NIHS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周,2组的NIHSS评分均显著低于同组治疗前(P<0.05),且取栓组的NIHSS评分低于溶栓组(P<0.05)。随访过程中,取栓组卒中复发率低于溶栓组(P<0.05);2组心肌梗死和死亡发生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DSA神经介入取栓术可有效开通狭窄、闭塞的血管,提高脑梗死的临床疗效,降低患者远期卒中复发的风险。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导管抽吸取栓治疗脑梗死的临床效果及对患者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7年6月至2020年6月我院收治的70例脑梗死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35例,支架取栓)与研究组(35例,导管抽吸取栓).比较两组的围术期指标、血清炎性因子水平、神经功能及血清氧化应激指标.结果 研究组的发病-再通时间、穿刺...  相似文献   

15.
脑卒中是一种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的疾病,其主要特点为发病率逐年增高,死亡风险大,疾病预后不良。对于急性大脑动脉闭塞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单纯给予静脉溶栓治疗的闭塞血管再通率低,远期预后差。随着脑血管病介入治疗技术的发展,动脉溶栓、支架置入术、机械取栓等血管内介入治疗手段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超早期应用越来越多。该文就机械取栓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脑动脉闭塞的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机械取栓术后补救性支架植入术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0月至2018年12月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985医院急性脑梗死机械取栓术后前向血流不能维持,采取补救性支架置入的16例患者临床资料,分析其术前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分、术后血管再通程度[脑梗死溶栓(thrombolysis incerebral infarction,TICI)分级]、机械取栓次数、术后血管再闭塞率、颅内出血发生率、术后1周NIHSS评分、90 d临床良好预后[改良Rankin量表(modified Rankin scale,mRs)=0~2分]比率等指标。结果16例患者机械取栓后共补救性置入支架16枚(其中Solitaire支架15枚,阿波罗支架1枚),TICI=3级者12例,TICI=2b级者4例。平均取栓次数为(3.25±1.09)次。7例存在局限性狭窄,支架置入前进行球囊扩张。从发病到血管再通时间为(10.96±3.24)h。术后24 h复查计算机断层摄影血管造影术(computed tomography angiography,CTA),显示血管再闭塞者3例,颅内出血3例(均<10 ml)。去骨瓣减压术2例,术前NIHSS评分(24.25±4.58)分,术后1周(7.44±5.09)分。90 d良好预后(mRs≤2)10例,死亡1例(肺部感染)。结论急性脑梗死机械取栓后,存在重度狭窄或前向血流不能维持时,采取Solitaire支架或其他支架补救性置入,并发症较少,临床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回顾性分析机械取栓对急性脑梗死患者临床疗效及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10月—2021年12月齐齐哈尔医学院附属第三医院通过机械取栓治疗的31例急性大动脉闭塞性脑梗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后3个月预后情况将入组患者分为预后良好组(mRS≤2分,n=16)和预后不良组(mRS≥3分,n=15)。通过单变量和多变量逻辑回归分析机械取栓除术后急性脑梗死患者的潜在预后因素。结果 与预后良好组比较,预后不良组术前、术后24 h NIHSS评分更高,房颤史比例更高,ASPECT评分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221、3.668、4.850,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术后24 h NIHSS评分、ASPECT评分均是影响急性脑梗死患者机械取栓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OR=1.479、0.293,P<0.05)。结论 术后24 h NIHSS评分高、ASPECT评分低是急性脑梗死患者机械取栓治疗预后不佳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侧支循环与急性脑梗死患者机械取栓治疗疗效及临床转归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 31 例进行机械取栓治疗的急性脑梗死患者,分级评估患者的侧支循环状态,并分为侧支循环良好组与侧支 循环不良组,根据NIHSS评分判定疗效,以90 d 的mRS评分判定临床转归并分为转归良好(0~2 分)和转归 不良(3~5 分),采用多因素Logistic 回归分析研究侧支循环对机械取栓治疗临床转归的影响。结果:侧支循 环良好组与侧支循环不良组基线NIHSS 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15 d NIHSS 评分对比有显 著性差异(P=0.004);31 例患者中临床转归良好17 例,转归不良14 例,基线NIHSS 评分(P=0.044)和侧支循 环评分(P=0.021)是临床转归的重要影响因素。结论:进行机械取栓治疗的急性脑梗死患者中,侧支循环良 好者更易获得神经功能改善,侧支循环评分及基线NIHSS评分与临床转归可能存在一定相关性。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选用机械取栓给予大血管闭塞性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cute ischemic stroke,AIS)患者治疗时对预后产生影响的相关因素。方法:纳入2018年8月到2019年12月在太和县人民医院接受机械取栓治疗的60例AIS患者作为分析对象,根据资料将预后不良25例患者作为不良组,将预后良好35例患者作为良好组,回顾分析影响患者预后的相关因素。结果:单变量分析结果显示:不良组入院至再通时间长于良好组,术前NIHSS评分高于良好组,术前ASPECT评分低于良好组,取栓次数多于良好组,差异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不良组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大于良好组,降钙素原水平高于良好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入院至再通时间、术前NIHSS及ASPECT评分均为影响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入院至再通时间及术前NIHSS、ASPECT评分和术后90 d mRS评分、取栓次数均是影响大血管闭塞性AIS患者机械取栓治疗预后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急性脑梗死患者在静脉溶栓取栓后早期使用抗血小板药物治疗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择我院在2016年9月~2017年9月收治的需使用符合静脉溶栓取栓治疗的急性脑梗死患者40例,将其按照入院顺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均为20例。对照组使用常规方法进行术后处理,观察组术后早期使用抗血小板药物治疗,分析两组治疗效果和安全性。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的NIH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溶栓取栓后24h、7d、14d两组的NIHSS评分明显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再梗死、HT(出血性转化)发生率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在对急性脑梗死患者实施溶栓取栓后,早期使用抗血小板药物治疗有着较高的安全性和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