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银针透刺法治疗周围性面瘫临床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毅 《中国现代医生》2008,46(28):69-69
目的观察银针透刺法治疗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银针透刺法治疗周围性面瘫30例,设单纯针刺法作为对照组,观察两者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100%,对照组为84%,经统计学处理,P〈0.01,两组间差异有显著性。结论银针透刺法治疗周围性面瘫疗效肯定,操作简便,较单纯针刺法具有优势。  相似文献   

2.
<正>周围性面瘫是以口、眼向一侧歪斜为主要表现的病证,西医称为贝尔麻痹,系面神经核或其下的面神经各段损害所致的面肌麻痹。本病可发生于任何年龄,年发病率42.5/100万[1],多见于冬、夏季,可影响患者的容貌、身心健康,给患者及亲属带来很大的心理负担。笔者2011年6月以来采用麦粒灸治疗周围性面瘫30例,并设针刺组进行疗效比较观察,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
4.
于欣  王俊霞  刘颖 《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2021,16(11):2097-2099,2104
目的 探讨麦粒灸联合揿针治疗急性期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0例急性期周围性面瘫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单纯揿针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麦粒灸,治疗4周后采用House-Brackmann(H-B)面神经功能分级评估两组患者治疗前后面神经功能及临床疗效,并于治疗后1周、1个...  相似文献   

5.
董静  周鸿飞 《医学综述》2007,13(24):2066-2067
<正>周围性面瘫,中医又称"口僻"、"口眼?斜"等,临床主要表现为一侧面颊筋肉弛缓,如额纹消失,眼睑闭合不全,鼻唇沟变浅,口角向健侧歪斜,患侧不能做蹙额、皱眉、示齿、鼓腮等动作。  相似文献   

6.
张毅 《中国现代医生》2008,46(28):69-70
目的观察银针透刺法治疗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银针透刺法治疗周围性面瘫30例,设单纯针刺法作为对照组,观察两者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100%,对照组为84%,经统计学处理,P〈0.01,两组间差异有显著性。结论银针透刺法治疗周围性面瘫疗效肯定,操作简便,较单纯针刺法具有优势。  相似文献   

7.
周围性面神经麻痹亦称面瘫,中医学称为“口眼歪斜”,笔者从2001年1月-2004年6月采用针刺透穴位注射治疗该病68例,其疗效显著,与西药对照组60例进行对照,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面部腧穴透刺结合推拿治疗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周围性面瘫患者随机两组,即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试验组采用透刺结合推拿法,对照组采用院内常规治疗,即透刺法。观察其疗效。结果试验组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透刺结合推拿治疗周围性面瘫能提高治愈率,缩短病程,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巨刺法联合腹针治疗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周围性面瘫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各30例,观察组给予巨刺法联合腹针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针刺治疗。7 d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4个疗程。治疗4周后,评价2组临床疗效,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Portmann简易评分的变化情况。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面部残疾指数量表(FDI)的变化情况,FDI量表分为躯体功能指数量表(FDIP)与社会生活功能量表(FDIS)两个部分。【结果】(1)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6.67%(29/30),对照组为86.67%(26/30)。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治疗后,2组患者的Portmann评分明显改善(P<0.05),且观察组在改善Portmann评分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治疗后,2组患者的FDIP评分与FDIS评分均明显改善(P<0.05),且观察组在改善FDIP评分与FDIS评分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FDIP评分与FDIS评分治疗前后差值比较,差...  相似文献   

10.
11.
目的 观察按摩灸辅助治疗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52例周围性面瘫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26例。对照组采用甲钴胺片结合针刺及中医专科护理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方法的基础上给予按摩灸治疗。2组针刺及按摩灸均每日1次,6次为1个疗程,疗程之间间隔1 d,治疗3个疗程后比较2组的临床疗效,以及治疗前后面部损伤程度量表评分、House-Brackmann(H-B)分级量表评分。结果 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3.08%(19/26),治疗组为84.62%(22/26),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面部损伤程度量表评分均明显降低,H-B分级量表评分均明显升高,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治疗组对各项指标的改善作用更明显,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按摩灸辅助治疗周围性面瘫能够明显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促进面神经功能恢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面部透刺电针配合温和灸治疗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Portmann评分、面部残疾指数的影响。方法将12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观察组采用面部透刺电针配合温和灸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针刺电针配合红外线照射治疗。疗程结束后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患者Portmann评分、面部残疾指数的变化。结果观察组60例中,治愈53例,显效4例,有效2例,无效1例,治愈率88.3%,总有效率98.3%;对照组60例中,治愈42例,显效5例,有效8例,无效5例,治愈率70.0%,总有效率91.7%。两组治疗后比较,经统计学分析,治愈率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总有效率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治疗后患者Portmann评分及面部残疾指数均明显升高,经统计学分析,差异具有极显著性意义(P0.01);治疗后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Portmann评分及面部残疾指数改善更明显,经统计学分析,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表明面部透刺电针配合温和灸治疗周围性面瘫疗效显著,且能明显改善患者Portmann评分及面部残疾指数,恢复面神经功能,作用优于对照组,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自 1996年至 2 0 0 1年应用针刺透穴加艾灸配合手法治疗陈旧性、周围性面瘫 2 7例 ,疗效颇佳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基本情况 本组 2 7例 ,男性 15例、女性 12例 ;年龄最大者 73岁 ,最小者 2 0岁 ,病程最长者 10周 ,最短者 3周 ;左侧患病者 19例 ,右侧患病者 8例。全部病人均为周围性面瘫。1.2 治疗方法1.2 .1 针刺透穴法 :先选患侧阳白透鱼腰、攒竹透丝竹空、太阳透下关、下关透颊车、颊车透地仓、人中透地仓、承浆透地仓 ,手法采用平刺透穴法 ;配穴取双侧合谷、足三里、三阴交、内庭 ,手法采用平补平泻法。1.2 .2 艾条灸法 :…  相似文献   

14.
笔者采用透剌加电针方法治疗周围性面瘫40例,疗效满意,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5.
面瘫,又称口眼歪斜,即面神经麻痹,临床分为周围性和中枢性两类,本文所论为周围性面瘫。主要表现为患侧面部肌肉运动功能障碍,眼睑不能闭合,额纹消失,鼻唇沟平坦,口角向健侧歪斜等症。本人近3年来,采用沿皮透刺法治疗56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总结如下:1临床资料 本文56例均系门诊治疗患者,其中男32例,女24例;年龄最小17岁,最大65岁,以20岁~50岁为最多;左侧面瘫29例,右侧面瘫27例;病程最长2年,最短2天;治疗次数最多66次,最少7次;春季发病14人,夏季发病13人,秋季发病20人,冬季发病…  相似文献   

16.
透刺法配合中药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56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周围性面神经麻痹中医称“面瘫”,即单纯的一侧面颊筋肉弛缓、口眼歪斜。现代医学称为颜面神经麻痹,是由病毒感染,面神经缺血或水肿或附近组织有炎症病变等引起的面部肌肉运动功能障碍,眼睑不能闭合,额纹消失,鼻唇沟平坦,口角向健侧歪斜等症状,一般发病突然。每在睡眠醒来时,出现一侧面部板滞、麻木、瘫痪,不能作蹙额、皱眉、露齿、  相似文献   

17.
周围性面瘫又称面神经炎或贝尔麻痹,为面神经非特异性炎症所导致的周围性面肌瘫痪。本病病因未明,可能与病毒感染有关,面部神经的自身免疫反应及营养血管痉挛,导致面神经缺血、水肿,从而出现面肌瘫痪。早期病理变化为面神经水肿、脱髓鞘,甚至诱发轴索变性[1]。神经受损程度与炎性反应持续时间、水肿程度成正比,若未及时治疗或治疗不当,易延误病情,导致病程延长、病情加重,甚至产生口角歪斜、大小眼、面肌痉挛等严重后遗症,影响患者生活。  相似文献   

18.
该科从1998年以来,利用穴位透刺法治疗面瘫,取得了令人满意的疗效,现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本组病例116例,其中男74例,女42例;年龄最小者3岁,最大者68岁;病程最短者1d,最长者3个月,未经其他方法治疗者76例,经其他方法治疗者40例。1·2治疗方法主穴:太阳透下关,攒竹  相似文献   

19.
经筋刺法治疗难治性周围性面神经麻痹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以石学敏教授"经筋、皮部"理论为指导的经筋刺法对难治性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患者面部功能的改善作用.方法 将20例难治性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与对照组各10例.对照组予普通针刺治疗,治疗组予经筋刺法治疗.治疗前及治疗后采用House-Brackmann分级量表进行评价分级,并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90.0%)均优于对照组(8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House-Brackmann分级量评分的改善优于对照组.结论 以石学敏教授"经筋、皮部"理论为指导的经筋刺法对难治性周围性面神经麻痹面部功能具有良好的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温和灸不同腧穴治疗周围性面瘫(急性期)的临床疗效,为艾灸选穴提供临床依据。方法选取符合纳入标准的周围性面瘫(急性期)患者85例,随机分为翳风组和下关组,分别对2组患者的翳风和下关穴施以温和灸,每次45min,每日1次,共10d;每次艾灸治疗后予以常规针刺治疗,每日1次,共20d,针灸10d为1个疗程。2个疗程后,采用改良Portmann评分标准作为疗效观察指标,并观察2组患者的热敏灸感出现情况。结果 2个疗程后,翳风组临床显效率为69.77%,下关组临床显效率为47.6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翳风组热敏灸感出现率为81.40%,下关组热敏灸感出现率为59.5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翳风穴是温和灸治疗周围性面瘫(急性期)的较佳选穴,重视热敏灸感出现可以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