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摘要】 目的 探讨分析重症监护病房(ICU)骨科术后患者并发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选取2020年6月至2022年6月南阳市中心医院综合ICU收治的 86 例骨科术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收集患者性别、年龄?体重指数、骨折类型、美国麻醉医师协会 (ASA) 分级、手术时间、切口类型、是否输血、是否进行机械通气、抗菌药物使用时间、ICU入住时间以及是否合并高血压、糖尿病及骨质疏松等资料,并根据术后30 d内是否发生感染将患者分为感染组与未感染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ICU骨科术后患者并发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 86例患者中术后发生感染14例 (16.28% ), 设为感染组; 未发生感染 72 例 (83.72% ), 设为未感染组?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 感染组年龄≥65 岁、手术时间≥2 h、切口类型为Ⅲ类、进行机械通气、抗菌药物使用时间≥7 d、ICU 入住时间≥7 d 以及合并糖尿病的患者比例明显高于未感染组(χ2= 9.260、11.427、9.108、5.917、16.124、9.101、15.849, P = 0.002、P = 0.001、P = 0.011、P = 0.015、P < 0.001、P = 0.003、P <0.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手术时间≥2 h、进行机械通气、抗菌药物使用时间≥7 d、合并糖尿病是ICU骨科术后患者并发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95% CI 为 1.190 ~ 9.430、1.550 ~ 17.957、1.328 ~ 17.859、2.244 ~ 16.702, P = 0.022、0.008、0.017、0.000)。结论 ICU 骨科术后患者的感染发生情况与手术时间、是否进行机械通气、抗菌药物使用时间以及是否合并糖尿病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
吻合血管皮瓣移植修复前臂和手部复杂性软组织缺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吻合血管皮瓣移植修复前臂和手部复杂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对17例前臂和手部复杂软组织缺损采用股前外侧皮瓣、胸脐皮瓣、小腿内侧与股前外侧皮瓣的串联皮瓣游离移植修复创面。创面面积11 cm×8 cm~26 cm×9 cm,皮瓣切取面积13 cm×9 cm~27 cm×10 cm。结果移植皮瓣全部成活;8例皮瓣臃肿,需再次手术整形;4例骨缺损在皮瓣成活后半年施行自体髂骨植骨钢板内固定,骨折愈合,前臂的旋转功能和手部功能恢复满意;3例肌腱缺损者术后3~5个月用健侧掌长肌腱或手屈指浅肌腱移植修复,手部功能获得部分恢复;2例尺、桡动脉严重损伤,合并重度皮肤肌肉组织缺损者手部功能获得部分恢复,其余患者前臂旋转功能和手部功能恢复满意。结论吻合血管皮瓣移植能有效地修复前臂和手部复杂软组织缺损,控制创面感染,有助于骨折愈合和手部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重建感觉的骨间背侧动脉逆行岛状皮瓣修复手部创面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7年10月~2011年12月,我院采用重建感觉的骨间背侧动脉逆行岛状皮瓣修复手部创面21例,术中吻合皮瓣内携带的前臂后侧皮神经至受区皮神经Ⅰ期重建患肢感觉,其中男性14例,女性7例;年龄16~72岁。创面部位:虎口5例,手掌2例,手背14例;创面面积3cm×5cm~9cm×7cm;5例为外伤污染创面急诊手术修复,13例为创面均伴感染、伴肌腱或骨外露Ⅱ期修复,3例为瘢痕挛缩松解后创面。结果除1例皮瓣远端部分坏死,其余20例皮瓣均全部成活。其中19例获随访,随访6~24个月,平均10个月。皮瓣感觉恢复按照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上肢部分功能评定试用标准,优11例,良6例,中2例;优良率89.47%。结论吻合前臂后侧皮神经的前臂骨间背侧动脉逆行岛状皮瓣修复手部创面,手术简便、血运可靠,可同时获得创面修复和感觉重建的双重治疗效果,更有利于患肢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索一次性手术修复大面积头皮缺损合并颅骨外露的理想方法。方法回顾性总结分析云南省玉溪市人民医院2007-2014年收治的23例不同原因导致的头皮缺损伴颅骨外露经手术治疗的患者资料,术中分别采取自体皮片移植术、板障层植皮术、头皮扩张器置入术、邻位双蒂推移皮瓣移植术等方法修复创面。感染创面、残余创面均采用皮肤原位再生医疗技术治疗,对比观察不同治疗方法的创面愈合效果。结果23例患者的头部创面均修复良好,术后随访1~8年,创面愈合良好,无复发,无明显瘢痕增生。采用邻位双蒂推移皮瓣修复创面的效果优于其他方法。结论邻位双蒂推移皮瓣修复不同面积的皮肤缺损、颅骨外露、颅骨坏死等创面均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且手术操作简便,手术时间较短,皮瓣成活率较高,通常无需二次手术即能达到良好的修复效果。此外,皮肤原位再生医疗技术也是治疗感染创面、残余创面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总结应用腹部皮瓣修复手部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09年1月-2012年12月收治的30例手部组织缺损患者创面应用腹部皮瓣转移术修复,供皮区创面直接缝合或移植皮片封闭,观察术后皮瓣存活情况,随访患者手部功能及外观恢复情况。结果 30例患者术后皮瓣均存活良好,无血管危象及切口感染发生,手部外观及功能恢复良好;供皮区外观恢复良好,功能未受影响。结论根据手部组织缺损情况,选择适宜的腹部皮瓣修复,能最大限度地恢复患者手部外观和功能,获得良好的预期效果。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指腹缺损患者皮瓣组织游离移植修复失败的危险因素,并给予针对性防治建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6月—2018年5月唐山市第二医院收治的手指指腹缺损患者360例,男性258例,女性102例;年龄19~65岁,平均32. 2岁。均为单一手指、单一部位缺损,均行皮瓣组织游离移植修复术。根据是否修复成功分为成功组(294例)和失败组(66例),比较两组可能影响指腹缺损患者皮瓣组织游离移植修复失败因素的差异,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并给出针对性防治建议。结果本组中共66例患者手指修复失败,修复失败率为18. 33%。成功组和失败组年龄、性别、指腹缺损原因、缺损面积构成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失败组受伤至手术时间≥6h、游离皮瓣血管吻合质量差、术者工龄3年、包扎加压不当、未选用抑菌敷料包扎、抗生素应用不合理、并发创面感染患者构成比均高于成功组(P 0. 05),且经Logistic回归分析法证实均是影响皮瓣组织游离移植修复失败的独立危险因素(OR=6. 633、6. 411、5. 165、5. 783、5. 536、3. 673、7. 207,P 0. 05);失败组游离移植供区是趾腹腓侧皮瓣者构成比低于成功组(P 0. 05),且供区为趾腹腓侧皮瓣是修复失败的保护因素(OR=0. 537,P 0. 05)。结论受伤至手术时间≥6h、游离皮瓣血管吻合质量差、术者工龄3年等均是影响指腹缺损患者皮瓣组织游离移植修复失败的危险因素,供区为趾腹腓侧皮瓣是保护因素,临床中应充分重视并采取针对性干预手段,提高修复成功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封闭负压引流技术(VSD)修复肢体严重创伤后大面积软组织缺损感染的疗效。方法将我院收治的25例严重创伤引起大面积软组织缺损感染患者,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12例)和治疗组(13例);治疗组采用VSD技术结合游离皮瓣修复大面积软组织缺损,对照组单纯采用游离皮瓣修复。结果治疗组术前住院时间、总住院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住院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切取皮瓣面积、创面感染、骨折愈合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VSD技术结合游离皮瓣修复治疗严重创伤后大面积软组织缺损感染,可显著缩短治疗时间,降低创面感染的发生,加快骨折愈合。  相似文献   

8.
髂腹部真皮下血管网皮瓣用于手部整复治疗的临床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髂腹部真皮下血管网皮瓣用于手部整复治疗的方法和实用性。方法:应用髂腹部真皮下血管网皮瓣修复手部畸形与其他(同它共用)创面的方法,根据术后断蒂时间,成活状况以及术后手的外形和功能判断治疗效果。结果:112例患者除5例皮瓣局部坏死经换药痊愈外,其余均一期愈合,且断蒂时间短,手的外形和功能均良好。结论:髂腹部真皮下血管网皮瓣修复手部畸形及其他创面,手术方法操作简单易行,成功率高,有较强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 总结改良式带蒂胸脐皮瓣在手部深度烧伤创面修复中的临床体会。方法 选取联勤保障部队910医院自2020年1月至2021年10月采用改良式带蒂胸脐皮瓣对手部深度烧伤进行创面修复的19例患者为研究对象。观察患者术区皮瓣成活情况、手术次数、断蒂间隔时间及创面愈合时间等;对患者进行10~12个月随访,观察后期皮瓣外观及功能,根据温哥华瘢痕量表评估瘢痕情况。结果 19例改良式带蒂胸脐皮瓣断蒂后均成活良好;断蒂间隔时间为12.0~16.0 d,平均14.3 d;创面愈合时间为18.0~31.0 d,平均25.4 d;随访期间,患者手部皮瓣外观自然,无臃肿,质地柔软,皮温正常,瘢痕轻,手部温哥华瘢痕量表评分为1.4~3.6分;供瓣区一期愈合,线性瘢痕,切口隐蔽,对活动及美观无明显影响。结论 改良式带蒂胸脐皮瓣是修复伴有肌腱、骨质外露的手部深度烧伤创面的一种简单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显微手术修复结合封闭式负压引流术(VSD)治疗手创伤感染的临床观察及术后发生切口感染的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苏州高新区人民医院手足外科2015年11月—2019年12月收治的手创伤感染患者100例,男性62例,女性38例;年龄21~50岁,平均38.7岁;道路交通伤43例,重物砸伤19例,机器挤压伤27例,其他11例;手背62例,手指38例;肌腱伤22例,骨折伤43例,撕脱伤35例.按照治疗方法 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接受显微手术修复联合传统换药处理,观察组接受显微手术修复联合VSD处理.对两组患者抗感染药物使用时间、住院时间、创面愈合时间等进行比较,并应用Logistics回归分析影响手创伤术后发生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 观察组抗感染药物使用时间、住院时间、创面愈合时间分别为(7.72±1.53)d、(16.57±2.18)d、(15.74±1.65)d,而对照组分别为(13.45±1.78)d、(28.63±3.57)d、(26.92±2.17)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创面修复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表明,年龄≥60岁、合并基础疾病(如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恶性肿瘤等慢性病)、手术时间≥3h、创面重度感染是手创伤术后切口感染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 显微手术修复结合VSD治疗有助于缩短手创伤感染患者抗感染药物使用时间,改善手创伤创面修复效果,手创伤术后发生切口感染与年龄、基础疾病、手术时间、创面感染程度有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以骨间背动脉微型穿支皮瓣美容修复手部软组织缺损的手术方法和临床效果。方法自2009年11月至2014年6月,对42例(48指)软组织缺损采用骨间背动脉微型穿支皮瓣进行修复,皮瓣切取面积0.8 cm×1.2 cm~3.0 cm×2.5 cm。皮瓣转移至受区创面后,应用超显微外科技术对皮瓣削薄整形。结果术后随访3~12个月,皮瓣全部成活,质地柔软,外观美化。按Mackinnon-Dellon感觉功能评定标准,皮瓣感觉恢复至S+3,静态两点辨别觉为6~8 mm。供区只遗留不明显线性瘢痕。结论采用骨间背动脉微型穿支皮瓣游离移植修复手部软组织缺损是符合医学美学的手术方法,通过显微削薄技术,皮瓣外形美化,功能良好,供区损伤小,符合微创要求。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手外伤急诊处理结合皮瓣修复法治疗手部大面积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 2012年1月—2013年1月我院收治手部软组织缺损患者124例,入院后均给予急诊手外伤处理,并且应用多种皮瓣分别对手部大面积缺损给予修复。结果本组124例患者,共移植皮瓣140个,其中有3个皮瓣远端边缘淤血略延迟愈合,有2个皮瓣边缘出现部分坏死,通过再次手术治疗后愈合。其余135个皮瓣均完全成活,在供瓣区没有发生明显瘢痕增生,没有发生功能障碍,患者在术后早期产生不同程度的手部感觉缺失或者障碍。在术后0.5~1年的随访中发现,患者手部局部感觉恢复良好,手部外观、手指关节伸屈功能均获得最大程度的恢复,总体治疗效果满意。结论手外伤急诊处理结合皮瓣修复法治疗手部大面积缺损,可以有效地在早期封闭创面,避免深部组织进一步受到损害,明显缩短治疗时间。同时,术后患者手部外观、功能恢复情况良好,远期疗效较好,是手部大面积缺损的一种有效修复措施。  相似文献   

13.
【摘要】 目的 探讨股前外侧游离皮瓣在上肢高压电击伤创面修复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给予 2018 年 5 月至 2021 年 10 月郑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 27 例上肢高压电击伤患者行股前外侧游离皮瓣修复创面, 观察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术后皮瓣成活情况、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患肢功能恢复情况。 结果 27 例患者均顺利完成股前外侧游离皮瓣移植手术, 手术时间 260~735 min, 术中出血量 240~650 ml, 住院时间 35~160 d, 除 3 例患者因皮瓣远端部分坏死行自体皮移植后创面愈合外, 其余 24 例患者术后皮瓣均完全成活(88. 89%), 愈后皮肤外观良好, 且所有患者均未出现血栓栓塞、创面感染等并发症。术后随访 6 个月, 患肢功能恢复为优者 7 例、良者 12 例、可者 5 例、差者 3 例, 优良率为 70. 37%。结论 股前外侧游离皮瓣修复上肢高压电击伤创面, 皮瓣成活率较高, 有利于上肢功能恢复, 且并发症发生率较低, 安全性较好。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改良示指背侧岛状皮瓣技术在一期修复拇指末节缺损中的应用价值及临床效果。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选择宜宾第一人民医院122例拇指末节缺损的患者,均因机械伤或重物砸伤等因素导致。根据选用皮瓣的不同将其分为示指皮瓣组65例,拇指皮瓣组57例。示指皮瓣组男性44例,女性21例;年龄24~49岁,平均38.4岁;缺损范围1.2cm×1.0cm~2.6cm×2.3cm,受伤至手术时间平均2.8h;拇指皮瓣患者男性41例,女性16例;年龄23~50岁,平均38.2岁;缺损范围1.3cm×1.1cm~2.5cm×2.2cm,受伤至手术时间平均2.6h。示指皮瓣组采用的治疗技术为改良示指背侧岛状皮瓣一期修复,拇指皮瓣组患者采用拇指桡背侧岛状皮瓣修复。手术结束后护理和随访时间8~12个月,对比两组患者皮瓣生存情况以及拇指外观、功能和感觉等。结果示指背侧岛状皮瓣和拇指皮瓣成活率均达到100%,创面一期愈合。示指背侧岛状皮瓣颜色红润,外观饱满,质地良好,与受区相差不大;拇指皮瓣皮温正常,血供较好,但有明显臃肿,可明显辨别两者差距。根据总关节活动度(TAM)功能评分,示指皮瓣组(14.9531±1.6948)功能明显好于拇指皮瓣组(5.6985±0.849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比两组患者皮瓣两点辨别觉,示指皮瓣组平均(4.9534±0.4325)mm,明显好于拇指皮瓣组的(15.8435±1.5914)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拇指末节损伤后采用改良示指背侧岛状皮瓣一期修复的效果显著,皮瓣成活率高,外观与受区相似,功能和感觉均有改善,在临床应用中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值得推荐。  相似文献   

15.
【摘要】 目的 对比分析带蒂旋髂浅动脉穿支皮瓣与躯干任意皮瓣修复手部电击伤致软组织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 2017 年 5 月至 2022 年 6 月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 82 例手部电击伤致软组织缺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按照不同治疗方式将其分为试验组 (40 例) 和对照组 (42 例), 试验组患者软组织缺损创面采用带蒂旋髂浅动脉穿支皮瓣进行修复, 对照组患者软组织缺损创面采用躯干任意皮瓣进行修复, 对比观察两组患者皮瓣血管蒂长度、住院时间、创面愈合时间、手指关节总主动活动度、皮瓣受区支配区域感觉功能与并发症(淋巴瘘、血管危象、瘢痕挛缩) 发生情况。 结果 试验组患者皮瓣血管蒂长度为 (7.89±1.13) cm, 明显长于对照组患者的皮瓣血管蒂长度 (6.29±1.21) cm ( t = 6.181, P<0.001); 住院时间为 (31.14±4.92) d、创面愈合时间为 (40.19±10.23) d, 明显短于对照组患者的住院时间 (33.58±5.03) d、创面愈合时间 (46.62±11.41) d(t = 2.219、2.682, P= 0.029、0.009)。 术后 4 个月, 试验组患者手指关节总主动活动度为良 20 例、中16例、差4例, 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的手指关节总主动活动度为良10例、中20例、差12例 (Z = -2.762, P = 0.006);试验组患者皮瓣受区支配区域感觉功能为 5 级8例、4级12例、3级 11 例、2 级 7 例、1 级 2 例, 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的皮瓣受区支配区域感觉功能为5级 1 例、4 级 10 例、3 级 10 例、2 级 13 例、1 级 7 例、0 级 1 例 (Z =-3.005, P= 0.002)。试验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 17.50%, 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40.48% (χ2 = 5.224, P= 0.022)。 结论 与躯干任意皮瓣相比, 带蒂旋髂浅动脉穿支皮瓣可有效修复手部电击伤所致的软组织缺损, 促进手部运动功能及感觉功能恢复, 降低淋巴瘘等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回顾性分析乳腺癌术后皮瓣坏死伴感染的病原菌分布特点及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选取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安阳市肿瘤医院收治的100例乳腺癌术后出现皮瓣坏死伴感染及130例未出现皮瓣坏死伴感染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别将其设为研究组与对照组,统计入组患者的年龄、体重指数、是否合并糖尿病、手术类型、切口类型、是否应用电刀分离、术前是否行放化疗、是否行加压包扎以及合并感染患者的菌株类型,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皮瓣坏死伴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并总结感染患者病原菌分布特点。结果 100例乳腺癌术后皮瓣坏死伴感染患者创面分泌物中共分离培养出病原菌139株,其中革兰氏阳性菌94株(67.6%),尤以金黄色葡萄球菌(40.3%)、表皮葡萄球菌(13.7%)检出率高;革兰氏阴性菌36株(25.9%),尤以大肠埃希菌(12.9%)、阴沟肠杆菌(6.5%)检出率高;真菌9株(6.5%),多为白色念珠菌(4.3%)。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研究组患者年龄、体重指数明显高于对照组(t=4.635、5.356,P均<0.001),合并糖尿病、术前放化疗及加压包扎患者人数明显多于对照组(t=6.316、4.910、14.206,P=0.012、P=0.027、P=<0.001),而手术类型、切口类型、电刀应用情况无明显差异(t=0.009、0.048、0.146,P=0.922、0.827、0.702);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合并糖尿病、术前放化疗是乳腺癌术后皮瓣坏死伴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95% CI:1.794~12.152、1.916~58.735、1.279~6.875,P=0.002、0.007、0.011)。结论 导致乳腺癌术后皮瓣坏死伴感染的病原菌以革兰氏阳性菌中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及表皮葡萄球菌、革兰氏阴性菌中的大肠埃希菌及阴沟肠杆菌、真菌中的白色念珠菌为主,且年龄、合并糖尿病、术前放化疗是其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不同类型手部软组织缺损急诊修复的皮瓣选择及临床效果。方法根据软组织缺损的部位,应用不同类型(8种)皮瓣急诊修复86例(95块创面)手部软组织缺损。结果 95块皮瓣失活4块,成活91块,其中5块皮瓣远端部分坏死,经换药后愈合。术后随访3~24个月,皮瓣血运、弹性、质地良好,功能满意。结论选择手部皮瓣急诊修复手部软组织缺损,具有手术简便易行、安全、效果好、并发症少等优点,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微血管吻合器在股前外侧游离皮瓣修复下肢软组织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2019年10月联勤保障部队第924医院收治下肢软组织缺损患者36例,男性25例,女性11例;年龄29~48岁,平均38.6岁;机器压砸伤11例,道路交通伤25例;新鲜创面15例(伤后1~3h急诊入院),陈旧性损伤创面21例,合并其他损伤时予骨折复位、肌腱缝合后创面经清创彻底无感染.患者行股前外侧游离皮瓣修复重建术,根据术中血管吻合方式不同分为传统组和吻合器组,各18例.传统组行传统显微镜下血管缝合,微血管组使用美国Synovis Micro联合有限公司GEM微血管吻合装置COUPLER吻合血管.比较两组患者术中静脉血管吻合时间、缺血再灌注时间、血管通畅率及术后1周皮瓣存活情况,探究微血管吻合器的临床疗效.结果 吻合器组静脉血管吻合时间(6.15±1.26)min与传统组(17.31±2.68)min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吻合器组缺血再灌注时间(26.68±5.11)min与传统组(78.47±11.87)min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血管通畅率吻合器组100%优于传统组8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吻合器组术后优于传统组,未出现并发症.结论 微血管吻合器在股前外侧游离皮瓣修复下肢软组织缺损能够显著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后血管危象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应用股前外侧皮瓣游离移植修复前臂、手部、小腿及足部软组织缺损合并骨、肌腱、神经外露创面11例,切取皮瓣的范围为35cm×13cm~10cm×6cm.术后皮瓣全部成活,外观、感觉、功能均达到优良.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观察分析乳腺癌根治术后溃疡创面合并淋巴水肿患者皮瓣修复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收集3年来我院乳腺癌根治术后溃疡创面合并淋巴水肿患者29例,其中邮票植皮8例、大张自体皮移植6例、皮瓣修复15例,观察患者创面愈合、淋巴水肿改善、后期瘢痕增生情况.结果 创面愈合时间3组对比差异不显著(P>0 05);邮票植皮能改善部分水肿,其与大张植皮效果相近(P>0.05),皮瓣修复创面能明显改善患者上肢淋巴水肿(P<0.01);后期邮票植皮患者瘢痕增生最重,大张植皮居中,皮瓣修复瘢痕增生情况发生较少.结论 皮瓣修复乳腺癌根治术后溃疡创面合并淋巴水肿临床疗效确切,淋巴水肿改善明显,远期瘢痕增生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