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探讨双管型喉罩通气用于全身麻醉下肩关节镜手术对患者应激反应、脑氧代谢的影响。方法 选取自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桂林市中西医结合医院收治的94例行全身麻醉下肩关节镜手术治疗的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A组(n=47)和B组(n=47)。A组行气管插管麻醉;B组行双管型喉罩通气麻醉。比较两组喉罩或插管开始前(T1)、喉罩或插管即刻(T2)、喉罩或插管后5 min(T3)、拔管后(T4)的血流动力学指标[动脉压(MAP)、心率(HR)、血氧饱和度(SpO2)]、脑氧代谢指标[脑氧耗/脑糖耗比值(CMRO2/CMR-Glu)、脑血流量/脑氧耗比值(CBF/CMRO2)]变化,两组间歇通气10 min(T5)、15 min(T6)、30 min(T7)、60 min(T8)的呼吸功能[呼气末二氧化碳(EtCO2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胸外科手术中单肺通气对患者心功能及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 选择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merican of society anesthesiologists,ASA)分级Ⅰ~Ⅱ级,择期全身麻醉下侧卧位行双腔气管插管手术患者101例。应用FloTrac/Vigileo系统监测患者各项血流动力学参数。记录时间点分别为患者入室后(T0)、插管后仰卧位双肺5 min(T1)、侧卧位双肺5 min(T2)、侧卧位单肺5 min(T3)、侧卧位单肺10 min(T4)、侧卧位单肺30 min(T5)、侧卧位单肺60 min(T6)、鼓肺后(T7)、平卧位双肺5 min(T8)。结果 T0时MAP、HR高于T2(P<0.05);T1时SVR高于T6(P<0.05);T1、T2时MAP、HR、CO、CI低于T3(P<0.05);T3时MAP高于T4,HR低于T4(P<0.05);T5时SpO2最低(P<0.05);T6时HR高于T7,MAP、SV低于T7(P<0.05),余比较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单肺通气后,患者出现短暂的血流动力学不稳,与双肺通气时比较MAP、HR、CO、CI增高,SpO2、SVR减低,但随着单肺通气时间延长,各指标逐渐达到平稳状态。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究甲苯磺酸瑞马唑仑在老年无痛超声支气管镜检查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21年6月-2022年6月拟接受无痛超声支气管镜检查的患者78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随机平均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9例),对照组采用予丙泊酚复合米库氯钱和阿芬太尼麻进行麻醉,实验组患者采用甲苯磺酸瑞马唑仑复合米库氯钱和阿芬太尼进行麻醉。比较两组患者T1(诱导前)、T2(置入喉罩时)、T3(纤维支气管镜抵达隆突即刻)、T4(手术开始10 min)、T5(手术结束)、T6(患者清醒)时刻的心率(HR)、血氧饱和度(SpO2)、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呼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脑电双频指数(BIS)值和改良警觉/镇静评分(MOAA/S)。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给药结束至拔除喉罩时间、麻醉开始至检査开始时间、恢复自主呼吸时间、患者苏醒至离开麻醉后监测治疗室(PACU)时间、总检查时间。记录并比较两组不良反应的发...  相似文献   

4.
李娟  张维  陈宇  田冶  吕浩 《武警医学》2017,28(7):668-671
 目的 探讨术中使用肺保护性通气对膝关节置换术中氧合功能及肺顺应性的影响。方法 择期行单膝关节置换术患者40例,随机分为两组,保护性通气组(V组)和常规机械通气组(C组),每组20例。麻醉诱导后两组患者的通气模式均为容量控制模式,氧浓度70%,氧流量2 L/min,吸呼比1∶2。V组诱导后全程采用肺保护性通气:潮气量(VT)=6 ml/kg,呼吸频率(RR)=16次/min,呼气末正压(PEEP)为5 cmH2O, 每30 min给予1次手法肺复张(气道压维持在30 cmH2O,持续30 s);C组采用常规模式进行通气:VT=10 ml/kg,RR=10次/min。分别于麻醉诱导后5 min(T0)、手术开始时(T1)、骨水泥置入后5 min(T2)、手术结束即刻(T3)、手术拔管后15 min(T4)5个时间点记录患者的吸气平台压(Pplat),并在上述五个时间点采集患者桡动脉血,进行动脉血气分析,计算肺泡氧合指数(OI)和肺顺应性(CL)。结果 与T0时刻比较,C组Pplat在T2~T3时刻明显升高(P<0.05),OI值C组在T2~T4时较T0时刻明显降低(P<0.05),而V组仅在T4时较T0时刻明显降低(P<0.05);C组CL值在T2~T4时明显降低(P<0.05)。两组间比较,V组Pplat在T2~T3时明显低于C组,而OI值在T2~T4时,CL值在T2、T3时均明显高于C组(P<0.05)。结论 与常规机械通气相比,肺保护性通气能明显改善患者氧合功能,提高患者的肺顺应性,减轻膝关节置换手术中患者的肺损伤,具有一定的肺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以局部脑氧饱和度(rScO2)和中心静脉-动脉二氧化碳分压差(Pcv-aCO2)为主要目标的循环管理策略对紫绀型先心病(CCHD)患儿近期预后的影响。方法 纳入2020年10月-2021年6月在解放军总医院第七医学中心于体外循环(CPB)下接受心脏手术的72例0~1岁CCHD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n=36)与干预组(n=36)。对照组实施传统循环管理策略,干预组实施以rScO2和Pcv-aCO2为主要目标的个体化循环管理策略。记录并比较两组患儿气管插管开放动静脉后(T1)、升主动脉夹闭后5 min (T2)、升主动脉开放后5 min (T3)、超滤结束(T4)、CPB结束后3 h (T5)、CPB结束后8 h (T6)、CPB结束后24 h (T7)的平均动脉压(MAP)、咽温(T)、血红蛋白(...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保留自主呼吸喉罩全麻在糖尿病足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需行糖尿病足手术治疗的患者98例,使用保留自主呼吸喉罩全麻,记录患者麻醉诱导前(T_0)、诱导后(T_1)、喉罩插入即刻(T_2)、喉罩插入后5 min(T_3)、喉罩拔除即刻(T_4)、喉罩拔除后5 min(T_5)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呼吸(RR)、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_(ET)CO_2)及血氧饱和度(SpO_2),观察患者的苏醒时间,术中不良反应及术后并发症。结果 T_0~T_5各时间点MAP、HR、RR、P_(ET)CO_2及Sp O2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术后苏醒时间(10.8±1.9)min,术中未见不良反应。结论保留自主呼吸喉罩全麻对患者生命体征影响小,苏醒快速,术中未见不良反应,适用于各类糖尿病足手术。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经鼻高流量吸氧(HFNC)对老年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手术监测麻醉中低氧血症发生率的影响。方法 选取北部战区总医院2021年3—10月收治的104例行ERCP手术的老年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A组与B组,每组各52例。两组患者均采用监测麻醉下行ERCP手术。A组患者采用HFNC预吸氧,B组患者采用鼻导管预吸氧。分别于预吸氧前(T0)、诱导后(T1)、进镜过咽喉(T2)、十二指肠乳头插管(T3)、退镜(T4)、苏醒(T5),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平均动脉压(MAP)、呼吸频率(RR)、心率(HR)、脑电双频指数(BIS)。分别于T0、T2、T5,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动脉血氧分压(PaO2)、pH值。记录两组患者总丙泊酚用量、手术时间及苏...  相似文献   

8.
曾如筱  田冶  刘晓梅 《武警医学》2022,33(9):742-744
 

目的 探讨肺保护性通气配合静吸复合麻醉在小儿电子耳蜗(CI)植入术中的应用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2019-10至2021-10解放军总医院第六医学中心收治的接受CI植入术治疗的重度和极重度感音神经性耳聋(SNHL)患儿8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两组均给予静吸复合麻醉,对照组配合常规通气策略,观察组配合肺保护性通气策略。比较两组常规通气策略/肺保护性通气策略前(T0)和后30 min(T1)的血流动力学指标变化、治疗前后的应激反应及麻醉苏醒后不良反应。结果 T0时,两组HR、MAP和SPO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时,两组HR、MAP和SPO2均降低,且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MDA[(6.21±0.19)μmol/L]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7.63±0.24)μmol/L],SOD[(90.77±11.54)U/L]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72.63±8.49)U/L](P<0.05)。观察组麻醉苏醒后不良反应率(7.50%)低于对照组(27.50%)(P<0.05)。结论 肺保护性通气配合静吸复合麻醉可维持小儿CI植入术中的血流动力学稳定,降低患儿应激反应水平,并减少麻醉苏醒后不良反应的发生,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经阴分娩史对非插管静脉全麻下宫腔镜手术麻醉术中血流动力学及术后恢复情况的影响。方法 检索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麻醉临床信息系统,选取2008-08至2019-12在解放军第一医学中心498例行非插管静脉全麻下宫腔镜手术患者围手术期数据,将患者分为有经阴分娩史组(VD组)和无经阴分娩史组(NVD组),应用倾向性评分匹配(PSM),对两组患者的基线情况进行1∶1配对。对比麻醉前(T1)、麻醉后1 min(T2)、手术开始时(T3)以及手术开始后5 min(T4)的收缩压、舒张压、平均动脉压及心率变化情况;对比两组患者术后随访疼痛NRS评分及恶心呕吐等不适症状的发生率。结果 应用PSM后共354例(NVD组和VD组各177例)纳入分析。T1与T2时点两组患者收缩压、舒张压、心率变化未见明显差异;T3与T4时点NVD组较VD组收缩压、舒张压、平均动脉压、心率升高(P<0.01);两组SpO2<...  相似文献   

10.
朱春义  唐旺  刘苏  王光磊 《临床军医杂志》2023,(12):1274-1276+1280
目的 探讨驱动压(DP)导向的个体化呼气末正压(PEEP)对后腹腔镜手术患者肺功能及术后肺部并发症(PPCs)的影响。方法 选取自2022年9月至2023年1月于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行全身麻醉下后腹腔镜手术的54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DP导向组(D组)和常规组(C组),每组各27例。D组气腹后,依据最小DP滴定个体化PEEP,在术中维持此PEEP进行通气;C组以5 cmH2O的PEEP进行术中通气。比较两组患者的输液量、去氧肾上腺素用量,气腹前(T0)、气腹后30 min(T1)、气腹后1 h(T2)的气道平台压(Pplat)、气道峰压(Ppeak)、氧合指数(OI)、分流率(VD/VT)、DP、肺动态顺应性(Cdyn)、肺静态顺应性(Cst),以及术后7 d的PPCs发生率。结果 D组在T1、T2时间点的Ppeak和P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评价肺保护性通气对不同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评分肝移植手术患者的肺保护作用。方法 选择终末期肝病患者80例, ASAⅡ~Ⅳ 级,并根据MELD分值及随机数字表法分为4组:MELD≤15分+常规机械通气组(Ⅰc组)、MELD≤15分+肺保护性通气组(Ⅰp组)、MELD>15分+常规机械通气组(Ⅱc组)和MELD>15分+肺保护性通气组(Ⅱp组),每组20例。所有患者分别于切皮前(T1)、无肝前期3 h (T2)、无肝期30 min (T3)、新肝期2 h (T4)及新肝期4 h (T5)、术后2 h(T6)、拔管前(T7)及术后1 d(T8)时,检测血清克拉拉细胞分泌蛋白16(clara cell secretory protein,CC1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介素-8(IL-8) 水平。记录患者术后清醒时间、拔管时间、ICU停留时间及术后1周内急性肺损伤发生情况。结果 不同MELD分值两组间比较,MELD>15分患者输血量增多,手术时间延长(P<0.05),氧合指数降低,术后急性肺损伤发生率较高,气管拔管时间及ICU停留时间延长(P<0.01),T2~T8时血清CC16、TNF-α、IL-8浓度升高(P<0.05或P<0.01);不同通气方式两组间比较,保护性通气组的气管拔管时间分别为(7.2±1.5)h和(12.1±5.6)h,短于常规机械通气组(P<0.05)。结论 肺保护性通气能改善肝移植手术患者(尤其是MELD 评分>15分)的氧合指数,降低术后急性肺损伤的发生率,缩短拔管时间,有利于改善肺功能。  相似文献   

12.
 目的 通过比较右美托咪定和咪达唑仑硬膜外麻醉时的镇静、遗忘及并发症等, 探讨右美托咪定辅助镇静的临床应用。方法 择期行下肢或中下腹部手术的患者90例, 随机分为3组, 右美托咪定组(D组)、咪达唑仑组(M组)和对照组(C组)。三组患者均于硬膜外麻醉平面固定、效果完善后, 手术前20 min开始神经安定镇痛:D组和M组负荷剂量分别为0.6 μg /kg和0.06 mg /kg, 维持量分别为0.5 μg /( kg·h)和 0.05 mg /( kg·h);C组泵注生理盐水50 ml/(kg·h)。负荷剂量均于10 min内泵完, 维持量于手术结束前30 min停止。监测并记录入室( T0) 、麻醉平面固定后神经安定镇痛前( T1)、神经安定镇痛后5 min(T2) 、10 min(T3) 、20 min(T4) 、30 min(T5) 及术毕(T6) 时患者平均动脉压血压( MAP)、脉搏(HR)、血氧饱和度(SpO2)及脑电双频指数(BIS)值, D、M组患者BIS值达到75(BIS75) 时所用的时间和用药剂量, 随访患者的不良反应及遗忘程度。结果 与T0比较, D组患者MAP T2、T3时明显升高, HR T2时明显下降(P<0.05), T3、T4时极明显下降(P<0.01);M 组患者MAP T3、T4时明显降低, HR T3~T5时明显下降, SpO2 T2、T3时明显下降, D组和M组BIS均于T2时开始下降(P<0.05), D组T4、T5时下降极明显(P<0.01)。D组患者BIS达75时所需的时间短于M组(P<0.05), 患者呼吸抑制的发生率极明显低于M组(P<0.01), 但遗忘程度M组明显优于D组(P<0.01)。结论 右美托咪定和咪达唑仑均能达到硬膜外麻醉中辅助镇静的目的, 右美托咪定0.6 μg/kg作为负荷剂量, 既能满足术中镇静的需要, 又不会发生呼吸抑制。在遗忘作用方面, 咪达唑仑具有较好的遗忘作用, 右美托咪定辅助镇静时, 虽然患者能回忆术中部分事件, 但均无强迫体位等不良回忆。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喉及气管内表面麻醉对大脑幕上肿瘤切除术后拔管期呛咳的影响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2021年3月-2022年3月于北京大学国际医院行大脑幕上肿瘤切除术的4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丁卡因组(n=20)与对照组(n=20)。丁卡因组插管前使用雾化型喉麻管将2 ml 2%丁卡因均匀喷洒于两侧声带、会厌及气管内,对照组不进行此干预,术中两组采取相同的麻醉管理。记录两组拔管时呛咳反应评分、拔管后咽部静息痛NRS评分、手术切口疼痛NRS评分,动脉置管完成3 min时(T0)、置入气管插管前(T1)、插管完成套囊充气后30 s(T2)、患者清醒达拔管条件拔除气管插管时(T3)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以及拔管后声音嘶哑、吞咽呛咳的发生情况。结果 两组各有5例患者脱落。丁卡因组拔管时呛咳反应评分低于对照组[(0.4±0.6)分vs.(2.6±0.5)分],两组差值(95%CI)为±2.2(±2.5,±1.9),低于有效假设数值±1.8。丁卡因组拔管后咽部静息痛NR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2(0,2)分v...  相似文献   

14.
李光才  王勇 《航空航天医药》2013,24(9):1067-1069
目的:探讨Supreme喉罩(SLMA)用于腹腔镜阑尾切除术患者气道管理的效果.方法:选择腹腔镜阑尾切除术的患者60例,ASA分级Ⅰ级或Ⅱ级,年龄18 ~60岁,体重45 ~70 kg,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Supreme喉罩组(S组)和气管插管组(E组).两组麻醉诱导后置入SLMA或气管导管.S组置入喉罩后行FOB评分检查喉罩对位情况.记录喉罩和气管插管成功率;记录入室时(T0)、麻醉插管前即刻(T1)、麻醉插管后即刻(T2)、麻醉插管后3 min(T3)、麻醉苏醒拨管前即刻(T4)、麻醉苏醒拨管后即刻(T5)麻醉苏醒拨管后3 min (T6)的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血氧饱合度(SPO2)、呼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的变化;观察插管(喉罩)时、拔管(喉罩)时、术后24h咽喉部相关并发症情况.结果:两组均成功插入气管导管(喉罩),但第一次插管成功率E组明显高于S组(P<0.05);与T0比较,S组T1、T2、T3时,E组T1、T2、T3、T4时的MAP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与S组比较,E组T2、T4时的MAP,在T2、T4、T5时的HR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S组在呛咳、苏醒期躁动发生率明显低于E组(P<0.05),但E组的套囊带血明显低于S组(P<0.05).结论:Sureme喉罩和气管插管用于腹腔镜阑尾切除术患者均可能保证有效通气和安全性,但Supreme喉罩在维持心血管反应、降低呼吸道并发症及气道管理方面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评价穴位电刺激对老年胸腔镜下单肺通气食管癌手术患者组织炎症反应及术后神经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淮安第一医院自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收治的150例行胸腔镜下单肺通气食管癌手术的老年患者为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分入3组,每组各50例。C组(常规组):常规手术,不行电针刺激穴位。E组(电针刺激穴位组):入室后选取百会、内关和足三里(双侧)穴位,进针得气后通电刺激,刺激强度以患者耐受为度,电针参数疏密波2/100 Hz,峰电流5~12 mA。N组(电针刺激非穴位组):选取百会、内关和足三里(双侧)穴位旁开1 cm处行电针刺激。E组和N组患者入室先行电针刺激30 min后常规诱导全身麻醉并手术,电针刺激维持至术毕。比较3组患者术前1 d(T0)、术后7 d(T4)、术后1个月(T5)的简易精神状态检查(MMSE)评分,以及麻醉诱导前(T1)、术毕(T2)、术后24 h(T3)的S100-β、纤维胶质酸性蛋白(GFAP)、泛素羧基化水...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瑞马唑仑对颅脑介入手术患者血流动力学及术后康复的影响。方法 选取聊城市人民医院自2020年9月至2021年9月收治的75例接受颅脑介入手术的全身麻醉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A组、B组、C组,每组各25例。全身麻醉诱导时,A组患者静脉泵注瑞马唑仑0.2 mg/kg, B组静脉泵注瑞马唑仑0.3 mg/kg, C组静脉泵注丙泊酚2.0 mg/kg。分别于麻醉诱导前(T1)、气管插管前(T2)、插管后即刻(T3)、拔管前(T4)、拔管后5 min(T5),记录并比较3组患者动脉血压(MAP)、脑电双频指数(BIS)、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心率(HR)。比较3组患者诱导后的观察指标,包括从诱导开始至BIS<60的时间、术后24 h手术恢复质量评分(QoR-15)、呛咳评分、镇静药物补救比例、低血压比例。结果 A组、B组T2~T5时的MAP、BIS均高于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不同剂量乌司他丁联合肺保护性通气对肝移植手术患者肺损伤血清生物标志物和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4-12至2018-04医院行原位肝移植术的终末期肝病患者60例(终末期肝病评分-MELD评分<15分),随机分为肺保护性通气组(A组),肺保护性通气+5万U/kg乌司他丁(B组)和肺保护性通气+10万U/kg乌司他丁(C组),每组20例。所有患者分别于手术开始前(T1)、无肝前期3 h (T2)、新肝期2 h(T3)及新肝期4 h (T4),检测桡动脉血气及血中肺损伤血清生物标志物,同时,经纤维支气管镜采集肺泡灌洗液(bronchoalveolar lavage fluid,BALF),检测BALF中炎性因子的水平。记录术后2 h、拔管前和术后2 d的氧合指数(PaO2/FiO2)及术后拔管时间、ICU停留时间和急性肺损伤(acute lung injury, ALI)的发生情况。结果 与A组比较,B组、C组克拉拉细胞分泌蛋白16(clara cell secretory protein,CC16)、血清表面活性蛋白(surfactant proteins,SP-D)和高级糖基化终末产物可溶性受体(soluble receptor for advanced glycation end-products ,sRAGE) 水平在T3时均较低,C组CC16水平在T2时也较低;B组BALF中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在T2、T4时较低,C组TNF-α水平在T2、T3、T4时,白介素-8(IL-8)水平在T3、T4时均较低;B组患者PaO2/FiO2仅在T4时较高,C组PaO2/FiO2在T2-术后2 h均较高,且平均拔管时间[(6.9±0.9)h &(6.5±1.3)h]和ICU存留时间[(1.9±0.6)d &(1.8±0.4)d]也较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乌司他丁联合肺保护性通气能降低肝移植手术患者肺损伤血清标志物和BALF中炎性因子的水平,改善氧合指数,缩短拔管时间和ICU停留时间,较大剂量乌司他丁(10万U/kg)的保护作用更强。  相似文献   

18.
于洋  万琼  谢艳玲  梁淑娟 《武警医学》2022,33(5):373-377
 目的 比较纤维支气管镜(fiberoptic bronchoscope,FOB)引导硅胶型双腔支气管导管(double-lumen endotracheal tubes,DLT)与聚氯乙烯支气管封堵管(single-lumen tube with bronchial blocker,BB)插管在肺隔离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2019-01至2020-12在河北医科大学附属秦皇岛市第一医院行肺隔离手术的患者102例,随机分为双腔支气管导管组(D组)和支气管封堵管组(B组),每组51例,实施左侧双腔管支气管插管术和左侧单腔管封堵术,均在FOB引导下完成气管插管及对位。记录两组气管插管时间、导管对位时间、导管错位发生率、术中肺最大程度塌陷所需时间、肺塌陷质量、单肺通气后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和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值、术后咽痛VAS评分及声带损伤程度。结果 气管插管时间、术后咽痛VAS评分、声带损伤发生率等,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组导管对位时间[(26.83±6.71)s]短于B组[(49.17±7.14)s],D组导管错位发生率(3.92%)低于B组(17.65%),D组术中肺最大程度塌陷所需时间[(11±5)s]短于B组[(31±17)s],D组肺塌陷质量(90.2%)优于B组(56.9%),单肺通气后PaCO2和PetCO2的差值小于B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需单肺隔离的手术中,FOB引导硅胶型DLT与BB一样快捷且损伤小,同时可以获得更佳的肺隔离效果。  相似文献   

19.
目的:比较3种麻醉方法对老年胸科手术患者术后早期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择期胸科手术患者90例,随机分为全身麻醉组(G组)、硬膜外阻滞复合全身麻醉组(E组)和椎旁阻滞复合全身麻醉组(P组)各30例。3组均采用相同的全身麻醉方法,常规麻醉诱导;麻醉维持3组均靶控输注丙泊酚(血浆靶浓度2.5~4.0μg/ml)、瑞芬太尼(血浆靶浓度2~4 ng/ml)。E组在麻醉实施前于T6-7或T7-8间隙行硬膜外穿刺置管,于手术开始前10 min硬膜外给予0.375%罗哌卡因6~8 ml;P组在麻醉实施前于术侧T4-7四点行椎旁阻滞,每点注射0.375%罗哌卡因6 ml。分别于诱导前(T0)、切皮前(T1)、切皮后30 min(T2)、麻醉结束拔管后即刻(T3)和术后24 h(T4)采集颈静脉血样,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IL)-1β和IL-6水平;分别于T0...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小剂量依托咪酯联合丙泊酚用于全麻诱导对血流动力学、麻醉深度的影响并观察其不良反应。方法 选择2018-10至2020-12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择期行全麻手术患者90例,随机分为丙泊酚(A组)、依托咪酯(B组)、依托咪酯联合丙泊酚组(C组),每组30例。A组静脉注射丙泊酚2.0 mg/kg,B组静脉注射依托咪酯0.3 mg/kg,C组静脉注射依托咪酯0.075 mg/kg、丙泊酚1.0 mg/kg。诱导完成后行气管插管,观察记录诱导前(T0)、插管前(T1)、插管后1、3、5 min(T2-T4)3组患者平均动脉压(mean arterial pressure, MAP)、心率(heart rate,HR)及脑电双频指数(bispectral index, BIS)的变化,记录3组患者注射痛、肌阵挛、高血压、低血压、BIS<30等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C组诱导后的MAP高于A组(P<0.05),C组在T1-4时刻MAP高于A组,T2时刻MAP低于B组(P<0.05),且诱导后HR低于B组,T2时刻HR低于B组(P<0.05),BIS低于A组,T1时刻BIS高于B组,T2-3时刻低于A组,T4时刻低于A组,高于B组(P<0.05),注射痛和低血压发生率低于A组(0.0% vs. 36.7%,3.3% vs. 33.3%),肌阵挛发生率低于B组(3.3% vs. 66.7%),高血压、BIS<30发生率低于A、B组(3.3% vs. 40.0%、70.0%,0.0% vs. 30.0%、6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预注射依托咪酯进行麻醉诱导,于插管前注射丙泊酚对全麻的血流动力学和麻醉深度影响小,不良反应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