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摘要】 目的 观察应用第二代Amplatzer动脉导管未闭封堵器ADOⅡ治疗各类室间隔缺损(VSD)的安全性、有效性和远期随访结果。方法 根据纳入标准筛选2011年1月至2019年6月北部战区总医院采用ADOⅡ封堵器封堵治疗的VSD患者。采用心电图和经胸壁超声心动图(TTE)评价术后即刻、1 d,术后1、3、6、12个月及每年随访的封堵效果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共入选93例VSD患者,其中膜周部室间隔缺损(pmVSD)81例,嵴内型VSD 4例,VSD外科修补术后残余瘘7例,VSD封堵术后残余瘘1例。93例患者VSD封堵术均获成功。造影下缺损出口大小为(0.3±0.1) mm。1例(1.1%)患者术后1 d出现脑血管意外,转神经专科治疗。中位随访时间49个月(12~107个月),未发生感染性心内膜炎、完全房室传导阻滞(CAVB)和死亡并发症。术后轻度残余分流发生率为16.1%(15/93),第12个月随访时已降至3.2%(3/93)。心脏传导阻滞发生率为6.5%(6/93),其中1例pmVSD患儿随访28个月仍有间歇完全左束支传导阻滞。术后新发三尖瓣轻度反流2例,随访期反流程度无变化,未见新发主动脉瓣反流。结论 经严格筛选的pmVSD、嵴内型VSD、VSD外科修补/介入封堵术后残余瘘患者接受ADOⅡ封堵器封堵治疗安全有效,远期随访结果良好。  相似文献   

2.
【摘要】 目的 总结二代Amplatzer动脉导管未闭封堵器(ADO Ⅱ)介入治疗膜周部室间隔缺损(pmVSD)的效果和经验。 方法 回顾性研究2016年1月至2020年10月青岛大学附属妇女儿童医院采用ADOⅡ介入封堵治疗的15例pmVSD(9例伴发膜部瘤)、1例法洛氏四联症VSD修补术后残余漏、1例pmVSD修补术后残余漏患儿。术后随访观察是否存在残余分流、瓣膜反流和心律失常等并发症。结果 17例患儿中男10例,女7例;中位年龄3.25岁(1.7~8.0岁),中位体质量16.0 kg(10.5~31.0 kg);中位室间隔缺损为3.0 mm(2.0~5.0 mm),中位肺血管阻力为1.4 Wood U/m2(1.1~2.2 Wood U/m2),中位肺循环/体循环血流量比值(Qp/Qs)为1.29(1.0~1.7)。11例患儿接受顺行路径释放ADO Ⅱ,6例为逆行路径,术中均无封堵器脱落、死亡等严重并发症。所有患儿定期随访,随访时间为16.6个月(1~40个月),无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及主动脉瓣反流。 结论 pmVSD与残余漏解剖结构多变,选择ADOⅡ介入封堵治疗在减少并发症、保证治疗效果上具有优势,尤其适用于pmVSD伴膜部瘤患儿。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仍然是术后需持续关注的严重并发症。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国产封堵器在室间隔膜部瘤(PPVS)介入治疗术后远期随访情况.资料与方法对68例室间隔缺损(VSD)伴PPVS患儿进行国产封堵器介入治疗,选择4~14 mm封堵器进行封堵.术后24 h、3个月、6个月、12个月、24个月行胸部X线、心电图及经胸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 68例封堵VSD的患儿中,62例成功,成功率为91.2%.术后24 h复查超声心动图,8例少量残余分流.术后1年复查残余分流消失.9例传导阻滞患者术后3个月心电图均恢复正常.24个月随访无迟发性心律失常.结论 国产封堵器封堵PPVS安全、可行,并发症少.但需注意中、长期观察及随访.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超声心动图评价嵴内型室间隔缺损(intracristal ventricular septal defect,IVSD)介入封堵术的适应证、近期及远期疗效.方法 应用经胸超声心动图对27例IVSD患者进行术前筛查,通过多切面及多角度精确测量缺损大小、主动脉瓣脱垂程度等筛选病例,术中监护封堵伞形态及瓣膜等情况,术后48 h,1、3、6、12、24、36个月进行随访评价封堵术近、远期疗效.结果 27例中25例试行封堵治疗,其中2例因放置封堵器后影响主动脉瓣开放而回收封堵器,23例封堵成功,3例出现主动脉瓣少量反流,随访6~36个月无严重并发症.结论 超声心动图在IVSD介入封堵术术前筛选病例,术中监测及术后随访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可提高介入封堵术的成功率并减少并发症.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常见先天性心脏病介入封堵术后血小板减少发生率及影响因素.方法 2011年2月至2015年5月采用经皮介入封堵术治疗204例先天性心脏病患者,术前及术后2d作常规血液检查,了解血小板计数变化.结果 204例患者中女146例(71.6%),男58例(28.4%),平均年龄(18.2± 16.8)岁;动脉导管未闭(PDA) 80例(39.2%),室间隔缺损(VSD) 72例(35.3%),房间隔缺损(ASD)52例(25.5%).介入封堵术后血小板计数减少率为(8.69±21.86)%(-91.6% ~ 85.8%);7例(3.4%)血小板计数减少至(50~ 100)×109/L,2例(1.0%)<50× 109/L;49例(24.0%)血小板计数下降≤10%,84例(41.2%)下降10% ~ 50%,8例(3.9%)下降>50%.术后血小板计数为(226±79)×109/L,较术前(250±73)×109/L明显降低(P<0.01);PDA、ASD术后血小板计数均较术前降低(P<0.01),VSD术后虽较术前降低,但未达到统计学差异(P=0.131).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PDA术后血小板减少的独立危险因素是封堵术前血小板计数(OR=1.009,95%CI 1.001 ~ 1.08,P=0.036)和封堵器直径(OR=1.257,95%CI 1.069~ 1.478,P=0.006).结论 血小板减少是先天性心脏病介入封堵术后短期内常见并发症,PDA封堵器直径≥14 mm和ASD封堵器直径>20 mm较易发生血小板减少.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 18岁以下患儿室间隔缺损经导管封堵术后早期心律失常及其危险因素 ,以期降低术后心律失常的发生率。方法 对 2 0 0 2年 6月~ 2 0 0 4年 6月间 89例膜周部室间隔缺损封堵术后并发心律失常类型及其发生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89例室间隔缺损患者封堵术均获成功。 11例术后 5d内发生了不同类型的传导阻滞。缺损上缘距主动脉瓣距离 <3mm ,室间隔缺损直径≥ 8mm ,封堵器直径≥ 10mm ,穿刺成功后A V轨道建立时间≥ 6 0min和血液pH <7.35与术后心律失常有密切关系。结论 心律失常是室间隔缺损术后早期严重并发症 ;缩短手术操作时间、防止酸中毒及严格选择手术适应证是降低膜周部室间隔缺损介入封堵术后心律失常发生率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使用国产封堵器介入治疗巨大房间隔继发孔缺损(atrial septal defect ,ASD) 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 经胸/经食管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证实巨大ASD患者62例,在经胸超声心动图及X线透视监护下,根据ASD边缘不足情况分别制定封堵策略,选用国产封堵器行介入封堵治疗,记录围术期并发症,随访复查7 d、6个月、18个月经胸多普勒超声心动图、心电图和胸片和临床事件(心包填塞、心脏破裂、血栓、感染性心内膜炎和死亡).结果 56例巨大继发孔ASD经导管封堵成功,成功率90.3%.6例患者试封堵失败,根据分型分别为后缘并下腔静脉缘不足型3例,主动脉缘并下腔静脉缘不足型3例.围术期并发症包括封堵器脱落2例、房间隔残缘断裂1例,3例患者均行外科手术、取出封堵器/房间隔补片修补术.一过性ST段抬高和一过性黑矇各1例.术中及随访期间无临床事件发生.结论 巨大ASD 可以行介入封堵治疗,国产封堵器介入封堵巨大房间隔缺损患者安全、有效、并发症少、费用低,可作为有封堵适应证患者的首选方案.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右位心合并单纯房间隔缺损(ASD)及室间隔缺损(VSD)患者行介入封堵治疗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3年6月至2017年1月沈阳军区总医院收治6例确诊为右位心合并ASD或VSD患者的临床资料,行介入封堵治疗,观察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所有6例患者均成功接受介入封堵治疗。封堵术后,经胸超声心动图示房间隔未见残余分流;重复左心室造影,均未见明显残余分流。心脏X线检查、心电图及超声心动图均未见明显异常。围术期及术后随访期间均未出现恶性心律失常、心包积液、封堵器脱落等严重并发症。结论右位心合并单纯性ASD或VSD,行介入封堵虽有其特殊性,但如果熟悉右位心解剖结构,仍为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经胸超声心动图(TTE)在指导室间隔缺损封堵术巾的应用价值.方法 术前用TTE严格筛选患者,术中跟踪观察封堵器位置、形态,有无残余分流及主动脉瓣、房室瓣反流等,指导术者及时调整封堵器位置及准确判断手术能否成功.术后24 h,3、6、12个月、2年随访复查并收集资料保存.结果 本组62例中60例封堵成功,且术后随访复查封堵器位置正常,均无残余分流及其他并发症,1例因膨出瘤较大及合并二叶式主动脉瓣畸形未行封堵,另1例术中发现有残余分流及书动脉瓣反流而终止介入手术转心胸外科治疗.结论 经胸超声心动图指导室间隔缺损封堵术方便快捷、准确可靠,且可反复随访检查,具有很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嵴内型室间隔缺损的介入封堵治疗效果和短期随访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 探讨经导管介入封堵治疗嵴内型室间隔缺损(IVSD)的适应证、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 超声心动图筛查27例嵴内型室间隔缺损患者,男16例,年龄8~29岁;女11例,年龄10~27岁.超声测量缺损直径3~7 mm,平均(4.2±2.7)mm,左室和升主动脉造影后建立股动脉-室间隔缺损-股静脉的轨道行介入封堵治疗,5例采用Amplatzer非对称伞(AGA,美国);7例采用零边偏心封堵器(上海形状记忆合金材料有限公司);13例采用对称型VSD封堵器(上海形状记忆合金材料有限公司).结果 25例介入封堵成功,无左向右残余分流,2例术后主动脉微量反流,随访6~12个月,封堵器无移位、无心律失常.2例左室长轴切面缺损紧靠主动脉瓣的右冠瓣、缺损上缘为右冠瓣部分覆盖于缺损口处,造影后重新测量为巨大VSD而未行介入封堵.结论 嵴内型室间隔缺损无有冠瓣明显脱垂、覆盖缺损上缘、主动脉大量反流的患者可以采用经导管介入封堵治疗,根据缺损上缘距主动脉瓣的距离可以选择不同形状的封堵器,近期疗效可靠.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双盘封堵器在治疗室间隔缺损(VSD)的应用效果以及中长期随访结果。方法2004年1月至2007年5月入住我院的VSD患者78例,于X线下行经皮VSD封堵术,术后1周内、3个月、1和2年的随访观察经胸超声心动图(TTE),心电图(ECG),24h动态心电图(Holter)等检查。结果73例双盘封堵器植入成功,技术成功率93.6%(73/78),封堵器直径为5~16mm,平均(10.3±3.2)mm;73例患者均完成全程随访,随访率100%。术后1周TTE随访,8例有残余分流,3个月时5例有残余分流,1、2年时随访残余分流消失。术后心律失常的随访,1周内偶发的房性早搏或室性早搏28例(38.4%),2例(2.72%)于封堵术后3d发生Ⅲ度房室传导阻滞,应用泼尼松及营养心肌药物治疗4~10d后消失。术后1、2年随访束支传导阻滞8例(10.1%)。结论双盘封堵器治疗VSD安全、有效,但术后需严密随访。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多平面经食管超声心动图(MTEE)在监测经胸小切口室间隔缺损(VSD)封堵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术前经TTE和MTEE筛选的22例VSD患者行经胸小切口封堵术,在MTEE下完成治疗全程,包括术前封堵器选择、术中鞘管输送、封堵器释放及术后即刻评价封堵效果。结果 22例患者全部封堵成功,应用对称型膜部伞19例,细腰宽边伞3例。患者均于术后3~7天出院,随访1~6个月,无封堵器脱落、移位、溶血等并发症发生。结论经胸小切口VSD封堵术具有创伤小、恢复快、不用体外循环,避免X射线损伤的优势;MTEE对筛选患者、选择封堵器、指导封堵器释放及术后评价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经胸超声心动图在先天性心脏病介入封堵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经胸超声心动图(TTE)在先天性心脏病介入封堵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TTE筛选出26例房间隔缺损(ASD)、23例室间隔缺损(VSD)以及16例动脉导管未闭(PDA)的先天性心脏病患者行经导管国产封堵器介入封堵治疗,并应用TTE在封堵术中监测及在术后进行疗效评估.结果 共61例患者成功地进行了介入封堵治疗,术后即刻TTE及X线造影均未见残余分流,各瓣膜未见病理性反流.术后1个月及3个月TTE复查,封堵器位置良好,无残余分流.3例室缺患者术后第2天出现不同程度的传导阻滞,经治疗后好转.2例ASD、2例VSD及1例PDA未完成封堵.总成功率为93.8%(61/65).结论 TTE在先天性心脏病介入封堵治疗术的术前病例筛选、术中监测和术后疗效评价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回顾性分析,探讨经胸超声心动图(transthoracic echocardiography,TTE)和经食道超声心动图(transesophageal echocardiography,TEE)在室间隔缺损外科微创封堵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013年1月~2013年3月通过TTE或(和)术前TEE检查筛选的31例外科微创封堵治疗的室间隔缺损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术前病例选择、术中超声监护情况及手术结果、术后随访结果。结果 31例患者中30例封堵成功,成功率96.8%,术中使用封堵器型号5~12mm,平均(7.6±2.1)mm。术前采用TTE和TEE两种方法对室间隔缺损口进行过评估,TTE和TEE测量的室间隔缺损口内径、缺损口距三尖瓣隔瓣的距离以及缺损口距主动脉瓣的距离,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TTE和TEE测量室间隔缺损口内径与术中所选用的封堵器型号进行回归分析,均有相关性,且两种方式测量的室间隔缺损口内径与封堵器型号相关性无区别。封堵成功的病例,术后3~5天及6个月随访,左心长轴测量左室前后径较术前均明显缩小,两组病例两次随访数据较术前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所有患者均未出现死亡及TEE检查相关并发症。术后1~3天内出现不同程度胸腔积液共8例(8/30,26.7%),不同程度心包积液共5例(5/30,16.7%);封堵术后残余分流1例,改行外科修补。结论 1TTE在VSD封堵治疗术前的基础诊断、初步筛查、术后随访方面有重要价值;2TTE与TEE在VSD的封堵治疗术前筛查方面效果无明显区别;3TEE在VSD外科微创封堵术中的实时监测引导、封堵器的选择和术后即刻疗效评价方面具有重要价值,并贯穿手术的全程。  相似文献   

15.
花霞  李曦  杜利军 《医学影像学杂志》2011,21(10):1487-1489
目的:通过超声心动图进行随访先天性心脏病封堵介入治疗后的并发症,对其重点分析,进一步提高封堵介入的安全性,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率,避免造成严重后果。方法:经胸超声对先心病封堵介入治疗后出现的常见并发症进行术后24h,术后1月、3月、6月、12月的随诊,对其发生的原因进行分析,随诊的结果进行回顾。结果:封堵介入术中检出的常见并发症包括:封堵器的脱落、残余分流、瓣膜的影响、假性动脉瘤形成等,经相应的对症治疗,均可治愈,无1例死亡。结论:超声心动图是检测先心病封堵介入后并发症的重要手段,他具有直观性,反复性。先心病封堵介入治疗术后应作严格的超声随访,及时发现封堵介入后的一切并发症的出现,为临床防治提供早期的诊断。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先天性心脏病(先心病)介入治疗的近期及远期疗效。方法入选512例行介入治疗的先心病患者,回顾性分析其术中及其术后的相关临床资料。结果本组介入手术总成功率为98.44%(504/512)。出现以下主要并发症:脑血栓栓塞1例(ASD封堵术)、封堵器脱落1例(ASD封堵术)、心包填塞2例(ASD封堵术1例,PS球囊成形术1例)、溶血1例(VSD封堵术)、Ⅲ度房室传导阻滞1例(VSD封堵术)、髂静脉损伤1例(PDA封堵术),主要并发症发生率为1.37%(7/512);死亡1例,病死率为0.20%(1/512)。随访6个月,ASD封堵术患者术后的左室舒张末径及左室射血分数较术前明显升高,右室内径较术前明显缩小(P<0.05);PDA封堵术患者术后左室舒张末径及收缩末径较术前明显缩小(P<0.05);VSD封堵术患者术后左室舒张末径较术前明显缩小(P<0.05);PS球囊成形术患者术后右室内径较术前明显缩小(P<0.05)。结论先心病介入治疗具有成功率高、并发症少、病死率低、疗效好等优点,能够显著改善心脏结构及功能。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评价新型单铆双盘状封堵器治疗动脉导管未闭的安全性及疗效.方法 收集动脉导管未闭患者47例,按选用封堵器的类型不同分为试验组31例,植入新型单铆双盘状封堵器(Sunflower 封堵器),对照组16例,植入双盘状封堵器(SHSMA封堵器).记录两组患者的年龄、体重、植入封堵器大小,右室收缩、舒张、平均压,肺动脉收缩、舒张、平均压及主动脉收缩、舒张、平均压和并发症发生率,术后随访心电图,术后l、3、6个月随访经胸超声心动图.结果 47例患者手术全部成功,手术成功率为100%.试验组植入封堵器腰部直径为5~18mm,平均(11.7±3.6)mm;对照组植入封堵器腰部直径为6~16mm,平均(11.0±3.3)mm.试验组患者术后均无并发症发生;心电图左心室负荷增大明显改善,彩色多普勒超声随访未见残余分流.对照组有1例术中出现高血压危象,1例术后血小板减少,1例术后3个月内存在残余分流,心电图及术后6个月的随访对照组与试验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Sunflower封堵器治疗动脉导管未闭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新型左心耳封堵器对先天性心脏病房间隔缺损或卵圆孔未闭合并房颤的患者行经皮左心耳封堵术的可行性、安全性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沈阳军区总医院2016年3-9月收治的7例先天性心脏病合并房颤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经食道超声引导下行左心耳封堵术,并同期行房间交通封堵术。术后即刻评价封堵疗效,并于术后30、90 d随访观察左心耳和房间隔封堵器位置、血栓形成以及残余分流情况。结果本组7例患者均成功置入左心耳封堵器,其中,6例同期行房间隔缺损或卵圆孔未闭封堵术。术后检查封堵器位置满意、固定良好,无残余分流,无心包填塞、血栓、出血等并发症。随访显示,所有患者心功能良好,封堵器形态稳定,未见血栓形成,封堵器边缘未见残余血流束。结论对先天性心脏病房间隔缺损或卵圆孔未闭合并房颤的患者,行左心耳封堵术具有操作安全简便、疗效可靠的优点,短、中期随访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神经外科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DVT)形成的危险因素,并制定有效的预防和治疗对策。方法:127例神经外科术后患者根据是否发生DVT分为DVT组(n=34)和无DVT组(n=93),比较两组患者在平均年龄、性别、合并症(糖尿病和冠心病)、术后偏瘫、长期卧床、体质量指数和下肢深静脉导管留置时间等方面的差异性。采用Logistics回归分析DVT形成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两组患者在平均年龄、高血压发病率、术后偏瘫、长期卧床等方面比较有显著差异性(P〈0.05);经Logistic回归分析,高龄、合并高血压病、术后偏瘫和长期卧床均为神经外科术后患者DVT形成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高龄、合并高血压病、术后偏瘫和长期卧床均为神经外科术后患者DVT形成的独立危险因素,采取有效防治对策可有效降低DVT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初步探讨经食道超声心动图(TEE)应用于左心耳封堵术预防心房颤动患者脑栓塞的临床意义。方法2例房颤患者(CHA2DS2VAS评分均≥2分)行左心耳封堵术,术前应用TEE观察左心耳形态、功能,测量左心耳(LAA)最大入口径及深度,术中TEE引导房间隔穿刺,鞘管定位及封堵器的释放,术后评价效果,术后45天左右运用TEE随访,观察疗效。结果 2例患者均封堵成功,均选择型号为27mm的Watchman封堵器,1例可见4mm残余分流。术后随访无并发症。结论 TEE在左心耳封堵术的术前、术中、术后发挥着重要的应用价值,为房颤患者预防脑栓塞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