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杨华林  杨月丽 《武警医学》2018,29(11):1072-1074
 目的 观察脑外伤(traumatic brain injury,TBI)合并不同程度获得性肺炎(hospital acquired pneumonia ,HAP)患者外周血T细胞亚群表达水平。方法 连续选择2013-01至2015-06神经外科住院的合并HAP患者31例,另选择同期住院确诊TBI但无HAP患者19例(TBI组),另有同期参加我院体检结论健康者为对照组(23例)。3组对象接受了外周血T细胞亚群(CD3+、CD4+、CD8+、CD4+/ CD8+)指标检测。结果 TBI合并HAP患者外周血CD3+、CD4+表达水平[(52.71±5.24)%和(29.30±3.15)%]及CD4+/CD8+(0.89±0.17)比值明显低于TBI组及对照组(P均<0.05)。同时,TBI合并重度HAP患者外周血CD3+、CD4+表达水平[(49.64±4.81)%和(28.76±3.04)%]以及CD4+/CD8+(0.85±0.13)比值明显低于TBI合并轻度HAP患者(P均<0.05)。结论 TBI合并HAP患者存在明确的外周血T细胞亚群表达异常,且随病情加重趋于显著。  相似文献   

2.
赵花  刘征丽  许霞 《武警医学》2017,28(4):358-360
 目的 观察鳞癌、腺癌、腺鳞癌3种类型宫颈癌根治术后使用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ytokine induced killer,CIK)治疗前后外周血中免疫指标的变化,为临床使用CIK治疗宫颈癌效果评估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我院2014-01至2016-05肿瘤科和妇产科行宫颈癌根治术后患者98例(其中鳞癌56例,腺癌25例,腺鳞癌17例)CIK治疗前1 d和治疗1个周期后的外周血各5 ml,收集的外周血按CIK细胞治疗流程进行血清分离,分离后的血清用流式细胞计数仪对血清中CD3+、CD4+、CD8+、CD4/CD8、NK细胞的比例进行检测分析。结果 (1)98例宫颈癌根治术后使用CIK细胞治疗前后外周血中免疫指标的对比显示CD3+、NK细胞的比例均升高,CD4+、CD4/CD8比例仅在鳞癌和腺癌中升高,CD8+治疗前后变化不明显。(2)以CD3+和NK细胞为例可以看出使用CIK细胞治疗后腺癌免疫指标较鳞癌、腺鳞癌有显著提升(P<0.05),鳞癌治疗前后,CD3+:(60.71±5.84)/(67.27±3.04),NK细胞:(8.92±3.64)/(12.93±6.25);腺癌治疗前后,CD3+:(59.91±2.49)/(68.32±8.24),NK细胞:(9.04±5.31)/(17.87±6.46);腺鳞癌治疗前后,CD3+:(59.01±5.90)/(65.23±7.07),NK细胞:(8.59±3.97)/(15.07±2.71)。结论 CIK 细胞治疗可以显著提升宫颈癌根治术后患者的免疫功能,对延长生存期,提高生存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中药联合肝动脉灌注化疗栓塞术(transcatheter 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TACE)对原发性肝癌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原发性肝癌80例被分为治疗组(中药联合TACE组,40例)和对照组(TACE组,40例)。两组均于TACE术前24 h、术后1周和4周,检查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CD4CD25调节性T淋巴细胞(Treg),以及AFP含量,并进行临床疗效及生活质量评分(KPS)比较。结果 治疗1周后,对照组CD3+[(45.26±2.83) vs (50.16±6.31)]、CD4+[(22.65±2.35) vs (27.12±3.36)]、CD4+/CD8+[ (0.85±0.16) VS (1.16±0.27)]较术前降低,CD8+[(32.48±6.21) vs (27.36±5.64)]及CD4+CD25+[(12.65±5.12) vs (9.15±3.63)]调节性T淋巴细胞(Treg)呈升高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CD3+[(46.55±3.94) vs (49.33±3.12)]、CD4+[(23.13±2.72) vs (25.53±2.52)]、CD8+[(25.26±3.52) vs (27.69±5.13)]、CD4+/CD8+[(1.13±0.39) vs (1.22±0.16)]及Treg细胞[(10.36±5.62) vs (8.20±2.25)]较治疗前变化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周后,两组患者T细胞亚群各项指标均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reg细胞组间比较,治疗组优于对照组[(3.96±1.32) vs (6.21±3.42)],有统计学意义(P<0.05)。AFP测定及KPS评分,治疗组均优于对照组。结论 中药联合TACE可以更好的改善原发性肝癌患者的免疫状况及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吞噬了供者凋亡淋巴细胞的未成熟树突细胞(imDC)对皮肤移植受体小鼠外周血IL-10+CD19+调节性B细胞(Breg)比例及移植物存活时间的影响.方法 以C57BL/6小鼠作为受者,BALB/c小鼠为供者,建立小鼠皮肤移植模型.分离C57BL/6小鼠骨髓细胞,经小鼠重组白细胞介素4(IL-4)和粒-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共同诱导,制备并培养imDC.分离BALB/c小鼠脾淋巴细胞(SP),经光化学照射方法(PUVA)处理,得到供者小鼠脾淋巴细胞(PUVA-SP).在体外将PUVA-SP与C57BL/6小鼠骨髓来源的imDC共同培养,得到PUVA-SP DCs.根据受体小鼠术前接受的静脉输注成分将其随机分为4组(n=14):PUVA-SP DC组、imDC组、成熟树突细胞(maDC)组和PBS对照组.于手术前7d分别从尾静脉注入1×106个(0.2ml)PUVA-SP DC、imDC、maDC或0.2ml PBS.于移植术后观察受体小鼠的移植物存活时间、外周血IL-10+CD19+ Breg比例及IL-10的表达情况.结果 移植术后,受体小鼠外周血IL-10+CD 19+Breg细胞占CD19+B细胞的比例在PUVA-SP DC组为7.48%,明显高于imDC组(4.12%)、maDC组(3.01%)和PBS对照组(2.37%).PUVA-SP DC组小鼠血清中IL-10表达水平为58.2±0.9ng/ml,与maDC组(20.1±1.6ng/ml)、imDC组(26.2±1.3ng/ml)及PBS对照组(19.0±0.6ng/ml)比较显著升高(P<0.01).PUVA-SP DC组移植物存活时间为62.3±2.6d,显著长于maDC组(20.7±1.9d)、imDC组(12.1±1.0d)和PBS对照组(11.0±1.3d,P<0.01).结论 移植术前输注PUVA-SP DCs可显著延长移植物存活时间,增加受者体内IL-10的表达水平,诱导产生较多分泌IL-10的调节性B细胞.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严重多发伤患者外周血CD4+CD25high调节性T细胞(Treg细胞)的变化及意义.方法 40例严重多发伤患者于伤后1,3,5,8 d流式细胞仪检测各组患者外周血CD4+CD25high调节性T细胞的比率的变化,ELASA法检测血清中IL-10、干扰素-γ(IFN-γ)浓度,并与健康组进行对比.结果 CD4+细胞在伤后1~8 d均明显低于健康组(P<0.01),CD8+细胞在伤后5~8 d明显高于健康组(P<0.05或P<0.01).严重多发伤患者伤后5 d外周血中CD4+CD25highTreg细胞比率开始升高,与伤后1,3 d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伤后8 d仍持续升高,与伤后5 d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外周血IFN-γ浓度持续下降,而患者外周血IL-10浓度则持续上升.结论 Treg细胞比率在严重多发性创伤后明显升高,更重要的是,其在减少Th1类细胞因子分泌及抑制创伤免疫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慢性乙型肝炎血清肝纤维化指标与HBV-DNA的相关性。方法 收集我院2010年3月~2013年5月收治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480例,将其按HBV-DNA水平分为5组(A组HBV-CAN<103IU/L,B组103IU/L≤HBV-CAN<105IU/L,C组105IU/L≤HBV-CAN<106IU/L,D组106IU/L≤HBV-CAN<108IU/L,E组HBV-CAN≥108IU/L),比较其血清HA、PCⅢ、Ⅳ-C、LN水平和肝纤维化程度,并进行HBV-DNA与肝纤维化指标的Spearman相关性分析。结果 不同HBV-DNA水平患者肝纤维化指标HA、PCⅢ、Ⅳ-C、LN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HBV-DNA与肝纤维化指标相关性分析发现,HBV-DNA与HA、PCⅢ、Ⅳ-C、LN相关系数分别为0.874、0.815、0.748和0.789(均P<0.05)。结论 慢性乙型肝炎病毒载量HBV-DNA与肝纤维化指标HA、PCⅢ、Ⅳ-C、LN之间存在相关关系,但乙肝肝纤维化判断应联合转氨酶等综合分析。  相似文献   

7.
曹翔  曹春燕 《临床军医杂志》2023,(12):1309-1312
目的 探讨再生障碍性贫血(AA)患者外周血γδT细胞亚群与红细胞生成素(EPO)、血小板生成素(TPO)水平的关系。方法 选取自2019年2月至2023年2月于通州区人民医院门诊及住院部治疗的193例AA患者纳入AA组。另选取同期58例健康体检者纳入健康组。比较两组外周血γδT细胞亚群、EPO、TPO水平。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外周血γδT细胞亚群、EPO、TPO水平对AA严重程度的评估价值。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AA患者病情的危险因素。比较不同病情严重程度患者外周血γδT细胞亚群、EPO、TPO水平。分析各指标联合检测对AA病情严重程度的评估价值及对患者病情加重的影响。于治疗后3个月将患者分为有效组(n=154)与无效组(n=39),比较两组治疗后γδT细胞亚群、EPO、TPO水平。结果 AA组γδT细胞、CD4+γδT细胞、CD8+γδT细胞、EPO、TPO水平高于健康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A患者外周血γδT细胞、CD8+γδT细胞与EPO、TPO水平呈正相关(P<...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肺力咳合剂联合西药治疗对咳嗽变异性哮喘(CVA)患者炎性因子水平及肺功能的影响。方法 按随机数字表法将2020年12月-2022年12月收治的80例CVA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40例)予以西药治疗,研究组(40例)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肺力咳合剂治疗。对比两组临床疗效、咳嗽缓解时间、咳嗽症状积分、莱切斯特咳嗽生命质量问卷(LCQ)评分、炎性因子[嗜酸性粒细胞(Eos)、白细胞介素-4(IL-4)、白细胞介素-10(IL-10)、肿瘤坏死因子-ɑ(TNF-ɑ)]水平、肺功能指标[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用力肺活量(FVC)、呼气峰值流量(PEF)]、免疫功能指标(T淋巴细胞亚群:CD8+、CD4+、CD4+/CD8+)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研究组治疗后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治疗后咳嗽缓解时间短于对照组,咳嗽症状积分低于对照组,LCQ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治疗后Eos、IL-4、IL-10、TNF-ɑ水平低于对照组(P...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外周血中CD4+CD25+T细胞和TGF-β1(血清转化生长因子β1)的相关性及意义.方法:分别采用流式细胞技术和ELISA法检测40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外周血中CD4+CD25+T细胞数量及TGF-β1的表达水平.结果: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外周血中CD4+CD25+T细胞和TGF-β1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肺癌患者外周血中CD4+CD25+T细胞与TGF-β1的表达成正相关.结论: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外周血中CD4+CD25+T细胞数量的增多可能诱导TGF-β1表达水平的增高.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多模式镇痛对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患者围术期镇痛和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患者90例,男51例,女39例,年龄18~65岁,随机分为3组(每组30例),对照组:静脉自控镇痛(patient controlled intravenous analgesia,PCIA);超前镇痛组:氟比洛芬酯+PCIA;多模式镇痛组:氟比洛芬酯+胸椎旁神经阻滞(thoracic paravertebral nerve block,TPVB)+PCIA。记录术中丙泊酚、瑞芬太尼用量及舒芬太尼追加量,术后6、24、48 h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48 h内镇痛泵按压次数,采用流式细胞仪测量麻醉前(T0)、术毕(T1)、术后24 h(T2)、术后72 h(T3)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与NK细胞百分比,并计算CD4+/CD8+。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超前镇痛组和多模式镇痛组瑞芬太尼用量和舒芬太尼追加量显著减少(P<0.05),超前镇痛组术后6 h的VAS评分明显降低(P<0.05)、T1时NK细胞百分比以及CD3+、CD4+、CD4+/CD8+水平明显升高(P<0.05);多模式镇痛组术后6 h、24 h VAS评分均较低(P<0.05),镇痛泵按压次数少(P<0.05),T1、T2时NK细胞百分比、CD3+、CD4+、CD4+/CD8+水平及T3时CD3+、CD4+较高(P<0.05),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低(P<0.05)。结论 胸腔镜肺叶切除术中,多模式镇痛可增强术后镇痛效果,减少围术期阿片类药物使用量,减轻免疫抑制,且不增加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其中,氟比洛芬酯联合椎旁神经阻滞围术期镇痛更完善,对免疫功能影响小。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分析急性肾损伤患者应用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对肾功能及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 以2020年10月~2022年10月收治的80例急性肾损伤患者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分入接受常规间歇性血液透析治疗的对照组(40例)和接受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的研究组(40例),比较两组疗效,分析治疗前、后两组患者肾功能、免疫功能和血流动力学指标水平变化,并对比两组预后。结果 较之对照组,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和血清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4+/CD8+及心率(HR)水平均显著更高,血清肌酐(Scr)、血尿素氮(BUN)、血浆内皮素(ET)、心排血量(CO)、平均动脉压(MAP)水平和急性生理学和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APACHEⅡ)评分及治疗后1年内患者死亡率均显著更低,P<0.05;较之治疗前,经治疗后两组血清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4+/CD8+、HR水平均显著更高,血清Scr、BUN、ET、CO、MAP...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CHB)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CD80/CD28表达率与血清HBV-DNA之间的相关关系。方法应用流式细胞技术检测78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T细胞CD80与CD28表达率,实时荧光PCR法检测患者血清HBV-DNA含量,同时予以肝组织活检,观察病理组织炎症程度。结果(1)CHB患者轻度组、中度组和重度组T细胞CD80表达率分别为(3.06±1.39)%、(4.55±0.68)%、(5.10±0.25)%,3组间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CD28表达率分别为(51.62±10.30)%、(37.18±4.89)%、(34.58±6.69)%,3组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2)CHB患者轻、中、重度炎症组血清HBV-DNA定量对数值(logarithm value,lg)分别为6.53±1.52、5.04±1.24与3.86±1.09。(3)CHB患者CD80表达率与HBV-DNA lg值呈负相关(r=-0.57,P<0.01);CD28与HBV-DNA lg值呈正相关(r=0.55,P<0.01)。结论外周血T细胞CD80/CD28表达率同CHB患者HBV血清含量存在一定的相关性,提示可用于检测HBV感染者清除HBV能力。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非典型肺炎患者外周血的CD4~+和CD8~+T淋巴细胞的变化。方法 10例健康人和13例确诊非典型肺炎患者于发病第2周采静脉血,用流式细胞仪检测CD4~+CD8~+T淋巴细胞。结果 与村照组比较,非典型肺炎患者外周血CD4~+,CD8~+T淋巴细胞百分比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P<0.01)。结论 非典型肺炎患者外周血CD4~+、CD8~+T淋巴细胞有不同程度的降低,机体呈异常的免疫反应。  相似文献   

14.
庄伟  董玉茹 《武警医学》2020,31(11):973-975
 目的 探讨肠内营养联合益生菌治疗中重度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5-01至2019-12武警海警总队医院收治的85例中重度UC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42例)和联合治疗组(43例)。对照组采用益生菌治疗,联合治疗组采用益生菌联合肠内营养治疗。比较两组临床近期疗效,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白蛋白(albumin,ALB)、血红蛋白(hemoglobin,HGB)、总蛋白(total protein ,TP)等营养状况指标,血清内毒素(serum endomycin ET)、白细胞介素4(interleukin 4,IL-4)和外周血CD4+CD5+等指标水平。结果 联合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02%,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6.1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BMI、ALB、HGB和TP均高于治疗前,且联合治疗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与对照组相比,联合治疗组血清ET水平更低,而血清IL-4和外周血CD4+CD5+水平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肠内营养联合益生菌治疗中重度UC疗效确切,可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和调节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TACE术后肿瘤微环境的T细胞表型、PD-1(程序性细胞死亡受体)及其配体PD-L1和免疫抑制相关蛋白CD73表达变化及其在预测预后中的价值。 方法本研究收集了20例2019年5月到2020年12月间经TACE治疗后转化切除的肝癌组织样本(TACE组,简称T+组),同时收集20例同期未接受过TACE治疗的肝癌组织样本作为对照组(无TACE组,简称T-组)。通过对肿瘤组织切片进行多重荧光免疫组化,比较两组患者肿瘤内(FOXP3+)调节性T细胞(Treg)、免疫耗竭的(CD8+/PD-1+)T细胞数量及PD-L1和CD73的表达情况。统计分析不同的T细胞表型及CD73表达水平对患者无进展生存期的影响,并通过Cox多因素回归分析影响患者预后的主要因素。 结果T+组中的肿瘤组织中的CD73表达水平明显高于T-组(11.86 vs 7.7,P = 0.047)。T+组的Treg、CD8+和CD8+ PD-1+ T细胞数量分别为35.93、86.09、13.91,明显低于T-组的60.02 (P = 0.013) 、120.27(P = 0.043)和28.36(P = 0.015),而PD-L1表达水平在T+与T-中无明显差异(23.68 vs 21.04,P = 0.380)。CD73高表达组显示更少的CD8+ (84.83 vs 121.53,P = 0.029)和CD8+ PD-1+ (15.00 vs 27.27,P = 0.041)T细胞数量,FOXP3+数量两组无差异(45.50 vs 50.45,P = 0.623)。Kaplan-Meier生存分析显示,CD73高表达以及CD8+ PD-1+高表达患者的无进展生存期更差(P值分别为0.009和0.019)。 结论TACE术后肿瘤免疫微环境CD73表达升高,而FOXP3+和CD8+/PD-1+ T细胞数量降低,而CD73高表达以及CD8+ PD-1+高表达与患者不良预后密切相关,提示靶向CD73可能会成为TACE联合治疗的新方向。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严重创伤患者外周血中髓源抑制细胞(MDSCs)数量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收集34例多发伤患者和7例健康志愿者外周血,以CD14-/CD11b+/CD33+作为MDSCs标志物,用流式细胞术(FCM)检测MDSCs所占比例,ELISA检测血清IL-10和C反应蛋白水平,分析MDSCs数量的变化情况及其临床意义. 结果对照组外周血MDSCs占(1.13±0.25)%,感染组多发伤患者伤后1,2,3和7 d外周血MDSCs所占比例分别为(1.20±0.22)%、(6.44±0.35)%、(13.84±2.07)%和(15.60±1.63)%,非感染组患者伤后1,2,3和7 d外周血MDSCs所占比例分别为(1.29±0.30)%、(4.93±0.32)%、(5.15±0.21)%和(3.77±0.34)%.两组2,3和7 d时MDSCs比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DSCs比例与ISS、血清IL-10和C反应蛋白水平无相关性. 结论多发伤伤患者外周血MDSCs比例升高与并发感染相关,提示它可能在创伤后免疫功能障碍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贾珍  罗梦琳 《武警医学》2019,30(3):221-223
 目的 探讨参麦注射液对结直肠癌化疗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7-03至2018-02青海省人民医院收治的结直肠癌化疗患者88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44例。全部患者采用XELOX化疗方案治疗,对照组采用脾多肽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参麦注射液治疗,根据RECIST实体瘤疗效标准评估两组的疗效。检测两组治疗前后的血清CD3+、CD4+、CD4+/CD8+、NK细胞。采用卡氏评分(KPS)评估两组的生存质量,记录两组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两组的缓解率对比,研究组为43.18%,对照组为36.3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有效率对比,研究组(84.09%)高于对照组(65.0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后的CD3+、CD4+、CD4+/CD8+、NK细胞明显升高,且高于对照组治疗后的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的生存质量改善程度(36.36%)优于对照组(27.2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的恶心呕吐、白细胞减少、肝损伤、神经毒性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参麦注射液能进一步提高结直肠癌化疗的疗效,改善免疫功能及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淋巴细胞主动免疫治疗(LIT)对反复种植失败的封闭抗体阴性患者助孕结局的影响,并分析其相关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自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北部战区总医院收治的封闭抗体阴性且反复种植失败的94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是否愿意接受LIT,将患者纳入LIT组(n=58)和非LIT组(n=36)。记录LIT组的治疗次数、封闭抗体阳性率及LIT治疗浓度,比较LIT组和非LIT组的临床指标,分析各临床指标与反复种植失败的封闭抗体阴性患者助孕结局的相关性、反复种植失败的封闭抗体阴性患者助孕成功的影响因素。结果 58例患者中:11例(18.97%)治疗4次后实现封闭抗体转阳,接受LIT的治疗浓度为30×106个/ml; 47例(81.03%)治疗5次后实现封闭抗体转阳,其中,28例(48.27%)接受LIT的治疗浓度为25×106个/ml, 19例(32.76%)接受LIT的治疗浓度为22×106个/ml。LIT组和非LIT组的平均年龄、配偶年龄、体质量指数、流产次数、不孕时间,治疗前的双侧窦卵泡数和卵泡刺激素、促黄体...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分析康复新液在幽门螺杆菌感染性胃溃疡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1月确山县人民医院收治的89例幽门螺杆菌感染性胃溃疡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按照随机数表法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45例)和对照组(44例)。观察组患者采用康复新液联合泮托拉唑治疗,对照组患者单纯采用泮托拉唑治疗,对比观察两组患者血清炎症因子及免疫相关指标水平、临床疗效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14 d后,观察组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 (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t=3.889、4.223、3.541,P均<0.001),CD3+、CD4+、CD4+/CD8+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t=3.689、3.461、4.364,P均<0.001);观察组患者临床疗效为优15例、良22例、可4例、差4例,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为优10例、良13例、可10例、差11例(Z=-2.462,P=0.014)。治疗期间,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榄香烯联合洛铂治疗晚期肺癌合并恶性胸腔积液(MPE)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9-07至2022-07河北省人民医院呼吸内科和胸外科收治的60例晚期肺癌合并MPE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30例。对照组给予洛铂常规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榄香烯,两组治疗时间均为4周。比较两组治疗后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及Karnofsky功能状态评分(KPS评分)改善情况,比较两组治疗前后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CD4+/CD8+)、血清肿瘤标志物[癌胚抗原(CEA)、鳞状上皮细胞癌抗原(SCC)、细胞角蛋白19片段(CYFRA21-1)]水平。结果 治疗后,治疗组的症状缓解率明显高于对照组(83.3%vs. 56.7%),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30.0%vs. 63.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但治疗组KPS评分、CD3+、CD4+水平及CD4<...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