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 探讨脑电双频指数(BIS)监测指导不同麻醉深度对老年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患者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 135例择期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老年患者,65~80岁,ASAⅡ~Ⅲ级,受教育年限≥6年,术前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评分≥27分,随机分为3组:BIS监测指导麻醉浅麻醉组(B1组)、BIS监测指导麻醉深麻醉组(B2组)和常规麻醉组(C组),每组各45例.B1组患者维持麻醉深度指数在50~60,B2组患者维持麻醉深度在40~50,C组患者按照麻醉医师的传统经验实施麻醉.麻醉方式均为丙泊酚+瑞芬太尼+罗库溴铵复合麻醉,通过对丙泊酚、瑞芬太尼血浆靶空浓度的调控,使患者麻醉深度维持在预定的范围内,于术前1d、术后第1d、术后第3d对3组患者进行精神状态量表测试,评估患者认知功能状况.结果 B1组患者术后第1d、术后第3d的认知功能评分明显高于C组和B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麻醉维持过程中脑电监测指导麻醉深度对老年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小于传统麻醉组,最适合老年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患者的BIS监测区间可能是50~60.  相似文献   

2.
窦田友  霍焱  李君辉 《武警医学》2018,29(8):766-769
 目的 探讨快速康复外科理念(fast track surgery,FTS) 结合七氟醚、异丙酚全麻对老年乳腺癌术后苏醒时间及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我院收治的62例老年乳腺癌患者,随机分为七氟醚组和丙泊酚组(每组31例)。术前麻醉中,两组患者均行依托咪酯、芬太尼、维库溴铵、咪达唑仑诱导麻醉,其中七氟醚组患者予以七氟醚维持麻醉,丙泊酚组患者予以异丙酚维持麻醉。评价两组患者的麻醉效果;统计患者恢复自主呼吸时间、睁眼时间、定向力恢复时间及Aldrete评分;同时采用简易智能精神状态评分(MMSE评分)评估患者术后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和对照组麻醉效果优良率均为100%。平均恢复自主呼吸时间、睁眼时间、定向力恢复时间指标值的比较上,丙泊酚组均短于七氟醚组(P<0.05);在平均 Aldrete评分指标值的比较上,七氟醚组低于丙泊酚组(P<0.05)。术后2 h,两组患者平均MMSE评分较麻醉前均降低(P<0.05),七氟醚组患者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率为38.71%,丙泊酚组为19.35%,七氟醚组高于丙泊酚组(P<0.05);术后12 h,七氟醚组患者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率为22.58%,丙泊酚组为9.68%,七氟醚组高于丙泊酚组(P<0.05)。结论 七氟醚、异丙酚全麻在老年乳腺癌患者麻醉中能取得相当的麻醉效果,但FTS理念下异丙酚麻醉患者的苏醒质量优于七氟醚,且能减少术后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生率,康复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不同麻醉药物组合对高龄危重患者麻醉诱导及术中血压(BP)、心率(HR)的影响。方法40例80岁以上ASAⅡ-Ⅲ级老年择期手术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每组20例),A组麻醉诱导及维持采用咪唑安定 芬太尼 异氟醚;B组麻醉诱导及维持采用依托咪酯 七氟醚 氧化亚氮-氧气混合气。观察两组患者麻醉诱导前(T0)、诱导后(T1)、插管时(T2)、切皮时(T3)、切皮后30min(T4)、术毕拔管时(T5)的平均动脉压(MAP)、HR以及脑电双频谱指数(BIS)的变化。结果A组患者诱导后BIS由95±2降为52±4,MAP、HR由110±11mmHg、73±8/min分别降至75±9mmHg、59±4/min;B组患者吸入诱导后BIS值由94±3降至58±3,其MAP、HR分别由103±8mmHg、76±6/min降至87±7mmHg、67±5/min。气管插管时,两组间BIS无差异,而A组MAP、HR较B组明显升高(P<0.01或P<0.05)。结论高龄危重患者手术中应用依托咪酯 七氟醚 氧化亚氮诱导及术中麻醉能维持其BP、HR较为稳定。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比较七氟醚与丙泊酚在输尿管腹腔镜手术中的麻醉效果。方法选取2010年3月~2013年6月收治的56例择期输尿管腹腔镜手术切开取石的患者,将其随机分为A组(七氟醚组)28例和B组(丙泊酚组)28例,记录比较两组患者从有道开始至意识消失的时间,插气管导管时间,手术结束至患者知觉恢复的时间,清醒拔除气管导管时间,以及诱导期间MAP、HR及SpO2的变化情况。结果①诱导至意识消失时间与插入气管导管时间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手术结束至知觉恢复时间与拔除气管导管时间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②两组插管后1min和3min及气腹后3minMAP比较,A组插管时、插管后1min和3minMAP与诱导前和气腹后3min比较,B组气腹后3rain与气腹前MAP比较,及插管时与诱导开始前HR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七氟醚与丙泊酚均能在输尿管腹腔镜手术中较好的应用,七氟醚更为平稳,丙泊酚诱导更快。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或七氟醚对气腹患者血流动力学指标及呼吸动力学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阜新市第二人民医院自2014年9月至2016年9月收治的实施胆囊切除术的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A组(n=40)和B组(n=40)。A组给予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麻醉,B组给予七氟醚复合瑞芬太尼麻醉。比较两组患者插管后5 min(T1)、气腹后15 min(T2)、气腹后45 min(T3)、气腹停止后5 min(T4)血流动力学指标及呼吸动力学指标。结果两组患者T2、T3时间点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及心率(HR)均较T1时间点升高;A组不同时间点血流动力学监测的指标变化比B组更加显著,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T1时间点下潮气量(VT)、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气道峰压值(Ppeak)、气道压(Paw)、肺泡动态顺应性(Cdyn)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T2、T3时间点与T1时间点比较,VT降低、PETCO2升高、Ppeak升高、Paw升高、Cdyn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T2及T3时间点下VT、PETCO2、Ppeak、Paw、Cdyn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T4时间点下VT、Ppeak、Paw、Cdyn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ETCO2较T1时间点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与B组比较,T1、T2、T3时间点的VT、PET CO2、Ppeak、Paw、Cdyn变化更加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4时间点,B组Paw低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实施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时,气腹可对患者的呼吸及循环功能造成明显的影响,瑞芬太尼复合七氟醚在维持患者血流动力学及呼吸动力学指标平稳状态方面具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复合保暖措施对宫颈癌患者术中体温和术后苏醒的影响。方法 分析2019年10月~2020年10月采用常规保温措施的48例宫颈癌手术患者,纳入A组,将医院2020年11月~2021年11月采用复合保温措施的48例宫颈癌手术患者,纳入B组。两组均行子宫全切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术前、麻醉时、手术开始后60 min、手术结束时体温;比较两组围术期指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苏醒时间、拔管时间);术后观察48 h,比较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两组术前体温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手术开始后60 min、麻醉时、手术结束时体温均较A组高(P<0.05); B组手术时间、术后苏醒时间、拔管时间短于A组,术中出血量少于A组(P<0.05)。B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4.17低于A组总发生率16.67%(P<0.05)。结论 宫颈癌患者采用复合保暖措施可维持术中体温稳定,减少手术出血量并缩短手术时间,利于降低术后不良反应风险,缩短术后苏醒时间。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脑电双频指数(BIS)应用于胃肠镜检查中的优势和重要性,观察比较单纯靶控输注(TCI)丙泊酚和TCI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两种方法在胃肠镜检查中的应用价值及不良反应。方法 132例ASAⅠ~Ⅱ级接受胃肠镜检查的病人(35~68岁),随机分成3组(n=44):单纯TCI丙泊酚组(A组),BIS监测TCI丙泊酚组(B组),BIS监测TCI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组(C组)。A组根据病人意识和血流动力学调整血浆丙泊酚TCI靶浓度,B、C组根据BIS值和血流动力学调整丙泊酚和(或)瑞芬太尼TCI血浆靶浓度,术中维持BIS值在45~60。分别记录手术中丙泊酚总量,术后清醒和出院时间,术中呼吸抑制、心动过缓、不自主体动、呛咳、呃逆、术后恶心、呕吐和躁动等不良反应情况。结果三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检查,与A组比较,B、C组的丙泊酚总量减少,苏醒和出院时间均缩短,术中体动减少(P<0.05),与B组比较,C组丙泊酚总量减少,苏醒时间缩短(P<0.05),出院时间和体动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A、B组比较,C组术中发生呼吸抑制、心动过缓的概率明显增高(P<0.05),三组术中呛咳、呃逆,术后恶心、呕吐、躁动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BIS监测下TCI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用于胃肠镜检查的价值在于可以达到更合理的麻醉深度以减少术中不良刺激反应,且能减少丙泊酚用量,保证术后麻醉快速苏醒,缺点是需要特殊设备并需加强术中呼吸循环管理。  相似文献   

8.
目的 比较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靶控输注(TCI)和芬太尼持续泵注复合丙泊酚靶控输注麻醉对腹腔镜结肠癌根治术患者的麻醉效果.方法 行腹腔镜结肠癌根治术患者80例,ASAⅠ~Ⅱ级.麻醉方法 随机分为A组(40例):靶控输注瑞芬太尼(血浆靶浓度3 ng/ml)复合丙泊酚(血浆靶浓度3 μg/ml);B组(40例):持续泵入芬太尼[3 μg/(kg·h)],靶控输注丙泊酚(血浆靶浓度3 μg/ml);比较两组患者麻醉前(T0)、诱导成功后(T1)、插管后(T2)、切皮时(T3)、停药时(T4)、睁眼时(T5)的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动脉血氧饱和度(SpO2)、脑电双频指数(BIS)、手术时间、恢复自主呼吸时间、睁眼时间、拔管时间及术后患者出现恶心、呕吐、躁动等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A组患者麻醉诱导成功后(T1)至停药时(T4)HR与麻醉前(T0)相比明显减慢(P<0.01),睁眼时(T5)HR较麻醉前明显增快(P<0.01);B组HR在麻醉过程中与麻醉前比较未见明显差异(P>0.05),两组患者HR在T0~T4期间未见明显差异,T5时A组高于B组(P<0.05).所有患者T1~T4期间MAP、BIS比T0均明显下降(P<0.01),SpO2未见明显改变(P>0.05).两组患者在MAP、SpO2、BIS方面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呼吸恢复时间、睁眼时间、拔管时间均早于B组,VAS评分A组高于B组(P<0.01),而在手术时间及术后并发症方面未见明显差异(P>0.05).结论 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靶控输注在腹腔镜结肠癌根治术中能够维持稳定的血流动力,术后苏醒快,是腹腔镜结肠癌根治术安全可靠的麻醉方式.  相似文献   

9.
刘传辉  陈浩  邱庆明  戴继 《武警医学》2017,28(9):905-908
 目的 观察丙泊酚和异氟烷两种麻醉药对急性颅脑外伤患者术后血清NSE、S100B蛋白、炎性因子及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4-01至2015-12 符合标准的急性颅脑外伤患者98例,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9例。两组患者均采用芬太尼、维库溴铵、依托咪酯行麻醉诱导,其中观察组静脉注射丙泊酚维持麻醉,对照组吸入异氟烷维持麻醉,比较两组术前、术中2 h、术毕、术后48 h血清S100B蛋白、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含量,术前、术后48 h血清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介素(IL)-6水平,并于术后3个月、6个月采取简易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对两组患者术后认知功能恢复情况进行对比。结果 两组患者术前血清S100B蛋白、NSE水平无统计学差异,对照组患者术中2 h、术毕、术后48 h血清S100B蛋白、NSE水平高于观察组(P<0.05)。两组患者术前血清TNF-α、IL-6水平无统计学差异,观察组患者术后48 h血清TNF-α、IL-6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术后3个月MMSE评分无统计学差异;观察组术后6个月MMSE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 与异氟烷吸入麻醉相比,丙泊酚静脉麻醉可有效降低急性颅脑外伤患者术后血清炎性因子水平,减轻颅脑损伤程度,改善患者认知功能。
  相似文献   

10.
常玉林  杨森 《人民军医》2011,(9):788-789
目的:观察丙泊酚与异氟烷全麻对老年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65~75岁单纯胆囊切除术4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0例。观察组采用丙泊酚麻醉,术中持续泵入3~5 mg/(kg.h),总量不超过100 mg/kg;对照组采用异氟烷麻醉,根据双频指数(BIS)值,术中维持最低肺泡有效浓度(MAC)0.8%~1.25%。于术前1天及术后3 h、6 h和3天,由同一心理咨询师分别进行一次简易智能状态检查(MMSE)评分,分值〈24分为术后认知功能障碍(POCD)。结果:术前1天两组MMSE评分差异不显著(P〉0.05),术后3 h、6 h两组评分差异显著(P〈0.05);术后3天两组评分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丙泊酚和异氟烷均能引起老年POCD,但丙泊酚影响强度较异氟烷低。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两种不同麻醉方法在小儿肠镜检查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60例拟行肠镜检查或治疗的患儿,随机分为丙泊酚组(A组)和七氟醚组(B组),每组各30例。A组静脉给予丙泊酚2mg/kg,B组吸人七氟醚与氧气的混合气体。待患儿入睡后,对比观察两组患儿不同时点MAP、HR、RR、SpO2,入睡和清醒时间、术中体动发生率及不良反应等。结果两组患儿均顺利完成肠镜检查。A组患儿检查中的MAP、HR及RR均有不同程度下降,与检查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MAP、HR及RR检查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在检查中的MAP、HR及RR大于A组(P〈0.05);A组的入睡时间、苏醒时间均长于B组(P〈0.05),术中体动发生率大于B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组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丙泊酚和七氟醚均可安全地用于小儿无痛肠镜检查及治疗。与丙泊酚相比,七氟醚麻醉术中血流动力学指标更平稳,入睡及苏醒更快,麻醉效果好,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与单纯气管内全麻对腹腔镜子宫切除手术病人气腹应激的影响。方法对44例腹腔镜子宫切除术患者应用单纯气管内全麻(A组),并与同期44例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患者(B组)进行比较。观察其对子宫切除术患者循环和皮质醇与醛固酮水平的影响。结果两组年龄、体重、ASA分级、并发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收缩压(SBP)、平均动脉压(DBP)、心率(HR)在气腹后明显高于入室麻醉后-术前稳定时水平(P<0.05),尤其DBP、HR均高于B组同一时段的水平(P<0.05)。而B组术中SBP、DBP、HR均稳定于入室麻醉后-术前稳定时水平。A组在腹腔镜子宫切除术气腹后皮质醇、醛固酮水平较入室麻醉后-术前稳定时显著升高(P<0.01),且显著高于B组(P<0.05)。B组两者改变不显著(P>0.05)。结论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可通过有效阻断交感神经的传导通路,降低气腹对腹腔镜子宫切除术气腹应激的影响,保持皮质醇与醛固酮水平和循环功能稳定。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不同麻醉方法下对喉返神经运动肌电活动的影响.方法 48例择期甲状腺手术患者,美国麻醉医师协会体格状况分级Ⅰ~Ⅱ级,随机分成两组,每组24例,A组采用全静脉麻醉,B组采用异氟醚吸入复合丙泊酚输注;分别于手术切皮时、手术30 min、分离甲状腺、手术60 min、甲状腺次全切除时及甲状腺缝合完毕,观察血压、心率、喉返神经电刺激变化,记录麻醉药用量.结果分离甲状腺、术中60 min及甲状腺次全切除时,A组患者的血压、心率较B组明显升高(P<0.01),而喉返神经电活动两组均显示良好,监控中维持异氟醚呼气末浓度为(0.43±0.21)MAC.结论低浓度异氟醚吸入复合丙泊酚输注,既不抑制喉返神经电活动,又能有效减轻心血管应激反应.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不同全身麻醉方法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早期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本溪市中心医院2012年3月至2015年2月收治的120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3组,每组各40例患者。A组行咪达唑仑静脉复合麻醉,B组行丙泊酚静脉复合麻醉,C组行咪达唑仑与丙泊酚静脉复合吸入麻醉。对3组患者治疗前与治疗后不同时间点的认知功能得分进行评估并比较。结果 C组与B组的苏醒麻醉躁动发生率与低血压发生率、患者满意度等指标均优于A组,且C组也显著优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术后24、48、72 h的认知功能评分均低于术前认知功能评分(P<0.05);B组术后24、48 h认知功能低于术前,而术后72 h认知功能恢复到与术前无明显差异(P>0.05);C组术后不同时间的认知功能评分与治疗前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丙泊酚静脉复合麻醉与咪达唑仑及丙泊酚静脉复合吸入麻醉均可改善术后认知功能障碍发生。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估丙泊酚靶控输注(TCI)应用于淋巴水肿患者淋巴静脉吻合术时的系统效能。方法选择行颈部淋巴静脉吻合手术的淋巴水肿患者28例,随机分为A、B两组,各14例。全身麻醉的诱导和维持均采用丙泊酚血浆浓度TCI,A组为3μg/ml,B组为4.3μg/ml。分别于气管插管后5min(T1)、切皮时(T2)、开始胸导管静脉吻合时(T3)、胸导管静脉吻合30min时(T4)、胸导管静脉吻合结束时(T5)、开始缝皮时(T6)抽血测定丙泊酚的血药浓度,同时监测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脑电双频指数(BIS)等。采用偏离度、精确度和摆动度等指标对TCI系统的效能进行评价。结果与A组比较,B组在T1时HR降低(P<0.05)。与T1时比较,B组MAP在T5和T6时显著降低(P<0.01),而A、B两组丙泊酚血药浓度在T5和T6时均明显升高(P<0.05,P<0.01)。两组患者术中BIS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B两组的偏离度、精确度和摆动度分别为-11.6%、21.0%、23.3%和-20.0%、26.0%、40.0%,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丙泊酚TCI系统可以安全应用于淋巴水肿的手术患者。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和七氟醚对老年冠心病非心脏手术患者围术期心肌保护的疗效。方法选取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淮安第一医院自2016年10月至2017年10月收治的100例合并冠心病的行腔镜下胸腹部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A组(n=48)与B组(n=52),A组接受七氟醚维持麻醉,B组接受右美托咪定维持麻醉。比较并分析两组的心肌保护作用。结果两组患者术前的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肌钙蛋白Ⅰ(cTn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 05);两组术后的H-FABP、CK-MB、cTnⅠ均高于术前,且A组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A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4. 2%(26/48),显著高于B组的46. 2%(24/52),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右美托咪定较七氟醚能更好的改善老年冠心病非心脏手术患者围术期心肌功能,降低机体氧化应激反应程度。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七氟醚在老年患者麻醉诱导中的效果。方法 选择ASAI-Ⅱ级择期手术患者36例,随机分为A、B两组。A组全静脉麻醉诱导;B组吸入6%七氟醚,氧气流量2L/min。分别观察相应指标。结果 两组老年患者意识消失时间、睫毛反射消失时间有显著差异,B组短于A组。两组患者麻醉诱导期SpO2均在95%以上。插管后两组血压、脉搏均上升,上升幅度相近。结论 七氟醚用于老年患者麻醉诱导迅速、平稳,对心血管影响小,无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评价应用脑电双频指数(BIS)监测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静脉靶控输注(TCI)重度烧伤患者麻醉深度的可行性及有效性.方法 选择重度烧伤择期(<1周)行焦痂切除术患者80例,年龄18~65岁,ASAⅡ-Ⅲ级,烧伤总体表面积(TBSA)31%~50%或三度烧伤面积11%~20%,随机分为BIS组(A组)和对照组(B组),每组40例.两组均以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TCI诱导和维持,分别记录患者入室,意识消失,插管后2min,手术前,手术开始后2、15、30min,术毕,呼之睁眼和Aldrete评分9分时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以及术中各时间点药物靶浓度,记录患者从停药至呼之睁眼、Aldrete评分达9分的时间.结果 A组与B组比较,患者麻醉维持过程中的瑞芬太尼靶浓度(2.12±0.35ng/mlvs 2.50±0.21ng/ml)和丙泊酚靶浓度(2.54±0.22μg/ml vs 2.86±0.31μg/ml)均明显降低(P<0.01);A组患者在停药后呼之睁眼(7.90±0.58min vs 8.35±0.66min)、Aldrete评分9分的时间(9.15±0.69min vs 11.13±0.96min)均明显减少(P<0.01).两组患者从意识消失起,除插管后2min时点,其余术中各时点的MAP均较入室时的基础值明显降低(P<0.05);各时点的HR也较基础值明显下降(P<0.05).结论 BIS用于重度烧伤患者围术期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TCI麻醉深度监测有助于减少丙泊酚用量,缩短患者恢复清醒时间.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利多卡因对老年肺癌根治术患者围术期脑氧代谢及术后早期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择期拟在全身麻醉下行肺癌根治术的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利多卡因组(L组)和生理盐水对照组(C组),每组40例。L组于麻醉诱导前静脉注射利多卡因1 mg/kg,随后以1 mg/(kg·h)的速度输注,于手术结束前5 min停止输注。C组以同样方法静脉输注等容量生理盐水。分别于麻醉诱导前(T_0)、利多卡因给药后30 min(T_1)、2 h(T_2)及手术结束时(T_3)经桡动脉和颈内静脉球部采集血样行血气分析,计算动脉-颈内静脉血氧含量差(Da-jvO_2)和脑氧摄取率(CERO_2)。分别于术前1 d及术后1、3、7 d时测定患者血清S100钙结合蛋白(S-100β蛋白)浓度,并采用简易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对患者进行认知功能评定。结果与T_0时相比,T_1~T_3时两组患者Da-jvO_2及CERO_2均降低(P<0.05)。与C组相比,L组T_2~T_3时Da-jvO_2及CERO_2降低(P<0.05)。与术前1 d时比较,C组术后1、3、7 d时血清S-100β蛋白浓度升高,MMSE评分降低;L组术后1、3 d时血清S-100β蛋白浓度升高,MMSE评分降低(P<0.05)。与C组比较,L组术后1、3 d时血清S-100β蛋白浓度降低,MMSE评分升高(P<0.05),术后7 d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肺癌根治术患者静脉应用利多卡因可降低患者围术期脑氧代谢,改善患者术后早期认知功能。  相似文献   

20.
目的比较术前子宫动脉灌注化疗栓塞和静脉化疗治疗年轻宫颈癌患者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回顾性分析241例年龄≤35岁宫颈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术前子宫动脉灌注化疗栓塞联合手术治疗63例(A组),术前静脉化疗联合手术治疗57例(B组),化疗方案为卡铂(50 mg/m2)联合吉西他滨(1 000 mg/m2)。比较两组的近期疗效、术中出血量、术后病理结果及不良反应。Kaplan-Meier法计算生存率等并Log-rank法检验。结果 A组近期有效率(90.5%)明显高于B组(71.9%)(χ2=7.5,P<0.05)。A组手术切除率(95.2%)高于B组(84.2%)。A组术中出血量(443±263)ml,B组术中出血量(695±312)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802,P<0.05)。A组9.5%(6/63)达到病理完全缓解,B组5.3%(3/57)达到病理完全缓解,两组术后病理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3,P<0.05)。A组的不良反应较B组轻(P<0.05)。A、B两组5年无进展生存率(PFS)分别为73.0%、54.4%(χ2=4.471,P<0.05),总生存率(0S)为77.8%与63.2%(χ2=3.022,P>0.05)。临床分期、组织学分级、肿瘤大小(最大径≥4.5 cm)均是影响年轻宫颈癌OS的预后因素(P<0.05)。结论术前子宫动脉灌注化疗栓塞治疗年轻宫颈癌的近期疗效优于术前静脉化疗,且不良反应轻,能提高无进展生存率,但长期生存率提高不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