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探讨卡维地洛治疗前后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血浆血管紧张素II(AngII)和内皮素-1(ET-1)水平的变化。方法:入选106例CHF患者随机分为CHF常规治疗组(常规治疗组,n=53)或卡维地洛治疗组(卡维地洛组,n=53),另入选同期健康体检人群为正常对照组(n=50)。测定CHF患者用药前和用药12周后血浆AngII与ET-1水平的变化,并与正常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治疗前CHF患者血浆AngII与ET-1水平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常规治疗组与卡维地洛组血浆AngII与ET-1水平没有差异(P0.05)。治疗后CHF患者左室射血分数(LVEF)明显改善,血浆AngII与ET-1水平显著下降;与常规治疗组比较,卡维地洛组治疗后LVEF升高更明显,血浆AngII与ET-1水平下降更显著(均P0.05)。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LVEF与AngII(r=-0.70,P0.05)和ET-1(r=-0.66,P0.05)呈负相关,AngII与ET-1呈正相关(r=0.62,P0.05)。结论:卡维地洛改善CHF患者左室射血分数可能与降低血浆AngII和ET-1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参芪扶正注射液对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其心功能、脑钠肽(BNP)的影响。方法将64例65岁以上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n=34)和对照组(n=30)。对照组常规使用吸氧、强心、利尿、扩张血管、纠正水电解质紊乱等治疗,治疗组则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参芪扶正注射液(250ml/d),疗程3周。观察治疗前后患者的NYHA心功能分级、左心室舒末内径(LVEDD)、左室射血分数(LVEF)、心排血量(CO)与血浆脑钠肽(BNP)含量。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心功能各项指标与BNP均得到显著改善(P〈0.05)。其中治疗组的NYHA心功能分级改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治疗组的LVEF、CO与血浆BNP含量与对照组有显著差异(P值均〈0.05),两组治疗后的LVEDD则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参芪扶正注射液联合常规治疗可以提高对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疗效,改善心功能。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测定心力衰竭(HF)患者血浆脑钠肽(BNP)、血清尿酸(UA)水平在临床应用中的意义。方法测定102例HF患者,按NYHA心功能分级分为:Ⅱ、Ⅲ、Ⅳ级及30例对照组血浆BNP、血清uA、左心房内径(LAd),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及左室射血分数(LVEF)。结果HF患者UA增高组血浆BNP、IAd、LVEDd均显著高于UA正常组;LVEF显著低于UA正常组(P〈0.05)。HF患者血浆BNP、血清UA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随HF程度的加重而显著增加。NYHA心功能分级Ⅲ、Ⅳ级患者LAd、LVEDd均显著高于Ⅱ级组;LVEF显著低于Ⅱ级组(P〈0.05)。结论血浆BNP、血清UA对HF患者的诊断、治疗、病情和预后判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慢性心衰患者血浆脑钠肽(BNP)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荧光免疫分析法对328例慢性心衰患者及50例健康对照者进行血浆BNP水平的测定,同时以彩色多普勒超声心电动仪测定慢性心衰患者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并与血浆BNP含量作相关性分析。结果慢性心衰组患者血浆BNP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者(P〈0.01),且不同心功能患者之间的血浆BNP含量亦存在显著差异(P〈0.01):慢性心衰组患者血浆BNP水平与LVEF、LVESD、LVEDD呈现良好的相关性(r分别为-0.61、0.55和0.59,P均〈0.01)。结论BNP是反映慢性心衰患者心室功能的灵敏指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了急性脑梗死(ACI)患者治疗前后血浆ET-1和血清ANF、BNP和TXB2水平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应用放射免疫分析对33例ACI患者进行了治疗前后血浆ET-1和血清ANF、BNP和TXB2检测,并与35名正常人作比较。结果:ACI患者在治疗前血浆ET-1、血清ANF、BNP和TXB2水平均非常显著地高于正常人组(P〈0.01),经治疗后3个月与正常人组比较仍有差异(P〈0.05)。结论:检测ACI患者治疗前后血浆ET-1和血清ANF、BNP和TXB2水平的变化对疗效观察、预后判断均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6.
探讨外伤性脑损伤患者血浆ET-1和CGRP变化以及纳洛酮治疗对血浆ET-1和CGRP的影响。90例外伤性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纳洛酮治疗组与常规治疗组,另取30名健康人作为对照组。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患者治疗前后血浆ET-1、CGRP含量。纳洛酮治疗组和常规治疗组治疗前血浆ET-1显著升高,治疗后明显下降,常规治疗组下降幅度明显小于纳洛酮治疗组(P〈0.01);纳洛酮治疗组和常规治疗组治疗后血浆CGRP明显升高,纳洛酮治疗组升高幅度明显大于常规治疗组(P〈0.01)。外伤性脑损伤患者血浆ET-1水平显著升高,CGRP水平显著降低;早期应用纳洛酮可显著降低ET-1和提高CGRP水平。初步研究显示,纳洛酮具有脑保护作用,伤后早期应用纳洛酮可改善病人预后。  相似文献   

7.
尼莫地平对脑出血患者血浆ET-1和CGRP影响的临床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脑出血患者血浆ET-1和CGRP变化以及尼莫地平治疗对血浆ET-1和CGRP的影响。方法:60例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尼莫地平组与常规治疗组,在治疗前后进行血浆ET-1、CGRP水平测定。结果:尼莫地平组和常规治疗组治疗前血浆ET-1和CGRP均显著增高,治疗后明显下降,治疗后血浆ET-1和CGRP降低值尼莫地平组明显高于常规治疗组(P〈0.01)。尼莫地平组与常规治疗组治疗前血肿体积与血浆ET-1和CGRP水平呈显著性正相关,治疗后也呈显著性正相关。结论:脑出血患者血浆ET-1及CGRP水平显著升高,尼莫地平组治疗后明显下降。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测定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介入治疗前后血浆脑钠肽(BNP)水平的变化,探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介入治疗(PCI)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血浆BNP变化及对临床病情和预后的判断。方法冠心病介入治疗(PCI)168例,分为存活组(143例)和死亡组(25例);对存活组患者随访至6个月分别测定血浆BNP及死亡、再入院率,超声心动图检查(UCG)左室射血分数(LVEF)。结果PCI术后血浆BNP水平比术前明显降低,从术前的血BNP浓度在(176±27)ng/L逐渐升高,至术后6个月降低到(98±6)ng/L,与术前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死亡组患者术前血BNP浓度水平比存活组明显升高(P〈0.05)。存活组和死亡组LVEF[(57.0±14.1)%比(31.0±15.0)%,P〈0.01]有统计学意义,Logistic多变量逐步回归分析显示,BNP是预测ACS患者PCI治疗预后的独立预测因子,且与LVEF呈负相关。结论PCI可降低ACS患者血液BNP水平,但术前BNP水平,常提示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外伤性脑内出血患者血浆ET-1和CGRP变化以及依达拉奉治疗对血浆ET-1和CGRP的影响。方法:80例外伤性脑内出血患者随机分为依达拉奉组与常规治疗组,另取30例健康人作为对照组。用放射免疫分析测定外伤性脑内出血患者依达拉奉治疗前后血浆ET-1、CGRP含量。结果:依达拉奉组和常规治疗组治疗前血浆ET-1显著增高,治疗后明显下降,治疗后血浆ET-1降低常规治疗组明显少于依达拉奉组(P〈0.01);依达拉奉组和常规治疗组治疗前血浆CGRP显著降低,治疗后明显升高,治疗后血浆CGRP增加,依达拉奉组明显高于常规治疗组(P〈0.01)。结论:外伤性脑内出血患者血浆ET-1水平显著升高,CGRP水平显著降低;早期应用依达拉奉可显著降低ET-1和提高CGRP水平,初步研究显示,依达拉奉具有脑保护作用。伤后早期应用依达拉奉可改善病人预后。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金芪降糖片对糖尿病患者血浆ET-1和sICAM-1水平的影响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金芪降糖片和降糖类西药同时服用治疗糖尿病,并与只服西药治疗组进行比较。采用酶联免疫法检测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浆中血管内皮细胞活性因子ET-1和sICAM-1水平,同时观察血糖和血脂、HbA1c等各项指标的变化。结果:金芪组治疗后血糖和血脂、HbA1c均有显著变化(P〈0.05),对照组仅血糖有明显变化(P〈0.05);金芪组治疗后ET-1和sICAM-1均显著降低,分别为P〈0.05和P〈0.01,对照组两者水平皆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金芪降糖片通过降低糖尿病患者血浆中ET-1和s/CAM-1水平,从而保护患者的血管内皮细胞,在西药常规治疗糖尿病的基础上,再加以中药辨证施治,可以提高临床对糖尿病的疗效。  相似文献   

11.
杨波  周承志  胡有志  肖金凤 《微循环学杂志》2014,(1):43-45,50,I0002
目的:观察贝前列素钠治疗肺源性心脏病(肺心病)肺动脉高压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8例肺心病急性发作期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31)和贝前列素钠组(n=37)。两组患者均给予抗感染、止咳、化痰、平喘、强心利尿等常规治疗,贝前列素钠组在上述治疗的基础上加口服贝前列素钠治疗。比较两组疗效和外周动脉压(PABP)、肺动脉压(PAP)、左室射血分数(LVEF)、血脑钠肽(BNP)、血气[酸碱度(pH),氧分压(PaO2)、二氧化碳分压(PaCO2)、血氧饱和度(SaO2)]及血清C反应蛋白(CRP)、内皮素-1(ET-1)、一氧化氮(NO)水平变化。结果:贝前列素钠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94.59%vs 77.42%,P0.05),显效率也显著高于对照组(48.65%vs 16.12%,P0.01)。治疗后两组PAP、CRP、ET-1、NO、BNP、血气指标较治疗前均明显改善(P0.05或P0.01);贝前列素钠组较对照组PAP、PaCO2、ET-1、BNP降低更明显(P0.01),PaO2、SaO2、NO升高更显著(P0.01)。结论:贝前列素钠可以明显降低肺心病肺动脉高压患者肺动脉压,改善心功能,这可能与其降低ET-1和提高NO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家庭无创正压通气在慢性左室心力衰竭中的治疗作用.方法:选择2016年1月至12月于保定市第一医院就诊的51例慢性左室心力衰竭患者进行观察,根据患者是否同意使用呼吸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抗心力衰竭治疗,治疗组给予常规抗心力衰竭和家庭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治疗1年后观察两组临床症状、动脉血氧分压(arterial partial pressure of oxygen,PaO2)、6分钟步行试验(6-minute walking test,6MWT)、脑钠肽(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BNP)水平、左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LVEF).结果:治疗1年后,治疗组临床症状、PO2、6MWT、BNP水平、LVEF均有显著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家庭无创正压通气有助于改善慢性左室心力衰竭患者的心功能,维持心功能的稳定,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硫氢化钠(Na HS)对慢性心力衰竭(chronic heart failure,CHF)大鼠心脏功能和肾素(renin)-血管紧张素(Ang)-醛固酮(ALD)系统(RAAS)活性的影响。方法:本研究通过腹主动脉缩窄术构建CHF大鼠模型,将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Na HS低剂量组和Na HS高剂量组,每组6只。采用超声心动图检测每组大鼠治疗前及治疗结束后的左心室舒张末内径(LVEDD)、左心室收缩末内径(LVESD)和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治疗结束后,采用ELISA试剂盒检测各组大鼠血浆中renin、AngⅡ和ALD的浓度。采用q PCR和Western blot实验分别检测各组大鼠心肌组织中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和血管紧张素Ⅱ1型受体(AT1R)的mRNA和蛋白表达。结果:经Na HS治疗后,与模型组和治疗前相比,Na HS低剂量组和Na HS高剂量组的LVEDD和LVESD均明显降低,而LVEF明显升高(P0.05);与Na HS低剂量组相比,Na HS高剂量组的LVEDD和LVESD降低,而LVEF升高(P0.05)。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大鼠血浆中renin、AngⅡ和ALD浓度显著升高(P0.05),心肌组织中ACE和AT1R的mRNA和蛋白表达显著上调(P0.05);与模型组相比,Na HS低剂量组和Na HS高剂量组大鼠血浆renin、AngⅡ和ALD浓度显著降低(P0.05),心肌组织中ACE和AT1R的mRNA和蛋白表达显著下调(P0.05);Na HS高剂量组大鼠血浆renin、AngⅡ和ALD浓度及心肌组织中ACE和AT1R的mRNA和蛋白表达显著低于Na HS低剂量组(P0.05)。结论:Na HS可通过抑制RAAS的活性改善CHF大鼠的心功能,且高剂量组的改善效果优于低剂量组。  相似文献   

14.
探讨血浆脑钠肽(BNP)水平与急性呼吸困难病因鉴别诊断以及心力衰竭严重程度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采用电化学发光免疫法检测64例呼吸困难患者的血浆BNP浓度,最终划分为心源性呼吸困难患者组(36例)、肺源性呼吸困难患者组(28例).比较心源性和肺源性呼吸困难患者的血浆BNP水平;同时测定入院时明确诊断的120例心功能不全 ...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对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 方法: 建立兔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模型。将18只新西兰兔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control组)6只、高蛋氨酸饮食组(M组)12只;于实验第4周始,将M组再随机分为两组,M+0组6只,继续饲高蛋氨酸饮食;M+F组6只,在高蛋氨酸饮食基础上,再加以叶酸、VitB12,继续观察3周;6周时统一处死动物,取腹主动脉,制备主动脉血管环,比较M+0组与M+F组及C组主动脉血管对Ach的最大舒张反应。同时,对3组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形成过程中0周、3周、6周时血清中Hcy、ET-1、Ang-II、NO2ˉ/NO3ˉ、NOS各指标及处死动物时局部血管组织中ET-1、Ang-II、NO2ˉ/NO3ˉ、NOS指标进行检测并进行比较。 结果: (1)M+0组主动脉血管对Ach的最大舒张反应性(Emax=26.73±4.51)低于M+F组(Emax=47.84±5.62, P<0.05)及control组(Emax=56.42±7.82, P<0.05);(2) 3周时,M+0组及M+F组血清中Hcy、ET-1、Ang-II各指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及0周时(P<0.05);NO2ˉ/NO3ˉ、NOS明显低于对照组及0周时(P<0.05);(3)6 周时,M+0组上述指标继续升高;M+F组血清中Hcy低于 M+0组(P<0.05);NO2-/NO3-、NOS高于M+0组(P<0.05);ET-1、Ang-II各指标与M+F组无明显差异(P>0.05)。 结论: 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对血管内皮最大舒张功能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其机制可能是通过影响局部血管组织内皮细胞 ET-1、Ang-II、NO的分泌而发挥作用的;早期以叶酸、VitB12干预治疗对血管内皮功能具有一定的拮抗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血管紧张素Ⅱ(Ang Ⅱ)对成年大鼠心肌成纤维细胞(MFs)分泌内皮素-1(ET-1)、一氧化氮(NO)的影响。方法:采用酶消化法和差速贴壁分离法获取MFs,应用放射免疫分析法、硝酸还原酶法分别测定不同条件下培养的第二代心肌MFs培养液中的ET-1、NO水平。结果:一定浓度范围内的Ang Ⅱ可按剂量依赖方式促MFs分泌ET-1, 血管紧张素Ⅱ1型受体(AT1R)拮抗剂losartan可阻断Ang Ⅱ的上述作用;Ang Ⅱ可抑制心肌MFs分泌NO,加losartan后再加Ang Ⅱ培养发现,MFs分泌NO能力不但不降低,而且还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Ang Ⅱ可通过AT1R促成年大鼠心肌MFs分泌ET-1,主要通过AT1R影响MFs分泌NO,从而改变ET-1/NO比值。Ang Ⅱ可能通过影响MFs分泌的生物活性物质网络平衡关系改变,发挥其促心肌肥厚及心力衰竭效应。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中叶素在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患者血浆中的变化.方法:放射免疫分析42例健康体检者和46例CHF患者血浆中叶素、脑钠素(BNP)和C反应蛋白(CRP)水平.结果:与正常健康人比较,CHF患者血浆中叶素含量降低53.2%(P<0.01);CHF患者血浆BNP和CRP水平分别增加1658.5%和80.5%(...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过表达内皮素转换酶1(ECE1)对血管紧张素Ⅱ(AngⅡ)诱导的体外培养大鼠H9C2心肌细胞肥大和凋亡的影响.方法:采用AngⅡ作用于体外培养的H9C2心肌细胞,建立心肌细胞肥大模型.将细胞分为空白对照组、AngⅡ组、AngⅡ+质粒空载体(AngⅡ+NC)组和AngⅡ+ECE1过表达组.CCK-8法检测细胞活...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卡托普利对压力负荷增加大鼠血浆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心钠素(ANP)及醛固酮(ALD)水平的影响,探讨卡托普利对左室重构的干预机制。方法:清洁级雄性SD大鼠36只随机分为3组:假手术组、模型组、卡托普利组,每组12只。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检测血浆AngⅡ、ANP及ALD水平,观察左室重量指数(LV-MI)变化。结果:模型组LVMI明显高于假手术组(P0.01);血浆AngⅡ、ANP、ALD水平较假手术组显著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卡托普利组血浆AngⅡ、ANP、ALD水平及LVMI均明显下降(P0.01,P0.05)。结论:压力负荷增加所致左室重构的作用可能与血浆AngⅡ、ANP及ALD水平升高有关。卡托普利可降低压力负荷增加大鼠血浆AngⅡ、ANP及ALD水平;延缓或对抗左室重构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