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3.
人类的血液由血浆和血细胞组成。血浆含有90%~91%的水分、6.5%~8.5%的蛋白质和2%的低分子物质。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三类细胞。血液在体内运输营养物质,携带代谢产物,调节内环境的稳定及行使防御功能。正常成人的总血量约为体重的7%~...  相似文献   

4.
小鼠骨髓干细胞的分离培养鉴定及诱导分化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离培养鉴定小鼠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观察体外培养生长特性,并在特定条件下诱导分化,探讨其成脂成骨分化能力。方法采用全骨髓培养法培养小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观察干细胞的形态和生长特性,用流式细胞仪对其细胞表型CD29、CD90、CD34、CD44、CD31、CD45进行鉴定,成脂成骨诱导分化能力鉴定。结果原代分离的细胞培养24 h,干细胞开始贴壁,胞体呈圆形,其他血细胞悬浮。培养3 d,贴壁细胞逐渐变梭形;培养第4 d,细胞开始分裂;随着细胞数目的增加,逐渐形成漩涡状排列,细胞形态呈梭形、三角形、多边形、不规则形;培养第10 d,贴壁细胞长满瓶底的80%,按1∶2传代。选择第3代骨髓干细胞分析显示,CD29、CD44、CD90阳性表达,CD31、CD34、CD45阴性表达。细胞成脂成骨诱导后染色鉴定呈阳性。结论采用全骨髓法培养可获得生长状态良好,增殖能力强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方法简便、实用。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对造血干细胞据以增殖和分化的造血微环境研究已引起广泛重视,它不仅是临床血液学工作者而且也是放射生物学者所关注的新课题。目前的研究虽不能全面阐明骨髓造血微环境,但巳取得了不少进展。本文仅就近年的文献简要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 通过基因打靶建立c-myb / 和c-myb /-胚胎干细胞(ES)模型,了解转录因子c-myb在造血定型和分化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去除白血病抑制因子的甲基纤维素体外ES细胞诱导分化体系进行造血分化,收获c-myb / 和c-myb /-(表达55%的c-myb)胚胎体进行甲基纤维素克隆形成分析.运用实时定量PCR比较分析c-myb) / 和Pmyb /-造血分化过程的造血相关基因表达.结果 c-myb / 和c-myb /-ES细胞胚胎体形成相似,但c-myb /-组胚胎体体积小于c-myb / 组.两组红系克隆形成单位(CFU-E)克隆形成相似,但c-myb /-组CFU-E克隆小于c-myb / 组.两组红系爆式克隆形成单(BFU-E)均出现于第7天,高峰在第10天.两组巨噬系克隆形成单位(CFU-M)形成相似,但c-myb /-组CFU-M数目多于c-myb / 组.c-myb /-组粒-单系克隆形成单位(CFU-GM)形成数目少于c-myb / 组.PCR分析显示c-myb / 和c-myb /-组β-globin、ζ-globin、GATA 3,CD34、Lys、c-fms和c-mpl基因表达没有明显差异.结论 亚表达水平的c-myb可以满足祖细胞扩增的需要,但却影响其终末分化.亚表达水平c-myb影响前体细胞向红系和粒系的分化,但不影响巨噬细胞的分化.c-myb表达水平不影响β-globin、ζ-globin、GATA 3、CDB4、Lys、c-fms和c-mpl基因的表达.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白血病患者造血干细胞移植前后不同阶段的MRI表现,并探讨最佳显示部位及MR检查序列。方法:31例中对照组14例,病例组17例(观察时间内未复发14例,复发3例)。均应用T1WI、STIR、DWI和常规增强相结合的方法,行骨盆、股骨干和腰椎MRI骨髓成像。结果:①未复发组:14例均有腰椎和髂骨T1WI信号增高,11例STIR及DWI示原病变区信号减低,3例信号无明显变化;各组骨髓ADC值较移植前变化不明显;②复发组:T1WI上见点片状低信号灶,STIR示在相应部位可见高信号灶,DWI示病灶处信号稍高,ADC灰度图能更清楚地显示复发病灶。各组骨髓ADC值较同期未复发者明显增高。结论:MRI是监测白血病造血干细胞移植后植活和复发的有效影像学监测方法。部位以髂骨最为敏感,DWI显示病灶最佳。  相似文献   

8.
血细胞分离机在骨髓冷冻方面的应用100036北京解放军空军总医院高玉民,谢艳本文介绍了CS3000型血细胞分离机在BM冷冻方面的应用,并用大容积BM冷冻方法对照。BM纯化与冷冻:将去脂肪的BM放入无菌血袋,BM经CS3000分离机的“进线”进入机器管...  相似文献   

9.
10.
目的 探讨成骨细胞对放射损伤小鼠骨髓造血系统及血管恢复的影响.方法 取18只雄性BALB/c小鼠股骨制备成骨细胞,其余42只小鼠随机分成健康对照组、成骨细胞组和生理盐水组3组.健康对照组不做任何处理;成骨细胞组和生理盐水组小鼠于6.0 Gy 60 Co γ射线一次性全身均匀照射后,分别经尾静脉输入成骨细胞(2×106个/只)和等体积的生理盐水.于照射后第7、14和21天计数小鼠外周血细胞,骨髓单个核细胞并作骨髓组织学观察.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骨髓单个核细胞中CD34+细胞百分比,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小鼠骨髓微血管密度.结果 照射后第7、14和21天成骨细胞组小鼠外周血细胞和骨髓单个核细胞计数,骨髓单个核细胞中CD34+细胞百分比,骨髓组织造血面积及骨髓微血管密度均明显高于生理盐水组(t=2.46~64.51,P<0.05).结论 成骨细胞能促进放射损伤小鼠骨髓造血系统及血管的恢复.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effects of osteoblasts on the recovery of hematopoiesis and angiogenesis in acute irradiation injury mice.Methods The femurs of 18 male BALB/c mice were used to prepare the bone marrow osteoblasts, and the rest mice were divided into 3 groups as normal group, saline group and osteoblast group.The mice in normal group received no treatment, and the other two groups were received 6.0 Gy 60Co γ-ray irradiation.After irradiation each mouse of osteoblast group was administered with 2 × 106 osteoblasts through tail vein injection, and equal volume saline was given to each mouse of saline group by the same way.The following factors were measured at 7, 14, 21 d after irradiation, they were the counts of peripheral blood cells and bone marrow mononuclear cells ( BMMNC ) , the percentage of CD34 + cells in BMMNC, the histology changes and micro vascular density (MVD) of bone marrow tissue.Results The counts of peripheral blood cells, BMMNC and hematopoietic tissue area in osteoblast group were higher than those in saline group.The percentage of CD34 + cells in BMMNC and the MVD of bone marrow in osteoblast group were also higher than those in saline group at 7, 14, 21 d after irradiation ( t = 2.46 - 64.51, P < 0.05 ).Conclusions Osteoblasts could significantly promote the recovery of hematopoiesis and angiogenesis in mice after acute irradiation injury.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电离辐射对胎肝与骨髓来源造血干/祖细胞(hematopoietic stem and progenitor cells, HSPCs)的影响差异。方法取14.5 d小鼠胎肝及8周龄小鼠骨髓, 分选c-Kit+细胞体外接受60Co单次5、10 Gy照射, 检测HSPCs中细胞凋亡、线粒体活性氧(ROS)水平、集落形成能力、DNA损伤情况。将12只CD45.1背景的C57BL/6J小鼠按随机数表法分成骨髓组(BM)和胎肝组(FL), 60Co全身照射, 第1次4.5 Gy照射, 间隔30 min后再进行第2次5 Gy剂量照射, 6 h后进行移植, 12周后检测嵌合率、谱系分化以及细胞周期。分选胎肝及骨髓的c-Kit+细胞检测线粒体压力。结果与骨髓HSPCs相比, 照射后胎肝HSPCs的细胞凋亡比例显著升高(t=16.21、12.27, P<0.05), ROS水平显著增加(t=68.72、18.89, P<0.05);集落形成能力显著降低, 在5 Gy时胎肝HSPCs成集落能力显著降低, 照射剂量为10 Gy时完全不能形成集落(t=12.41、15.67、9.46, P...  相似文献   

12.
MRI对于血液学疾病(例如,再生障碍性贫血、白血病、恶性淋巴瘤)诊断有很大价值。作者将收集的病例分研究组和对照组进行研究。研究组包括:再生障碍性贫血2例(男性46岁,女性53岁)和药物引致各类血细胞减少1例(男性61岁)。对照组包括2例男性和3例女性,年龄26~54岁。其中4例椎间盘突出,1例脊髓神经鞘瘤术后。研究组中3例均存在各类血细胞减少,并经组织学证实,但不同时存在恶性肿瘤。  相似文献   

13.
骨髓造血完全依赖骨髓环境的支持才调控,早期和近期的观察均提出了辐射以对骨髓造血微环境基质细胞的远期影响,并发现在某些实验条件下,辐射后基质细胞的集落刺激能力上升,生长因了(如GM-GSF)和粘附分子(如VCAM-I)表达升高。  相似文献   

14.
辐射对骨髓造血微环境影响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骨髓造血完全依赖骨髓微环境的支持和调控,早期和近期的观察均提出了辐射对骨髓造血微环境基质细胞的远期影响,并发现在某些实验条件下,辐射后基质细胞的集落刺激能力上升,生长因子(如GM-GSF)和粘附分子(如VCAM-1)表达升高。  相似文献   

15.
16.
血小板生成素在骨髓造血损伤中的临床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因血小板减少而导致的出血是长期以来困扰临床医生的一个难题,虽然输注新鲜浓集血小板悬液可以减轻严重出血、减少病人死亡的危险,但也不可避免地增加了血源性感染、输血反应和产生输血相关的抗血小板抗体的概率。所以寻找一种更好的治疗出血的方法是当务之急。血小板生成素(TPO)具有定向刺激巨核系祖细胞增殖、分化及升高外周血血小板数的作用,故又称为巨核细胞生长分化因子(MGDF)、cmpl配体、血小板生成刺激因子(TSF),本文作者侧重其临床应用作一综述。一、血小板生成素对急性放射病的治疗作用由于血小板严重减少而引起的出…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造血干细胞移植(HSCT)前的预处理对HSCT患者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的影响并探讨其机制。方法:原代MSCs克隆培养集落形成单位(CFU-F),对比检测14例正常人和12例恶性肿瘤(恶性淋巴瘤9例、乳腺癌2例、小细胞肺癌1例)HSCT前后骨髓中的MSCs数量;传代培养测定细胞生长曲线,计算细胞倍增时间;流式细胞术测定细胞增殖周期和CD45、CD34、CD44表达。结果:骨髓CFU-F正常人为(29.7±14.1)/1×106MNCs;移植前为(29.3±16.2)/1×106MNCs,移植后为(8.4±3.7)/1×106MNCs,移植前与正常人比较无显著性差异,移植后明显少于正常人和移植前(P<0.01)。MSCs免疫表型为CD34-、CD45-、CD44+;指数增长期MSCs平均倍增时间均约为30h;细胞周期分析显示,正常人、移植前后MSCs的S+G2+M期细胞比例分别为18.2%、17.9%和18.7%,三组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HSCT前预处理对骨髓MSCs有损伤作用,其机理可能是使MSCs细胞数量减少,但不影响其细胞增殖特性。  相似文献   

18.
本文采用研究造血祖细胞的常规方法,在体内或体外实验的条件下,研究了平阳霉素和异搏定单独或联合使用对造血祖细胞的影响。结果表明,体外分别试验平阳霉素和搏定时,它们均能抑制造血细胞的增殖,两者合用能加强这种抑制作用。体内试验时开始对造血祖细胞有一定抑制作用,后有明显的刺激作用。这些结果将为临床上如何合理使用平阳霉素与异搏定提供一些依据。  相似文献   

19.
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培养及向软骨细胞分化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为建立分离纯化、大鼠扩增人骨髓间充质MSC,改进其冰冻保存的方法,并初步探索其体内向软骨细胞分化的最佳方法,以Percoll(1.073g/ml)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人骨髓中单个核细胞,用含经筛选的10%的胎牛血清的低糖DMEM体外培养扩增骨髓干细胞(MSC),FCM鉴定细胞纯度,传代2次以后的细胞吸附于明胶海绵内,以TGF-β为主要刺激因子体外诱导1周,植入裸鼠皮下。在不同的时间取出组织块,甲苯胺蓝染色显示细胞外基质。结果发现,体外培养扩增的人间充质MSC表达CD166、CD29、CD44等表面抗原,不表达CD34、CD45、HLA-DR等抗原;MSC可以不经消化,直接在原培养瓶内冻存在-70℃低温冰箱,3个月后复苏的细胞生物学特性没有明显改变;体外诱导的细胞植入裸鼠皮下4周后即出现软骨细胞特有的结构。说明骨髓MSC具有独特的生物学特征,体外培养的MSC具有体内成软骨能力,应用MSC构建软骨组织具有一定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20.
辐射后骨髓造血基质细胞对粒系造血祖细胞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观察了骨髓造血基质细胞贴壁层及细胞悬液对 GM-CFU-C 生长的影响及照射后的变化。实验结果表明,骨髓基质细胞贴壁层及细胞悬液均有增高 GM-CFU-C 产率的作用。这种刺激性影响与基质细胞贴壁层的细胞密度和细胞悬液的浓度没有依赖关系。1~5Gyγ线照射的骨髓基质细胞贴壁层和细胞悬液支持 GM-CFU-C 集落生成的作用明显削弱。文中讨论了造血基质细胞的辐射损伤在放射病骨髓综合征发病机理中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