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运用咽部X线动态造影检查探讨食管癌治疗方法的选择与吞咽障碍后钡剂误吸的关系。方法:3组吞咽障碍患者中食管癌常规放疗组59例,食管癌三维适形放疗组40例,食管癌单纯手术切除组72例和正常吞咽对照组299例,分别记录各组受试者吞钡过程中咽通过时间,并评价口、咽功能,记录有无舌肌运动减弱,梨状窝或会厌溪内有无钡剂残留,是否有钡剂误吸入气管。结果:①3组食管癌吞咽障碍患者吞咽时的咽通过时间均较正常吞咽对照组延长,经统计学处理有显著性差异;②食管癌吞咽障碍患者常规放疗组钡剂误吸发生率最高,食管癌单纯手术切除组钡剂误吸发生率较低,食管癌三维适形放疗组钡剂误吸发生率最低。结论:①咽部X线动态造影检查可以对吞咽全过程特别是咽时相的病理征象进行更详细地观察,是食管癌常规放疗后吞咽障碍检查的有效方法;②食管癌的放射治疗应选择三维适形放疗,以减少常规放疗后出现的吞咽功能障碍所致的钡剂误吸和吸入性肺炎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高龄吞咽障碍患者影像学特征予以分析,掌握误吸的相关因素,为临床防治给予依据。方法以我院收治的51例吞咽障碍高龄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均接受改进式吞钡造影检查,通过分区法把患者影像生成过程分为I、II、III及IV四区,对误吸危险因素予以分析。结果通过造影检查表明,I、II及III区是主要吞咽障碍区,主要表现为舌肌萎陷、舌肌运动力弱等;其次为食团提前后漏、会厌谷残留、咽启动延后及喉渗透等。通过Logisti回归分析,咽启动延后、会厌谷残留及喉渗透是误吸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对于吞咽障碍的高龄患者进行影像学检查可表现出病症特点,为临床个体化康复治疗方案制定给予必要依据。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一种安全有效的评定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的方法。方法 采用20%泛影葡胺液调制液态及糊状造影剂,对40例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进行吞咽造影评定,分析影像学表现以得出吞咽障碍类型,并据此提供有针对性的个体化治疗方案以指导吞咽功能训练。结果 40例患者均能清晰观察到整个吞咽过程,显示出口腔期及咽期的滞留、残留、渗透、误吸及清除情况等,并且2种不同形态的造影剂在显示误吸方面比较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在评定后接受个体化吞咽训练2周,40例患者的吞咽功能改善,其总有效率达72.5%,且均未发生与造影相关的并发症。结论 泛影葡胺吞咽造影检查能安全有效地评定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的吞咽功能,指导吞咽训练及患者的饮食方式。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急性脑卒中患者误吸的发生率及危险因素。方法:300例患者根据纤维鼻咽喉镜吞咽功能检查(FEES)结果分为误吸和无误吸组,对误吸可能的危险因素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急性脑卒中患者误吸发生率为60.0%,其中33.3%为无症状误吸。年龄、卒中史、卒中部位、卒中严重程度和意识障碍严重程度是误吸的危险因素(P〈0.05,P〈0.01)。结论:脑卒中急性期误吸发生率高,及时发现及处理可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5.
《中国现代医生》2021,59(25):98-101
目的 探讨果绿染色试验在评价脑卒中后气管切开并吞咽障碍患者渗漏和误吸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2018 年1 月至2019 年6 月在浙江省台州医院及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住院治疗的脑卒中气管切开后长期不能拔出套管伴吞咽障碍的患者46 例,分别完成果绿染色试验和咽动态造影检查,比较两种检查之间误吸检出率的差别,同时观察进食不同剂量和形状的食物后误吸发生的情况。结果 果绿染色试验与咽动态造影检查轻度渗透、重度渗透及误吸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发生渗漏误吸患者中,随着食物黏稠度的增高误吸的发生率也相应增高,且吞咽10 mL 食量的误吸率较3 mL 量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果绿染色试验可早期发现脑卒中后气管切开并吞咽障碍患者隐匿性误吸,有效提高误吸的检出率,该方法客观、简便、有效,糊状物及减小一口量可帮助患者减少误吸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刘继红 《重庆医学》2016,(21):3007-3009
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指患者吞咽食物或液体时咽下困难,临床表现为进食时咳嗽、误吸、咀嚼无力,吞咽后食物残留于口腔内或从口角漏出,或吞咽完毕后反流。吞咽障碍是脑卒中常见并发症,急性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发生率达37%左右[1]。卒中早期的吞咽障碍明显影响患者营养物质的摄入及利用,易致营养不良,使卒中患者的不良预后风险升高,所以脑卒中患者在进食或饮水前应筛查有无吞咽障碍[2]。并且,早期合理地给予脑卒中伴吞咽障碍患者营养支持,对预防营养不良及改善其生活质量有重要意义[3‐4]。因此,营养支持是脑卒中伴吞咽障碍患者康复的重要手段。现将营养支持在脑卒中伴吞咽障碍患者中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究强化呼吸训练联合吞咽训练及电刺激治疗在老年卒中后吞咽障碍康复中的效果。方法:选取106例老年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3例。对照组给予电刺激治疗、吞咽功能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强化呼吸训练,比较两组疗效及误吸程度。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吞咽功能总有效率为90.57%,高于对照组的73.5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Rosenbek误吸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卒中后发生吞咽障碍的老年患者进行强化呼吸训练可促进吞咽障碍的康复,降低误吸程度,应用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8.
谢逍  魏继鸿  刘双  李淳  廖波  王扬洁 《西部医学》2023,35(6):875-880
探讨低频脉冲电刺激联合摄食-吞咽训练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后吞咽障碍的应用及对呼吸能力、吞咽功能、营养指标的影响。方法 选取本院2019年6月—2021年8月107例AIS后吞咽功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n=54)和对照组(n=53),对照组给予摄食-吞咽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使用低频脉冲电刺激治疗,两组均持续治疗1个月,比较两组治疗前后吞咽功能、舌骨喉复合体动度、喉镜吞咽功能(FEES)评估结果、呼吸功能、营养指标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治疗后洼田饮水试验评定、标准吞咽功能评价量表(SSA)评分、吞咽功能初筛量表(EAT-10)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舌骨喉复合体动度包括舌骨向前、上移以及喉向前、喉上移最大幅度均大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FEES评价中声带麻痹、食物渗漏、食物潴留、误吸比例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肺功能指标最长呼气时间、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用力肺活量(FVC)以及最大吸气压(PImax)均大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营养指标BMI指数、血清总蛋白(TP)、白蛋白(ALB)、转铁蛋白(TRF)、前白蛋白(PALB)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吸入性肺炎发生率低于对照组,营养不良发生率为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 低频脉冲电刺激联合摄食-吞咽训练治疗AIS后吞咽障碍,可有效促进吞咽功能恢复,改善舌骨喉复合体动度,增强呼吸功能,提高营养状态,降低并发症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9.
陈伍妹  莫冬梅  杨秀坤  詹婉群 《吉林医学》2011,32(22):4678-4679
目的:探讨脑卒中单元吞咽障碍患者的康复训练及防误吸的护理方法。方法:通过饮水试验判断79例脑卒中患者的吞咽功能,对无吞咽功能患者采取管饲饮食并同步进行吞咽功能训练及咳嗽训练。结果:显效37例,有效28例,无效14例,总有效率为82.28%。结论:对卒中单元吞咽障碍患者进行有效的康复训练,可明显改善患者的吞咽障碍程度,不仅有效防止了误吸的发生还提高了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缺血性脑卒中后吞咽障碍发生情况、危险因素及荧光吞咽造影检查(VFSS)对吞咽功能的评估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9月至2021年9月徐州市中心医院神经内科、康复科收治的200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所选患者是否发生吞咽障碍将其分为吞咽障碍组(75例)和吞咽正常组(125例)。统计缺血性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发生情况,比较吞咽障碍组和吞咽正常组的临床资料,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法分析缺血性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危险因素,并使用VFSS评估两组吞咽功能。结果 200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中发生吞咽障碍75例,发生率为37.50%。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肌力≤3级、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脑卒中量表(NIHSS)评分>6分是缺血性脑卒中后吞咽障碍发生的危险因素(OR=4.208、3.888,P<0.05)。吞咽障碍组吞咽功能启动时间(STT)、口腔期的运送时间(OTT)高于吞咽正常组(P<0.05),通过环咽肌的时间间隔(DT)低于吞咽正常组(P<0.05);两组录舌骨向上移位(HSM)、环咽肌开放时间(UO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