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4 毫秒
1.
胡随瑜,中南大学湘雅医院中西医结合研究所教授、一级主任医师、博士研究生导师、湖南省名中医,兼任国务院学位办第五届终审委员(中西医结合学科组),国家药品食品监督管理局审评专家.主要从事中医肝脏象传统理论的现代研究;抑郁症中医证治规律研究;中药新药药效学、毒理学研究.  相似文献   

2.
<正>肝脏象是中医基础理论研究的重要内容,时代要求肝脏象研究要借助现代相关学科知识而深入发展,流行病学方法对于中医病因学研究具有重要意义。乔明琦与张惠云教授带领山东省情志病证  相似文献   

3.
中医肝脏象情绪量表的编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目的本研究旨在编制一套适合评估中医肝证患者情绪状态的量表 ,为中医情志学说的现代研究提供临床评估工具。方法采用临床流行病学调查、项目分析及经验性筛选等方法建立量表 ,在不同省 (市 )测量中医肝证患者共 718例 ,制定常模。结果本量表有 2 4个项目 ,分肝经、焦虑、抑郁三个因子 ,分析结果表明各因子的项目均具有好的区分度 ,量表的信度及效度较好 ,量表满分为 12 0分 ,划界分为3 1分。结论中医肝脏象情绪量表基本达到了设计目的和心理测量学要求 ,具有临床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中医体质学说自20世纪70年代确立以来,随着研究的深入,不断结合现代生理,生化,免疫,遗传等科学方法和手段,使体质研究出现了宏观与微观相结合,传统方法与现代方法相结合的发展前景.文章从中医体质学概念的研究,中医体质学分型的研究,中医体质学治疗的研究等几个方面说明中西医结合在中医体质学研究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5.
肝脏象本质研究思路与方法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回顾和反思了 20多年来肝脏象本质研究的思路、方法和研究实践。认为肝脏象学说的理论和实践,涉及研究领域广泛。结合自己的研究成果,从文献研究、辨证规范化研究、病理生理学基础研究和医药结合研究方面作了阐述。认为当前研究需要探索新思路、建立新方法,促进理论创新和提高辨证论治水平。研究的重点内容应包括;①肝病证候诊断标准的扩大验证和推广应用;②从整体-细胞-分子水平研究阐明证本质;③肝病情志理论研究并编制肝证情志量表;④新药研制。 [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高血压患者常见两种中医证侯的情绪特征。方法按病证结合的方式选择研究对象 ,采用中医肝脏象情绪量表进行情绪测量。结果高血压患者中医肝脏象情绪量表测值各项积分均明显高于健康人对照组 (P <0 .0 1 )。中医证型之间比较 ,中医肝脏象情绪量表肝经维度积分、焦虑维度积分、抑郁维度积分肝阳上亢证明显高于肝肾阴虚证 (P <0 .0 1 )。结论高血压患者两种证型中 ,肝阳上亢证焦虑、抑郁程度均高于肝肾阴虚证 ,肝阳上亢证以焦虑情绪状态为主。  相似文献   

7.
目的:运用循证医学的方法对中医药治疗肝炎后早期肝硬化的疗效进行系统评价。方法:检索并查阅2000年1月至2008年1月期间以肝炎后早期肝硬化患者为研究对象,设有中医或有中西医结合治疗组的临床研究文献,采用Cochrane系统评价方法,选取符合标准的临床研究文献资料,进行Meta统计分析。结果:入选文献共6篇,总病例数432例。Meta分析显示,中医或中西医结合治疗疗效在肝炎后早期肝硬化的总有效率、肝纤维化、肝功能等指标方面明显优于单纯常规西医药对照组(P〈0.01)。结论:文献分析显示中医或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案在治疗肝炎后早期肝硬化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但高质量的中医研究文献较少,提示今后在研究的方法学上有待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8.
中医体质学说的流行病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现代中医体质学说的研究兴起于20世纪70年代,它是以传统中医理论为基础,采用古代文献整理和临床观察等传统方法结合现代流行病学和实验研究等方法形成的一种学术体系.无论是体质的基础理论研究,还是临床应用研究都取得了丰富的成果,使体质学说逐步形成了比较完整的理论体系.现就近年来中医体质学说的流行病学调查研究情况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9.
偏头痛两种中医肝证情绪状态测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偏头痛患者不同证候的情绪特征。方法 :按病证结合的方式选择研究对象 ,采用中医肝脏象情绪量表、Beck焦虑量表、Beck抑郁量表进行情绪测量。结果 :偏头痛患者中医肝脏象情绪量表、Beck焦虑量表、Beck抑郁量表各项积分均明显高于健康人对照组 (P <0 .0 1)。肝气郁结证中医肝脏象情绪量表抑郁维度积分、Beck抑郁量表积分明显高于肝阳上亢证 (P <0 .0 5 )。结论 :偏头痛有明显的焦虑及抑郁情绪状态。肝气郁结证以抑郁情绪为主 ,其抑郁程度明显高于肝阳上亢 ;而肝阳上亢偏于焦虑情绪。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利用古籍文献整理探讨上清派道教与中医学理论体系发展的关系.方法:收集整理上清派道教医药相关文献,采取类编等文献整理方法,与中医理论体系对照研究.结果:上清派以存思、行气、服食等为主要修炼手段,结合了中医学藏象学说的内容.结论:上清派养生术对道教的发展、养生学和中医藏象学说的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尤其是在五脏炼养术、命门学说等方面,值得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1.
为继承祖国医学遗产 ,繁荣中医药学术 ,挖掘民间医药宝藏 ,促进学术交流 ,我会拟于 2 0 0 1年 8月在山东威海举办全国常见病综合治疗及文献研究学术会议。现将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1 征文内容 :运用中医、中西医结合方法防治常见病的古今文献研究 ;运用中医药防治常见病的临床报道、药物研究、实验研究 ;中西医结合防治常见病的临床报道、药物研究、实验研究 ;针灸、医疗气功、推拿、敷贴等非药物疗法治疗常见病的临床报道、实验研究 ;名老中医经验整理 ;民间单方、验方及有效方药介绍 ;常见病的临床护理经验总结 ;相关新药及医疗器械介绍。2 …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研究分析不同时期中医学者对舌象研究的不同认识,为舌象研究的进一步发展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查阅大量古籍与文献,选取与中医舌象研究相关的文章,提取并归纳要点。[结果]古代对中医舌象的认识非常渊博,且由主观性主导产生,不具备科学的严谨性;现代对中医舌象的研究主要从舌质及舌苔颜色、舌形等方面着手,利用客观化诊疗及分析系统,使现代中医舌象的研究方法具有科学的严谨性;从现代中医的角度看,青紫舌、舌下络脉颜色及宽度的不同程度反映了患者的瘀血程度及疾病进展情况,不同疾病有其不同的舌象特征。[结论】现代化舌象研究方法对中医的发展做出了一定贡献。  相似文献   

13.
<正> 目前国内外对抗衰老的研究,已成为老年医学中的一个重大课题。在开展中西医结合研究衰老机制和防治老年常见病方面,已用分子学来探讨中医阴阳学说的物质基础,丰富了抗衰老研究的内容。近二十多年来对衰老机制已提出了中毒、大脑伤害、内分泌、代谢、蛋白质变性、交联、自由基、免疫等主要学说。从中西医结合角度来研究,认为老年各种虚证及血淤证造成衰老和死亡,与免疫学密切相关,近来研究内容也较丰富,本文结合个人认识,在这方面进行理论探索。胸腺分泌胸腺激素,促进细胞免疫T淋巴细胞的产生,随着年龄增长,胸腺退化,  相似文献   

14.
目的本研究旨在编制一套适合评估中医肝证患者情绪状态的量表,为中医情志学说的现代研究提供临床评估工具.方法采用临床流行病学调查、项目分析及经验性筛选等方法建立量表,在不同省(市)测量中医肝证患者共718例,制定常模. 结果本量表有24个项目,分肝经、焦虑、抑郁三个因子,分析结果表明各因子的项目均具有好的区分度,量表的信度及效度较好,量表满分为120分,划界分为31分.结论中医肝脏象情绪量表基本达到了设计目的和心理测量学要求,具有临床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中医诊疗技术现代化必须借助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以中医辨证论治理论为核心、现代中医诊断技术为支持,借助人工智能技术将文献数据的中医诊疗决策内容信息化、智能化。通过病证临床诊断、治疗、疗效评价决策方法,病证诊疗结合、中西医数据汇通,建立现代中医诊断技术与中医智能诊疗系统,建立符合中医自身特点的诊疗技术体系,最大限度发挥人机结合优势,最终建立具有辨证论治内涵的智能中医诊疗决策系统,为中医临床诊疗提供智能决策辅助支持,探索创新中医病证诊疗模式。同时,中医诊疗技术智能化研究也将进一步促进中医诊疗规律的提升和总结,加速中医诊疗技术跨越发展,解决中医诊疗模式现代化发展的主要问题,推动中医现代化发展。本文就目前中医诊疗技术与人工智能技术结合的现状及趋势作一阐述。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运用循证眼科学(Evidence-Based Ophthalmology,EBO)对中西医结合防治近视眼的可行性及优势进行评估。方法 运用现代最先进的近视治疗结合meta分析法对10篇中西医结合治疗近视眼文献,随机对照研究进行了系统评价,并通过中西医结合、中医及西医的方法针对160名青少年近视进行预防及治疗。结果 中西医结合、中医及西医的方法针对160名青少年近视进行预防及治疗,发现中西医结合防治近视眼与单纯用中医及西医的方法防治近视的治愈率有显著性差异,有效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中西医结合防治近视的效果明显好于单纯用中医及西医的方法防治近视。  相似文献   

17.
阴阳学说是中医学理论体系的一个极其重要组成部分,它既为中医从事医疗实践和理论研究提供了基本思想,又作为重要的理论工具,贯穿于中医理论体系各个方面。近现代以来,众多医家学者围绕阴阳学说对中医基础理论进行了大量的研究,笔者查阅了近十年来国内关于中医阴阳学说研究的部分文献,从阴阳起源及历史沿革、史学和哲学的角度、数理和生命科学的角度和中医经络、臧象、五运六气、养生等角度对阴阳学说进行了简单综述,以期为中医基础理论研究提供一些思路。  相似文献   

18.
本会由中国农村中医药学术研究中心、中华医药研究与创新杂志社、中国民间中医医药研究开发协会医药科技推广交流中心联合举办 ,拟于 2 0 0 2年 10月在北京市召开。征文内容为 :历代名医学术思想研究、当代名中医学术经验继承整理、现代中医、中西医结合各科临床经验总结、诊疗方法创新、民间中医特技疗法、单方验方介绍、中药剂型改革、古方新用、今方多用、中医护理、针灸理疗、按摩推拿、中医院管理、综合医院中医科管理等 ,题材不限 ,要求具有科学性、实用性、创新性 ,每稿限 2 0 0 0字左右 ,必须打印 ,附 30 0字以内文摘、2 0 0字以内…  相似文献   

19.
《湖北中医杂志》是综合性中医药科技期刊,由湖北省教育厅主管,湖北中医学院主办,国内外公开发行。本刊注重临床,面向基层,突出中医特色,兼顾中西医结合,内容充实,切合实用。设有论著、名医经验、学术争鸣、中西医结合、诊断与治法、临床报道、方药纵横、针灸骨伤、中药研究、理论探讨、文献综述等栏目,  相似文献   

20.
查阅近年来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研究文献,从静脉滴注、内服药物、静脉滴注与内服药物联合、穴位注射及针灸、其他中医外治法等方面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中西医结合治疗进展进行综述,从而为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治疗提供文献支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