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0 毫秒
1.
目的研究透析方式和透析程对透析患者血浆肉碱水平的影响.方法应用酶法检测正常人、慢性肾衰未透析、血液透析(血透)和腹膜透析(腹透)患者血浆肉碱水平,比较血透和腹透对肉碱的清除能力,分析透析程长短与血浆肉碱水平的相关性.结果慢性肾衰未透析患者血浆肉碱水平较正常对照组显著升高(P<0.05),血透患者肉碱水平显著低于其他三组(P<0.05),且与透析时间呈负相关(r=-0.84,P<0.05).血透和腹透对肉碱均有显著的清除能力,透析后血透患者血浆肉碱较透前下降约65%,腹透患者较透前约下降45%.结论慢性肾衰患者存在肉碱代谢的失衡,透析患者随透析时间延长普遍出现肉碱缺乏症.  相似文献   

2.
本文测定终末期肾衰血透透患者血清泌乳素水平,与计病非肾者进行对比观察,血透组和肾衰非透析组均显著高于非肾衰组和对照组。  相似文献   

3.
用放射免疫分析法观察了15例慢性肾衰患者血液透析前后血浆ANF、Ald、AII、cAMP和cGMP动态变化,以20例正常人作对照。结果表明:(1)肾衰患者血浆ANF、Ald、AII、cAMP和cGMP显著升高;(2)血透后ANF、cGMP和舒张压显著降低,但高于正常对照组,而AII进一步升高;(3)透析中超滤脱水量与ANF降低量呈正相关;(4)透析后液内含有较多ANF,提示血透中血浆ANF直接从透析液中滤出,可能是ANF下降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4.
急性脑梗塞患者血浆BNP与AⅡ、ALD浓度的变化与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血浆脑利钠肽(BNP)与血管紧张素Ⅱ(AⅡ)、醛固酮(ALD)在急性脑梗塞等疾病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应用IRMA法测定35例急性脑梗塞患者急性期和恢复期血浆BNP浓度,RIA法测定血浆AⅡ、ALD浓度,并以30例健康自愿体检者作对照。结果急性脑梗塞组急性期血浆BNP、AⅡ、ALD浓度显著高于恢复期(P<0.01)与正常对照组(P<0.01),有高血压病史组血浆BNP、AⅡ含量显著高于无高血压病史组(P<0.01)。结论急性脑梗塞患者存在血浆BNP、AⅡ、ALD的浓度变化,并与病变范围和病情轻重有关,血浆BNP、AⅡ、ALD可作为急性脑梗塞病病情观察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5.
血浆白细胞介素8水平对透析膜生物相容性的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以IL 8为指标评价血透病人透析膜生物相容性及尿毒症病人体内的炎症反应。方法 尿毒症维持血液透析 4 0例 ,先后用醋酸纤维素膜 (CA组 )和聚砜膜 (PS组 )透析器透析。Non HD组为尿毒症非透析患者 2 0例。对照组为健康成人 10例。结果 血透后CA组血浆IL 8水平较血透前显著升高 (P <0 .0 1) ;PS组较血透前升高 ,但无统计学意义 (P >0 .0 5 ) ;两组间血透后血浆IL 8水平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1)。CA组、PS组和Non HD组与正常对照组相比血浆IL 8水平均明显升高 (P <0 .0 1)。结论 血透可引起血浆IL 8水平升高 ,主要与透析膜生物相容性有关 ;醋酸纤维素膜生物相容性较聚砜膜差 ;尿毒症病人血浆IL 8水平高于正常人  相似文献   

6.
钱文娟 《当代医学》2010,16(34):31-32
目的观察B型利钠肽(BNP)在不同心功能状态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血浆中的浓度,评价其对维持性血透患者心功能不全的诊断价值。方法检测45例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透析前血浆BNP水平,另外检测45例不合并肾衰的心功能不全患者的血浆BNP水平。结果 15例心功能Ⅰ-Ⅱ级的血透患者透析前血浆BNP水平波动于1011~6440pg/ml,中位数为4213pg/ml;18例心功能Ⅰ-Ⅱ级的非血透患者血浆BNP水平波动于102~3653pg/ml,中位数为2894pg/ml。30例心功能Ⅲ-Ⅳ级的血透患者透析前血浆BNP水平波动于8927~35000pg/ml,中位数为20125pg/ml;27例心功能Ⅲ-Ⅳ级的非血透患者血浆BNP水平波动于6572~35000pg/ml,中位数为13584pg/ml。多元回归分析显示,BNP水平在相同心功能状态的透析患者中明显高于非透析患者,两者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 BNP可以反映MHD患者的心功能状态,是诊断MHD患者慢性心功能不全的敏感指标,但是BNP在诊断MHD患者心功能状态时的诊断界值要高于非肾衰透析患者。  相似文献   

7.
对44例慢性肾衰与85例正常人进行血浆过氧化氢测定,结果为非透析组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且与SCr、BUN呈负相关;透析组也显著降低,血透后较血透前呈升高趋势。提示机体抗氧化能力降低,氧自由基产生与清除平衡失调,长期血透可部分清除代谢毒物积聚,对改善氧自由基导致机体组织功能损害有一定意义。同时对过氧化氢变化的机制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8.
陈国庆  何岳文 《铁道医学》1996,24(5):275-276
对44例慢性肾衰与85例正常人进行血浆过氧化氢测定,结果为非透析组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且与SCr、BUN呈负相关;透析组显著降低,血透后较血透前呈升高趋势,提示机体抗氧化能力降低,氧自由基产生与清除平衡失调,长期血透可部分清除代谢毒物积聚,对改善氧自由基导致机体组织功能具损害有一定意义,同时对过氧化氢变化的机制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9.
慢性血液透析患者血浆肾素、血管紧张素及醛固酮的改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者测量了24例慢性肾衰病人血透前、后血浆肾素活性(PRA)、血管紧张素Ⅰ(ATⅠ)及血浆醛固酮(pA)水平。血透前PRA、ATⅠ及pA分别为0.34±0.30pg/ml/h.240.05±162.68及197.75±81.70ng/ml,血透后分别为0.55±0.38pg/ml/h.427.91±257.36及131.94±56.01ng/ml。血透后PRA及ATⅠ显著高于血透前,而pA则显著低于血速前。血透后PRA和ATⅠ的增高可能与血Na~+的丢失,血浆渗透压(Posm)的降低及超滤水伤后血液的浓缩有关。pA的降低可能与血K~+的降低或透析膜对pA的清除有关:血透患者死亡以心血管病变占首位,其中高血压是一个重要原因,约80%的慢性血透患者均有血压增高。为了探讨血透对慢性肾衰患者血浆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的影响,作者对21例维持性血透析者作了观察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患者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AS)的活性。方法采用放免法测定收缩压(SBP)<13.33kPa的CHF患者(A组,25例),SBP>13.33kPa的CHF患者(B组,28例)及健康人(对照组,25例)血浆肾素活性(PRA)、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及醛固酮(ALD)水平。结果A组及B组血浆PRA、AngⅡ和ALD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或0.01);A组血清钠、SBP及脉压/SBP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或0.01),A组血浆PRA、AngⅡ和ALD高于B组(P<0.05或0.01);A组血清钠、SBP及脉压/SBP显著低于B组(P<0.05或0.01)。结论CHF患者体内RAAS活性增高,且SBP<13.33kPa者高于SBP>13.33kPa者。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慢性肾功能不全(CRF)血透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正常对照组30例,CRF血透组30例,CRF未曾透析组36例。运用高效液相色谱仪测定其血浆总同型半胱氨酸(tHcy)水平;结果:CRF血透组与未曾透析组的血浆tHcy水平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01);结论:与CRF未曾透析组一样,血透组患者也存在轻、中程度的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  相似文献   

12.
作者采用RIA法检测了急性心肌梗塞(AMI)不同病期和并发心衰及休克患者和陈旧性心肌梗塞(OMI)患者血浆肾素活性(PRA)、血管紧张素Ⅱ(ATⅡ)和醛固酮(ALD)浓度,并对其临床意义作初步探讨。结果表明:①AMI患者PRA,ATⅡ和ALD浓度均高于正常组和OMⅠ组(P<0.05~0.001),ATⅡ浓度与PRA和ALD浓度均呈正相关(r=0.4511,r=0.7843)。②AMI患者PRA,ATⅡ和ALD浓度以急性期最高,恢复期最低,亚急性期居中。各期间比较,差异非常显著(P<0.01)。③AMⅠ合并心衰或休克患者的PRA,ATⅡ和ALD浓度明显高于无并发症者(P<0.05~0.01)。并指出AMⅠ患者RAS活性有自身动态变化规律,故测定其活性将有利于监测病情进展和判断并发症发生及估计予后,亦可将其作为判断治疗效果的指征。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维持性血透患者血浆TAFI与CRP相关性及临床意义。方法测定70例维持性血透患者血浆TAFI水平,并与慢性肾衰组(未血透)及正常对照组比较。维持性血透患者血浆TAFI与C反应蛋白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维持性血透患者血浆TAFI水平显著高于慢性肾衰组及正常对照组,并与C反应蛋白水平成正相关。结论维持性血透患者存在炎症、内皮功能损伤及纤溶抑制,可能与其心血管病变有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慢性肾功能衰竭、血液透析和腹膜透析患者血浆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变化规律及其临床意义.方法用胶乳增强散射浊度法测定122例患者(慢性肾衰未透析45例、血液透析32例和腹膜透析45例)的血浆hs-CRP,同时检测了总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白蛋白和前白蛋白,并与42名健康人比较.结果三组患者hs-CRP平均水平分别为慢性肾衰未透析组4.82(6.86 mg/L、血液透析3.58(4.28 mg/L、腹膜透析6.89(7.54 mg/L,均明显高于对照组1.78(2.26mg/L,统计学分析有显著性差异(P<0.01、P<0.05和P<0.001).各组hs-CRP>升高的比率分别为:慢性肾衰组44.44%、血液透析组40.63%、腹膜透析组62.22%,对照组14.28%.慢性肾衰未透析组hs-CRP水平的变化与肌酐水平有正相关关系(r=0.35,P<0.05);与白蛋白和前白蛋白有负相关关系(r=-0.34和r=-0.43,P<0.05).在血脂测定中,慢性肾衰未透析组和腹膜透析组的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而血液透析组与正常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结论慢性肾衰、血液透析和腹膜透析患者血浆hs-CRP平均水平都升高;检测hs-CRP水平对肾脏病患者心血管并发症的预防和治疗有一定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血钠水平与血浆肾素(PRA)、血管紧张素Ⅱ(AngⅡ)、醛固酮(ALD)及脑钠肽(BNP)水平的关系.方法 73例NYHAⅡ、Ⅳ级住院患者按血清钠水平分为正常血钠组(41例)和低血钠组(32例),测定并比较两组患者的血浆PRA、AngⅡ、ALD及BNP水平,并分析血清钠水平和上述指标的相关性 ;根据心功能级别分为心功能Ⅱ级组(20例)、Ⅲ级组(22例)和Ⅳ级组(31例),并分别进行组间血钠、PRA、AngⅡ、ALD、BNP水平比较.结果 ①与正常血钠组相比,低血钠组的心力衰竭患者血浆PRA、AngⅡ、ALD、BNP水平均显著升高 ;②相关分析显示,血钠与血浆PRA、AngⅡ、ALD、BNP呈显著负相关 ;③与心功能Ⅱ组比较,心功能Ⅲ、Ⅳ组的血浆PRA、AngⅡ、ALD、BNP水平显著升高,而血钠水平显著降低(P<0.05).结论 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血钠水平与PRA、AngⅡ、ALD、BNP水平呈负相关,可能促进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浆PRA、AngⅡ、ALD、BNP分泌增加.  相似文献   

16.
用放射免疫分析的方法测定了23例慢性肾衰维持性血透患者及22例慢性肾衰非透析患者的血浆内皮素水平,并与正常人对照。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维持性血透患者血浆脑钠肽(BNP)水平对透析充分性的评估价值。方法将62例维持性血透患者根据尿素清除指数(Kt/V)值分为透析充分组(Kt/V≥1.2)和透析不充分组(Kt/V<1.2),比较两组透析前后血浆BNP水平的变化。结果两组患者透析前血浆BNP水平无显著性差异,透析后血浆BNP水平均显著下降(P<0.01),但透析充分组较透析不充分组下降程度更明显(P<0.05)。透析前后血浆BNP水平变化与Kt/V呈显著正相关(P<0.01)。结论血浆脑钠肽水平能客观反映血透患者的透析充分性,可作为评估透析充分性的一个良好的生物学指标。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研究肾素 (RA)、血管紧张素Ⅱ (AⅡ )、醛固酮 (ALD)在不同性质急性脑血管病 (ACVD)中的含量及作用。方法 :采用放免分析法同步测定 2 4 6例ACVD患者及 6 3例正常对照组血浆RA ,AⅡ ,ALD含量。结果 :不同性质的ACVD患者 (即蛛网膜下腔出血组、脑出血组、脑梗死组 )在急性期RA ,AⅡ ,ALD含量较正常对照组显著升高 (P <0 0 1) ,且脑出血及蛛网膜下腔出血 (SAH )组两者均显著高于脑梗死组 ,(P <0 0 1) ,而脑出血组与SAH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结论 :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 (RAS)与ACVD密切相关 ,测定血浆RA ,AⅡ ,ALD含量 ,对推断ACVD患者病情及估计预后 ,指导治疗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肾素、血管紧张素及醛固酮活性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充血性心力衰竭 (CHF)患者肾素、血管紧张素和醛固酮活性的变化。方法 :采用放免法测定收缩压 (pSB) <13.33kPa的CHF患者 (A组 ,2 8例 ) ,pSB>13.33kPa的CHF患者 (B组 ,32例 )及健康人 (对照组 ,2 5例 )血浆肾素活性 (PRA)、血管紧张素Ⅱ (AngⅡ )及醛固酮 (ALD)水平。结果 :A组及B组血浆PRA、AngⅡ和ALD均明显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5或 0 .0 1) ;A组血清钠、pSB及脉压 /pSB显著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5或 0 .0 1) ;A组血浆PAR、AngⅡ和ALD高于B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5或 0 .0 1) ;A组血清钠、pSB及脉压 /pSP显著低于B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5或 0 .0 1) ;CHF患者脉压 /pSB与血浆AngⅡ及ALD呈负相关 (r=- 0 .4 6 2 ,P <0 .0 1;r=- 0 .4 4 3,P <0 .0 1)。结论 :CHF患者体内肾素 -血管紧张素 -醛固酮系统活性增高 ,且pSB<13.33kPa者高于pSB>13.33kPa者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慢性肾衰血透患者神经精神症状的常见原因及转归。方法选择在本院住院的41例出现神经精神症状的慢性肾衰血透患者为症状组,随机选择同期接受血透治疗的无神经精神症状的慢性肾衰患者23例为对照组,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因相当。分析患者出现神经精神症状的常见原因,比较两组患者年龄、透析龄、肾功能及血压水平。结果症状组中导致神经精神症状的常见原因为血透失衡综合征13例(31.71%)、脑血管意外8例(19.51%)、尿毒症脑病7例(17.07%)、其他13例(31.71%)。与对照组比较,血透失衡综合征及尿毒症脑病患者的透析龄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尿毒症脑病患者的肾功能血肌酐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脑血管意外患者的年龄、透析龄及血压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导致慢性肾衰血透患者神经精神症状的原因呈多样性,血透失衡综合征、脑血管意外及尿毒症脑病最常见,患者年龄、透析龄、肾功能及血压水平均可作为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