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肝硬化合并肾功能不全虽可以发生在各种急、慢性肝炎期,但更容易发生在病毒性肝炎后肝硬化(viral hepatitis cirrhosis,VHC)、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rimary biliary cirrhosis,PBC)和酒精性肝硬化(alcoholic liver cirrhosis,ALC)晚期,这是肝病中普遍而常见的疾病.  相似文献   

2.
乔京贵  肖锦嫒  刘河  陈继龙 《吉林医学》2012,33(7):1393-1394
目的:探讨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预后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统计分析自2005年~2011年住院206例患者资料,并分为好转组和死亡组,对影响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预后的因素进行分析。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两组间年龄、胃镜检查结果、肝功能分级、失血性休克、并发症中肝性脑病、肝肾综合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性别、病因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年龄、胃镜检查结果、肝功能分级、失血性休克、并发症可能是影响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预后的因素,临床上应加以重视。  相似文献   

3.
4.
肝硬化是各种慢性肝病发展的终末阶段,并发症多,死亡率高,在人类主要死亡病因中居第4位或第6位。同时肝硬化又是一种常见病,占我国内科总住院人数的4.3%~14.2%。为探讨肝硬化患者影响预后的因素,提高治疗效果,我们对222例住院患者的年龄、性别、child—pugh分级、预后、并发症及救治成功率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
肝硬化患者合并心电图异常鲜见报道。本文分析了 54例肝硬化患者的异常心电图 ,并探讨其发病机制。1 临床资料收集 1996年 2月~ 1998年 12月住院肝硬化患者 ,其中 54例心电图异常。所有病例均符合 1990年全国病毒性肝炎会议通过的诊断标准分类[1] ,并通过病史询问 ,检测空腹血糖、入院后 3d的血压观察及心脏超声检查排除了糖尿病、原发性高血压及其他原发性心血管疾病。 54例肝硬化患者中男 4 5例、女 9例 ,平均年龄 4 6 .5岁 (2 5~ 58岁 ) ;6例为布-加综合征所致肝硬化 ,其余均为肝炎后肝硬化。所有病例根据其腹水、血清胆红素、血清白…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分析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预后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样本医院收治的185例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治疗预后分为死亡组34例和存活组151例。对可能影响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预后的各因素,采取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两组患者年龄、呕血量、24 h内再出血、失血性休克、肝功能Chid-Pugh分级、胃镜检查结果、肝性脑病、肝肾综合征、腹水、血红蛋白(Hb)、血小板(PLT)、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总胆红素(TBIL)、血肌酐(Cr)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657、25.106、14.082、6.785、7.412、12.439、11.147、16.239,P<0.05;t=4.200、7.729、4.554、5.935、4.190、4.869、7.751,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失血性休克、肝性脑病、静脉曲张破裂出血、肝功能Chid-Pugh分级C级以及24 h内再出血进入回归模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相似文献   

7.
肝硬化患者的肾功能改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肝硬化患者的肾功能改变.方法 采用放射免疫法对61例肝硬化患者和25例健康对照者的尿α1微球蛋白、β2微球蛋白、免疫球蛋白和白蛋白(以下简称尿微量蛋白)进行了检测,并采用脲酶法测定了血尿素氮.结果 所测尿微量蛋白在肝硬化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且其浓度在肝功能Child A,B,C级各组中依次升高.血尿素氮仅在肝功能Child C级组中升高(P<0.05).结论 肝硬化患者存在肾小球和肾小管功能损害,肝功能越差肾损害越严重;尿微量蛋白能早期发现肝硬化肾损害.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肝硬化患者空腹血糖异常的发生情况及其对肝硬化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07年6月~2011年9月因肝硬化住院治疗的患者130例,观察不同肝损害程度空腹血糖异常发生情况及其对肝硬化患者预后的影响.结果:根据Child-Pugh计分分级,随肝功能损害加重,空腹血糖异常发生比例呈增加趋势;空腹血糖异常组肝硬化并发症发生率呈增加趋势,其中上消化道出血、肝性脑病及死亡的发生组间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肝硬化可引起血糖代谢异常,而血糖代谢异常在一定程度上促进肝硬化并发症的发生,并相应增加肝硬化患者病死率.  相似文献   

9.
肝硬化合并糖代谢异常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肝病时可有多种类型的糖代谢障碍,常见有糖耐量异常、糖原分解和糖异生作用减弱,导致血糖升高或低血糖。无论哪种类型的糖代谢障碍,都会对人体产生不利的影响,从而增加肝病治疗的复杂性,甚至影响肝病的治疗效果和预后。我院肝病科从2004年1月至2006年12月收住肝硬化患者96例,其中肝源性糖代谢异常31例,本文就肝硬化合并糖代谢异常对肝病严重程度的影响及其诊断治疗进行探讨分析。  相似文献   

10.
慢性肾功能衰竭(CRF)为多种肾脏疾病发展到最后的结果。笔者近遇到两例CRF合并异常泌乳者,现报告如下。1病例报告例1,患者,男,70岁。因“反复头晕、头痛10年,间断水肿、尿少3年,加重1周”入院。该患既往高血压病史10年,平素口服复方降压片、心痛...  相似文献   

11.
肝硬化患者糖代谢异常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肝硬化患者糖代谢变化的特点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对肝硬化代偿与失代偿病人的血糖及胰岛素水平进行监测,并与正常对照组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肝硬化失代偿组存在着糖耐量异常,餐后2小时血糖、血清空腹胰岛素、胰岛素释放指数显著高于代偿组和正常对照组(P<0.01).胰岛素敏感指数,显著低于代偿组和正常对照组(P<0.01).结论:糖代谢的调节在肝硬化代偿期内并无明显异常,而肝硬化发展到失代偿期时,则出现程度不一的糖代谢障碍.这与肝功能损害、胰岛素抵抗有关.  相似文献   

12.
急性肾功能衰竭预后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影响急性肾功能衰竭预后的因素,分析18例ARF临床资料,发现在出现ARF时,死亡组扔APACHEⅡ评分和年龄均高于存活组,而两组病人的血BUN和Cr无显著性差异;少尿型与非少尿型的死亡率差异无显著性,死亡组主要死因为多器官衰竭。  相似文献   

13.
乙型肝炎后肝硬化患者预后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刘雁  毛力 《浙江医学》2004,26(10):750-751
乙型肝炎(乙肝)后肝硬化病变较难控制,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时间及质量.了解影响乙肝后肝硬化患者预后的因素、有针对性地进行积极防治,在临床上有重要意义.对此,我们进行了探讨,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4.
张天琰  张鹂  吴秋慧  阳梅 《西部医学》2020,32(6):887-891
目的 分析多发性骨髓瘤(MM)合并肾功能损害患者临床特征以及患者预后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5月~2017年5月在我院治疗206例MM合并肾功能损害患者相关资料,分析患者临床特征、预后情况,随后对预后相关因素进行单因素与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所有患者中 有管型肾病、淀粉样变以及其他病变类型分别为108例、68例以及30例;管型肾病患者DS分期主要为Ⅲ期,淀粉样变患者DS分期主要为Ⅰ期,其他病变类型同样为Ⅲ期,三种肾脏疾病类型DS分期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患者中淀粉样变患者血红蛋白水平显著高于另两组(P<0.05),血清白蛋白水平和骨髓浆细胞比例:管型肾病>其他病变类型>淀粉样变,24 h蛋白尿:淀粉样变>管型肾病>其他病变类型,三种肾脏疾病患者血清白蛋白水平、骨髓浆细胞比例、24 h蛋白尿之间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管型肾病患者血肌酐水平显著高于另两组(P<0.05);管型肾病患者体内检出免疫球蛋白类型为不分泌型,而淀粉样变和其他病变类型患者检出免疫球蛋白主要为IgG型,三种肾脏疾病类型免疫球蛋白类型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种肾脏疾病患者单克隆轻链主要为λ型。206例患者中有4例患者在随访时间失访,202例患者2年累积生存率为891%,其中管型肾变、淀粉样变以及其他类型患者2年累积生存率分别为87.7%,91.0%与89.7%;患者白细胞计数、血红蛋白、血白蛋白、骨髓浆细胞比例、血β2 微球蛋白、血小板、DS分期与ECOG评分与患者预后情况存在相关性(P<0.05),性别、年龄、24h蛋白尿、血肌酐以及血钙水平等与患者预后情况没有相关性(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血β2 微球蛋白水平、ECOG评分、骨髓浆细胞比例升高,血白蛋白水平下降以及DS分期为患者预后不佳危险因素(P<0.05)。结论 多发性骨髓瘤合并肾功能损害患者肾脏病变主要以管型肾变为主,单克隆轻链主要为λ型,而血β2 微球蛋白水平、ECOG评分、骨髓浆细胞比例升高,血白蛋白水平下降与DS分期为导致患者预后不佳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国内外资料表明,大量放腹水是治疗肝硬化合并腹水的有效方法之一,但对其疗效及可能的并发症还存在着争议。为探讨其对肝硬化患者的影响,我们研究了放大量腹水后患者白蛋白、肾功能、电解质的变化及其与常规治疗的差异,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肝硬化患者住院期间发生静脉血栓栓塞(venous thromboembolism, VTE)的临床特点及死亡危险因素,为合理诊断及治疗提供循证学依据。方法 选取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住院的27 693例肝硬化患者,采用回顾性研究的方法,对患者的住院资料及出院诊断进行汇总,纳入住院期间新出现的VTE患者,按照出院结局分为死亡组和生存组,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和死亡危险因素。结果 27 693例肝硬化患者住院期间发生VTE共计102例,发生率为0.37%,发生VTE死亡14例,死亡率为13.7%。死亡组既往有肾功能不全史比例、并发肝衰竭比例及WBC、BUN、D-二聚体水平高于生存组[57.1%比15.9%,50.0%比20.5%,7.20(4.99,11.54)×109/L比5.18(3.73,7.11)×109/L,8.29(5.88,14.51)mmol/L比5.59(4.19,8.18)mmol/L,2 645.00(1 865.00,3 153.00)μg/L比887.00(428.00,2 308.50)μ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肝硬化患者心功能改变,探讨其与肝功能的关系,以及可能对心功能改变产生影响的因素。方法 60例肝硬化患者(肝硬化组),按照肝功能Child-Pugh分级,A级22例(A组),B级22例(B组),C级16例(C组)。25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利用超声心动图测量静息状态下左室直径(LVd)、左房直径(LAs)、右室直径、E/A值、室间隔厚度、左室后壁厚度(LVPW)、主动脉瓣环直径(AAO)、左室射血分数以及二尖瓣、主动脉瓣、肺动脉血流速度等指标。所有的患者均于治疗前进行血常规、肝肾功能、凝血功能检测。结果 LVd:肝硬化组[(43.47±4.56)mm]大于对照组[(41.61±2.66)mm](P=0.022);LAs:肝硬化组[(31.18±4.38)mm]大于对照组[(27.84±2.73)mm](P=0.000),A组[(30.62±4.88)mm]小于C组[(33.68±4.34)mm](P=0.016),B组[(29.91±3.13)mm]小于C组(P=0.003),A组与B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37)。AAO:肝硬化组[(29.11±3.00)mm]大于对照组[(26.45±2.40)mm](P=0.000);LVPW:肝硬化组[(9.90±1.06)mm]大于对照组[(9.34±0.76)mm](P=0.009);E/A值:肝硬化组(1.00±0.31)小于对照组(1.22±0.33)(P=0.006)。LAs与Child-Pugh积分无明显相关性(r=0.235,P=0.070),但与白蛋白水平呈负相关(r=-0.304,P=0.020)。结论肝硬化患者存在左心功能不全,以舒张功能不全为主,提示肝硬化心肌病的存在。心功能减退可能与大量腹腔积液、低蛋白血症具有一定关系。当肝硬化患者行心脏二维多普勒超声出现LAs增大、E/A<1时需要注意肝硬化心肌病的可能。  相似文献   

18.
王先安 《河北医学》2016,(4):582-586
目的:探究海南省陵水黎族地区县人民医院肝硬化患者病因及其预后影响因素.方法:收集2010年至2013年在陵水县人民医院住院治疗,且居住地址在陵水县并明确诊断为肝硬化病例完整病例的临床资料,应用SPSS19.0统计软件包对收集到的临床资料进行描述性分析和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以了解患者病因及其预后影响因素.结果:在375例肝硬化患者中有233例患者肝硬化病因为乙型病毒性肝炎(62.13%),其次为乙肝合并酒精性肝炎、非酒精性脂肪肝、自身免疫性肝病等.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Child-Pugh分级C级、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评分≥30和并发症种类≥3是患者预后欠佳的危险因素.结论:海南省陵水县肝硬化患者以乙型肝病毒感染和酒精性肝炎最为常见.在临床工作中,加强乙型肝病毒感染监测和管理,有效控制饮酒,一旦确诊为肝硬化,应争取时间给予积极治疗,减缓患者病情的进展,改善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9.
张美华 《黑龙江医学》2014,(11):1273-1274
目的:探讨益生菌对肝硬化患者的机体免疫功能以及血浆中内毒素水平和血清中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 选择本院36例肝硬化患者作为实验对象,给予常规的护肝保肝药物以及益生菌制剂,给药时间持续4周,使用流式细胞术在用药前后对患者进行检测,观察患者外周T细胞总数、亚群情况以及其自然杀伤细胞的水平。将偶氮基质显色法与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结合使用测定患者血清中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即IL)-1β、IL-10、TNF和血浆中内毒素的水平。结果 经测定肝硬化患者体内外周T细胞(即CD3)以及CD4总数明显低于正常水平(P<0.05),采用益生菌制剂治疗后,患者体内CD3和CD4的亚群水平明显升高(P<0.05);患者血清中IL-1β、IL-10、TNF的水平显著改善(P<0.05)。结论 益生菌制剂对患者免疫功能紊乱有改善作用,且疗效确切,安全可靠,在临床中可以将其推广作为治疗慢性肝病的一种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20.
乙肝后肝硬化预后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郭堑  曾菲 《华夏医学》2003,16(2):185-186
目的:探讨乙肝后肝硬化的年龄、性别、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指标与预后的关系。方法:应用统计学方法对120例乙肝后肝硬化患者的年龄、性别、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指标进行逐项分析。结果:年龄、性别、腹水、肝性脑病、上消化道出血、肝肾综合征、胆红素(TBiL)、白蛋白、凝血酶原时间活动度(PTA)、总胆汁酸(TBA)、胆固醇(CHO)、血钠、血小板等13项指标与乙肝后肝硬化患者的预后有密切相关性。结论:乙肝后肝硬化患者的年龄、性别、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等13项指标可判断疾病的预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