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观察苯那普利与缬沙坦对原发性高血压合并胰岛素抵抗 (IR)以及高尿酸血症 (HU)患者相关参数的影响。方法 :60例原发性高血压合并胰岛素抵抗以及高尿酸血症患者分成苯那普利治疗组 (A组 )、缬沙坦治疗组 (B组 ) ,疗程 8周 ,观察治疗前后两组间血压、空腹血糖、血清胰岛素水平、血尿酸、胰岛素敏感指数 (ISI)的变化。结果 :两组治疗前后收缩压、舒张压、空腹血清胰岛素水平皆有显著下降 ,胰岛素敏感指数 (ISI)与治疗前相比有明显上升 ,缬沙坦组血尿酸较治疗前有明显下降 ,而苯那普利组差异无显著性。结论 :苯那普利与缬沙坦对于合并有胰岛素抵抗以及高尿酸血症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皆有降压和改善IR作用 ,缬沙坦还具有降低血尿酸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氯沙坦和苯那普利联用与苯那普利单用,对高血压胰岛素抵抗性和左室肥厚的影响。方法:61例高血压病左室肥厚患者随机分为氯沙坦与苯那普利联用组(31例)和苯那普利单用组(30例),经过6个月治疗。结果:联用组与单用组比较,收缩压和舒张压降低,血清空腹胰岛素浓度降低和胰岛素敏感性指数升高,左室重量指数下降等差异均有显著意义(P<0.05),而空腹血糖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治疗方案间对血钾,肌酐的影响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氯沙坦与苯那普利联用治疗高血压病左室肥厚可产生更有益的疗效,且安全和耐受良好。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高血压病患者血清Ⅲ型前胶原 (PC Ⅲ )和血管紧张素Ⅱ (AngⅡ )含量的变化以及苯那普利对其影响。方法 用放免法检测 2 0例健康人 (对照组 )及 46例高血压病患者 (高血压病组 )PC Ⅲ和AngⅡ水平 ;观察高血压病组经苯那普利治疗前后上述指标变化并与对照组进行对比。结果 高血压病组较对照组PC Ⅲ和AngⅡ水平明显升高 (P <0 .0 5 ,P <0 .0 1) ,高血压病组用苯那普利治疗后PC Ⅲ和AngⅡ水平显著下降 (P <0 .0 5 )。结论 高血压病患者心肌胶原合成活跃 ,苯那普利可降低血清PC Ⅲ和AngⅡ水平 ,改善心肌胶原代谢异常  相似文献   

4.
为探讨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 (ACEI)对糖尿病肾病患者的作用 ,把 5 6例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合并糖尿病肾病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治疗组 ,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苯那普利。结果显示 ,治疗组较对照组具有显著的降低尿白蛋白排泄率 (UAER)、血尿素氮 (BUN)、血清肌酐 (SCr)及升高内生肌酐清除率 (CCr)作用。提示苯那普利对糖尿病肾病有明显的保护作用。苯那普利对肾脏的保护不单纯依赖于其降低系统血压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苯那普利联合罗格列酮治疗42例糖尿病肾病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本文采用苯那普利联合罗格列酮治疗糖尿病肾病患者,并与单独应用苯那普利治疗的对照组进行了疗效比较.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和对照组的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24h尿蛋白、血肌酐水平与治疗前相比均有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苯那普利联用罗格列酮治疗糖尿病肾病的效果明显优于单独使用苯那普利,双管齐下,既降血压,又增加组织对胰岛素敏感性,两种药物互补不足,协同作用,取得的治疗效果更好,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6.
苯那普利对2型糖尿病患者血脂、胰岛素敏感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苯那普利对2型糖尿病患者血脂及胰岛素敏感性的作用。方法 应用苯那普利对2型糖尿病患者45例进行干预治疗8周前后作自身对照。结果 应用苯那普利后2型糖尿病患者空腹血糖水平、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无显著变化,而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脂蛋白(a)均较前明显降低,胰岛素敏感性显著增强。结论 2型糖尿病患者应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有助于改善脂代谢紊乱及增加胰岛素敏感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苯那普利对高血病患者血浆内皮素(ET)的影响。方法 对照组为52例健康人,治疗组为56例高血压病患者,治疗组用苯那普利治疗4周,分别测定苯那普利治疗前后及对照组的血浆ET浓度。结果 ①治疗组血浆ET浓度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1);②高血压病患者血压水平与ET有良好相关性;③治疗组苯那普利治疗4周后血浆ET浓度显著下降(P<0.01)。结论 高血压病患者血浆ET浓度升高,苯那普利可降低高血压病患者血浆ET浓度。  相似文献   

8.
郑琼  张道进  陈晓健 《吉林医学》2011,(6):1066-1067
目的:观察贝那普利与氯沙坦对原发性高血压合并胰岛素抵抗(IR)以及高尿酸血症(Hu)患者相关参数的影响。方法:60例原发性高血压合并胰岛素抵抗以及高尿酸血症患者分成贝那普利治疗组(A组)、氯沙坦治疗组(B组),疗程8周,观察治疗前后两组间血压、空腹血糖、血清胰岛素水平、血尿酸、胰岛素敏感指数(ISI)的变化。结果:两组治疗前后收缩压、舒张压、空腹血清胰岛素水平皆有显著下降,胰岛素敏感指数(ISI)与治疗前相比有明显上升,氯沙坦组血尿酸较治疗前有明显下降,而贝那普利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贝那普利与氯沙坦对于合并有胰岛素抵抗以及高尿酸血症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皆有降压和改善IR作用,氯沙坦还具有降低血尿酸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 :了解苯那普利能否治疗肾移植术后红细胞增多症 (PRTE)及微量白蛋白尿。方法 :6例PRTE患者给予硫唑嘌呤、环孢素A及泼尼松三联免疫抑制治疗。待血RBC高于 6.0× 10 1 2 /L ,Hb高于 170 g/L后给予苯那普利 10mg/d ,连续 6周 ,然后再停药 6周。分别于用药前、后及停药 6周后测定WBC、Hb、血清肌酐、血清尿素氮、血压、夜尿量及尿白蛋白。结果 :使用苯那普利后 ,RBC及Hb下降到正常 ,舒张压显著下降 ,夜尿量及尿白蛋白显著减少。但停药后上述指标又恢复至用药前水平。血清肌酐、血清尿素氮无显著变化。结论 :苯那普利治疗PRTE安全有效 ,并显著改善尿白蛋白排泄量。  相似文献   

10.
观察 5 0例绝经前高血压患者口服苯那普利 6个月对胰岛素抵抗的影响。结果表明治疗后与治疗前相比 ,胰岛素抵抗 (IR)组和胰岛素敏感性正常 (NIS)组血压均明显降低 (P <0 0 1) ,IR组基础胰岛素和葡萄糖负荷后 0 5、1、2、3h血清胰岛素和 2、3h血浆C肽也显著降低 (P <0 0 5~ 0 0 1) ,1、2h血糖亦稍降低 ,但无显著差异 (P >0 0 5 )。NIS组治疗前后血胰岛素和C肽则无明显改变。两组治疗前后的血糖和血清脂蛋白组分亦无显著改变。结论 :在绝经前高血压患者口服苯那普利在有效降压的同时 ,可明显改善存在的胰岛素抵抗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氯沙坦联合苯那普利对早期糖尿病肾病(DN)血清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和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的影响。方法早期DN患者90例随机分为3组,A组给予氯沙坦100 mg.d-1,B组给予苯那普利10 mg.d-1,C组给予氯沙坦50 mg.d-1和苯那普利5 mg.d-1,疗程3个月,比较治疗前后血TGF-β1和MCP-1水平的变化。结果3组DN患者血清TGF-β1和MCP-1水平均明显低于治疗前水平(P<0.05),而且C组TGF-β1和MCP-1水平在治疗后明显低于A组和B组(P<0.01)。结论氯沙坦和苯那普利联用比单用具有更显著的降低DN患者血清TGF-β1和MCP-1水平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外探讨血管紧张素化酶抑制剂(ACEI)对糖尿病肾病患者的作用,把56例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合并糖尿病肾病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治疗组,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苯那普利。结果显示,治疗组较对照组具有显著的降低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血尿素氮(BUN)、血清肌酐(SCr)及升高内生肌酐清除率(CCr)作用。提示苯那普利对糖尿病肾病有明显的保护作用。苯那普处对肾脏的保护不单纯依赖于其降低系统血压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心力衰竭患者可溶性肿瘤坏死因子受体I(STNF-RI)血清水平的变化及ACEI对STNF-RI的影响。方法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测定了CHF患者62例和正常对照组30例的血清STNF-RI水平。并观察心功能Ⅲ级以上CHF患者用苯那普利治疗1个月后的STNF-RI血清水平。结果STNF-Rl在心功能Ⅱ、Ⅲ、Ⅳ级患者,均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升高(P<0.01);而且随着心功能的恶化,血清STNF-RI水平逐渐升高,各级CHF患者之间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苯那普利治疗组STNF-RI水平明显下降(P<0.05)。结论CHF患者血清STNF-RI水平升高,尤其是心功能Ⅲ、Ⅳ级的患者更为明显;STNF-RI可以作为病情严重程度的判断指标;苯那普利可降低CHF患者血清STNF-RI水平。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氯沙坦对高血压胰岛素抵抗(IR)的影响.方法将100例按WHO标准选择非肥胖轻中度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氯沙坦治疗组:每日服氯沙坦50~100mg;苯那普利组:每日服苯那普利10mg,均为每日清晨8时1次口服,疗程12月.治疗前后测血压、空腹及餐后2小时血糖及胰岛素,计算胰岛素敏感指数(ISI),并设正常对照组.结果两组血压均明显下降(P<0.01),组间无差异(P>0.05);治疗前各组空腹血糖无明显差异,两组餐后2小时血糖、空腹及餐后2小时胰岛素显著升高(P<0.01),ISI显著降低(P<0.01).治疗后上述指标显著改善(P<0.01),且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不良反应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氯沙坦和苯那普利均能改善高血压胰岛素抵抗,且使胰岛素敏感性恢复正常.  相似文献   

15.
目的:比较氯沙坦与苯那普利降压及降尿酸作用。方法:将60例原发性高血压伴高尿酸血症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分别给予氯沙坦50mg/d和苯那普利10mg/d,疗程4周。观察两组的降压效果及对血尿酸水平的影响。结果:氯沙坦组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血压、血尿酸均显著下降(P<0.05)。苯那普利组治疗后血压显著下降(P<0.05),血尿酸水平治疗前后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氯沙坦与苯那普利降压作用相似;氯沙坦除有降压作用外,还可降低血尿酸;高血压伴高尿酸血症的患者,氯沙坦为首选药物。  相似文献   

16.
为探讨苯那普利对胰岛素敏感性的影响,我们以高胰岛素诱导培养法复制的胰岛素抵抗(IR)原代大鼠肝细胞模型为研究对象,采用3H一葡萄糖掺入试验等技术,了解含有苯那普利活性形式一苯那普利拉的大鼠血清对IR细胞模型及对照大鼠肝细胞的胰岛素刺激下的葡萄糖掺入率、胰岛素酶活性及胰岛素受体数目的影响。结果显示,含苯那普利拉的血清能显著提高IR细胞模型及对照细胞的胰岛素介导的葡萄糖摄取和利用能力,对IR细胞模型的作用尤为显著。但对胰岛素酶活性及胰岛素受体数目无明显影响。本研究提示,苯那普利在体内的活性形式能提高胰岛素靶细胞的胰岛素敏感性,并对皿的发展有一定的阻止作用。  相似文献   

17.
吕少华 《吉林医学》2012,33(18):3905
目的:探讨苯那普利与辛伐他汀联合治疗糖尿病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72例糖尿病肾病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其中研究组采用苯那普利与辛伐他汀联合治疗,而对照组患者则单独给予苯那普利治疗。结果:研究组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χ2=6.82,P<0.05)。两组患者在治疗后24 h尿蛋白定量(Upr)、血清肌酐(SCr)、尿素氮(BUN)及空腹血糖(FPG)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而且研究组的下降幅度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苯那普利与辛伐他汀联合治疗糖尿病肾病,可以从多方面延迟糖尿病肾病的进展,显著改善肾功能,大大提高对糖尿病肾病的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苯那普利联合氯沙坦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0例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每组35例,苯那普利合用氯沙坦为治疗组,单用苯那普利为对照组,观察用药前及用药8周后血压、尿蛋白、血尿素氮(BUN)、血清肌酐(Scr)、尿酸(UA)和钾的变化。结果治疗8周后两组血压、尿蛋白、血尿素氮(BUN)、血清肌酐(Scr)、尿酸(uA)均有下降,与治疗前相比较差异有屁著性(P〈0.05),血清钾的变化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和对照组比较血清肌酐、尿酸有显著降低(P〈0.05)。对照组有5例患者出现十咳,治疗组未见干咳。结论苯那普利联用氯沙坦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要优于单用苯那普利治疗。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苯那普利(ACEI)、缬沙坦(ARB)及两药联合应用对慢性肾小球疾病患者血清血管紧张素Ⅱ(AngⅡ)、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水平的影响。方法89例伴有蛋白尿的慢性肾小球疾病患者随机分为3组,苯那普利组(ACEI)、缬沙坦组(ARB)和联合组(苯那普利+缬沙坦),疗程8~12周。分别检测各组的AngⅡ、TGF-β1、肾功能、24h尿蛋白定量及血压。结果苯那普利组及联合治疗组血清AngⅡ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缬沙坦组血清AngⅡ水平较治疗前上升(P<0.05),各组血清TGF-β1水平均较治疗前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治疗后各组间单因素方差分析表明,联合治疗组血清TGF-β1水平与单独用药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各组蛋白尿均降低(P<0.05),苯那普利组及缬沙坦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治疗组降低蛋白尿疗效优于苯那普利组及缬沙坦组(P<0.05)。结论苯那普利和缬沙坦联合治疗慢性肾小球疾病,可下调AngⅡ、TGF-β1的表达,进一步降低蛋白尿。  相似文献   

20.
三种降压药对高血压者血浆内皮素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不同类型降压药物对血浆内皮素(ET)的影响。方法选择62例Ⅱ、Ⅲ期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分别用苯那普利、氨氯地平、美托洛尔口服治疗观察6个月。结果治疗后随着血压的降低,苯那普利、氨氯地平两组的血浆ET显著下降(P<0.01),而美托洛尔组无显著性改变。在苯那普利与氨氯地平组,治疗后血浆ET下降幅度与血压下降幅度呈显著相关性。结论苯那普利与氨氯地平治疗高血压可以同时改善动脉内皮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