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赵晓燕 《中国全科医学》2007,10(22):1901-1902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是脑血管病的一个常见类型,其表现为一过性失语、一侧肢体活动不灵、头晕、晕厥等。而晕厥的特点是突发、短暂,就诊时多已恢复正常。医生不能观察到发病的过程,因此,老年晕厥常被首诊为脑血管病———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现将我院2000~2006年收治的14例误诊病例分析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14例误诊患者均来自我院。其中男10例,女4例。年龄60~78岁。既往病史:脑梗死2例,冠心病2例,高血压5例,心脏瓣膜病1例,糖尿病2例。1.2主要临床表现患者均有晕厥发作,发作1次1例(7.1%),2~3次9例(64.3%),≥4次4例(28.6%)。情绪激…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路路通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疗效。方法:路路通20ml加5%葡萄糖250ml,或0.9%氯化钠250ml,每天1次静点,14天为1疗程。结果:总治愈率92.1%。结论:路路通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疗效肯定,适合社区治疗。  相似文献   

3.
4.
笔者在临床工作中,以活血化瘀为主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以下简称TIA)56例,取得较好疗效,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病因及发病机制、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对40例TIA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TIA临床诊断主要依据临床表现,症状发作持续时间界限应该改为1小时,治疗应针对不同的危险因素采取相应措施。结论:对TIA患者应尽早做诊断检查和开始治疗,减少脑梗死的发病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病因及发病机制、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对50例TIA患者的诊治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TIA临床诊断主要依据临床表现,症状发作时间界限应改为1h.结论:对TIA患者应尽早做诊断检查和开始治疗,减少脑卒中发病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老年人频发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有效的治疗方法。方法:选择老年人频发TIA患者80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0例,给予尿激酶治疗50万U,静滴3天,然后给予奥扎格雷钠注射液80mg,静滴15天。对照组40例,除不给予尿激酶外,两组其他治疗相同。观察治疗前后临床效果、凝血指标、不良反应,统计学处理。结果:治疗组24小时内TIA发作控制率70%,3天内TIA发作控制率95%,〉3天发作控制率5%,无进展为脑梗死的病人。对照组24小时内TIA发作控制率12.5%,3天内TIA发作控制率52.5%,〉3天发作控制率35%,进展为脑梗死12.5%。两组疗效比较有非常显著差异(P〈0、01)。治疗组无凝血指标的改变,无不良反应。结论:小剂量尿激酶联合抗血小板聚集治疗频发TIA有效、安全,可常规应用。  相似文献   

8.
吴兆华  曹建 《基层医学论坛》2008,12(29):876-877
目的分析45例TIA的临床特点,探讨病因及预后。方法回顾分析2004年-2006年我科收治的45例患者。结果颈内动脉系统TIA28例,椎基底动脉系统TIA17例,经抗凝、扩血管等治疗后,40例症状得到有效控制,5例发展成脑梗死。结论积极有效地治疗TIA,可以减少脑梗死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刘滋琴 《大家健康》2013,(4):158-159
目的:探讨短暂性脑缺血的护理。方法:对我科32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应用小剂量肝素钠治疗,并实施相应的护理措施。结果:本组患者经治疗后TIA发作中止,14d内无复发,1例14d内TIA反复发作,但发作频率及每次发作持续时间明显缩短。仅2例出现注射部位皮下紫殿,停用药后逐渐消失,余无其他不良反应及死亡病例。结论:经过仔细的观察和精心的护理,不但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而且提高了治愈率。提高了患者的健康水平和自我保护意识,并可促进患者的康复,达到了满意的护理效果。  相似文献   

10.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TIA)是脑卒中的高危因子,目前,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TIA的发病率不断上升,因此,针对TIA的病因进行积极有效的个体化的预防及治疗,明确TIA的病因尤为重要.现将我科3年来收治的108例TIA患者的临床、生化以及影像学检查资料进行分析,探讨TIA发作的病因.  相似文献   

11.
程麒麟 《中外医疗》2012,31(4):108-108
目的探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临床特点及诊疗。方法选取2009年3月至2010年12月我院收治的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36例,通过临床观察、检查,分析致病原因和特点。结果 36例患者中,24例(66.7%)为颈内动脉系统短暂性脑缺血发作,12例(33.3%)为椎基底动脉脑缺血发作,以上患者有动脉粥样硬化者29例(80.6%)。结论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多与动脉粥样硬化有关,病变部位主要为颈内动脉系统和椎基底动脉系统。  相似文献   

12.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TIA是短暂的反复发作的脑局部供血障碍,引起短暂性神经功能缺失,TIA是脑卒中的重要危险因素,约30%的TIA患者会发生脑梗死Ⅲ。近年来对TIA的定义、病因、发病机理、诊断及影像、治疗又有新的认识。今将有关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3.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是指一过性脑缺血导致供血区的神经功能障碍.正确的心理护理,促进了患者的早日康复.通过对 15例清醒的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临床观察,针对性的心理护理,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4.
Cerebralhemorrhageandtransientischemicattack通常认为,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ransientlschemicAt-tack简称TIA)易导致缺血性脑血管病。我们在临床工作中发现TIA后也可发生脑出血。现将我院收治的7例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7例脑出血患者,男4例,女3例,年龄45~65岁,平均52.7±7.6岁。有高血压病史5例,糖尿病史2例。脑出血发病前均有确切的TIA发生,TIA1次3例,2次者3例,3次考1例。7例患者均根据“1995年中华医学会全国脑血管疾病会议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而确诊。TIA距离脑出血发生时间:6~24h3例;24…  相似文献   

15.
目的:本文旨在通过对26例青年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患者的DSA分析来探讨血管因素在年青人脑血管病中发生的影响.方法:自2007年5月至2009年5月根据1995年全国第四届脑血管会议修订的标准选出26例TIA患者(平均年龄39岁),分析其DSA影像.结果:在26例患者DSA影像中,发现问题的有20例,其中先天性血管病变有4例(20%),狭窄或闭塞的有16例(80%).后者中累及颅外血管12支(37.5%),颅内血管20支(62.5%).可见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脱落也是年轻人TIA发生的主要原因之一.预防动脉粥样硬化或许将是降低青年卒中发生的一个主要方向.结论:血管病变是缺血性疾病的发生基础,DSA能很好的帮助我们了解TIA中年轻人的血管情况,对预防卒中的发生能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徐红英 《中国医疗前沿》2009,4(24):38-38,61
目的积极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预防脑梗死。方法对86例患者进行临床分析。结果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动脉粥样硬化、血管狭窄或者闭塞是本病重要的危险因素。结论积极控制危险因素,降低缺血性脑卒中的远期危险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的病因,为有针对性的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119例TIA患者的临床资料,并以缺血性卒中TOAST病因分型为基础,对其进行病因分类.结果:本研究的119例TIA患者,分为:动脉狭窄相关的TIA89例(74.79%),心脏病相关TIA 21例(17.65%),特殊原因6例(7.56%),不明原因3例(2.52%).结论:TOAST病因学分型方法可用于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进行病因学分析.  相似文献   

18.
19.
目的:探讨高血压合并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发病原理、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收集高血压合并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患者88例,进行24h动态血压检查和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显像仪检查舒张末期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治疗方案采用口服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类依那普利10mg/d,抗血小板药阿司匹林75mg/d+氯吡格雷75mg/d,肝素100mg静滴,或可用肝素50mg静注,低分子肝素4000IU皮下注射3~5d;疏血通6m1+0.9%生理盐水静脉滴注,口服阿托伐他汀钙片20mg。结果:临床分型颈动脉系统40例,椎基动脉系统48例;24h平均收缩压(24hASBP)152.8±12.2mmHg,24h平均舒张压(24h-ADBP)81.8±8.0mmHg;舒张末期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1.18±0.20mm;患者治疗后血压显著缓解,血脂和凝血指标均显著改善。随访6个月,总有效率93.2%。结论:高血压是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独立危险因素,采用降压、稳定血压,降低血小板的功能,抗血小板聚集,阻止纤维蛋白形成,抗凝,稳定粥样斑块,改变不良饮食结构及生活习惯,可收到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