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急性胰腺炎是多种病因导致胰酶在胰腺内被激活后引起胰腺组织自身消化、水肿、出血甚至坏死的炎症反应。是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急症之一,多见于青壮年。其病变轻重不一,可分为急性水肿型和急性出血坏死型,90%病人为急性水肿型,预后良好,极少数病人为出血坏死型,并发症多,死亡率高。1临床资料:(1)病因。急性胰腺炎的病因很多,但多数  相似文献   

2.
急性胰腺炎是指多种病因导致胰酶在胰腺内被激活后引起胰腺组织自身消化、水肿、出血甚至坏死的化学性炎症反应。临床症状轻重不一,轻者以胰腺水肿为主,表现为急性上腹痛、恶心、呕吐、发热等,数日可自愈,称轻症急性胰腺炎(水肿型胰腺炎)。重者有胰腺出血坏死,常继发休克和腹膜炎,病情凶险,死亡率高,称重症急性胰腺炎(出血坏死型胰腺炎)。急性胰腺炎可见于任何年龄,但以青壮年居多。  相似文献   

3.
中药清胰汤治疗重症胰腺炎的观察和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急性胰腺炎是因胰腺分泌的消化酶引起胰腺组织自身消化的化学性炎症,临床主要表现为急性上腹痛、发热、恶心、呕吐、血和尿淀粉酶增高,白细胞计数上升,重症伴腹膜炎休克等并发症,分为水肿型和出血坏死型,出血坏死型胰腺炎又称重症胰腺炎(SAP),其死亡率高达50%[1],  相似文献   

4.
急性重症胰腺炎诊断治疗进展——诊断和内科治疗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赵万蓉 《重庆医学》1996,25(5):300-303
从1889年FiTz首次报道急性胰腺炎,指出其病理学特点为胰腺出血、坏死、化脓,以及弥漫性脂肪坏死以来,学者们进行了大量临床观察和实验研究,对其发病机理、病理生理学改变已有相当深入的认识,诊断和治疗方面也取得了相当进展。但是,急性胰腺炎的病情复杂多变,轻症和重症程度不等。轻症只有短时腹痛和轻度临床表现,容易治愈,重症则可早期出现休克,病程进展难以预料,常并发多脏器功能不全,死亡率目前仍高达30~100%,是当今医学上的一大难题。急性重症(出血坏死型)胰腺炎占全部急性胰腺炎的5~16%。1989年重庆医科大学姚檫祥统计1041例急性胰腺炎中,水肿型(轻、中型)948例,占91.1%(死亡2例,占0.2%),出血、坏死型93例,占8.9%(死亡30例,占32.3%)。  相似文献   

5.
一、关于出血坏死性胰腺炎的诊断急性胰腺炎常可分水肿型和出血坏死型二种,两者发生率约为9∶1~8∶2。出血坏死型虽较水肿型罕见,但其病变却远比水肿型严重,其病死率可达10~50%以上,而水肿型的死亡率一般不超过1~3  相似文献   

6.
单味大黄治疗急性胰腺炎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玉芳 《河北医学》1999,5(2):76-77
急性胰腺炎是指胰腺及其周围组织被胰腺分泌的消化酶自身消化的化学性炎症,是常见的消化系急症之一。临床可分为急性水肿型胰腺炎和急性出血坏死型胰腺炎。水肿型胰腺炎病死率约在3~10%,出血坏死型胰腺炎,常伴发多脏器功能衰竭,病死率高达50%以上[1]。因此...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究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omputed Tomography,CT)影像诊断对急性胰腺炎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3年5月至2015年5月收治的80例急性胰腺炎患者临床资料,以手术结果作为对比标准,总结CT影像诊断在急性胰腺炎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结果经手术证实,80例急性胰腺炎患者中急性水肿型64例、出血坏死型16例,CT影像诊断结果为急性水肿型64例、出血坏死型14例,诊断准确率为97.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T影像诊断急性胰腺炎准确率高,诊断过程无创、无痛,可以作为临床诊断工作的首选方案而加以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8.
<正>急性胰腺炎(acute pancreatitis)是多种病因导致胰酶在胰腺内被激活后引起胰腺组织自身消化、水肿、出血甚至坏死的化学性炎症反应。临床以急性上腹痛、发热、恶心、呕吐、血和尿淀粉酶增高等为特点。病变程度轻重不等,轻者以胰腺水肿为主,临床多见,病情常呈自限性,预后良好,又称为轻症急性胰腺炎(MAP)。少数重者的胰腺出血坏死,常伴有继发感染、腹膜炎和休克等多种并发症,病死率高,称为重症急性胰腺炎(SAP)。病理常分为2型,急性水肿型胰腺炎和急性坏死型胰腺炎。本病可见于任何年龄,以青壮年居多,女性高于男性,约为男性的2倍。  相似文献   

9.
急性胰腺炎临床上分急性水肿型和出血坏死型。前多见,预后良好。出血坏死型虽少见,但病情急重,并发症多,死亡率高达30%-70%。目前主要采用非手术综合治疗。我科自1999-01/2000-12应用善得定治疗为主(并同时给予足量抗生素、禁食、禁水、胃肠减压、静脉营养补液)治疗急性胰腺炎16例,疗效满意,现将观察和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螺旋CT结合临床指标对急性胰腺炎的诊断价值.方法 分析经临床确诊的87例急性胰腺炎患者的影像检查资料,并检测其血清淀粉酶和脂肪酶浓度.结果 水肿型胰腺炎36例,出血坏死型胰腺炎51例,急性水肿型胰腺炎患者的螺旋CT诊断准确率为75%;51例出血坏死型胰腺炎患者的诊断准确率为100%.急性胰腺炎患者的螺旋CT诊断准确率为89.7%,而螺旋CT结合血淀粉酶和脂肪酶诊断准确率可达100%.水肿型胰腺炎中,Balthazar CT分级A,B之间血淀粉酶及脂肪酶值有显著差异;出血坏死型胰腺炎中,Balthazar CT分级C,D级与E级之间血淀粉酶及脂肪酶值有显著差异.结论 螺旋CT结合血淀粉酶和脂肪酶诊断准确率高,两者结合能全面提高对急性胰腺炎患者的诊断率和病情变化的掌握.  相似文献   

11.
急性胰腺炎的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期以来,临床上根据急性胰腺炎(Acute pancreatitisAP)的病理变化将其分为急性水肿型和出血坏死型两类。1992年亚特兰大AP国际会议,通过一个以临床资料为根据且比较实用的AP分类法,将AP分为轻型和重型两类。重型AP是指AP伴有器官功能衰竭和(或)局部台并症(例如坏死、脓肿或假性囊肿)。器官功能衰竭是指休克  相似文献   

12.
急性胰腺炎是一种由于胰管阻塞,胰管内压力突然增高以及胰腺血液供应不足等原因引起的胰腺急性炎症。在外科急腹症中它的发病率反次于急性阑尾炎、急性肠梗阻、急性胆囊炎和胃、十二指肠穿孔。它分为单纯水肿型和出血坏死型。而坏死型胰腺炎病情凶险,死亡率高。在临床研究上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3.
急性胰腺炎是常见的消化系急症之一,按急性胰腺炎的病理改变可分为2类:水肿型和出血坏死型。水肿型较多见,治疗效果好;而出血坏死型虽只占急性胰腺炎的10%~20%,但临床表现危重,并发症多,病死率高达80%。为了提高胰腺炎的治愈率,现将我科收治的76例急性胰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2004年1月至2005年10月我科收治的急性胰腺炎患者76例,男48例、女28例;年龄19~65岁,平均42岁。患者均有急性胰腺炎的临床特征,并有淀粉酶的改变,经过CT或B超等检查,排除其他疾病后诊断。其中水肿型69例、出血坏死型7例。病因:胆源性3…  相似文献   

14.
急性胰腺炎是临床常见的急腹症之一,发病率居急腹症的第3~5位,它是胰腺分泌的消化酶被激活后对器官本身产生自体消化所引起的炎症,临床上一般分为单纯水肿型及出血坏死型(重症胰腺炎)两大类,其中出血坏死型较少见,占急性胰腺炎的5%~10%,死亡率约30%~50%。中医对本病无系统阐述,但类似记载散见于“脾心痛”、“结胸”、“胁腹痛”等多种病症。  相似文献   

15.
急性胰腺炎在病理解剖上表现为水肿、出血和坏死等不同程度的病变,临床过程有轻型和重型之分,后者常伴发循环及其他重要脏器如脾、肾等功能不全,死亡率高。病理改变和临床过程可能吻合,如急性水肿性胰腺炎临床症状相对较轻而急性出血性或怀  相似文献   

16.
急性胰腺炎是胰腺消化酶对其自身消化所引起的急性炎症。它具有发病急,病情变化快,合并症多等特点,在病理上可分为急性水肿型和出血坏死型,出血坏死型胰腺炎病死率高达30%。其发病原因多因胆道疾病、大量饮酒、暴饮暴食等有关。2000年1月~2005年12月我科收治急性胰腺炎43例,经过内科综合治疗和精心的饮食护理,取得较好的临床效果。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7.
目的总结分析彩超诊断急性胰腺炎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2014年9月至2018年9月我院收治的155例急性胰腺炎患者为研究对象,均接受彩超扫描诊断,以手术病理诊断结果为金标准,判断彩超对急性胰腺炎临床诊断的价值。结果彩超对水肿型急性胰腺炎、出血坏死型急性胰腺炎的诊断准确率分别为95.09%、91.38%。急性水肿型胰腺炎患者多数可见胰腺弥漫性增大,部分患者胰头或胰尾弥漫性增大,但未见主胰管扩张,其形态规则而饱满、边缘光滑整齐、胰腺体内部回声衰弱而呈弥漫性降低。急性出血坏死型胰腺炎患者彩超中乐见胰腺不规则、边缘模糊、与周边无清晰界限,存在液化、钙化现象,胰腺体内部回声不均匀降低,可见盆腔或腹腔积液呈无回声暗区。结论彩超诊断急性胰腺炎的临床价值较高,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8.
急性胰腺炎是指胰腺及其周围组织被胰腺分泌的消化酶自身消化的化学性炎症。按病理组织学及临床表现 ,分为急性水肿型胰腺炎与急性出血坏死型胰腺炎两种。急性出血坏死型胰腺炎病情发展迅猛 ,死亡率高 ,其发病机理尚未完全阐明[1] 。近年来有关细胞因子在急性胰腺炎发病中的作用已受到重视 ,有研究认为血液中细胞因子浓度与急性胰腺炎病理类型有关 ,但尚未取得一致意见。大剂量注射精氨酸可以损害胰腺造成胰腺坏死 ,常应用这一原理制成急性胰腺炎实验动物模型 ,依据转化生长因子 β1(TGF β1)和基质金属蛋白酶 2 (MMP2 )的生物学特性 ,…  相似文献   

19.
正胰腺炎在消化内科中主要发病的原因为患者自身胰腺中的胰蛋白酶发生自身消化引发的一种疾病。此病的临床特征主要为胰腺出血、水肿、坏死或是充血。其主要临床症状分别为:呕吐、腹痛、发热、恶心或腹胀等。经过化验后其尿与血液中的淀粉酶含量偏高。胰腺炎可被分为慢性胰腺炎和急性胰腺炎两大类,其中慢性胰腺炎临床表现多为:上腹疼痛、胰腺功能不全;而急性胰腺炎临床表现为:恶心、水电解质失衡、休克、呕吐、腹痛以及发热等,患者发生急性胰腺炎前通常存在胆道疾病史或是暴饮暴食,急性胰腺炎可分为急性出血坏死型与急性水肿型,其中出血坏死极为少见,致死率极高。轻度急性胰腺炎很少出现并发症,而重症急性胰腺炎伴有多种并发症,例如:脏器功能衰竭、胰腺假性囊肿、胰腺脓肿或休克,并且病情中发展为泌尿道、呼吸道以及腹腔感染等,再由感染直接引发败血症。  相似文献   

20.
急性胰腺炎是指胰腺及其周围组织被胰腺分泌的消化酶自身消化的急性化学性炎症,按病理组织学可分为急性水肿型胰腺炎和急性坏死型胰腺炎。根据急性胰腺炎的临床病情的严重程度,将其分为轻型和重型。重症急性胰腺炎(Severeacute pancreatit SSAP),临床上占急性胰腺炎的20%~30%,其临床特点是病情危重、并发症多、死亡率高。本文讨论SAP的诊断与严重程度的评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