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中风是临床常见病,中风后抑郁症是中风患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而中医在中风后遗症的康复治疗中具有其独特的优势。该文现以中风后抑郁症为研究对象,从祖国传统医学的角度,浅析其病因病机,探讨其临床治疗方法,了解目前中风后遗症的中医治疗现状。方法:通过查阅2013年上半年中医治疗中风后抑郁症的相关文献,从病因病机、辨证分型及康复保健3个方面进行分析总结。结果:中风后抑郁症越来越多地成为中风后患者的严重并发症之一,研究表明,中医药治疗本病取得较好疗效,尤以针药并用和针灸治疗疗效突出,心理调护及后期康复治疗发展显著。结论:中医治疗中风后抑郁症,临床效果显著,具有无副作用、经济安全等优点。但对其作用机理的研究目前尚未完善。但仍不可忽视中医治疗中风后抑郁症的有效性、优越性,该文对优选治疗中风后抑郁症的中医药疗法作了探讨。总结存在的问题,并对今后的治疗及研究方向作出展望。  相似文献   

2.
对近20年文献进行阅读、分析、整理,从中医论治中风后焦虑症的不同途径着手,分述从心、从胆、从肝、从肾、从痰以及针灸等治疗中风后焦虑症的进展,在加深对中风后焦虑症了解的同时,探讨中医治疗中风后焦虑症的原则、规律,期望为今后临床上对本病的治疗和研究上提供一定依据。  相似文献   

3.
黄漫 《中国医刊》2000,35(4):17-18
1 软瘫期为发病至 1 5天 ,一般 7天左右。病机为外邪内伤之因致患者内风旋动 ,气血逆乱 ,痰浊瘀血痹阻经脉 ,肢体失于气血濡养 ,而造成活动不利或无力。此时邪胜正衰 ,气血失畅。取穴原则应以驱邪通经 ,调动正气为主。⑴涌泉 :为肾经井穴 ,经气始生始发之处 ,有开窍醒神、滋阴潜阳、通经化瘀之功。方法 :双侧取穴。进针 7~ 1 5mm ,缓慢进针 ,使患者下肢出现屈曲反射。⑵三棱针点刺十二井穴以祛瘀生新 ,通经活络。方法 :按十二经流注顺序 ,患侧健侧交替 ,隔日取穴。每穴放血 3~ 5滴 ,使患肢微动。⑶人中 :清神醒脑。用于肢体障碍伴神志…  相似文献   

4.
5.
通过文献检索法,对近10年来中医治疗中风后肢体痉挛性偏瘫的相关文献进行检索及整理,总结中医在治疗此类疾病的方法及经验。  相似文献   

6.
中风后言语不利的中医治疗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正>1中医的认识在古代中医文献记载中,言语不利的表述方式比较繁多。唐宋以前医家多以感受外风立论,强调外风入中引致失语。唐宋以后,刘完素、朱丹溪、李东垣逐渐着重强调内伤脏腑为本病发病关键,其病机大体可归纳为风、火、瘀、痰四邪伤及心、肝、脾、肾四脏,心主神明,心气通于舌,心神失养,故出现舌强、言语蹇涩不利,脑为元神之府,风中脑络,致使脑脉瘀阻,气血不通,或肾虚精亏,髓海空虚,风、火、瘀、痰和之,流窜经络,上阻清窍,以致神昏失语。  相似文献   

7.
中风在中老年人群发病率较高,老年中风患者除肢体功能障碍等症状外,往往出现不同程度的痴呆症状,近年来,笔者运用中医疗法治疗取得明显效果,现总结如下:1辨证分型对于中风后遗症出现不同程度的痴呆,由于病变虚实夹杂,切勿忘补。张景岳曰:“瘀血有所留脏,病久至羸,似乎不足,不知  相似文献   

8.
中风痉挛性偏瘫的发生是以阴阳失调、气血逆乱为其根本病理,以肝肾亏虚、水不涵木为病机关键,最终致营卫失和、痰瘀阻络的病理过程[1]。对于中风痉挛性偏瘫的中医治疗进展,本文分中药治疗(中药内服、中药内服外用、中药外用)和针刺治疗阐述。  相似文献   

9.
急性期标实症状突出,急则治其标,以祛邪为主.常用平肝熄风,清化痰热,化痰通腑,活血通络,醒神开窍等治法.闭、脱二证分别治以祛邪开窍醒神和扶正固脱,救阴固阳.内闭外脱者,醒神开窍与扶正固本并用.恢复期及后遗症期,多为虚实夹杂,治宜扶正祛邪,常用育阴熄风,益气活血等法.  相似文献   

10.
脑血管意外是老年人的常见病,多发病。据卫生部发布,全国每年新发脑卒中约200万人;每年死于脑血管病约150万人;存活的患者数(包括已痊愈者)600~700万。  相似文献   

11.
肌张力增高是中风后的常见症状,多种中医疗法对此都有疗效。具体有针灸、火针、蜡疗、刺络拔罐、灸法、针刀、推拿等治疗方法,大多采用多种疗法综合使用配合康复治疗的模式;各种方法疗效不确切,无法比较,理论分歧较大,期待未来在病因及治疗理论、疗效评价标准等方面能统一规范,使中医疗法趋于完善。  相似文献   

12.
王大爷的老伴中风了,现在地也下不了,连吃饭、穿衣都要王大爷帮忙。邻居介绍王大爷去找老中医张医生,张医生告诉他,中风患者在正规治疗的同时,应该积极配合家庭按摩,家庭体操,效臬销艮好。  相似文献   

13.
中风,属中医内科四大症之一,发作以猝然昏仆、不省人事、伴口眼喁斜、语言不利、半身不遂或不经昏仆仅以喁僻不遂为特点。中医对本病的治疗历代医家均有论述,现仅就近年来有关文献报道,结合本人点滴临床体会作一简略的综述。  相似文献   

14.
中风是以口眼歪斜,语言謇涩,半身不遂,甚至突然昏仆,不省人事为主症的一类疾病.本病因素体正气不足,脏腑阴阳失调,肝肾阴虚,肝阳上亢,或饮食不节,脾失健运,聚湿生痰,或情志郁结,五志化火,导致肝风夹痰浊上扰,血随气逆.若上蒙清窍,则突然昏仆,不省人事,为中脏腑;气血上逆,风痰阻闭为闭证,元阳虚脱为脱证;若横窜经络,则口眼歪斜,语言不利,半身不遂,为中经络.中风属本虚标实之证,治分缓急轻重,虚则补,实则泻.中风偏瘫:是目前临床报道最多的头针适应证,用头针治疗常可迅速提高瘫痪肢体肌力,改善肌张力,不同程度地恢复肢体运动和感觉功能.目前应用较多的是针刺运动区、足运感区、感觉区,以快速捻转手法(焦顺发头针所倡)治疗.  相似文献   

15.
中风失语的中医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叶永铭  杨涛 《中国医刊》2000,35(4):21-22
现代医学认为失语是指语言功能障碍 ,中医失语概念则与前者同名而不完全同义 ,涵盖了语言言语功能障碍 ,包括了失语和构音障碍。临床常见 :言语不能或言语含混不清 ,可伴见舌体挛缩、活动受限 ,可以与肢体功能障碍同时发生 ,也可以单独出现。中医认为本症的发生多因风、火、痰、瘀导致脑络受损 ,髓海失调所致。言语不能 ,舌质淡暗 ,舌苔白腻 ,脉弦细 ,兼有肢体活动不利 ,面色无华者 ,常选用资寿解语汤 :羌活 6g、羚羊角粉 0 8g、土鳖虫 6g、生姜 6g、淡竹沥1 0ml、防风 6g、肉桂 6g、熟附子 6g、王不留行 9g、生地 1 5g、鸡血藤…  相似文献   

16.
中风与肝、肾、肺三脏关系密切,以肝风内动、肝肾阴虚、肺失清肃为病机,立熄风镇静、补肾平肝、化痰利湿、活血化瘀之治疗方法.并且关注心理情志等诸方面.  相似文献   

17.
18.
目的:观察中医综合疗法治疗中风后偏瘫的临床效果。方法:对30例中风后偏瘫患者采用综合疗法(针刺、拔罐、中药外敷、穴位贴敷)进行治疗,观察其疗效。结果:治愈13例,显效15例,进步1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6.67%。结论:综合疗法治疗中风后偏瘫效果良好,临床易于操作,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9.
目的通过临床观察评估中医综合疗法治疗中风后抑郁气郁化火型临床疗效,规范中风后抑郁中医综合治疗方案。方法选取于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二部脑病康复疗区治疗的中风后抑郁患者64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对照组单纯采取丹栀逍遥散加减治疗,治疗组采用丹栀逍遥散加减配合针刺疗法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临床疗效及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日常生活能力评定量表(ADL)、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及中医证候积分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HAMD疗效比较,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4.38%,对照组为71.8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医证候疗效比较,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7.50%,对照组为7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HAMD、NIHSS、ADL评分及中医证候积分均显著优于本组治疗前(P0.05)。治疗组治疗后HAMD评分、中医证候积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NIHSS、ADL评分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综合疗法治疗能够有效改善中风后抑郁气郁化火型患者临床症状,临床效果良好,值得进一步运用及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中医综合疗法对中风后吞咽障碍的影响,以探讨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案。方法将70例中风后吞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5例。治疗组采用中药颗粒、针灸及常规治疗;对照组给予康复训练及常规治疗。疗程4周。治疗前后分别比较洼田饮水试验、VFSS评分及吸入性肺炎的发生率。结果治疗后2组患者洼田饮水试验、VFSS评分较治疗前均有改善,治疗组更为明显,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吸入性肺炎的发生率更低。结论中医综合治疗能有效改善吞咽功能,减少吸入性肺炎的发生,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