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郭伟  郭杨志  杜娟 《光明中医》2011,26(4):661-662
本文结合《伤寒论注》、《伤寒论翼》、《伤寒附翼》等著作,对清代伤寒学家柯琴提出的"六经地面说"学说的概念、意义及临床应用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2.
柯琴是著名的伤寒注家,“温病症治,散见六经”是他的重要学术思想之一。本文从下述3个方面,对此学术思想进行了探讨:(1)外邪伤人从表而入,温邪亦不例外;(2)阳明为成温之薮;(3)治温诸出,多寓六经辨证之中。  相似文献   

3.
文章通过柯琴“六经为百病立法”论述,从症候、辨证、论治等方面阐述该学说的合理性,指出了柯琴这一认识从本质上把握了《伤寒论》在临床的价值,为后世医家在临床实际中运用仲景方法辨证提供一个思路,对今天认识《伤寒论》是一部辨证论治的专著有一定启示。  相似文献   

4.
柯琴发挥《伤寒论》“六经”理论,以“经界”为六经而不专主经络说,突破了以往旧说的范围:以六经为百病立法,扩大了六经主治;六经辨证实含八纲辨证而八法寓焉;方各有经,用可不拘,灵活通用;医不执方,辨证为主,反对凿分风寒。其理论对于阐发仲师辨证论治的精髓,活用经方,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伤寒来苏集》为清代名医柯琴先生所著。所六“六经地面学说”为书中之明训,故世人皆知。而于“六经纵横说学”乃著中之隐旨,故世人少知。今挖掘采摘,勒以成章,供研歧黄之学,讨仲景之术者玩味。首立纵横之音,中余各经表、枢、里横之三层,上、中、下纵之三部。尾后评叙纵横之旨,中叙各经表、枢、里横之三层,上、中、下级之三部。尾后评叙纵横之意。  相似文献   

6.
论足六经的特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运用文献研究方法对早期中医典籍的分析,认为早期文献比较强调足六经理论的应用,它的形成有广泛的理论和临床基础,《伤寒论》中的六经辨证是足六经理论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六经表证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很多初学伤寒论的人都错误的认为只有太阳经有表证,其实“表证非独太阳,六经皆有表证”。尤在泾曰:“夫风寒中人.无有常经,是以伤寒不必定自太阳,中寒不必定自三阴。论中凡言阳明中风,阳明病若中寒及少阳中风,太阴少阴厥阴中等语,皆是本经自受风寒之证,非从太阳传来者也,学者辨诸。”本人现就此问题进行进一步探讨。望各位同道不吝赐教,批评指正。  相似文献   

8.
伤寒六经的实质及气一元论观探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体生命活动是气的运动,阴阳是驱动气运行的原动力,其运动方式是以五脏为中心的五权分立的螺旋状运动,而五脏各有所主,通过经络、气血将脏腑及组织器官成一个整体,从而构成人体生命活动的稳态运动系统。伤寒六经代表这个系统中不同层次的抗病能力,六经既反映了人体阳气的层次性分布,双反映精气血津液等的相应变化。  相似文献   

9.
《伤寒论》六经实质探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六经"是外感热性病的辨证纲领,是<伤寒论>一书中的核心内容.但"六经"的实质是什么,历代研究伤寒的大家都曾作过深入细致的探讨,亦都曾提出过自己的观点.  相似文献   

10.
《伤寒论》是最早提出六经分证的专著,历代医家都对《伤寒论》进行了注解。在临床实践中可见到不少从太阳至阳明证的传变过程,但过分地拘泥于六经传变顺序也并非正确。  相似文献   

11.
辨证论治技能的培养,是中医学教育的重点问题之一,而辨证是中医诊断的核心.虽然有多种辨证方法,但六经辨证依然是最简洁、最容易上手的辨证方法.本研究以六经辨证为纲,从六经病特征开始,融汇八纲辨证、脏腑辨证、卫气营血辨证、三焦辨证,融汇伤寒温病理论,一步一步启发中医学生临床思维方法.使中医学生易于掌握,受益终生.  相似文献   

12.
刘文平  王庆其 《中医杂志》2018,(7):541-545,560
六经的本质是一个用于描述复杂系统变化的方法论模型。根据复杂系统层次性的演变规律,以复杂系统结构和功能的相互作用为基础,以六经在中医学中的内涵为依据,构建六经体用模型。六经体用模型以五行体用象模型为基础,具体包括三个层次的系统,其中太阳少阴系统为环境层次系统,阳明太阴系统为系统层次系统,少阳厥阴系统为子系统层次系统。运用该模型可解释当前六经实质研究中面临的诸多疑难问题,如六气六经五行配属差异、"标本中见理论"的标本从化、六经开阖枢、六经病整体的病机特点等,提示六经体用模型能够揭示六经的科学内涵,是思维模型方法在中医学领域中的成功应用。  相似文献   

13.
《伤寒论》将大陷胸汤证归于太阳病脉证并治中篇,属太阳病变证之一。本文从大陷胸汤的中药药理角度探讨,认为该方的六经定位应为阳明燥实证,兼有水饮证。  相似文献   

14.
血瘀与六经顽固性头痛之关系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六经顽固性头痛与血瘀证的关系。方法:将顽固性头痛患者根据六经辨证分型标准分属六经证型,然后按照血瘀指征确定是否有血瘀兼证。结果:血瘀兼证在六经顽固性头痛中占较高比例。结论:血瘀是六经顽固性头痛的基本病机之一,活血化瘀是其基本治则之一。  相似文献   

15.
《伤寒论》和《金匮要略》展开的各个篇章,白底黑字明明白白是以病为基础的。病在《金匮要略》中更加容易理解,散开来有四五十种之多,而《伤寒论》的六经,我们今天已经习惯于称辨证,很多人几乎忘记了它原来也是病的概念。六经篇名称病,但是原文中或称证,如太阳证、少阳证等,更多的是方证的表述,此亦为大家所熟知和常用,如原文所称的桂枝、柴胡证。仲景的书中尚未使用现在的“症”字,但具体症状的描述随处可见,  相似文献   

16.
六经学说源于汉代张仲景。六经头痛即以六经理论为基础,将头痛分为六经辨证论治。为归纳六经头痛的特点,探讨六经辨治头痛理论发展,总结六经辨治头痛的研究概况,文章以六经并且头痛、六经头痛并且辨证论治、六经辨证并且头痛等为检索式在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万方数据库等文献检索数据库中对2015年至2021年这六年间的六经辨治头痛的相关文献进行整理。认为六经辨治头痛可指导头痛的中医治疗,目前研究多集中于经方、针药结合、外治法的研究与应用,后续研究可往六经头痛传变和六经头痛引经药等方向上发展,使得研究方向和研究内容更具有多样性和综合性,让六经辨证更好地指导头痛的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17.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随着现代影像诊断技术的发展,该病的诊断越来越明确,治疗方法多有牵引、针灸、理疗、穴注等,具体到针灸治疗本病症,则多从足太阳、足少阳、足少阴论治,笔者从六经辨治本症,取得较好疗效,现分经论述如下。1太阳证(1)表现:恶寒,全身酸胀不适;或恶风汗出,腰背有僵硬感;或腰臀部及下肢后外侧牵强不适;更甚者脊柱和腰部像折断一样疼痛,下肢不能运动自如。查舌淡、苔薄白或薄黄,脉浮紧或浮缓或弦。(2)处方:合谷、列缺、外关、后溪、风门、膀胱俞、委中、昆仑、京骨、大钟、金门等。以泻法为主。(3)方义:太阳…  相似文献   

18.
《辽宁中医杂志》2017,(7):1384-1386
冠心病属传统医学"胸痹""心痛"范畴,在《伤寒杂病论》中早有记载,实践千年,疗效无庸赘述。但涉及相应经方之多、所治疾病及疗效之杂,却未系统以六经辨证为纲加以深化及整理。文章以六经辨证为纲,将临床中常用于治疗此病的方证、理论研究的特点、特殊煎服方法加以概括,认为今后创新六经辨证思想、以"中"论"西"应是冠心病治疗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9.
本文复习了历代医家对代脉的体象和主病的不同论述,分析了目前中医院校所使用的《中医诊断学》论述代脉主病多与临床不符的原因。  相似文献   

20.
本文借鉴各家论述对六经排序及"三阴"开合枢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