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本文报告我院收治的 2例 3眼急性视网膜坏死综合征病例。临床上对不明原因的视力下降伴玻璃体混浊 ,多灶性周边视网膜炎症及眼底动脉炎症的患者应高度怀疑本症。例 1 女  48岁 无明显诱因左眼视力下降 ,眼前细小黑影漂浮 1周就诊。左眼视力眼前手动 ,羊脂状KP ( +) ,玻璃体轻度混浊 ,视乳头边界模糊 ,全眼底见黄白色渗出 ,片状出血。B超检查显示无网脱。FFA显示 :视乳头周围弥散荧光渗漏。整个周边部视网膜显团块样荧光渗漏。初步诊断 ;左眼急性视网膜坏死综合征。入院后 ,予阿昔洛韦 0 5 gtid静滴 ,次日起予地塞米松 15mg…  相似文献   

2.
卵磷脂络合碘(沃丽汀)临床应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验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验证卵磷脂络合碘(lincoricelecithin bound iodine,LBD)(商品名为沃丽汀)治疗玻璃体混浊及出血和/渗出性眼底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对30例患者进行开放性验证,观察其疗效及副作用。结果沃丽汀在治疗眼底出血、渗出及玻璃体出血有明显疗效,总有效率高达80.0%,显效率达23.3%。对眼底出血的吸收疗效尤为明显,由于玻璃体混浊、眼底出血及/或视网膜渗出的吸收,53.1%的患者用药后提高了视力,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为3.33%。结论沃丽汀是一种安全有效的促进玻璃体混浊、视网膜渗出及出血吸收的药物。  相似文献   

3.
桐泽型色素膜炎由浦山等(1971)首先报告和命名。其临床特点是:(1)单眼发病,(2)急性弥漫性色素膜炎,(3)视网膜中央动脉壁有多数浸润灶,(4)眼底周边部有大量渗出,(5)高度玻璃体混浊,(6)因周边部视网膜萎缩而致视网膜裂孔形成和视网膜脱离。作者报告2例,并与浦山等报告的6例6眼进行了比较。此2例均单眼发病。临床特点是:急性前部色素膜炎伴有一过性眼压升高,继而进展为急性弥漫性色素膜炎,后极部视网膜血管壁出现淡黄色浸润,玻璃体明显混浊,眼底周边部有大量渗出物,视网膜萎缩,多处裂孔形成,第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视网膜光凝联合口服碘剂(沃丽汀)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对50例DR患者应用视网膜光凝联合口服碘剂治疗,观察其疗效及副作用。结果沃丽汀对治疗玻璃体出血有明显疗效,对眼底出血的吸收疗效尤为明显,由于玻璃体混浊、眼底出血及/或视网膜渗出的吸收,大约25.3%的患者用药后提高了视力。不良反应方面,本组患者使用3个月,只有1例患者发生了轻度的胃肠不适,不良反应的发生率2%。结论沃丽汀是一种安全有效的促进玻璃体混浊、视网膜渗出及出血吸收的药物。联合视网膜光凝治疗DR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5.
刘××,男,8岁,住院号51096。因突然不能视物右眼15天、左眼10天,于1984年5月29日来我院就诊。眼科检查:视力右眼40cm指数,左眼20cm手动。右眼睫状充血( ),KP( ),前房Tyndall征( ),晶体透明,虹膜无后粘连。左眼前节未见异常。眼底:右眼玻璃体呈均匀性高度混浊,隐约可见部分视网膜血管,视网膜脱离高起 10D,周边部视网膜有大片黄白色渗出。左眼玻璃体内有中等量点状混浊物,视盘色淡,边界清晰,视网膜呈灰白色水肿,动脉极细,部分呈节段状,周边部视网膜有散在小片状黄白色渗出。全身检查及血检验未见异常,初步诊断:急性渗出性脉络膜炎(双)。入院后静脉点滴氟美松及庆大霉素,并辅以其他  相似文献   

6.
患者女性,47岁。主诉“右眼视力下降逐渐加重1年半”来我院就诊。查体:VOD=0.1(矫正),VOS=0.8(矫正);双眼结膜无充血,角膜透明,前房清,CK〉1,无渗出,瞳孔圆,直径3mm,对光反应(+),右眼晶状体混浊(N3P2),玻璃体可见絮状混浊,眼底见视乳头颞侧近视弧形斑,周边部11点到2点钟及5点至7点钟视网膜见格子样及囊样变性,周边玻璃体局限性混浊。  相似文献   

7.
浦山晃(Urayama)等于1971年报告6例急性葡萄膜炎,临床表现为周边部渗出性葡萄膜炎、视网膜动脉周围炎和视网膜脱离,命名为桐泽型(Kirisawa type)葡萄膜炎。作者强调此病有11个特点,即:(1)单眼性;(2)急剧发作的泛发性葡萄膜炎;(3)视网膜动脉多灶性浸润;(4)周边眼底有浓密的渗出斑;(5)玻璃体混浊严重;(6)发病后2~3个月内视网膜萎缩,形成多数裂孔及视网膜脱离;(7)视力预后不良;(8)不反复发作;(9)全身无异常  相似文献   

8.
患者,男,61 岁,因“右眼视力下降半月余”来我院就诊。既往糖尿病病史15 余年,目前药物治疗血糖控制尚可。否认其他疾病、外伤及手术史。眼部检查:右眼视力0.1(矫正无提高),左眼0.6(矫正无提高)。双眼角膜透亮,前房中深,虹膜纹理清,瞳孔圆,对光反射存在,晶状体皮质混浊。右眼下方玻璃体混浊伴积血。眼底镜检查示右眼眼底可见视盘边清色可,各象限视网膜可见微血管瘤、出血、硬性渗出及纤维增殖膜,鼻侧纤维增殖膜牵拉视网膜轻隆起;左眼眼底可见视盘边清色可,各象限视网膜可见微血管瘤、出血、硬性渗出及棉絮斑。眼科B超示右眼玻璃体混浊机化、玻璃体积血,局部牵拉性视网膜脱离(见图1A),左眼玻璃体混浊。眼科诊断:①双眼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右眼Ⅵ期,左眼Ⅲ期);②双眼年龄相关性白内障(含并发因素)。建议患者行右眼玻璃体手术。就诊当天给予患者右眼可见范围内视网膜激光光凝,参数如下:能量240~360 mW;光斑直径200~500 μm;曝光时间0.1~0.3 s,激光点数1 020。上述激光参数遵照治疗指南选择[1,2]。术后第2 天彩色眼底照相检查发现实性棕色隆起(见图2)。眼B超示不与视盘相连的与眼球壁弧形相对的弧形条状回声,条状光带与后壁回声间为无回声暗区(见图1B)。考虑脉络膜脱离,拟行“右眼玻璃体切割联合内界膜剥除+激光光凝+硅油注入+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及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术中见后极部黄白色增殖膜,鼻侧视网膜苍白、隆起,存在治疗性激光斑,手术顺利。术后1 周复查视网膜及脉络膜平伏,复位良好。  相似文献   

9.
张树洪  卞江华蒋艳 《眼科》2021,30(6):481-482
60岁女性患者,右眼视力下降20天。右眼KP(+),房闪(+),玻璃体灰白尘状混浊,视盘边界欠清,视网膜动静脉壁上呈袖套样黄白色渗出斑,部分血管呈白线状,周边视网膜见大片坏死病灶,中周部视网膜散在点片状坏死灶,诊断为急性视网膜坏死。经抗病毒药物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3个多月后眼底病灶消退,视力基本恢复,观察半年病情稳定未复发。(眼科,2021, 30: 481-482)  相似文献   

10.
急性视网膜坏死综合征表现为视网膜周边及赤道部的黄白色渗出物,很快融合成360°的范围并迅速波及后极部,最终形成视网膜脱离,同时伴有玻璃体炎性改变及眼前部的葡萄膜炎。在作者观察的6例中,均表现为周边及赤道部视网膜黄白色渗出,同时伴有玻璃体混浊,  相似文献   

11.
例 1,女 ,70岁。因查体发现右眼视网膜脱离 3月入院。既往有糖尿病史 5年。入院查体 :全身情况良好。右眼视力 0 .1,角膜透明 ;前房中等深度 ,晶状体周边皮质混浊 ( ) ,玻璃体絮状混浊。眼底 :视乳头边界清楚 ,呈桔红色 ,鼻下方视网膜青灰色隆起 ,黄斑区见 1/ 4 PD圆孔 ,高度近视眼底改变。左眼视力 0 .8,角膜清晰 ,晶状体周边皮质混浊 (+) ,眼底正常。入院诊断 :右眼黄斑裂孔合并视网膜脱离 ,双眼高度近视 ,双眼老年性皮质性白内障 (未成熟期 )。入院后抗生素眼水点眼3天 ,在神经阻滞麻醉下行右眼晶状体切除、玻璃体切割、硅油注入术。手…  相似文献   

12.
玻璃体切割治疗急性视网膜坏死的手术时机及疗效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目的探讨玻璃体切割术治疗急性视网膜坏死(Acute retinal necrosis,ARN)的有效性及手术时机选择。方法对11例(11只眼)ARN患眼进行玻璃体切割手术,其中7只眼伴严重玻璃体混浊,2只眼伴局限性视网膜脱离,2只眼视网膜全脱离、多发性裂孔。年龄12岁~55岁,平均34.2岁,手术眼距初发病时间20天至8个月,其中3个月以内者9例。术前视力:手动/10~30cm者2例,指数/20~30cm者2例,0.02~0.08者4例,0.1者3例。诊断明确后即予阿昔洛韦或更昔洛韦及皮质类固醇治疗。然后对严重玻璃体混浊,视网膜炎性渗出范围超过赤道区到达后极部.周边部已发现干性裂孔或有广泛玻璃体视网膜增殖性病变者采用玻璃体切割术,切除混浊之玻璃体,清除增殖及大部分渗出灶,作次全视网膜光凝。11例中8例辅助巩膜外环扎术,6例作晶体切除,10只眼一次性注入硅油填充,另1只眼作气液交换后12d发生视网膜、脉络膜广泛脱离,二次手术注入硅油。结果随访8个月至3年,平均19.3个月。11只眼中9只眼视网膜平伏,2只术前有视网膜脱离眼取硅油术后复发性视网膜脱离,无光感。成功9只眼视力均保持FC/30cm以上的有用视力,其中4只眼视力0.1,3只眼视力0.2。视力≥0.1者占78%。结论对ARN病情发展严重者选择适当时机,即在视网膜脱离发生前,已有严重玻璃体混浊影响眼底观察和激光治疗、周边部已发现干性裂孔或有广泛玻璃体视网膜增殖性病变时应进行玻璃体切割手术,有防止视网膜脱离发生或发展,保持较好有用视力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尹晋  陈玲 《实用防盲技术》2010,5(3):129-129,124
患者,男,46岁。右眼视力下降半月余,于2009年1月入院。入院时检查:右眼视力0.1,右眼睫状充血,角膜透明,羊脂状kP,前房闪辉,瞳孔圆,直径3.5mm,对光反应存在,晶状体透明,玻璃体中度混浊,眼底见视乳头水肿,中周边部视网膜一周环形黄白色坏死灶,呈"拇指印"状,下方网膜渗出、水肿,鼻下方网膜血管闭塞,部分小血管见白鞘,眼压13mmHg。  相似文献   

14.
患者.男,76岁,“左眼视物不见2周”就诊。1996年12月初,患者左眼出现闪光感,视物逐渐不清.两周后来我院门诊。眼科检查:右眼视力0.2,晶状体混浊++,眼底视网膜平伏,黄斑部色素紊乱,中心凹反光消失,眼压 2. 31kPa;左眼视力:眼前手动,晶状体混浊+,玻璃体清,眼底鼻例及颞侧视网膜分别呈两个灰白色球形隆起,表面见白色点状渗出和小出血点,未见裂孔,透照阴性,眼压2.31kPa。眼部B超:左眼视网膜球形脱离,后方实质性占位病变。拟诊为“左眼继发性视网膜脱离”、入院后眼眶MRI检查提示:左眼…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首发症状为玻璃体混浊的视网膜裂孔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06/2016-06在我院眼科就诊的首发症状为眼前黑影飘动的60例60眼患者,经眼B超、散瞳眼底检查及OCT检查,明确诊断玻璃体混浊原因为视网膜裂孔的病例临床资料.结果:患者60眼均无外伤及其它眼病史.年龄18 ~ 69岁,40岁以上者48眼.患者60眼中,裂孔数目为1~4个,其中12眼(20%)裂孔数目>1个,10眼(17%)发现裂孔位于两处不同位置,裂孔大小为1/6 ~2PD.颞上方裂孔 39眼(65%),颞下方裂孔18眼(30%).圆形裂孔46眼(77%).B超提示:60眼的B超检查均可见不同程度的玻璃体混浊,伴玻璃体后脱离48眼(80%),其中高度近视伴玻璃体后脱离24眼(40%).结论:首发症状为玻璃体混浊的视网膜裂孔中老年人居多.临床中对近期出现眼前黑影的患者应详细进行眼底检查,眼B超与散瞳检查周边眼底可明确诊断.结合OCT检查,将更好地为视网膜裂孔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6.
资料患者女性,63岁。因双眼眼痛伴视力下降1月余于2018年6月首诊于眼科。右眼:手动/眼前(HM/BE,矫正无助);球结膜无充血,角膜明;前房中深,Tyn(++),下方见积脓液平,约1.5 mm,瞳孔圆,直径为3 mm,对光反应迟钝;晶状体皮质点状混浊,玻璃体灰白色混浊;眼底隐见下方视网膜血管闭塞呈白线状,视网膜表面见灰白色渗出。左眼:0.01(矫正),球结膜无充血,角膜明;前房中深,Tyn(+);瞳孔圆,直径为3 mm,对光反应存在;晶状体皮质点状混浊,玻璃体灰白色混浊;眼底隐见后极部视网膜色红、平伏(图1、2)。  相似文献   

17.
Coats病2例     
例1,患者,男,20岁。因右眼视力下降2.5个月入院。全身一般情况良好。双眼视力:右眼0.1,不矫正,左眼1.5。右眼前节正常,玻璃体内大量白色絮状混浊,未见明显色素颗粒;眼底视盘边界清,C/D=0.4,鼻上方视网膜局限性隆起,血管迂曲爬行,未见裂孔,周边可见玻璃体条索牵拉视网膜,后极部大量点状、片状出血灶和血管瘤样改变,黄白色点状渗出,黄斑区灰暗水肿,中心凹反光消失。  相似文献   

18.
马群 《眼科新进展》1994,14(3):52-54
急性视网膜坏死综合症武汉市广州军区武汉总医院眼科综述马群审校黄震唏急性机网膜坏死综合症(ACutretinalneerosissw加me,ARNs)的特点是广泛前部色素膜炎,团球状玻璃体混浊,周边部视网膜黄胞渗出,闭塞性视网膜血管炎视网膜坏死,最后发...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眼内窥镜引导玻璃体视网膜手术治疗伴有角膜混浊的外伤性视网膜脱离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2010年8月至2011年6月我院13例(13眼)伴有角膜混浊的外伤性视网膜脱离患者,在眼内窥镜引导下行玻璃体切割、视网膜激光光凝术及玻璃体硅油或重硅油填充术,术后随访6~15个月,观察视力、眼压、眼前段及眼底视网膜复位情况。患者术前视力:无光感者2眼,光感者5眼,手动者3眼,数指者2眼,0.02~0.05者1眼。结果所有患者视网膜均平伏,裂孔均封闭。术中1眼玻璃体内发现术前未能诊断的非磁性异物(睫毛)。术后4眼早期眼压偏低,2眼一过性眼压增高,经观察或药物治疗后恢复正常。术后6个月最佳矫正视力:无光感者2眼,光感者2眼,手动者2眼,数指者5眼,0.02~0.20者2眼。结论眼内窥镜扩展了玻璃体切割术的适应范围,提高了对伴有角膜混浊的外伤性视网膜脱离,尤其是伴有周边部视网膜裂孔者,实施玻璃体视网膜手术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20.
玻璃体切割能有效地控制重症细菌性眼内炎的发展,改善预后,但术后常并发眼内纤维蛋白渗出,严重的纤维蛋白渗出可导致玻璃体内纤维条索形成,引起视网膜脱离。我们通过动物实验来观察速避凝、高三尖杉酯碱对细菌性眼内炎行玻璃体切割术后的纤维蛋白渗出和眼内纤维增殖的防治效果。1材料与方法 30只健康成年青紫兰兔,氯胺酮麻醉后,用 lml注射器距角巩缘 1.5 mm向玻璃体腔注射经培养计数的表皮葡萄球菌105/0.lml,接种10~16 h后,用裂隙灯和间接眼底镜观察,若发现瞳孔区有脓性渗出或玻璃体中度混浊,影响视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