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自固化磷酸钙在治疗胫骨平台骨折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自2000年6月~2002年10月,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结合自固化磷酸钙(ACPC)松质骨颗粒植骨填充治疗胫骨平台塌陷性骨折36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注射型磷酸钙在塌陷型胫骨平台骨折治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注射型磷酸钙在塌陷型胫骨平台骨折治疗中的应用。方法分析采用注射型磷酸钙填塞植骨加支撑钢板手术治疗的20例塌陷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全部病例术前均行X线正侧位摄片、CT扫描,以准确了解骨折的塌陷和粉碎程度。骨折塌陷大于5mm且伤前无关节退行性变者,均作为该手术方法的适应证。结果术后X线片显示所有骨折均达到解剖复位或接近解剖复位。全部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个月~2年,平均1.6年。根据根据Merchant标准评定,优16例,良2例,一般2例,优良率90%。结论注射型磷酸钙填塞植骨治疗塌陷型胫骨平台骨折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注射型磷酸钙作为骨移植替代材料,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磷酸钙骨水泥在修复羊实验性外侧胫骨平台压缩性骨折中的吸收与成骨特点.方法 成年健康山羊10只,于双下肢外侧胫骨平台制作压缩性骨折伴骨缺损模型.一侧下肢缺损用磷酸钙骨水泥填充,对侧用自体骨填充.术后3个月和6个月分别处死5只动物,取双侧胫骨近端组织块,进行电镜观察;制备不脱钙切片进行组织学观察骨水泥吸收、自体骨吸收及新骨形成情况;测量骨形态计量学参数.结果 骨水泥表面可见大量重建陷窝锥形切割指向并穿入骨水泥,表面被无数破骨细胞和成骨细胞覆盖,骨水泥与表面的新生红色骨小梁结合紧密,无任何软组织层介入.骨形态计量学静态参数显示,骨水泥面积在3个月时为43.8%,6个月时仅剩29.9%;成骨细胞指数和破骨细胞指数在3个月时最大,至6个月时减小.动态参数显示,骨水泥组双标记线间的平均距离和矿化沉积速率与自体骨组接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磷酸钙骨水泥在羊体内具有良好的降解成骨性能,骨水泥降解吸收高峰在3个月,植入6个月内骨水泥的吸收速度与骨形成速度基本持平,可作为合适的自体骨替代材料填充骨缺损. 相似文献
4.
目的 比较磷酸钙骨水泥(CPC)与松质骨移植在修复羊外侧胫骨平台压缩性骨折中的体内生物力学特点.方法 成年健康山羊10只,双侧后肢制成外侧胫骨平台压缩性骨折模型,一侧以CPC填充(CPC组),对侧用自体骨填充(自体骨组).术后3个月和6个月各处死5只动物,取双侧胫骨观察关节面塌陷程度,摄X线片观察骨水泥降解情况,测定骨折部位抗压刚度,制备不脱钙切片观察关节面组织学改变.结果 自体骨组10个标本中的8个发生了骨折块的中重度下陷,CPC组只有3个发生了轻度下陷.X线片示3个月时骨水泥降解吸收被分割成几块,外形变模糊,6个月时大部分骨水泥被降解吸收.CPC组和自体骨组抗压刚度在3个月时分别为(226.89±62.81)N/mm和(172.97±79.82)N/mm,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369,P=0.243),6个月时分别为(471.27±212.89)N/mm和(371.05±207.98)N/mm,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948,P=0.397).组织学观察显示自体骨组关节面塌陷较严重,修复的软骨组织中纤维组织偏多;CPC组关节面软骨修复过程中对位较好,由纤维软骨形成相连接,纤维组织较少.结论 CPC的支撑效果好于自体骨,可在早期提供一定的抗压强度,防止胫骨平台关节面塌陷移位,有利于术后早期活动. 相似文献
5.
注射型磷酸钙填塞植骨加支持钢板治疗塌陷型胫骨平台骨折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观察注射型磷酸钙填塞植骨加支持钢板手术治疗塌陷型胫骨平台骨折的疗效。方法采用注射型磷酸钙填塞植骨加支撑钢板手术治疗20例塌陷型胫骨平台骨折,分析所有患者的手术疗效。结果术后X线片显示所有骨折均达到或接近解剖复位。经6个月~2年(平均1.6年)随访,维持解剖复位者17例;膝关节功能优良18例。结论注射型磷酸钙填塞植骨加支持钢板手术治疗塌陷型胫骨平台骨折,能有效避免复位后的再丢失,维持胫骨平台的力学稳定,近期疗效良好。 相似文献
6.
2003年9月至2005年4月,我们采用切开复位、多孔生物陶瓷(β-TCP人工骨,武汉华威生物材料工程开发公司)代替自体骨移植加解剖支撑钢板内固定治疗胫骨平台骨折16例,取得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1.一般资料:本组16例,男12例,女4例;年龄17~56岁,平均32岁。Schatzker分型[1]:Ⅱ型8例,Ⅲ型5例,Ⅳ型2例,Ⅴ型1例。合并半月板损伤3例,前交叉韧带止点撕脱性损伤1例。2.手术方法:对单髁骨折者采用前外侧或前内侧切口,对双髁骨折者采用Y形切口。将半月板胫骨韧带切断,游离半月板并向上翻起,显露关节间隙及骨折的髁部关节面,观察其移位及塌陷情…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Meta分析系统评价自体骨移植和骨替代物治疗胫骨平台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计算机检索2005年1月至2022年8月PubMed、Web of Science、中国知网、万方等数据库已发表的关于自体骨移植和骨替代物治疗胫骨平台骨折的病例对照研究文献。根据纳排标准进行文献筛选及数据提取,对入选的随机对照研究(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RCT)采用Cochrane手册中的干预性Meta分析标准进行质量评价。采用RevMan 5.3软件对两种方法的关节凹陷、关节面二次塌陷率、失血量、手术时间和感染率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7项RCT研究,424例患者,其中骨替代物组296例,自体骨移植组128例。两组手术时间[MD=-16.79,95%CI(-25.72,-7.85),P=0.000 2],出血量[MD=-70.49,95%CI(-79.34,-61.65),P<0.000 01]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关节凹陷[MD=-0.17,95%CI(-0.91,0.58),P=0.66],关节面二次塌陷率[RR=-0.74,95%CI(0.35,... 相似文献
8.
同种异体骨和自体骨移植在胫骨平台骨折中的应用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目的]探讨胫骨平台骨折手术中植骨的适应证、方法及使用同种异体骨移植和自体骨移植的优缺点。[方法]通过对2000年1月~2004年8月问手术的105例胫骨平台骨折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手术中进行植骨的74例分为:A组(自体髂骨组)40例,男29例,女11例。年龄19—75岁,平均45.3岁。Schatzker Ⅱ型13例,Ⅲ型11例,Ⅳ型5例,V型4例,Ⅵ型5例:B组(同种异体骨组)34例,男25例,女9例。年龄21~74岁,平均43.6岁,其中Ⅱ型12例,Ⅲ型11例,Ⅳ型3例,V型4例,Ⅵ型5例;手术采用前正中、髌旁切口,用半螺纹松质骨螺钉、T型、L型或解剖型钢板支撑固定。对不同的分型分别采取相应的植骨方法。对2组患者并发症、平均手术时间,骨折愈合时间、6—12个月平台高度丢失进行比较。功能评定按Lysholm评分标准。[结果]105例手术共植骨74例,占70.5%。术后随访6个月~4a,平均21个月,A组与B组相比:A组手术时间长,平均出血量多,切口愈合时间短,骨折愈合时间无明显差异;术后平台高度丢失、膝关节功能评分均无明显差异。并发症A组主要出现在供骨区,表现在供区不适及骨疼痛7例,髂骨应力骨折1例,B组主要在受骨区,表现伤口渗液4例、延迟愈合1例,细菌培养阴性。[结论]骨移植是胫骨平台骨折治疗的重要步骤之一,掌握好它的适应证和方法对胫骨平台骨折的预后至关重要。适应证和方法主要根据Schatzker分型和结合cT检查来决定。同种异体骨移植和自体骨移植在胫骨平台骨折的治疗中各有优缺点,同种异体骨移植是安全、值得提倡的移植材料。 相似文献
9.
可吸收螺钉配合骨水泥治疗胫骨平台骨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2002年10月~2003年10月采用可吸收螺钉(BIOFIX)配合磷酸钙骨水泥(CPC)治疗胫骨平台骨折13例,取得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10.
伴有骨质缺损的干骺端骨折,尤其是合并骨质疏松时,治疗上可注射磷酸钙骨水泥填充骨缺损区,提高力学强度及稳定性。本文就磷酸钙骨水泥的性能及其在骨折治疗中的临床应用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1.
胫骨平台骨折的手术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提出一种新的内固定思路,并以此指导胫骨平台骨折的手术治疗,探讨其疗效。方法研究胫骨平台的解剖特点和胫骨平台骨折的大量资料,将胫骨平台分为前内、前外、后内、后外四个柱,选择1~2个明显移位或不稳定的柱予以支撑钢板固定,其余的柱通过支撑钢板的螺钉间接固定来达到整个胫骨平台的稳定。2005年1月至2009年1月间以此指导手术治疗胫骨平台骨折78例。结果 78例患者术后平均随访时间21个月(12~36个月),骨折X线愈合时间平均为11.1周,完全负重时间平均为11.3周(10~18周)。术后1年膝关节HSS临床功能评分平均87.1分(65~98分),优良率为92.3%。术后即刻与术后1年胫骨平台内翻角和胫骨平台后倾角度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胫骨平台四柱划分思路有助于骨折内固定的选择,减少术后胫骨平台二期塌陷、移位及力线不良等并发症,但因病例数有限,这种内固定方法还有待进一步检验和完善。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关节镜辅助下内固定治疗外侧胫骨平台骨折的临床疗效及手术方法。方法自2007年3月至2009年4月对19例外侧胫骨平台骨折患者行关节镜辅助下内固定手术治疗,按Schatzker分型Ⅰ型9例,Ⅱ型4例,Ⅲ型6例。所有患者均应用关节镜探查处理半月板及韧带等合并损伤,并在关节镜监视下行骨折复位、支撑钢板或拉力螺钉内固定术。结果 19例患者均在术后3~4个月获得骨性愈合,无局部感染、骨筋膜室综合征、深静脉血栓等并发症发生。最后一次随访HSS评分平均87.9分(67分~98分),优良率94.7%。结论关节镜辅助内固定术治疗外侧胫骨平台骨折临床效果良好,可同时处理关节腔内合并组织损伤,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磷酸钙骨水泥(calcium phosphate cement,CPC)注射椎体成形术后对胸腰椎骨质疏松骨折椎体的力学影响。方法建立前屈方向加载单椎体骨折模型,对胸腰椎骨质疏松骨折标本行CPC成形强化,骨折前、成形后分别行屈曲压缩力学实验。结果椎体内注射CPC能明显恢复骨质疏松骨折椎体的力学性质。骨质疏松性胸腰椎标本行CPC灌注成形可以恢复椎体的强度和刚度,分别增加16.92%(P<0.05)和22.31%(P<0.05)。结论椎体内注射CPC能明显恢复骨质疏松骨折椎体的力学性质。 相似文献
14.
载药自固化磷酸钙人工骨治疗慢性骨髓炎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目的 探讨载药自固化磷酸钙人工骨(CPC)治疗慢性骨髓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自2002年1月起,对8例慢性骨髓炎患者,行彻底清创后,一期植入载药自固化磷酸钙人工骨.结果 本组均获随访,随访时间为11~35个月,平均21.3个月,1例发生术后伤口表浅感染,随访期间均无骨髓炎复发,未见明显的全身反应,无再骨折,X线片显示,术后骨髓炎区被CPC充分填塞,随访时CPC部分降解成骨.结论 在病灶清除后,一期将载药自固化磷酸钙人工骨植入残留的感染性骨缺损是治疗慢性骨髓炎的较理想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16.
目的探讨关节镜技术在SchatzkerⅠ~Ⅳ型胫骨平台骨折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3例SchatzkerⅠ~Ⅳ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在关节镜监护下行复位螺钉内固定术,镜下同时处理关节内合并损伤。结果术后随访5~17个月,8.3月后所有骨折均获骨性愈合,无感染、皮肤坏死及创口延迟愈合。按HSS评分标准:优18例,良3例,可2例,优良率91.3%。结论关节镜监护下治疗胫骨平台骨折损伤小,操作安全,复位固定满意,能同时处理关节内合并伤,术后功能恢复快。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钢板结合形状记忆合金弓齿钉内固定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8年6月至2010年10月收治15例复杂性胫骨平台骨折患者,其中男10例,女5例;年龄25~65岁,平均43.3岁。受伤原因:车祸伤8例,高处坠落伤5例,重物砸伤2例。按Schatzker分型为V、Ⅵ型。均采用锁定钢板结合形状记忆合金弓齿钉内固定治疗。结果 15例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13~30个月,平均21个月。全部病例均获得骨性愈合,平均愈合时间3.2个月。按照R asm ussen胫骨髁部骨折膝关节功能评分,本组优5例,良8例,可2例,优良率86.7%。结论钢板结合形状记忆合金弓齿钉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复位满意,固定牢靠,是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可选择的治疗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陈旧性胫骨平台骨折及骨折后畸形愈合的治疗方法。方法陈旧性胫骨平台骨折37例(男31例,女6例),从受伤或第一次手术至本次手术时间平均28.5个月(1个月~6年)。34例行截骨、软骨面抬高、植骨和内固定术;3例同时行自体骨软骨移植术。结果平均随访62.3个月,骨折全部愈合;膝关节屈曲角度比健侧平均减少(15.7±7.5)°;疗效按Merchant评分,优20例,良14例,可3例,优良率91.9%。结论应综合患者的年龄、病情考虑手术方案;依靠胫骨的解剖形态X线检查具有诊断可靠、方便的优点;对手术难度要有充分的认识。 相似文献
19.
胫骨平台骨折手术治疗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手术结合早期功能锻炼及软骨修复药物的综合治疗方案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1月至2008年9月治疗并获得随访的复杂胫骨平台骨折41例,按Schatzker分型,Ⅱ型5例,Ⅲ型2例,Ⅳ型3例,Ⅴ型13例,Ⅵ型18例。伤后平均9.4 d手术,术后24 h后开始行CPM膝关节功能训练,并口服氨基葡萄糖类等药物。结果随访时间6~55个月,平均25.1个月,无局部皮肤坏死、伤口感染及内固定钢板松动断裂等。术后2周膝关节屈曲70~°135,°平均100.8;°随访时膝关节屈曲90~°135,°平均121.5;°随访时膝关节HSS评分79~100分,平均88.2分,优(85~100分)28例,良(70~84分)13例。结论复杂胫骨平台骨折应手术复位内固定,结合早期功能锻炼、软骨修复及骨质疏松治疗药物的综合治疗,可获得良好的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胫骨近端后内侧入路的解剖学基础及其在胫骨平台后侧骨折中的应用。方法 a)成人下肢标本25个,其中福尔马林固定标本20个,新鲜冰冻标本5个,解剖观察并测量与胫骨近端后内侧入路相关的主要血管、神经的走行特点,膝关节后内侧主要肌肉、韧带的分布;b)新鲜冰冻下肢标本5个,按照改良的入路进行模拟手术,评估该入路的可行性。c)在解剖学研究基础上,临床应用该入路治疗涉及后内侧髁的胫骨平台骨折13例,按AO分型,41-B-1.3.2型2例、41-B-3.2.2型2例、41-C-1.3型4例、41-C-3.3型5例;俯卧位经该入路治疗胫骨平台B型骨折,仰卧位经该入路联合前外侧入路治疗胫骨平台C型骨折,观察临床效果。结果 a)改良胫骨近端后内侧入路的手术切口全长均不经过腘窝主要神经、血管;深层经腓肠肌内侧头内侧与半膜肌复合体及腘肌间隙,腘肌下剥离保护了外侧的血管神经束;膝下内侧动脉影响了显露,必要时可予结扎。b)临床应用13例,均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结论改良的胫骨近端后内侧入路具有暴露直接、充分,安全性高,解剖简单等优点,是治疗胫骨平台后内侧骨折的有效入路。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