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1991年阿根廷Parodi等第一次成功地实施了腹主动脉瘤(AAA)的腔内治疗。一开始关于这个领域出现了很多命名,有具体指一项技术的,比如腹主动脉瘤的“人工血管支撑(stenting graft)”和“腔内旷置术(endovascular exclusion,也称‘隔绝术’)”;有指这一类新方法的,比如“血管腔内外科(endovascular surgery)”和“腔内技术(endovascular technic)”等等。国际腔内血管外科医师协会在美国亚力桑纳凤凰城创办了专业杂志《Journal of Endovascular Surgery》于2000年更名为《Journal of Endovascular Therapy》,  相似文献   

2.
腹主动脉瘤腔内治疗并发症内漏的诊治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目的 探讨血管内技术治疗腹主动脉瘤时特有并发症内漏的诊断与处理方法。方法 对已施行腔内治疗37例腹主动脉瘤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讨论部分患者并发内漏的原因、诊断、处理、结果及预后。结果 37例支架型血管放置完成后,13例发现存在不同程度的内漏,其中I型6例,Ⅱ型3例,Ⅲ型2例,Ⅳ型1例,不明原因1例,1期经相关技术处理后I型、Ⅲ型内漏完全消失。手术结束时原发性内漏发生率13.5%(5/37)。随诊发现原发性内漏3例自愈,2例转化为持续性内漏;另发现2例继发性内漏发生率13.5%(5/37)。随诊发现原发性内漏3例自愈,2例转化为持续性内漏;另发现2例继发发现人漏。本组患者晚期内漏发生率10.8%(4/37)。结论 引起漏血的原因可能与瘤颈形态、长度、成角、钙化、移植物选择、分支血管血液倒流等因素有关。强调术中发现并一期处理,术后应密切随访。增强CT、血管超声和MRA检查是术检后检测内漏的主要手段。对漏血量及瘤体有增大趋势的内漏应积极处理。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腹主动脉瘤(AAA)血管腔内治疗后的短期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4月~2010年7月我科收治的8例AAA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患者均接受血管腔内治疗,手术成功率7/8,死亡1人.5例植入分叉型支架,2例植入直型支架,1例支架释放不成功.1例术后第2天右髂动脉支架折叠成角,远端血栓形成,给予局部溶栓成功后第3天血栓再次形成,急诊行左股-右股动脉旁路转流术.1例术后第2天出现急性肾功能不全,2个月后出现结肠缺血表现,给予对症治疗后好转.1例术中主体支架释放不成功,急诊行开腹手术,取出支架,行AAA修补术,术后第2天因呼吸循环衰竭死亡.随访1~16个月,中位随访时间5个月,至最后一次随访(死亡)时止,无内漏发生,无支架明显移位及动脉瘤腔内血栓形成.结论 AAA血管腔内治疗后的短期临床疗效满意,远期疗效有待进一步随访.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腹主动脉瘤血管腔内治疗的近期疗效.方法 对12例肾下型腹主动脉瘤进行分析.结果 术中出血平均245 mL,住院时间平均8.6 d,术后禁食时间平均1.5 d.白细胞、血红蛋白和血小板以及肾功能、肝功能均在正常范围;PT和APTT术后延长,1周内恢复正常.并发症包括:肺部感染1例、腹胀2例,经保守治疗好转;内漏1例,3个月后自然消失.结论 腹主动脉瘤血管腔内治疗具有安全、微创及对人体内环境干扰小的优点.  相似文献   

5.
腹主动脉瘤腔内治疗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腹主动脉瘤(Abdominal Aortic Aneurysm,简称AAA)是最常见的动脉瘤,90%腹主动脉瘤是动脉粥样硬化所致,多发病于40岁以后,男女比例为10:1.腹主动脉瘤的最终结局是破裂,如前壁破裂,死亡率高达90%.手术切除动脉瘤同时重建腹主动脉血流是行之有效的传统治疗方法.目前择期手术死亡率低于5%,但对于合并心、脑、肺、肾等重要脏器疾患的高龄病人,其手术死亡率可高达40%[1],这对于患者心理和生理无疑是十分沉重的打击.寻找一种简单、有效、微创、患者易于接受的治疗方法成为20世纪末各国血管外科和放射介入科医师努力的方向.  相似文献   

6.
腹主动脉瘤腔内治疗现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1991年,Parodi等发明人工血管内支架(stent graft,SG)并用于临床成功治愈腹主动脉瘤(abdominal aortic aneurvsm,AAA),此后腹主动脉瘤腔内治疗(endovascular abdominal aortic aneurysm repair,EVAR)取得迅速发展。由于EVAR避免了传统开腹手术创伤大和出血多的缺点,使高龄或伴有心、肺、肝、肾功能不全的患者获得积极治疗的机会。一般来讲,腔内治疗主要是指肾下型腹主动脉瘤。  相似文献   

7.
腔内隔绝术治疗腹主动脉瘤   总被引:109,自引:3,他引:109  
目的探讨腹主动脉瘤(AAA)腔内隔绝术的手术指征、手术方法、操作要点和存在的问题。方法1例高龄男性和多病并存的AAA患者在全麻和选择性动脉造影动态监控下,用11.0cm×2.6cm的内支撑-涤纶血管复合体,对AAA进行了腔内隔绝术。结果术后1周和20天分别行彩超和螺旋CT复查显示:复合体内径为2.2~2.4cm,通畅,无移位和扭曲。复合体壁外原AAA腔内充满血栓,未探及通畅的腰动脉和肠系膜下动脉,AAA外径无变化。复合体近端与AAA颈前壁之间有一微裂隙,但对AAA体影响不大。随访6个月,患者腹部搏动性肿块及左下肢间歇性跛行消失。结论AAA腔内隔绝术避免了传统AAA手术的各种缺点,而具简便、微创和疗效确实的优点,有良好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患者男 ,74岁。因下腹部搏动性肿物伴持续性隐痛 1周 ,于 2 0 0 1年 10月 11日入院。有高血压病史 32年 ,糖尿病史 6年。体格检查 :BP 12 5 / 80mmHg。下腹部可扪及一约10cm× 7cm搏动包块 ,固定 ,质硬 ,边界清楚 ,其搏动与心跳一致 ,按之有不适感 ,包块处可闻及血管杂音。彩色多谱勒超声 :于肾动脉下腹主动脉显示长 87mm的扩张段 ,内经 5 7mm ,扩张上方距肾动脉开口 34mm ,下方累及双侧髂总动脉 ,该扩张段前部见厚 35mm的附壁相对强回声光团 ,其内可见穿行血流信号。诊断 :腹主动脉瘤伴附壁血栓。螺旋CT血管造影示 :肾动脉下腹主动脉及双…  相似文献   

9.
腹主动脉瘤(abdominal aortic aneurysm,AAA)是一种严重威胁人类生命的主动脉退行性变。及时发现和治疗是降低其死亡率的关键。AAA的治疗主要是手术治疗。传统经典的开放手术治疗距今(至2014年)已有60余年的历史,1951年,Dubost等首先报道成功实施了AAA切除人工血管移植术。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腔内治疗腹主动脉瘤的各项几何参数的分布规律,并探讨其远期疗效及术后常见并发症的防治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入选2003年1月至2010年12月完成的344例肾下腹主动脉瘤腔内修复病例资料,对原始数据及随访结果做统计学分析及比较.结果 腹主动脉瘤近端瘤颈直径(23±3)mm,近端瘤颈长度(26±12) nun,与主动脉夹角(25±28)度.即刻技术成功率99.7%(343/344),随访率81.8% (279/341),随访时间3~84个月,平均(33 ±15)个月.随访期间死亡率1.1% (3/279),再次手术率10.4% (29/279),总并发症发生率12.9%(36/279),包括内漏5.7%(16/279),支架移位1.1%(3/279),动脉瘤增大或破裂5.4%(15/279)等.统计结果显示近端瘤颈>60度更易出现Ⅰ型内漏(P=0.010).结论 术前评估是腹主动脉瘤腔内治疗取得成功的首要因素.内漏是术后远期并发症的主要类型,且为再次手术的重要原因,影响患者的远期疗效,因此术后终身随访极为重要.  相似文献   

11.
腹主动脉瘤腔内修复术治疗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综合分析国内外腹主动脉瘤腔内修复术治疗现状。方法 检索国内外腹主动脉瘤腔内修复术相关文献,选择其中病例数较大或试验较规范的文章,结合本院经验,进行分析、评价。结果 腔内修复术是一种治疗腹主动脉瘤有效、可行的新方法,近期研究发现该法具有创伤小、失血量小、病人易接受等优点,移位、内漏及转为肝腹手术是目前的主要问题。结论 腔内修复术是治疗腹主动脉瘤一种可供选择的方法,术后随访极其重要。  相似文献   

12.
腔内修复术治疗胸腹主动脉夹层动脉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介绍血管内支架技术治疗胸腹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的经验。方法 对2000年10月-2001年6月间6例胸腹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的治疗经过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6例均为男性,年龄42-72岁。Standford A型胸腹主动脉夹层动脉瘤1例,B型5例。其中5例经行腔内人工血管支架修复成功,1例中转腹主动脉夹层开窗手术。术后1例发生髂外动脉夹层破裂,行腹主动脉夹层开窗人工血管移植术;1例术后3d因严重心肌梗塞抢救无效死亡。5例随访1-9个月,情况良好。结论 腔内人工血管治疗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简化了手术操作,减小了手术风险。腹主动脉夹层开窗手术是治疗主动脉夹层的辅助手段。  相似文献   

13.
支架型人工血管治疗主动脉夹层动脉瘤   总被引:34,自引:1,他引:33  
目的 探讨支架型人工血管治疗胸主动脉和腹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的作用。方法 采用由不锈钢“Z”形支架和超薄绦纶组成的支架型人工血管治疗5 例胸主动脉夹层动脉瘤和1 例腹主动脉夹层动脉瘤。其中4 例已累及肾下主动脉, 且有明显肾功能损害。6 例均经CT 和动脉造影证实。在X 线监视下,经右股动脉切开, 将1 ~2 枚支架型人工血管置入。有1 例因进入困难,改用左侧股动脉进路。结果 术后造影和CT 均表明破口被成功封闭,假腔内血栓形成。本组未发生任何并发症。随访1 ~7 个月,有2 例高血压者,血压明显下降,2 例血尿治愈,2 例血尿减轻。结论 支架型人工血管治疗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明显简化了手术,减小了手术风险,其方法可行  相似文献   

14.
吻合口假性动脉瘤的手术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手术治疗吻合口假性动脉瘤(APA)的方法和效果。方法:11例APA患者均手术治疗。术前均用超声检查、动脉造影明确诊断。对于裂口较大者,采用吻合口假性动脉瘤切除(血肿清除)、人造血管或自体大隐静脉间置移植术(7例);对于裂口较小者则采用人造血管或自体大隐静脉补片移植修复术(4例)。结果:1例失访,其余10例已分别随访5~38(平均19.6)个月。疗效良好者9例,均能恢复正常活动和工作;1例腘动脉吻合口假性动脉瘤压迫引起神经麻痹。所有患者均未见远端动脉供血不足现象,无复发。结论:APA均应手术治疗。术中有效的控制血流及彻底清除病灶(血肿)、术中及术后合理使用有效抗生素及抗凝剂是手术成功的保证。  相似文献   

15.
主动脉病变的手术治疗与腔内血管外科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主动脉病变的手术治疗和腔内血管外科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45例胸腹主动脉病变外科治疗的临床资料。结果 男37例,女8例。年龄2l~85(平均年龄64、7)岁。其中胸主动脉夹层ll例;降主动脉夹层破裂并假性动脉瘤形成伴椎骨破损2例;肾上,下型腹主动脉瘤各为3,23例;腹主动脉瘤破裂2例;腹主动脉瘤空肠瘘l例;腹主动脉外伤性破裂3例。45例患者中腔内治疗者l8例,25例行人工血管置换治疗,3例行腹主动脉修补。围手术期死亡率为6.7%(3/45)。随访36例,随访时间2个月~4年,均生存良好。结论 腔内血管外科治疗有着创伤小,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少等优点,有条件行支架型人工血管腔内治疗的可优先考虑腔内治疗。传统手术方法在技巧等方面的改进有利于提高手术的成功率,并能为不具备腔内治疗条件的患者解除疾苦。  相似文献   

16.
腹主动脉瘤的腔内治疗(附2例报告)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目的探讨腹主动脉瘤腔内治疗的效果。方法对2例行腔内治疗的腹主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例患者均获得技术上的成功,分别随访2周和1年,经超声检查证实置入的支架型人工血管没有移位且保持通畅。结论在腹主动脉瘤的治疗中,如果病例选择得当,与传统的手术治疗比较,腔内治疗操作简单,创伤小,且可大大缩短病人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17.
腹主动脉瘤的治疗   总被引:3,自引:6,他引:3  
目的 探讨腹主动脉瘤(AAA)的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26例AAA的临床资料。结果 26例中夹层动脉瘤3例,真性动脉瘤21例,动脉瘤破裂后再形成的假性动脉瘤1例,动脉瘤穿破十二指肠空肠曲形成腹主动脉肠瘘1例。病变累及肾动脉平面以上者3例,肾动脉平面以下者23例:病变仅累及腹主动脉者4例,病变除累及腹主动脉外,尚合并有单侧或双侧髂总动脉瘤者/2例,合并双侧髂总动脉瘤及一例或双侧髂内动脉瘤者5例,合并一侧髂总、髂内、髂外动脉瘤1例,合并有双侧髂总、髂内、髂外动脉瘤1例。施行紧急手术治疗3例,择期手术治疗14例,施行支架型人工血管腔内微创治疗7例,未手术2例。术后发生并发症3例,无瘫痪、下肢动脉栓塞等发生。术中及术后30d死亡率为3.8%(1例)。支架型人工血管治疗的7例无漏血、移位等并发症发生,均痊愈出院。22例随访3个月至4年,均存活良好。结论 AAA的腔内血管外科治疗具有创伤小,术石恢复快,并发症少等优点,有条件行支架型人工血管作腔内治疗的应优先考虑腔内治疗,传统手术方法在技巧等方面的改进有利于提高手术的成功率,并能为不具备腔内治疗条件的患者解除疾患。  相似文献   

18.
腔内隔绝术治疗胸、腹主动脉瘤5例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 研究腔内隔绝术治疗胸、腹主动脉瘤的方法以及评价其效果。方法 2000年10月-2002年8月共开展腔内隔绝术5例,其中包括胸腹主动脉夹层动脉瘤4例,腹主动脉瘤1例。结果 5例动脉瘤腔内隔绝手术均获得成功,4例夹层动脉瘤的假腔立刻消失,1例腹主动脉瘤瘤体成功隔绝31例术后并发脑梗塞,经非手术治疗好转。结论 腔内隔绝术治疗大动脉瘤具有创伤少、安全、效果确切等优点。在严格选择适应证的基础上,开展腔内隔绝术是有价值的。  相似文献   

19.
胸腹主动脉夹层动脉瘤(Stanford B型)的腔内血管外科治疗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Stanford B型胸腹主动脉夹层动脉瘤腔内治疗的方法。方法 对l2例StanfordB型胸腹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 l2例患者全为男性,年龄40~68岁,平均52.1岁。其中10例患者进行了腔内血管外科治疗,均取得了技术上的成功,术后内漏1例,3d后漏血停止。其余病例术后即时造影示瘘口已被完整覆盖,假腔无血漏入,内脏动脉等恢复真腔供血。2例未行腔内治疗的患者,l例因并发呼衰死亡,l例死于夹层动脉瘤破裂。结论对Stanford B型胸腹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的治疗,如适应证掌握合适,腔内治疗与传统的开胸手术相比,具有操作简单,损伤小,安全度大,并发症少等优点,且可大大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保守治疗难以控制病情的发展,易导致死亡等严重后果。  相似文献   

20.
旁路搭桥治疗下肢动脉缺血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7  
目的 探讨人工血管旁路搭桥手术治疗下肢严重动脉缺血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采用人工血管作动脉旁路搭桥治疗严重下肢动脉缺血 2 4例的临床资料。结果 男1 7例 ,女 7例。年龄 58 6岁± 1 5 1岁。动脉闭塞分别位于近肾腹主动脉 双髂动脉 (1例 ) ,腹主动脉 双髂动脉 (1例 ) ,髂动脉 (9例 ) ,股动脉 (9例 ) ,股 动脉 (4例 )。经术后平均 2年 7月的随访 ,截肢率为 1 6 6% ,移植血管栓塞率为 2 5% ,通畅率为 58 3%。结论 下肢动脉闭塞时 ,采用人工血管行动脉旁路搭桥术是重建患肢血液循环的有效方法 ,动脉造影是选择正确重建手术方式的必要保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