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肾为先天之本、生命之根。人体的生长壮老已皆由肾气决定。肾元盛则寿延,肾元衰则寿夭。因此如能延缓肾衰老,则有可能延缓人体的衰老进程。文中分别对肾在衰老中的地位、加速肾衰老的因素、肾衰老的主要见证和延缓肾衰老的措施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
人体的衰老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五脏均参与其中,作用各不相同。脾肾一直处于防老抗衰的统治地位,补脾肾延缓衰老强调的是肾精和气血对人体的影响,通过补脾肾增加这些精微物质,以达到延缓衰老的目的。但是人体精气、气血等基本物质必须通过脏腑的功能才能化生,通过气机的升降出入才能在人体运行发挥其滋润营养的作用。肝主疏泄,调节气机,是保持人体气机正常升降出入的重要脏腑。所以肝气调达是补肾健脾、抗衰老的前提条件。  相似文献   

3.
衰老既是一种病理变化,又是一种不可避免的生理过程,而提高生命效率及生存质量,延缓衰老过程,使寿命尽可能达到或接近生理限度,是医学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正虚夹瘀是衰老的主要病机 中医对衰老的认识源远流长,《内经》中即指出“脏腑虚衰”是衰老的主要原因,其中肾和脾的虚损更为重要。肾为先天之本,肾中精气是构成人体的基本物质,也是人体生长发育及各种功能活动的物质基础,故《素问·金匮真言论》说:“夫精者,生之本也。”人体的生长、发育以及衰老都与  相似文献   

4.
脾肾两虚瘀夹理论与衰老机理探讨   总被引:20,自引:1,他引:19  
钟毅  孙立 《中医杂志》2000,41(6):325-328
中医学认为,衰老是由多种原因所致。肾虚,脾虚可致衰老,瘀血、痰浊亦可致衰老;而补肾法,健脾益气法,活血化瘀法、化痰法均可延缓衰教练站肾健脾益气是延衰老老的基本途径,活血化痰是延缓衰老的重要方法,但虚实夹杂多因素致衰老更多见,其中“虚”多集中于脾肾两虚,“实”则集中在痰浊与瘀血两大类。脾肾两虚,夹瘀夹更能准确全面地反映衰老的本质,是衰的主要病机,从临床和实验研究两方面论证了补肾健脾益气,因化痰延缓衰  相似文献   

5.
从衰老与肾的关系谈老当益肾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肾在中医脏腑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其功能广泛 ,作用特殊 ,有主宰生命之概念 ,故历代医家称“肾为先天之本”,“生命之根”。衰老是生命活动的必然发展 ,自古以来是不可抗拒的自然规律 ,但随着社会的发展 ,科学的进步 ,人们对衰老的延缓 ,寿命的延长 ,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进行着不断的探索和研究。今从衰老与肾的关系的角度 ,略述拙见 ,不妥之处 ,请同道指正。1 肾之精气 ,是人体生长发育衰老的主宰人的一生自诞生之日起 ,经过青年、中年、老年这一自然生长发育过程 ,各种机能也随之生长、发育直至衰老。中医认为这个过程主要是“肾之精气”…  相似文献   

6.
论五脏气血流通在延缓衰老中的重要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气血流通是人体健康的保证 ,也是延缓衰老的重要指标。衰老多以脏腑虚损为基础 ,因虚致痰、瘀、湿、滞等病理产物滋生 ,加速了人体衰老的进程。因此 ,延缓衰老应致力于使血脉流通 ,气道宣通 ,气机疏通 ,隧道运通 ,精道、水道畅通  相似文献   

7.
如何延缓衰老是人们永远的研究内容,目前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衰老进程中出现的骨骼肌萎缩,对于老年人的健康及生活质量有着重要的作用。探讨分析衰老性肌萎缩的机制,寻求缓解甚至逆转其发生的方法,研究并重新定义肌肉在人体中的作用,对于我们延缓衰老、认识生命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从中、西医学基本理论谈姿式与延缓衰老上海市黄浦区中医医院中西医结合科陈维杼(200003)关键词:姿式,延缓衰老现代医学认为,在人体众多器官中,衰老首先出现在脊柱和水晶体。解剖上椎体、椎间盘和韧带组成了脊柱的结构,肌肉支持了脊柱,关节提供了它的能动性...  相似文献   

9.
王凤荣  张放 《辽宁中医杂志》1999,26(12):534-535
关于衰老的机理学说众多 ,中医学对衰老的认识源远流长 ,认为肾虚是衰老的主要原因和机理。随着现代医学科学的进步 ,揭示了钙与生命活动的重要性 ,提示了生命衰老的本质是与人体骨钙减少 ,出现的“钙搬家”现象有关 ,与几千年来中医学认为肾为先天之本 ,主命门之火的理论不谋而合 ,遥相呼应。肾虚与缺钙均可导致衰老 ,补肾与补钙相得益彰 ,对于延缓衰老 ,改善机体状况防治老年性疾病有充实的理论基础和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肾为先天之本,生命之根,肾中精气的强弱,决定着人的生长壮老。此刻,又值冬季,冬天养肾,不仅能增强人体抵御寒冷的能力,而且还可提高人体免疫力和抗病力,延缓衰老。  相似文献   

11.
血瘀既是衰老进程的必然结果,又是促使衰老加重、加快的重要因素,故成为衰老过程中的一个关键环节。衰老-血瘀相关理论根源于《黄帝内经》,发展于历代医家长期的临床实践和不断的经验总结,后世分有各家学说:直论血瘀致衰者认为瘀血内阻,气血运行不畅,使脏腑得不到正常濡养,人体正常生理功能就要发生障碍,从而导致并加速人体衰老,因此,延缓血瘀证产生是防止早衰的关键;肾虚血瘀说,有因肾阳虚致瘀者,有因肾阴虚致瘀者,皆倡补肾活血以养生保健延缓衰老及防治衰老相关疾病;气虚血瘀说认为人体衰老的主要机制在于气血失调、气虚血瘀;瘀浊邪毒说力主虚实夹杂论;因瘀致衰是因虚致衰理论的延伸。衰老-血瘀相关理论在大量临床实践和基础实验研究中皆得到充分的证实,为中医药延缓衰老、防治衰老相关疾病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2.
养生肾为先     
中医学认为肾为先天之本,五脏之根,生命之源,元气之居。因此,历代医家都主张将益肾固精作为延缓衰老、强身益寿的重点。肾之盛则寿延,肾之虚则寿夭。中医所谓肾与现代医学的肾是不完全等同的。中医理论的肾含有生长发育的骨骼、泌尿系统、生殖系统、内分泌系统及神经系统等多方面的功能,是繁衍后代,维持人体正常生理功能的主要内脏,故称为先天之本。  相似文献   

13.
竹溪 《养生月刊》2005,26(3):222-225
祖国医学认为,人体的衰老与肾的关系极为密切。肾主藏精,为元气之本,一身阴阳生化之根。中医经典著作《黄帝内经》明确提到人体生长、发育和衰老的过程与先天禀赋有关.尤其与肾气的自然盛衰规律相对应,  相似文献   

14.
简要地论述了肾精化生脑髓的理论渊源,肾精、髓、脑的概念以及肾脑关系,从而为中医药补肾填精延缓衰老治法提供理论依据。同时,结合临床和现代研究论述了中医药延缓衰老的名方名药及其原理。  相似文献   

15.
肾虚痰瘀与衰老的关系初探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11  
姜惟 《辽宁中医杂志》1994,21(3):106-108
本文认为肾虚系致衰的根本原因,在人体整个生命过程的各个阶段中,其生理状态的不同,取决于肾中精气盛衰的变化。肾中精气阴阳充足,五脏六腑得其所养,人体才能维持正常的生命活动,则衰老可望能延迟,寿命可望能延长。肾中精气一旦衰减,则衰老随之而来。痰瘀是疾病过程中产生的病理变化和病理产物,亦是致衰的重要因素。其形成后,不仅影响脏腑组织器官的营养供给,而且会导致机体发生新的病理变化,从而加速机体的老化。实际上在衰老的进程中,肾虚为本,痰瘀乃是标,本虚标实,互为影响,互为因果。  相似文献   

16.
延缓衰老的研究近况述评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中医药在延缓衰老方面有巨大的潜力,在当前国际老龄化问题日益严重的情况下,已引起医药界的高度重视。随着现代科学技术飞速发展,中医药延缓衰老研究已深入到不同层次。本文对近2年来的研究资料作一概述。1 中医理论研究 明清以来,多认为脾胃虚衰而致衰老,至80年代末,临床报道的延缓衰老方剂,多以补肾为主,其他有补脾、脾肾双补等。 90年代左右,颜德馨提出“气虚血瘀是衰老的根本原因”,韩明向等认为“气虚、阴亏、血瘀”是衰老的基本病机,李建生  相似文献   

17.
试论女性衰老与天癸,肾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试论女性衰老与天癸、肾的关系冯丽(河北省胸科医院050041)史秋梅(石家庄市长安区妇幼保健站050011)人体生长、发育、衰老是一个渐进的生理过程,天癸、肾在此进程中,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女性从出生,到生长发育,直至衰老,无一不受肾气及天癸的盛衰所...  相似文献   

18.
程静  王平 《河南中医》2010,30(3):223-224
元气是生命活动的原动力,它由肾中精气所化生、由脾胃水谷之气所培育。元气与衰老密切相关,顾护元气是延缓衰老的关键。  相似文献   

19.
补肾健脾化瘀法延缓衰老机理的实验研究回顾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王传社  李顺成 《中医杂志》1999,40(4):241-243
根据中医理论、中西医衰老学说、临床流行病学调查及实验研究,我们认为正气虚衰是导致衰老的主要矛盾方面。但虚久必瘀,瘀又进一步促进虚衰,为此我们提出了“正虚夹瘀是衰老的主要机制,扶正化瘀法是延缓衰老的理想途径”观点,其中正虚的特点为脾胃虚衰、肾阴阳两虚偏于阳虚,肾虚是正虚的主要矛盾;瘀则包括痰浊、血瘀。正虚为因,因虚致瘀,痰浊血瘀又  相似文献   

20.
益气养阴、调补五脏法延缓衰老的探讨湖南省中医药研究院附属医院(410006)张崇泉主题词衰老/药物作用,气阴双补在延缓衰老的中医治则研究中,近年来多从补肾填精、健脾益气等方面考虑。通过研究古今中医文献,可以看出益气养阴、调补五脏亦是重要的延缓衰老的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