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慢性萎缩性胃炎(以下简称 CAG)属于常见病,本病多发于40岁以上者,尤以老年人多见。迄今为止,现代医学对 CAG 仍无较好的治疗方法,甚至有学者认为一旦 CAG 形成之后便不可逆转。中医无 CAG 病名,根据其临床表现,如痞闷、胀满、胃痛、纳呆、暖气等,一般认为属于“胃痞”、“胃脘痛”等脾胃病范围。  相似文献   

2.
慢性萎缩性胃炎(CAG)是临床上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总体发病率呈逐年升高趋势。合并幽门螺杆菌感染者予以根除治疗是重要治疗方法,但仍有部分患者病变呈进行性发展,且目前现代医学缺乏有效直接治疗手段。针刺等中医特色治疗在改善CAG症状、逆转萎缩胃黏膜组织上具有一定作用,其安全、便捷、有效属性使得患者更易接受,对于本病治疗有着独特优势。文章总结归纳近年来针刺治疗CAG相关机制的基础研究,以及针刺刺法、针药联合、针灸联合的临床疗效观察,以期对针刺治疗CAG后续研究提供参考和方法。  相似文献   

3.
慢性萎缩性胃炎中医药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慢性萎缩性胃炎(以下简称CAG)属于常见病。本病多发于40岁以上者,尤以老年人多见。1978年世界卫生组织(WHO)将CAG列为癌前病变以未,引起了全世界医学界的广泛关注。但迄今为止,现代西方医学对CAG仍无良好治疗方法,甚至有学者认为一旦CAG形成之后便不可逆转。中医无CAG病名。根据其临床表现,如痞闷、胀满、胃痛、纳呆、嗳气等,一般认为属于“胃痞”、“胃脘痛”等脾胃病证范围。自1978年始,我国医学杂志陆续见有中医药治疗CAG的研究报道,积累了不少可贵经验。临床应用中医药治疗CAG,不仅能明显改善临床症状,而且胃镜及组织病理检查表明可使CAG病变逆转。近几年来在  相似文献   

4.
CAG和PLGC中医药研究存在问题及前景展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现代医学对慢性萎缩性胃炎(CAG)和胃癌的癌前病变(PLGC)的基础研究成果是可喜的,但临床至今仍缺乏有效的逆转性的治疗手段。中医药对CAG及PLGC的治疗作用日益受到重视,尤其是中药对IM及Dys的逆转作用,已显示出其独特的作用和明显的优势。但研究中仍存在一些问题,如诊断标准不统一、科研设计不完善、疗效标准不规范、动物模型的研究尚待深入等。  相似文献   

5.
98例慢性萎缩性胃炎的辨证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慢性萎缩性胃炎(以下简称CAG)是以内镜下粘膜变色,变薄及血管显露为病理特征的顽固性难治性消化道疾病。其主要表现为食欲减退,上腹部饱胀或疼痛、恶心、呕吐、嗳气、腹泻、贫血、消瘦、舌炎等,归属祖国医学“胃脘疼”“痞症”等范畴。近年来发病率及癌变率有上升趋势。据报道,约1%未作治疗的CAG可能变癌,而胃癌病人50%以上有CAG病史,因而CAG的治疗引起医学界广泛重视.我们从2000年至2003年,通过对98例CAG忠者的治疗,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及体会,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采用系统聚类的研究方法,分析较大样本慢性萎缩性胃炎(CAG)病例的临床表现,以规范地探讨CAG证候学特点。方法选取符合诊断标准的371例CAG患者资料,经过阳性排序,保留包括中医症状、体征、舌象和脉象等在内的56个指标,对原始数据进行变量聚类分析,归纳CAG证候学特点。结果根据聚类分析结果及各指标的权重,结合专家意见和以往的临床经验,初步认为CAG患者聚5类较为适宜,将此5类证候命名为浊毒内蕴、肝胃不和、胃络瘀阻、脾胃虚弱、胃阴不足。结论采用聚类分析法将CAG的临床症状进行归类,用现代数理统计方法规范了其临床证候特点,为临床辨证提供了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7.
李琼 《中国中医急症》2008,17(11):1603-1605
慢性萎缩性胃炎(CAG)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目前西医药治疗虽然进展迅速,但临床仍无阻断这种病变行之有效的方法。近年来中医药在治疗CAG方面亦取得了一些成果,现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大鼠慢性萎缩性胃炎证病结合模型实验35、51周的部分脏器组织病理。方法wiStar雌性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CAG组、脾虚CAG组、肝郁CAG组和肾虚CAG组。CAG造模采用脱氧胆酸钠和阿司匹林水溶液交替饮用加免疫损伤法,脾虚造模采用用耗气破气加饥饱失常法,肝郁造模采用钳夹激怒加肾上腺素注射法,肾虚造模采用MTU饮用法。总造模时间35周或51周。观察心、肺、肝、脾、肾、胸腺、十二指肠、空肠、气管、颌下腺等脏器的组织病理。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各实验组脏器组织病理均有明显的萎缩性改变;变性(坏死)改变方面以肾虚CAG组最为明显;炎症改变以肾虚CAG组较为明显;细胞免疫功能下降方面,以脾虚CAG组和肾虚CAG组最为明显;脾虚CAG组和肝郁CAG组有一定的体液免疫功能下降表现。与对照组比较,各实验组脏器组织病理改变的严重程度依次是:肾虚CAG组〉肝郁CAG组和脾虚CAG组〉CAG组。结论本实验重视慢性造模的证病结合模型脏器组织病理的观察,具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9.
<正>慢性萎缩性胃炎(CAG)临床以上腹胀痛、纳少、嗳气、消瘦乏力为主要表现,是消化系统中常见病和难治病之一,属于中医"胃脘痛""痞满""嘈杂""腹胀""嗳气"等范畴[1]。目前临床上西医药治疗仍无特效疗法。中医治疗CAG有一定的优势,近年来亦取得了一些成果,现将中医药干预治疗CAG伴异型增生(Dys)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0.
慢性萎缩性胃炎(chmnic atmphic gastritis, CAG)是一种难治性消化系统疾病,被列为胃癌的高危因素,属中医学“痞满”“嘈杂”“胃脘痛”范畴。目前,西医学对CAG的病因及其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亦缺乏理想的治疗手段,病情容易反复;中医在治疗CAG上有独特的优势。回顾近五年中医治疗CAG的相关文献,分析了CAG的中医病因病机研究,简述了各位学者辨证论治的治疗观点及其取得的相关疗效,总结了各临床专家治疗CAG的中医药经验方疗效。中医的治疗不只是口服中药,针灸、埋线、艾灸、耳穴等在CAG的治疗中同样重要。针灸、埋线、艾灸、耳穴等中医适宜技术单用或联合中药应用,在改善患者症状及病情的同时可以避免口服药物导致的不良反应。无论是中药还是中医适宜技术均可提高患者免疫力、阻止外邪入侵,改善患者症状、阻断或逆转胃黏膜萎缩及肠上皮化生,阻止病情进展。中医对其的研究仍存在诸多不足之处,在今后的研究中应加强中医对CAG的发病机制与季节、地域的相关性研究;在CAG的治疗中应注重情志因素对病情的发展及转归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大鼠CAG证病结合模型胃粘膜病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建立新的大鼠慢性萎缩性胃炎(CAG)证病结合模型,并观察其实验35周的胃粘膜病理改变。方法:雌性大鼠,分为对照组,CAG组,脾虚CAG组,肝郁CAG组,肾虚CAG组,CAG模型采用脱氧胆酸钠和阿斯匹林水溶液交替饮用加免疫损伤法;脾虚证模型采用耗气破气加饥饱失常法,肝郁证模型采用夹尾加肾上腺素注射法,肾虚证模型采用MTU溶液饮用法,总造模期35周,造模结束后光镜胃粘膜病理改变。结果:CAG模型各组胃粘膜有明显的萎缩性改变,而炎证和纤维化程度相对较轻,组间的差异主要表现在胃粘膜萎缩的程度上,以脾虚CAG组和肾虚CAG组最为严重。肝郁CAG组胃粘膜萎缩程度较轻。结论:本实验在完善CAG证病结合模型方面作了尝试,并以之初步观察了证,病和证病结合在胃粘膜病理上的反映。  相似文献   

12.
慢性萎缩性胃炎(Chronic Atrophic Gastritis,CAG)是消化系统常见、多发而又难治的胃病之一,长期的CAG约有8%左右可发展为胃癌,比没有萎缩性胃炎的人群发病率高20倍,对人民健康危害较大。CAG的主要临床特征为胃脘疼痛、痞满、食少、嗳气、烧心吞酸、恶心呕吐等,属于中医学的“胃脘痛”、“腹胀”、“痞满”等范畴。痞满是慢性萎缩性胃炎最常见的症状,痞满多由气滞、气虚引起,由血瘀引起者亦较常见。胃痛亦为慢性萎缩性胃炎的常见症状,以胀痛最为多见,其次为隐痛、灼痛,痛有定处,久延难愈,其囚乃瘀血阻滞经络,气不得通畅,不通则痛。  相似文献   

13.
胃炎灵胶囊是我省中医名家周信有教授的临床效方成果,在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Chronic atrophic gastritis,CAG)中疗效显著。故本课题小组通过动物实验观察胃炎灵对CAG胃组织氧化.抗氧化系统的影响,探讨其治疗CAG的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14.
<正>慢性萎缩性胃炎(CAG)为胃黏膜固有腺体减少为特征的慢性炎症。国内外学者已将CAG列为胃癌重要的癌前病变[1],有报道CAG每年的癌变率为0.5%-1%,伴有异型增生(ATP)时癌变率更高。因此,早期诊断、治疗萎缩性胃炎是阻断疾病进一步发生、发展的关键;而病理检查仍是诊断CAG的金标准。本文旨在对内镜诊断与病理诊断诊断CAG的符合率进行研究,探寻提高两者符合率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慢性萎缩性胃炎中医药临床治疗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慢性萎缩性胃炎(Chronic Atrophic Gastritis,CAG)是消化系统的一种常见病、多发病、疑难病.其主要病理特征为胃粘膜变薄,固有腺体萎缩或伴有不同程度的肠上皮化生、异型增生等.现代医学公认其为癌前状态,因此阻断、逆转其癌变成为目前临床上研究的重点,但仍缺乏有效的治疗方法.近年来中医学对CAG积极探索,在临床治疗方面也取得了较大的进展,现将近年状况作一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6.
养胃舒无糖型冲剂的药理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杨耀芳  王钦茂 《中成药》1997,19(8):35-38
用小鼠造成三种病理模型:萎缩性胃炎(CAG);CAG—阳虚型;CAG—阴虚型。给养胃舒治疗,以血浆中cAMP、cGMP为指标观察其治疗作用。结果表明,养胃舒能升高cAMP,降低cGMP。此外,能提高大鼠的淋巴细胞转化率、血清IgG水平及红细胞C3b受体花环率。对小鼠有镇痛、抗炎作用和抑制胃肠推进运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梳理和总结中医药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CAG)的研究现状,为相关研究提供一定借鉴和指导,也为进一步了解中医药及应用中医药治疗CAG提供科学证据。方法:检索PubMed和Web of Science数据库自建库至2020年8月31日收录的有关中医药治疗CAG的相关文献,根据纳入与排除标准,对文献进行筛选,纳入符合条件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和动物实验,并对纳入研究进行信息提取、归纳和整理。结果:该研究共纳入中医药治疗CAG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4篇,动物实验21篇,包含复方研究13篇,单味药研究3篇,以及中药单体研究5篇。临床随机对照试验表明中医药在改善患者胃黏膜病理状态、临床症状等方面作用良好。但存在研究质量参差不齐、胃黏膜病理诊断标准及临床有效率评价标准不统一的问题。动物实验主要以药物作用机制研究为主,其研究结果表明了中医药治疗CAG具有多靶点的作用特点。但CAG动物模型制备、阳性药选择、药物干预方式和干预周期在不同实验中缺乏一致性,是动物实验研究中存在的问题。结论:中医药治疗CAG的疗效逐渐获得全球认可,但在研究方法方面仍需进一步规范及统一。今后还需高质量的临床试验及规范的动物实验,对中药干预CAG的恶性进展时机、有效成分及作用机制等进行深入研究,为充分认识和发挥中医药治疗CAG贡献力量。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和胃口服液对慢性萎缩性胃炎(CAG)大鼠胃黏膜萎缩及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Wistar大鼠随机分为4组,正常组、CAG模型对照组、胃复春对照组、和胃口服液治疗组。以40%酒精加60℃热糊灌胃进行造模。观察各组大鼠精神状态、活动情况、毛发光泽度、食欲及大小便等情况。20周后处死大鼠,大体观察胃黏膜萎缩情况及病理组织切片观察,并以TDT介导的末端平移标记法(TUNEL)捡测胃黏膜萎缩情况。结果:CAG模型对照组大鼠胃黏膜表现以中~重度的萎缩为主,部分有不同程度的不典型增生,经和胃口服液干预治疗后,大鼠胃黏膜萎缩程度明显减轻;同时,CAG模型对照组大鼠胃黏膜细胞凋亡指数(AI)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和胃口服液治疗组凋亡细胞数与模型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和胃口服液能有效逆转CAG大鼠胃黏膜腺体萎缩,阻断CAG的发展;能调控CAG大鼠的黏膜细胞凋亡,对萎缩性胃炎有较好的干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9.
中医药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慢性萎缩性胃炎(chronic atrophic gastritis,CAG),是慢性胃炎的一种,其特征是胃黏膜出现局部或广泛的固有腺体萎缩、数量减少,黏膜变薄或膜肌层增厚,伴有不同程度的胃分泌功能低下,易伴发肠上皮化生及不典型增生。WHO于1978年将CAG列为胃癌的前期状态,是消化系统的常见病、多发病、难治病。根据CAG的临床表现本病属中医学“胃痛、痞满、嘈杂、嗳气”等范畴。  相似文献   

20.
慢性萎缩性胃炎(Chronic Awophic Gastritis,CAG)是以胃粘膜固有腺体破坏、萎缩为特征的一种常见消化系统疾病,属于中医学“胃脘痛”“胃痞”“痞满”等范围。1978年,WHO将CAG列为胃癌的癌前状态,而在此基础上伴发的不完全肠腺化生和(或)中、重度不典型增生则被视为癌前病变。因此,积极治疗CAG是预防其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