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目的:探讨原发性胃恶性淋巴瘤的诊断、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外科1990年至2007年期间收治10例原发性胃恶性淋巴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0例原发性胃恶性淋巴瘤主要表现为上肠部不适感、黑便或腹部肿块,术前误诊8例,术前明确诊断2例、均为胃镜下确诊,术后病理分型均为非何杰金氏淋巴瘤。结论:原发性胃恶性淋巴瘤的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术前确诊率低,手术切除辅以术后化疗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提高对原发性结肠恶性淋巴瘤的诊断水平及治疗方法.方法 对2000年~2008年19例原发性结肠恶性淋巴瘤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原发性结肠恶性淋巴瘤的临床表现以腹痛、腹部包块、消化道出血、体重下降、大便习惯及性状改变为主要特点,术前4例经内镜活检确诊,术前误诊率为78.9%.手术切除18例(94.7%).随访到16例手术加化疗或化疗患者,其中9例(56.3%)术后生存超过3年.结论 原发性结肠恶性淋巴瘤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早期诊断手术切除加系统的化疗和放疗是改善预后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原发性胃恶性淋巴瘤(PGML)的诊断、治疗与预后.方法 回顾分析2000年~2008年收治的29例经术后病理确诊为原发性胃恶性淋巴瘤的临床资料.结果 29例患者中仅6例术前经胃镜活检确诊,所有患者均行手术治疗,26 例患者术后辅以化疗,手术切除率为89.7%.免疫组化证实B细胞型淋巴瘤27例,T细胞型淋巴瘤2例.25例获得随访,5年生存率为56%,其中Ⅰ期+Ⅱ期5年生存率为61.9%(13/21);Ⅲ+Ⅳ期5年生存率为25 %(1/4).结论 PGML临床表现无特异性,容易漏诊.胃镜活检是术前诊断该病的主要方法,手术切除联合应用化疗是治疗PGML的重要手段.免疫组化及临床分期对PGML的分类以及判断预后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胃原发性恶性淋巴瘤(PGML)的临床及病理特点。方法分析15例PGML临床病理资料。结果15例PGML临床表现以体重下降、腹痛、贫血、腹部包块、上消化道出血为主,病变主要位于胃体,内镜表现以溃疡型及隆起型为主;15例全部为B细胞淋巴瘤,其中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MALT)5例(33.3%),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LBCL)9例(60%),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ALCL)1例(6.7%)。结论PGML临床表现无特异性,病理表现极复杂,容易漏诊、误诊。需借助免疫组化提高诊断准确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小肠原发性恶性肿瘤的临床特点,拓宽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的诊断思路,提高诊治水平。方法回顾性总结经手术及病理诊断的28例原发性小肠肿瘤的临床资料。结果十二指肠恶性肿瘤14例,其中恶性间质瘤3例,腺癌9例,淋巴瘤1例,类癌1例。空肠恶性肿瘤10例,其中腺癌1例,平滑肌肉瘤1例,恶性间质瘤4例,淋巴瘤4例。回肠淋巴瘤3例、恶性间质瘤1例。28例中术前确诊仅4例(14.3%)。有2例术中行内镜检查协助诊治。小肠恶性肿瘤临床表现以消化道出血、腹痛、腹胀、呕吐、腹部肿块、黄疸为主。结论小肠肿瘤缺乏特异性临床表现,诊断较为困难,必要时考虑手术探查及术中内镜协助诊断治疗。  相似文献   

6.
原发性胃恶性淋巴瘤的诊断和外科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原发性胃恶性淋巴瘤的诊断,治疗及预后的问题。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外科1985年-2000年期间收治11例原发性胃恶性淋巴瘤的临床。病理及随访资料。结果:本组病例主要症状为腹部疼痛不适,消瘦,消化道出血和腹部肿块,均行手术治疗,手术切除率为81.2%,病理诊断均为非零奇金淋巴瘤,结论:原发性胃恶性淋巴瘤发病率较低,其临床表现无特异性,X线钡餐及纤维胃镜检查的征象与胃癌或胃溃疡极难区别,术前极易误诊,手术切除是治疗的主要方法,临床分期与恶性程度是判断预后的主要因素,巨块型和浆膜累及者预后较差。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肠道T细胞淋巴瘤的临床特点及病理特点。方法对2004年1月~2014年4月13例术后病理确诊为肠道T细胞淋巴瘤的病史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该组13例肠道T细胞淋巴瘤男女性别无明显差异,20~30岁、40~50岁及60岁以上发病率较高,中位年龄为49岁,病变多位于空、回肠,结直肠少见。临床表现以腹痛、腹泻、发热、消瘦为主,部分患者并发肠穿孔、肠梗阻、消化道出血。13例肠道T细胞淋巴瘤患者中10例行腹部CT检查,3例行肠镜检查,3例肠镜检查中1例提示肠道肿瘤,2例提示肠道炎性改变或息肉。1例小肠三维重建CT提示小肠淋巴瘤可能。所有患者均接受手术治疗并通过病理确诊,病理分型中外周T细胞型淋巴瘤5例,NK/T细胞型淋巴瘤5例,肠型T细胞淋巴瘤3例。免疫表型13例CD3及CD45-RO均呈阳性表达,Ki-67呈不同程度阳性。结论肠道T细胞淋巴瘤早期诊断困难,误诊和漏诊率高,患者的临床表现以一些非特异性症状为主,内镜活检和手术标本的病理学检查是目前确诊肠道T细胞淋巴瘤的主要依据。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原发性大肠恶性淋巴瘤的诊断及治疗原则。方法:回顾性分析24例原发性大肠恶性淋巴瘤的临床资料。其中ⅠE期10例、ⅡE期4例、ⅢE期3例、Ⅳ期7例。结果:术前确诊仅6例(25%),手术切除率87%(20/23),随访23例(95.8%),随访期1-21年,5年、10年生存率分别为48.6%和39.2%。手术切除20例的术后5年、10年生存率分别为65.7%和50.3%。结论:原发性大肠恶性淋巴瘤术前诊断困难。主要原因是其X线征象与大肠癌酷似和内镜下病理活检阳性率较低。治疗上选择以根治性手术切除为主联合术后化疗和(或)放疗的方案最为合理。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原发性胃恶性淋巴瘤(PGML)的临床特点及诊治经验。方法对14例PGML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PGML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胃镜下表现多样化,内镜下多部位活检可提高诊断阳性率;幽门螺杆菌根除治疗可缓解胃黏膜相关组织淋巴瘤;手术联合CHOP方案化疗治疗弥漫性B细胞淋巴瘤(DL-BCL),可获较满意疗效。结论上腹部X线断层扫描结合病理组织活检有助于胃淋巴瘤的早期诊断;幽门螺杆菌根除治疗可缓解胃黏膜相关组织淋巴瘤,根据DLBCL不同临床分期制定相应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10.
陈磊  曹苇  胡浩  王想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0,10(34):8495-8496
目的总结原发性小肠肿瘤的临床特点,病理及诊疗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06-2010年收治的37例原发性小肠肿瘤病理特点及诊治方法。结果腺癌5例,间质瘤26例,恶性淋巴瘤2例,Maltoma伴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转化1例,小肠肉瘤1例,2例肝转移行介入保守治疗。临床表现主要以腹痛、消化道出血、肠梗阻及腹部肿块为主。结论原发性小肠肿瘤临床表现无特异性,误诊率较高,治疗首选根治性手术。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小肠克罗恩病(CD)与小肠MALT淋巴瘤的临床资料,以提高两者的鉴别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确诊的小肠CD与MALT淋巴瘤患者的临床表现、术中所见及病理结果.结果:腹痛是这两组最常见的临床表现.8例(40%)小肠CD出现肠腔狭窄,2例(10%)伴肠瘘形成;3例小肠MALT淋巴瘤为肿块型(50%);11例(55%)CD出现透壁性炎症,10例(50%)出现镜下溃疡,3例(15%)表现为非干酪样肉芽肿;B细胞性淋巴瘤5例(83.3%).结论:小肠CD以纵行溃疡为主,伴肠腔狭窄、肠瘘形成,小肠MALT淋巴瘤以肿块型为主,以B细胞性为主.  相似文献   

12.
尹勇  李忠  谢海彬  卢麒丞  王勍  许军  王荣朝 《华西医学》2013,(12):1858-1861
目的探讨原发性空、回肠肿瘤的临床表现、病理类型及其特点,为进一步提高对该类疾病的诊断水平提供临床经验。方法对2003年1月-2012年l1月62例原发性空、回肠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患者年龄(554-16)岁,〉40岁者占83.9%。良性肿瘤9例,恶性肿瘤53例,良、恶性之比为1:5.9。53例恶性肿瘤包括恶性间质瘤26例,恶性淋巴瘤15例,腺癌9例,另有平滑肌肉瘤、肉瘤样癌、滤泡树突状细胞肉瘤各l例;主要临床表现为腹痛(44/62,71.0%)、肠梗阻(22/62,35.5%)、贫血(16/62,25.8%)、腹胀不适(11/62,17.7%)、消化道出血(10/62,16.1%)、腹部包块(8/62,12.9%)。术前小肠肿瘤的诊断率仅为25.8%(16/62),46例患者经手术探查及术后病理检查得以确诊。结论原发性空、回肠肿瘤缺乏特异性临床表现,早期诊断相当困难,术前误诊率高,高度警惕和加深对该疾病的认识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13.
CT增强扫描及后重建在肠道淋巴瘤中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CT增强扫描及后重建在肠道淋巴瘤中的影像学表现及其诊断价值。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确诊为淋巴瘤的39例患者的CT资料。结果:39例淋巴瘤患者中,18例发生在小肠,11例发生在大肠。3例累及小肠及临近肠系膜,3例同时累及回肠末段和回盲部,2例累及肠系膜和盲肠,1例同时发生在空肠和回肠,1例累及直肠及乙状结肠。根据肠道淋巴瘤患者的CT表现,可分为4型:①单发肿块型(15),②局部浸润型(14),③弥漫浸润型(8例),④多发病灶型(2例)。结论:CT增强扫描及后重建能较准确地显示肠道淋巴瘤的发病部位、大小形态、强化特点、与邻近结构的关系等,具有较大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提高对小肠疾病的病因和检查方法的认识和确诊率。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确诊的168例小肠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小肠疾病最常见的病因是肿瘤,其次是憩室、炎症性疾病;小肠疾病的临床表现包括腹痛(59.5%)、消化道出血表现(36.3%)、腹部包块(12.5%)。各种传统检查方法的诊断符合率以剖腹探查和术中内镜为最高(100%),明显高于其他检查方法(P〈0.01)。结论:肿瘤是小肠疾病最常见的病因之一,小肠疾病的术前诊断率较低。  相似文献   

15.
目的总结原发性结外淋巴瘤的超声表现特征及诊断价值,为早期确诊原发性结外淋巴瘤提供临床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例原发性结外淋巴瘤患者的临床表现、病理免疫组化结果与超声检查结果等资料,所有患者均经手术或超声引导下穿刺活检确诊。患者以腹痛不适(10/20)或触及肿块(10/20)为临床症状就诊,病变部位行常规超声检查并评价病变处的彩色血流信号分级,检查胃部患者口服胃窗造影剂400ml。结果20例患者中原发性胃淋巴瘤9例(45%,9/20),超声表现为胃壁局限性不规则增厚;肠道淋巴瘤5例(25%,5/20),超声表现为腹腔内较大的异常低回声区:甲状腺淋巴瘤2例(10%,2/20),超声表现为网格状低回声区;肝、乳腺、肾上腺、阴茎淋巴瘤各1例(各5%,1/20),超声均表现为病变部位的低回声病灶。肿块体积范围(长径×宽径×厚径)在12mm×7mm×6mm~95mm×80mm×71mm之间。彩色多普勒成像示血流分级以I、II级居多(90%,18/20)。病理类型均为非霍奇金淋巴瘤,以B细胞淋巴瘤多见(50%,10/20)。结论原发性结外淋巴瘤超声表现复杂多样,缺乏特征,易被误诊。多数病例表现为低回声、形态规则的低血流分级病变,此现象在原发性结外淋巴瘤首诊中具有一定的警示作用,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16.
MRI对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脑内原发性淋巴瘤的MRI特征,以提高其术前的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12例经手术后病理证实的脑内原发性淋巴瘤的MRI表现。结果:所有病例均为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单发10例,多发2例,共16个病灶,其中幕上12个,幕下4个。圆形或类圆形为主,占位效应轻,轻或中度水肿(75.0%)。在T1WI上呈等或稍低信号,在T2WI上大部分病灶为等或稍高信号,少数病灶为高信号,FLAIR上为等或稍高信号。增强后大部分明显均匀强化,少部分病灶内可见无强化的坏死区。结论:中枢神经系统原发性淋巴瘤的MRI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结合特定的发病部位和发病年龄,大部分可以获得正确的术前诊断。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原发性腹茧症的临床特点,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选择合理的外科治疗手段。方法回顾性分析北京协和医院基本外科2002年1月至2012年1月收治的12例腹茧症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患者中男8例,女4例。主要临床表现为腹痛、腹胀、恶心、呕吐,其次为腹部包块;腹部超声是最常用的检查方法,6例患者行cT检查,其中1例考虑为腹茧症;12例患者均接受手术治疗,其中8例行小肠部分切除。术后排气时间平均(5.8±3.0)d,术后进食时间平均(14.8±3.6)d,术后平均住院时间(28.2±6.5)d。6例患者(50%)术后发生胃排空障碍,4例出现腹腔感染,2例发生吻合口瘘,手术死亡3例(25%)。除3例死亡病例外,其余9例患者均获得随访,平均随访时间16个月,其中6例恢复良好,无再发肠梗阻;3例仍存在不完全肠梗阻表现,但可经保守治疗缓解。结论腹茧症术前诊断比较困难,腹部超声是最常用的检查手段,腹部增强CT有助于本病的诊断,如有反复发作的肠梗阻表现,宜行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原发性胃肠道淋巴瘤(PGIL)的临床、内镜及组织病理学特点,以提高其诊治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2019年12月该院经内镜或手术活组织病理检查确诊的41例PGIL患者的临床、内镜及组织病理学特点.结果 病变部位依次为胃(73.2%)、小肠(12.2%)、结肠(9.8%)和直肠(4.8%).患者临...  相似文献   

19.
腹部超声检查在诊断结节性硬化症中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腹部超声在结节性硬化症诊断和随访中的价值。方法:分析112例结节性硬化症患者的腹部超声表现,对病变的特点进行总结。结果:112例结节性硬化症患者中B超发现65例(58.0%)有肾脏病变,累及双肾46例,累及单侧肾脏19例;肾脏错构瘤54例,多发47例,单发7例;肾囊肿20例,其中12例伴发肾脏错构瘤;肾脏多发钙化灶6例,其中3例和肾囊肿或肾脏错构瘤并发。15岁以上的年龄组肾脏病变的发生率(69.1%)高于15岁以下年龄组(47.4%)(P〈0.05)。肾脏错构瘤会随着年龄增长而增大。23例(20.5%)有肝脏病变,其中21例(91.4%)伴有肾脏病变,肝脏多发结节12例,单发结节11例。结论:腹部超声有助于结节性硬化症的诊断,是结节性硬化症肝肾病变的重要的影像学检查和随访方法。  相似文献   

20.
本研究探讨原发性结外淋巴瘤(primary extranodal lymphoma,PENL)的临床和病理特征.回顾性分析北京大学第一医院2001年1月至2012年3月收治的经病理和免疫组织化学确诊的236例PENL的临床和病理特点.结果表明:①236例PENL病例占同期淋巴瘤的40.7% (236/580),中位年龄为55岁(16岁-91岁),男女性别比例为1.8: 1(153/83).②PENL的首发部位常见于胃肠道、鼻腔、扁桃体、纵隔、皮肤、脾、睾丸、骨及软组织、中枢神经系统,其所占比例依次为30.1%(71/236)、10.6% (25/236)、8.9% (21/236)、5.9% (14/236)、5.1% (12/236)、4.7%(11/236)、4.2% (10/236)、4.2% (10/236)、3.0% (7/236).③PENL的首发症状多无特异性;体征多为原发器官的肿大或局部肿块形成,在本研究中此体征占66.9%(158/236).④按照2008年WHO造血和淋巴组织肿瘤分类,胃肠道PENL病理类型以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MALT淋巴瘤常见,鼻腔PENL病理类型以结外NK/T细胞淋巴瘤常见,扁桃体、睾丸、中枢神经系统PENL病理类型以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常见.结论:原发性结外淋巴瘤并不少见,出现原发器官的肿大或局部肿决形成时,应警惕原发性结外淋巴瘤,重视病理组织学检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