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比较白蔹炮制前后成分含量的变化,建立白蔹炮制前后指纹图谱质量控制方法。方法采用HPLC法,在检测波长290 nm,流速1.0 m L·min^(-1)的条件下,以乙腈-0.2%磷酸水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建立不同批次白蔹炮制前后的HPLC指纹图谱,并运用中药色谱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系统进行数据分析;同时用HPLC法测定白蔹生品和炮制品中没食子酸、原儿茶酸、原儿茶醛、白藜芦醇的含量。结果以不同批次的白蔹炮制前后获得的8个共有峰为特征峰,建立白蔹药材的指纹图谱。含量测定结果显示,白蔹炮制品中的原儿茶酸、没食子酸的含量明显高于生品,原儿茶醛、白藜芦醇的含量略低于生品。结论白蔹样品指纹图谱及指标成分含量测定可用于控制白蔹药材的质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单因素实验筛选和响应面分析,确定闪式提取白蔹多糖的最优工艺条件。方法:以中药白蔹为原料,通过单因素试验,以料液比、电压、提取时间为自变量,确定主要影响因素;通过响应面分析法确定闪式提取白蔹多糖的最优工艺条件。结果白蔹多糖的闪式提取最优工艺条件为料液比(g/m L)1∶25,电压220 V,提取时间110 s,此条件下提取白蔹多糖的理论提取率为10.14%,验证实验中白蔹多糖的提取率为9.92%。结论:闪式提取法适合白蔹多糖的提取,该方法提取率高,提取时间少,具有快捷、方便的优点。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白蔹外用对大鼠和豚鼠疮疡模型的影响。方法:采用金黄色葡萄球菌(皮下注射悬液)感染制作大鼠和豚鼠疮疡模型,观察白蔹水煎液大、中、小剂量和白蔹油糊大、小剂量对大鼠和豚鼠疮疡血清溶菌酶含量及局部组织形态的影响。结果:白蔹水煎液大、中、小剂量组和白蔹油糊大、小剂量组均可显著增高血清中溶菌酶的含量(P0.01),显著改善疮疡的症状及病理变化。结论:白蔹外用对大鼠和豚鼠疮疡均有好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 比较白蔹炮制前后成分含量及抗菌作用的变化,为建立“指纹图谱与药效关联”的中药质量控制模式提供理论依据和数据支持。方法 采用HPLC法,在检测波长290nm,流速1.0mL/min的条件下,以乙腈-0.2%磷酸水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建立不同批次白蔹炮制前后的HPLC指纹图谱,并运用中药色谱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系统进行数据分析。同时对白蔹生品和炮制品中的没食子酸、原儿茶酸、原儿茶醛、白藜芦醇进行HPLC含量测定,并采用纸片法抑菌试验探讨白蔹炮制前后抗菌作用的变化。结果 以不同批次的白蔹炮制前后获得的8个共有峰为特征峰,建立白蔹药材的指纹图谱。含量测定结果显示,白蔹炮制品中的原儿茶酸、没食子酸的含量明显高于生品,原儿茶荃、白藜芦醇的含量略低于生品。炮制前后白蔹对不同细菌均有抗菌活性,且炮制后的白蔹体外抗菌效果强于未炮制白蔹的抗菌作用。结论 白蔹样品指纹图谱及指标成分含量测定可用于控制白蔹药材的质量,炮制品的抗菌作用强于生品。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白蔹炮制前后成分含量的变化,建立白蔹炮制前后指纹图谱质量控制方法。方法采用HPLC法,在检测波长290 nm,流速1.0 m L·min~(-1)的条件下,以乙腈-0.2%磷酸水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建立不同批次白蔹炮制前后的HPLC指纹图谱,并运用中药色谱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系统进行数据分析;同时用HPLC法测定白蔹生品和炮制品中没食子酸、原儿茶酸、原儿茶醛、白藜芦醇的含量。结果以不同批次的白蔹炮制前后获得的8个共有峰为特征峰,建立白蔹药材的指纹图谱。含量测定结果显示,白蔹炮制品中的原儿茶酸、没食子酸的含量明显高于生品,原儿茶醛、白藜芦醇的含量略低于生品。结论白蔹样品指纹图谱及指标成分含量测定可用于控制白蔹药材的质量。  相似文献   

6.
王晖  陈宁  许妍妍  程丽丽  庄朋伟  李遇伯  张艳军 《中草药》2013,44(15):2059-2066
目的 分析“十八反”药对白蔹与制川乌配伍中特征化学成分的变化规律,初步探讨制川乌与白蔹配伍相反的体外化学机制.方法 将一定量的制川乌与不同量的白蔹进行配伍,采用高分离快速液相色谱串联四级杆-飞行时间质谱(RRLC-Q-TOF-MS)联用技术对不同配伍比例水煎液及沉积物进行生物碱的测定,并对结果进行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和方差分析,比较不同配比的组间差异并分析其规律.采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白蔹中淀粉和鞣质成分的量.结果 不同配比组间存在一定的差异,其中制川乌单煎(1:0)和制川乌-白蔹(1:3)配伍组差异最为明显.随着配伍药对中白蔹比例的增加,制川乌中生物碱类成分在煎煮液中的量呈现降低的趋势;沉积物中生物碱的量随白蔹比例的增加而增加.白蔹中淀粉和鞣质质量分数分别为25.44%和0.31%.结论 白蔹中大量的淀粉类成分抑制了乌头生物碱的溶出,使生物碱类成分沉淀,而使水煎液中生物碱的量降低,研究结果为进一步阐明白蔹与制川乌配伍的化学机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7.
白蔹正丁醇提取物抗菌作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体外检测中药白蔹正丁醇提取物的抗菌作用。方法:采用琼脂平板扩散法定性和体外药基法定量检测提取物抗菌活性,同时分析不同浓度白蔹正丁醇提取物抗菌的量效反应关系。结果:白蔹正丁醇提取物的MIC值为2.5mg/mL,浓度和抗菌有量效反应关系。结论:白蔹正丁醇提取物有一定的抗菌作用。  相似文献   

8.
白蔹炒制前后的体外抗菌作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白蔹炒制前后的体外抗菌作用闵凡印,周一鸿,宋学立,杨维高(解放军148医院山东周村255300)中药白蔹具有清热解毒,消肿散结之功能,主治疮疡,水火烫伤。纵观历代的用药实际,古代有炒用的记载,而现代收载该药的炮制项内只沿用了净制与切制。据此本文选择了白蔹的体外抗菌作用的药效学指标,进行了体外抗菌试验,以便探讨古代白蔹的炒用炮制法对其药效学的影响。1实验材料1.1白蔹原药材购自当地药材批发站,经山东中医药学会委员中药鉴?...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白蔹不同炮制方法炮制品中的没食子酸的含量变化和其体外抗氧化活性。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白蔹不同炮制方法炮制品中没食子酸的含量,并以VC为阳性对照,采用DPPH和羟自由基清除法体外抗氧化实验模型,评价白蔹不同炮制方法炮制品的抗氧化活性。结果生品、炒黄品、炒焦品中没食子酸含量分别是39.57、31.67、150.17μg/g,白蔹炒焦品清除DPPH和羟自由基的IC_(50)为0.409mg/ml和4.614 mg/ml,VC清除DPPH和羟自由基的IC_(50)为0.227 mg/ml和2.237 mg/ml。结论白蔹炒焦品中的没食子酸的含量最高,抗氧化活性最强。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白蔹外用对小鼠、大鼠烫伤模型的影响。方法:采用90℃恒温水浴造大、小鼠烫伤模型,观察大、中、小剂量白蔹水煎液和大、小剂量白蔹油糊对小鼠、大鼠烫伤模型烫伤面积及局部组织形态的影响。结果:大、中、小剂量(0.75g/cm2、0.5g/cm2、0.25 g/cm2)白蔹水煎液组,大、小剂量(0.24 g/cm2、0.12 g/cm2)油糊组均显著减小小鼠烫伤面积、显著增加烫伤皮肤面积纸重差值、显著改善烫伤的症状及病理变化。结论:白蔹外用对小鼠、大鼠烫伤模型均有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白蔹、乌头单用及合用时对SGC-7901人胃腺癌细胞增殖、凋亡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SGC-7901细胞,MTT法测定白蔹、乌头单用及合用时SCG-7901细胞增殖情况;Hoechst33258荧光活染法观察凋亡细胞核形态学改变。结果白蔹、乌头合用对胃腺癌细胞的生长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作用后胃腺癌细胞表现为凋亡特征性的形态改变;还可将细胞阻滞于G1和G2期并浓度依赖性地诱导肿瘤细胞凋亡。结论白蔹、乌头合用对体外培养的SGC-7901人胃腺癌细胞的生长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可促进其凋亡。  相似文献   

12.
外用白蔹、赤小豆粉治疗疖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笔者近几年外用白蔹、赤小豆粉治疗疖肿,疗效满意,现介绍如下。 治疗方法 赤小豆、白蔹等量炒黄研末,鸡蛋清调涂疖肿部位,每日换药1次,一般2~7日即愈。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研究白蔹甲醇提取物不同极性萃取部位对骨髓瘤细胞SP20增殖及凋亡的影响。方法 体外培养骨髓瘤SP20细胞,光学显微镜观察加入白蔹甲醇提取物不同萃取部位后的细胞形态的变化;MTT法检测白蔹甲醇提取物不同极性萃取部位对骨髓瘤细胞增殖的影响。结果 光学显微镜观察到给药后骨髓瘤SP20细胞出现典型的细胞凋亡形态改变。药物作用48 h后,5-氟尿嘧啶组、氯仿组、乙醚组、乙酸乙酯组对细胞增殖均有抑制作用,与溶剂空白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P < 0.01);正丁醇组抑制率最小,与溶剂空白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白蔹甲醇提取物不同极性萃取部位对骨髓瘤细胞存活的抑制率,从大到小依次是:乙酸乙酯组 > 乙醚组 > 氯仿组。结论 白蔹甲醇提取物对体外培养的骨髓瘤细胞的生长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并促其凋亡。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对白蔹商品药材来源进行本草考证。方法:从我国唐代以前及唐代以后所使用的白蔹及《图经本草》的记载进行考证。结果;葡萄科乌蔹莓cayratia japonica(Thunb.)Gagn.的根为我国唐代以前所使用的白蔹,自唐以后,主要以葡萄科白蔹Ampelopsis japonica(Thunb.)Makino的块根作白蔹入药;《图经本草》记载的赤蔹其原植物和葡萄科三裂叶蛇葡萄Ampelopsis delavayana Planch.相符。本草中所记载的黑蔹的原植物为葡萄科白蔹Ampelopsisjaponica(Thunb,)Makino.土白蔹为葫芦科马(瓜交)儿Melothria indica Lour.及茅瓜Melothria heterophylla(Lour.)Cogn.的块根。  相似文献   

15.
白蔹,赤蔹,黑蔹的本草考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白蔹商品药材来源进行本草考证。方法:从我国唐代以前及唐代以后使使用的白蔹及《图经本草》的记载进行考证。结果:葡萄科乌蔹莓cayratia japonica (Thunb.)Gagn。的根为我国唐代以前所使用的白蔹,自以后,主要以葡萄科白蔹Ampelopsis japonica(Thnb.)Makino的块根作白蔹入药;《图经本草》记载的赤蔹其原植物和葡萄科三裂叶蛇葡萄Ampelopsis  相似文献   

16.
白蔹为Ampelopsis japonica的干燥肥大根,神农本草经收载为下品,作为收敛、镇痛、解热药使用。其成分含有淀粉和粘液质,详细情况不明。本次从市售生药白蔹中分离出苔藓酸(bryonolic acid)和24-乙基甾醇及其糖甙类,并分离出脂肪酸  相似文献   

17.
试述《五十二病方》中黄芪、白蔹的运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归纳了《五十二病方》中黄芪、白蔹的运用情况。书中运用白蔹的有4条,黄芪的有3条,都集中在疽病的治疗中,并且两药多配合应用,说明了早在秦汉之际,两药主要是用于外科治疗痈疡内治三大法中托法、补法的雏型阶段。对疽病的急重症,多取白蔹重用。黄芪与白蔹还多与温热之药配合应用,从现在来看:一是反佐;二是温通气血。从药物组成上来推测:疽病系指阴证,嗌疽、血疽为阳证。两药通过配伍,既可用于阳证,也可用于阴证。书中对药物的主治、配伍运用虽有一定的实践认识,但无文字叙述,为以后中医药理论的形成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制川乌与白蔹不同比例配伍对甲醛致痛模型小鼠镇痛作用的影响变化。方法:采用均匀设计法,按2因素7水平以甲醛足底致痛小鼠2个时相的舔足时间为指标,观察合煎液口服给药后对小鼠镇痛作用的影响,选取有显著意义的配比和剂量进行验证。结果:与模型组比较,合煎液能有效减少甲醛足底致痛小鼠两个时相的舔足时间;经回归分析可知,单独制川乌具有镇痛作用,单独白蔹没有镇痛作用,二者存在协同作用,且比例为1∶1时协同作用最大。结论:制川乌与白蔹配伍增强制川乌的镇痛作用,且1∶1时协同作用最强。本研究为十八反中制川乌与白蔹反药组合作用的深入研究提供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十八反药物白蔹反乌头应用时对小鼠的毒性作用。方法:连续14 d给予小鼠乌头、白蔹、乌头-白蔹水煎剂,末次给药后30 min取小鼠血液并分离血清,测定血清总蛋白(TP)、血清白蛋白(ALB)、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尿素氮(BUN)、肌酐(Cr)、乳酸脱氢酶(LDH);处死后进行尸检,取心、肝、肾测定脏器系数并做病理检查。结果:血液生化指标检查结果表明,单用乌头组ALT,AST值升高(P<0.05);单用白蔹组AST升高(P<0.05);两药合用组ALT,AST,LDH均升高(P<0.01或P<0.05);其余各组各项生化指标的变化均在正常值范围内波动。脏器系数检查结果表明:单用乌头组肝脏系数增加(P<0.05),两药合用组肝、肾脏器系数均增加(P<0.01或P<0.05)。尸检及病理组织学检查结果表明:两药合用组小鼠肝、肾可见明显改变。结论:十八反药物乌头与白蔹合用时对小鼠毒性增强。  相似文献   

20.
徐爱华 《中医研究》2008,21(7):59-61
本文归纳了《五十二病方》中黄芪、白蔹的运用情况。书中运用白蔹有4条,黄芪有3条,都集中在疽病的治疗中,并且两药多配合应用,提示早在秦汉之际,两药主要是用于外科化脓性疾病。黄芪的运用还体现了中医外科治疗痈疡内治三大法中托法、补法的雏型阶段。对疽病的急重症,多取白蔹重用。黄芪与白蔹还多与温热之药配合应用,从现在来看:一是反佐,二是温通气血。从药物组成上来推测:疽病系指阴证,嗌疽、血疽为阳证。两药通过配伍,既可用于阳证,也可用于阴证。书中对药物的主治、配伍运用虽有一定的实践认识,但无文字叙述,其为以后中医药理论的形成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