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天麻熄风口服液治疗急性期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探讨其对血凝指标、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将100例急性期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予以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服天麻熄风口服液治疗。治疗2个疗程后观察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血凝指标[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血液流变学指标(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血浆黏度)的变化,并进行疗效比较。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2.31%,对照组66.67%,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血凝指标APTT、PT及血液流变学指标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血浆黏度与本组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血凝指标APTT、PT及血液流变学指标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血浆黏度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天麻熄风口服液治疗急性期脑梗死临床疗效显著,能改善患者血凝状态,改善患者血液流变学,阻止脑梗死急性期进展,促进脑梗死患者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采用中医疏肝理气法治疗冠心病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血管内皮功能、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影响。方法:140例冠心病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西医基础治疗+疏肝理气活血类中药治疗)和对照组(西医基础治疗)各70例,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中医证候积分、血清内皮素-1(ET-1)、血栓素(TXB2)、一氧化氮(NO)、全血黏度低切、全血黏度中切、全血黏度高切及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各项中医证候积分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试验组患者的胸痛、胸闷、心悸、腹肋胀满善太息、失眠多梦、气短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血清ET-1、TXB2、NO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试验组患者的ET-1低于对照组(P0.05),血清NO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全血黏度低切、全血黏度中切、全血黏度高切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试验组患者的全血黏度低切、全血黏度中切、全血黏度高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试验组的临床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医疏肝理气法治疗冠心病患者能显著的改善患者的临床症候、血管内皮功能、血液流变学指标,提高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3.
中医辨证治疗脑梗死恢复期50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中医辨证治疗脑梗死恢复期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8例脑梗死恢复期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48例采用西医常规治疗方法,治疗组50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中药口服治疗。观察2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指标变化。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9.5%,对照组总有效率43%,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治疗后全血低切黏度、全血高切黏度及血浆黏度与本组治疗前及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2组治疗前后血小板聚集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中医辨证治疗急性脑梗死恢复期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8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40例,两组均给予常规西医治疗,观察组联合补阳还五汤及针灸治疗。结果:优良率观察组82.50%、对照组55.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全血低切、中切、高低、血浆黏度观察组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神经功能缺损、日常生活能力改善效果观察组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脑梗死可显著改善血液流变学指标、生活质量及神经缺损状况。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芪葛蛭丹通络汤对糖尿病脑梗死患者临床疗效及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选取在我院进行治疗的糖尿病脑梗死患者84例,按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每组各42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芪葛蛭丹通络汤治疗,比较两组患者血液流变学情况及疗效.结果:治疗后,观察组血浆黏度、红细胞聚集指数、红细胞比容、全血低切黏度、全血高切黏度较对照组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芪葛蛭丹通络汤治疗糖尿病脑梗死效果显著,可改善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及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黄芪通络饮结合针刺治疗脑梗死的临床效果。方法:9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6例,观察组给予黄芪通络饮及针刺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较对照组高,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凝集指数、红细胞积压等血液流变学指标改善优于对照组,NIHSS评分下降、ADL指数评分提高均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黄芪通络饮结合针刺治疗脑梗死可提高临床疗效,改善血液流变学指标。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通心络胶囊对脑梗死恢复期患者血液流变学及血脂水平的影响。方法:将93例脑梗死恢复期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7例和对照组46例,对照组患者服用肠溶阿司匹林和盐酸氟桂利嗪胶囊治疗,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给予通心络胶囊治疗,疗程均为3个月。检测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血液流变学和血脂水平。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有明显改善,并且观察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全血黏度(高切)、全血比黏度(低切)、血浆黏度、TC和TG水平明显降低,而HDL-C水平明显升高,并且观察组患者上述指标水平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心络胶囊可有效调节血液流变学和血脂水平,对脑梗死恢复期患者具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膈下逐瘀汤对慢性盆腔炎患者血液流变学、TNF-α的影响。方法:将80例符合纳入标准的慢性盆腔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抗生素治疗(注射用头孢西丁钠),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配合膈下逐瘀汤煎服,观察两组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和TNF-α的变化,评价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患者治疗后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红细胞聚集指数、红细胞压积、纤维蛋白原及TNF-α均降低,血浆黏度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治疗后纤维蛋白原及TNF-α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血液流变学指标和TNF-α比较,治疗组患者改善情况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膈下逐瘀汤可改善慢性盆腔炎患者血液流变学,调节TNF-α水平,为膈下逐瘀汤治疗慢性盆腔炎可能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补阳还五汤对脑梗死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及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4年1月—2017年1月期间在我院治疗的94例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进行分组,采用西药治疗的为对照组(47例),采用中药治疗的为观察组(47例)。连续治疗2个月后,比较两组血液流变学指标及神经功能。结果治疗前两组血液流变学指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全血低切黏度、血浆黏度、全血高切黏度以及纤维蛋白水平均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神经功能缺损情况均得到改善,且观察组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梗死患者采用补阳还五汤治疗能够改善患者的血液流变学指标及神经功能缺损情况,使患者获得良好预后。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比分析银杏黄酮苷与复方丹参片对冠心病心绞痛患者心电图、心功能、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对我院在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期间新疆医科大学第六附属医院收治的冠心病心绞痛患者88例的临床治疗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随机抽样的方式将患者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4例。对照组患者予以复方丹参片治疗,观察组患者予以银杏黄酮苷治疗,2组患者共治疗1个月,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心电图、心功能、血液流变学改善情况以及有无发生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一般症状改善总有效率、心绞痛疗效、心电图疗效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2组患者心功能各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心功能各指标均有改善情况,但观察组患者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2组患者全血低切黏度、全血高切黏度、血浆高切黏度、红细胞压积、红细胞聚集指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患者全血低切黏度、全血高切黏度、血浆高切黏度、红细胞压积、红细胞聚集指数值均有改善,但观察组患者改善程度明显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治疗期间未发生明显不适情况。结论:银杏黄酮苷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复方丹参片,并且安全性高,更适合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化痰通络汤联合醒脑开窍针刺法应用于风痰瘀阻证脑梗死急性期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医院风痰瘀阻证脑梗死急性期患者93例,采用常规西医治疗的45例为对照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化痰通络汤联合醒脑开窍针刺法治疗的48例为观察组。比较两组疗效,治疗前、治疗14d后血液流变学指标(血浆黏度、高切全血黏度、低切全血黏度),治疗前、治疗后3个月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脑卒中专用生活质量量表(SS-QOL)评分。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14d后,观察组血浆黏度、高切全血黏度、低切全血黏度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3个月,观察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SS-QOL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化痰通络汤联合醒脑开窍针刺法治疗风痰瘀阻证脑梗死急性期患者疗效显著,可改善血液流变学指标,缓解神经缺损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内服中药联合温针灸治疗寒湿凝滞型慢性盆腔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内服中药慢盆合剂,同时应用温针灸治疗;对照组单纯应用温针灸治疗,取穴同治疗组。两组均10天为一疗程,治疗3个疗程后观察临床疗效、血液流变学的变化。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91%,中药组为78.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各选30例患者测定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的变化, 所选患者全血黏度低切、血浆黏度、红细胞压积均较治疗前下降(P〈0.05或P〈0.01),治疗组全血黏度低切改善更明显;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治疗组各项指标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内服中药联合温针灸治疗寒湿凝滞型慢性盆腔炎疗效确切,并且能更好地改善患者血液流变学水平。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对气虚血瘀型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康复的影响。方法:选取民权县人民医院2016年10月至2017年9月治疗的108例气虚血瘀型急性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运用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54例)和观察组(54例)。对照组采取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则加以补阳还五汤治疗。观察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指标、美国国立卫生院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与不良反应等。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6.30%高于对照组79.6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前,两组患者全血低切黏度、全血高切黏度、血浆比黏度、NIH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两组患者全血低切黏度、全血高切黏度、血浆比黏度、NIHSS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气虚血瘀型急性脑梗死采用补阳还五汤与西药联合治疗效果确切,可加快神经功能康复,调节机体血液流变学,用药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分析养阴通络汤辅助治疗糖尿病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疗效,并观察其对患者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选择本院2015年1月—2016年6月收治的糖尿病脑梗死患者156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7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西药进行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养阴通络汤进行治疗。比较2组的临床疗效以及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变化。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的临床总有效率明显的提高(93.59%VS 82.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较治疗前比较,两组治疗后红细胞压积、高切全血黏度、低切全血黏度以及血浆黏度均明显的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血液流变学指标改善较对照组更为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西药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养阴通络汤治疗糖尿病脑梗死可以显著的改善患者的血液流变学指标,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补阳还五汤对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髋关节置换术后凝血与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影响。方法:将70例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n=35)采用中药汤剂补阳还五汤治疗,对照组(n=35)采用低分子肝素治疗,观察2组受试对象治疗前、后凝血指标: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 Time,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ctivated Partial Thromboplastin Time,APTT)、D-二聚体(D-dimer,D-D)与血液流变学指标:全血黏度高切、全血黏度中切、全血黏度低切、血浆黏度以及伤肢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结果的变化情况。结果:2组患者治疗前凝血指标:PT、APTT、D-D与血液流变学指标:全血黏度高切、全血黏度中切、全血黏度低切、血浆黏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2组患者凝血指标:PT、APTT、D-D与血液流变学指标:全血黏度高切、全血黏度中切、全血黏度低切、血浆黏度均显著改善,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的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伤肢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结果显示,治疗组的静脉血栓(Venous Thrombosis,DVT)发生率明显少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补阳还五汤可以改善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髋关节置换术后血液高凝状态,激活纤溶系统,调节血液黏度,从而降低DVT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6.
孙会成 《中医药学刊》2010,(5):1113-1115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及血液流变学、血脂变化。方法:将30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两组,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上加服中药汤剂及配合针灸治疗。疗程结束后观察两组临床疗效,以及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血脂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2.7%,对照组总有效率71.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两组治疗后血液流变学指标血浆黏度、红细胞压积以及血脂指标总胆固醇、甘油三酯均降低,与治疗前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中药配合针灸治疗脑梗死临床疗效显著,并且能降低急性脑梗死患者的血液流变学及血脂指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7.
陆世有 《河南中医》2013,33(3):433-434
目的:观察川芎嗪注射液治疗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2009年10月-2011年9月选择脑梗死患者6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综合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川芎嗪注射液静脉滴注,连续治疗14 d,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和血液流变学各指标的差异.结果:经过14 d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全血黏度高切变率、全血黏度低切变率、血浆黏度等均有下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川芎嗪注射液治疗脑梗死临床疗效较满意.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醒脑静注射液联合单唾液酸神经节苷酯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方法: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7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35例,对照组予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予醒脑静注射液联合单唾液酸神经节苷酯治疗。14 d为1个疗程,治疗结束后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效果、治疗前后脑电图改变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NIHSS)及血液流变学相关指标(全血高切黏度、低切黏度、血浆比黏度、纤维蛋白原含量)的变化等指标。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1.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6.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脑电图及神经功能缺损均有一定程度好转,但治疗组改善更明显,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全血高切黏度、低切黏度、血浆比黏度、纤维蛋白原含量均较前有改善(P0.05),但治疗组各指标改善更明显(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醒脑静注射液合单唾液酸神经节苷酯治疗急性脑梗死可提高疗效,有效改善患者神经功能、脑电图异常状况、血液流变学指标及预后。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对原发性高血压痰湿壅盛型患者疗效、血液流变学、血压控制的影响。方法:选取原发性高血压痰湿壅盛型患者10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3例。对照组单纯采取常规西医降压治疗,观察组在对照基础上加用半夏白术天麻汤、升降散治疗,均治疗1个月。对比两组治疗效果、不良反应发生率与治疗前、治疗1个月后血压[收缩压(SBP)、舒张压(DBP)]、血液流变学指标(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水平。结果:观察组治疗1个月后总有效率86.79%(46/53)高于对照组69.81%(37/5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SBP及DBP水平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1个月后SBP及DBP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前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1个月后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均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亦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15.09%(8/53)与对照组11.32%(6/53)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原发性高血压痰湿壅盛型患者予以中西医结合治疗可明显提升临床疗效,控制患者血压水平,改善血液流变学状况,且具有一定安全性,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黄蒙宇  李双  叶品丽 《新中医》2015,47(6):172-173
目的 :观察下瘀血汤合桂枝茯苓丸加味联合西医治疗盆腔瘀血综合征(PCS)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0例PCS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30例给予常规西医治疗,观察组30例则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下瘀血汤合桂枝茯苓丸加味治疗,比较2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症状总积分及血液流变学情况。结果:总有效率观察组为93.33%,对照组为70.0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患者症状总积分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且观察组总积分降低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血浆黏度及红细胞压积均较治疗前下降(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仅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较治疗前下降(P<0.05)。结论:下瘀血汤合桂枝茯苓丸加味结合西医常规治疗PCS,能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及血液流变学,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