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中医药对失眠的研究概况出发,从失眠相关递质、受体、激素及免疫角度探讨了中医药治疗失眠的相关机制,探讨了中医药治疗失眠的优势及前景。  相似文献   

2.
失眠的中医诊疗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报告了中医药治疗失眠的进展,分析认为中医药在治疗失眠方面疗效显著,体现了辨证论治思想,指出应加强中医药治疗失眠的基础和临床研究,利用现代制药手段研制疗效确切,使用简便的新剂型。  相似文献   

3.
摘 要 失眠是一种临床常见多发的疾病,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甚至导致恶性意外事故的发生,威胁个人和社会安全。中医药治疗失眠具有特色和优势,刘剑锋教授长期从事临床工作,经验丰富,擅长使用中医药治疗慢性疾病和养生保健,本文整理了刘剑锋教授治疗失眠的医案和方药,将介绍失眠的定义、病机、辨证及临床案例,总结刘剑锋教授治疗失眠的临床经验,以期为临床使用中医药治疗失眠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中药治疗失眠的方法。方法:以祛痰宁神解郁方加减治疗失眠38例。结果:总有效率为91.9%。结论:结合中医药理论,探讨运用中医药治疗失眠,有非常积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5.
失眠的中医药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超  郑锦  刘萍  李佶 《辽宁中医杂志》2011,(9):1912-1914
中医药治疗是失眠综合治疗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从病因病机、辨证论治、单方单药及其他疗法等方面,深入概括了失眠的中医药治疗进展,以便更好地找出失眠的治疗规律,以指导理论与临床研究,并提出本病在临床治疗和研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随着现代人心理压力的增大,生活习惯的改变,失眠的人们越来越多,然而治疗失眠并不容易。《黄帝内经》将失眠的病机概括为阳不入阴,为了改善中医药治疗失眠的方法,提高中医药治疗失眠的有效率,作者通过寻找历代医家对失眠之阳不入阴的认识,总结失眠的病机,发现历代医家对失眠病机的认识,总的来说分为四类,即阳虚之阳不入阴,阴虚之阳不入阴,阳亢之阳不入阴,阴盛之阳不入阴,为中医临床治疗失眠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中医药对于失眠治疗方法及方药,为临床医生治疗失眠提供更加有效地诊治方案。方法:查阅相关文献,对其进行分类、整理、分析、总结。结果:中医治疗失眠的方法有传统中药治疗、针灸推拿治疗、食疗以及其他治疗。结论:中医药对于治疗失眠方面具有独特的优点与疗效,副作用少,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8.
随着社会发展,竞争不断加剧,快节奏、高压力的生活方式使得失眠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失眠往往是亚健康状态的开始,容易造成生活质量的下降,并越来越多的引起人们的重视。中医药治疗因为对失眠的疗效显著且相对西药治疗副作用小,正显现出其强大的优势,成为大多数失眠患者的首要选择。本文总结了近五年来中医药对失眠的治疗方法及方药。  相似文献   

9.
中医治疗失眠的研究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合论述近年来中医治疗失眠的现状,认为中医药在治疗失眠方面疗效显著,体现了辨证论治思想,指出应结合现代医学研究方法深入研究,提高失眠的疗效。  相似文献   

10.
临床上治疗精神分裂症失眠常用镇静催眠药,患者需长期服药,久之则对药物产生依赖性、不良反应等问题。中医药治疗精神分裂症失眠以其效果显著、副作用少等优点逐渐受到重视,医学者对其在精神科临床应用的研究也日渐深入。针对中医药在精神分裂症失眠中应用的理论基础进行论述,以促进中医药在精神科的进一步应用。  相似文献   

11.
失眠是临床上一种较为常见的睡眠障碍性疾病,此病病程长,易反复,长期的睡眠不足严重影响到人们的生命质量。现代医学认为内源性昼夜节律即生物内在节律受生物钟基因调控,其平衡与睡眠质量密切相关,目前诸多研究发现中医药可通过调节生物钟基因治疗失眠。现通过对近10年中医药调控生物钟基因治疗失眠的相关实验研究进行分析,发现滋补阴血方药可通过促进BMAL1和CLOCK表达,达到治疗失眠的效果。而祛邪方药可能通过促进PERs和CRYs表达,改善失眠。为中医药治疗失眠的机制研究提供新靶点。  相似文献   

12.
失眠是临床常见、多发疾病,严重影响着人们的生活质量及身心健康.目前治疗失眠的方法繁多,以药物治疗为主,但因失眠的机制及影响因素复杂,临床疗效多不显著,且具有一定的药物依赖性,故而从中医药上寻求帮助.李延萍主任中医师长期从事中医药临床工作,治疗失眠效果显著.其临证以"主症"为纲,认为失眠的病位在肝、脾、心、肾四脏,始终贯...  相似文献   

13.
《山东中医杂志》2016,(6):570-573
失眠是临床常见病证之一,是许多疾病的伴随症状,严重者会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中医药在失眠防治中注重辨证论治,具有多层次、多环节、多靶点、疗效显著且不良反应小的特点。本文从模型建立、睡眠时相及睡眠神经生理等角度概述近年来中医药治疗失眠机制的实验研究进展,为中医药改善失眠机制的研究提供借鉴。参考文献36篇。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对亚健康失眠的中医药临床研究作综述,为今后的临床研究提供新的思路。方法本文就亚健康失眠近年来的临床研究进行回顾,内容包括病因病机的阐述、中医药干预的方法。结果临床治疗多从肝郁气滞、痰热内扰、心脾两虚、心肾不交、心胆气虚等方面着手,采用了中药、针灸推拿、食物治疗、认知行为疗法以及多种治疗手段相结合等多种治疗方法。结论目前中医药在干预亚健康失眠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果,但仍存在问题。  相似文献   

15.
卒中后失眠的治疗包括药物治疗、中医药治疗、睡眠卫生与健康教育、行为认知治疗等,然而西药治疗具有不良反应大、停药反应明显等弊端,中医药综合运用多种治疗思路和方法,具有见效快、毒副作用小等独特优势,成为卒中后失眠患者康复的重要途径。此案记录循经针刺阿是穴联合腹部艾灸之法治疗卒中后失眠1案,以期为该病治疗提供新的方法思路。  相似文献   

16.
运动性失眠是一种危害运动员身心健康的常见病症,中医药对于运动性失眠的消除有着确切的疗效.归纳了运动性失眠的病理机制、中药治疗、针灸推拿治疗等治疗运动性失眠的研究进展,提示中药复方治疗运动性失眠大有潜力,中药结合针灸推拿等物理疗法形成综合疗法治疗本病症亦有进一步探索的必要.  相似文献   

17.
失眠属祖国医学"不寐"、"不得眠"、"目不瞑"等范畴,临床表现为入睡难,早醒,或寐而不酣,时寐时醒,醒后不能再寐,重则彻夜不寐,常伴有眩晕头痛、心烦易怒、乏力健忘等症状.失眠虽不危及患者生命,但患者常因不能获得正常睡眠,体力和精力得不到恢复,从而影响患者生活、工作和学习.治疗失眠西医主要以服用安眠剂为主,但副作用较大,且药物依赖性较强.中医药治疗本病具有疗效确切良好且副作用小的优势,所以现在运用中医药缓解病情为治疗失眠的重要手段.现将近年来中医药治疗失眠的概况简述如下:  相似文献   

18.
失眠的中医辨治体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失眠是现代社会的一种常见病,严重影响人们正常的生活、学习和工作,并增加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危险,一些患者长期服用安眠药物入睡,形成对安眠药物的依赖而引起医源性疾病。中医药在治疗失眠方面经验丰富且疗效卓越,现将笔者在临床中运用中医药治疗失眠的经验介绍如下,以供同道参考。  相似文献   

19.
叶励民 《光明中医》2016,(21):3142-3144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合并失眠的临床特点及治疗策略。方法选择我院2003年以来中医辨证分型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失眠的72例患者进行系统性回顾分析。结果本组患者均以西药如胰岛素、二甲双胍、吡格列酮等控制基础血糖,联合中医药汤剂辨证治疗,痊愈60例,好转7例,总有效率达93%。结论 2型糖尿病与失眠互为因果,使用西药控制血糖,中医药治疗失眠,改善了睡眠质量,均取得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20.
目的 :通过中医药治疗方法探索中医药手段对失眠症状的治疗效果。方法 :以中药头部熏蒸的方法使中药的药效直接通过头皮的吸收作用而起到安眠效果。结果 :发现使用中药头部熏蒸治疗失眠症与使用镇静安眠药治疗失眠具有相同的疗效 ,而且药物副反应相对较轻 ,病人较能够耐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