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从肺癌临床诊断、治疗、预后评价及中医辨证角度对近10年来肺癌患者血浆D-二聚体水平与肺癌相关研究的文献进行整理概述,并对目前肺癌临床D-二聚体异常者出现血栓情况治疗方面提出一些问题讨论.  相似文献   

2.
D-二聚体(D—Dimer,D—D)是纤维蛋白单体经活化因子XⅢ交联后,经纤溶酶水解所产生的一种特异性降解产物,是一个特异性的纤溶过程标记物,它是确定体内有无血栓形成及继发性纤溶的指标。D—D的含量变化可作为体内高凝状态及纤溶亢进的标志。鉴于D—D的形成原理,已被广泛用于临床,本文对D—D的检测方法及其临床应用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消化系统恶性肿瘤患者血浆D-二聚体的变化特点和临床价值。方法测定159例消化系统常见恶性肿瘤患者及50名健康人员血浆中D-二聚体含量并进行比较。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消化系统肿瘤组患者血浆D-二聚体含量升高(P〈0.01);在胃癌及大肠癌无转移、淋巴结转移、远处脏器转移三组患者之间,血D-二聚体含量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消化系统恶性肿瘤患者血浆D-二聚体阳性率以原发性肝癌、胃癌、胰腺癌阳性率较高。结论消化系统恶性肿瘤可引起血浆D-二聚体含量增高,动态监测血浆D-二聚体含量有助于病情判断、预后估计及治疗。  相似文献   

4.
5.
目的:经过检测不同临床分级的肝硬化患者血浆中D-二聚体(D-Dimer)的水平,进一步来研究其鉴别诊断的意义和肝病凝血功能障碍的发病机理。方法:应用日本Sysmex CA1500检测仪,采用免疫比浊法来检测样本的D-二聚体含量。结果:肝硬化患者D-二聚体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健康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肝硬化患者肝功能A、B、C级者血浆D-二聚体水平逐渐升高,分别与对照组进行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肝硬化并消化道出血者血浆D-二聚体水平非出血者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肝硬化患者HBsAg阳性的血浆D-二聚体水平较HBsAg阴性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故病情及肝功能损害越重,血浆D-二聚体含量越高。结论:血浆D-二聚体的含量在肝硬化各临床分级的患者血浆中明显增高,患者的病情越严重、肝脏功能越差则其血浆中D-二聚体的含量就越高。  相似文献   

6.
梁明 《内蒙古中医药》2009,28(22):63-64
近年由于血栓性疾病的增多,检验医学在血栓性疾病的研究取得了巨大的进步,特别是D-二聚体的检测方法和临床应用有了很大的进展.D-二聚体是交联纤维蛋白特异的降解产物,它的升高反映了体内存在着凝血及纤溶活性的增强.因此D-二聚体的检测对于临床血栓性疾病的诊断治疗有着极其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7.
D-二聚体的检测及其临床应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D-二聚体(D-D)是交联纤维蛋白的特异降解产物之一,为继发性纤溶的特有代谢物,其水平的增高可反映体内继发纤溶活性增强,可作为高凝状态和纤溶亢进的分子标志物[1],鉴于D-D的形成原理,已被广泛用于临床,笔者对D-D的检测及其临床应用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8.
<正>D-二聚体作为交联的纤维蛋白的特异性降解产物,是疾病高凝和纤溶亢进状态的敏感性指标之一。D-二聚体在临床上应用广泛,笔者现对其检测方法及近年来的临床应用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9.
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D-二聚体含量的初步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观察急性脑梗死(CI)患者血浆D-二聚体含量的变化,为进一步了解CI的病理生理机制、病程判断与疗效观察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对50例CI患者和30例正常人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双抗体夹心法检测血浆D-二聚体的含量。结果CI患者急性期D-二聚体含量明显高于正常人(P<0.01)和CI的恢复期(P<0.01)。结论D-二聚体含量越高越易发生CI,血浆D-二聚体的检测可作为CI病程、疗效及预警观察的有用指标。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补肾健脾活血化瘀中药治疗D-二聚体增高的先兆流产患者的疗效。方法:22例D-二聚体增高的先兆流产患者口服补肾健脾活血化瘀中药治疗1!2个月,评价治疗效果、D-二聚体降低情况。结果:治疗后治愈10例(45.5%),有效8例(36.4%),无效4例,总有效率81.8%。结论:补肾健脾活血化瘀法治疗D-二聚体增高的先兆流产患者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丹参注射液对活动性溃疡性结肠炎(UC)患者血清中D-二聚体含量的影响及临床意义。方法将54例活动性UC患者随机分为柳氮磺胺吡啶(SASP)组和SASP+丹参组,分别测定治疗前后D-二聚体含量变化并观察其临床疗效。结果2组均可使血清中D-二聚体含量下降,但SASP+丹参组较SASP组下降明显,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且总有效率达93%,而SASP组仅为74%。结论丹参注射液可明显降低血清中D-二聚体含量,对UC患者具有较好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2.
郭伟  李娜  黄宇虹 《天津中医药》2014,31(7):422-424
[目的]分析丹参注射液临床不良反应的特征和可能原因,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检索2002—2012年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收录的国内关于丹参注射液导致不良反应的167例病例,对各种不良反应进行统计分析,尝试分析相关并发症的原因,并寻找预防措施。[结果]167例丹参注射液临床不良反应中,以过敏反应为主,初步推测与丹参注射液有效成分无关,而发生率为2.99%的出血性不良反应可能为丹参注射液有效成分所致。[结论]大多丹参注射液的不良反应可能与其主要有效成分无关。其有效成分可能会导致出血在使用过程中应引起注意。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心脑联痛胶囊治疗中医辨证属于气虚血瘀证和瘀血痹阻脉络之证,即现代医学的脑血栓形成临床疗效。方法将162例脑血栓形成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81例,采用西药常规治疗;治疗组81例,在西药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心脑联痛胶囊,每粒0.4g,每次4粒,每日3次;两组疗程均为20天。结果治疗组经联合治疗后总显效率56.49%,总有效率92.59%,明显优于对照组总显效率30.86%,总有效率80.24%(P<0.05),安全性检测亦表明;心脑联痛胶囊对心、肝、肾及周围血象无毒副作用。结论心脑联痛胶囊与西药合用治疗脑血栓形成是安全有效的中药新药。  相似文献   

14.
乐理 《内蒙古中医药》2011,30(11):105-106
目的:探讨血清癌胚抗原(CEA)、CA125、CAl9—9测定在肺癌的诊断和预后判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05月-2011年05月我院收活的94例肺癌患者化疗前后血清CEA、CAl25、CAl9—9水平检测结果,并与良性肺病组和健康对照组作对比分析。结果:肺癌患者血清CEA、CAl25、CAl9—9水平明显高于良性肺病组和健康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化疗有效组治疗后CEA和CAl25水平较治疗前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CEA、CAl25、CAl9—9水平检测对肺癌诊断和预后判断有较好应用价值;血清CEA和CAl25水平的变化对晚期肺癌患者化疗效果的判断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针灸镇痛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8年9月南方医科大学顺德医院中医科治疗的疼痛类疾病患者共计79例,其中踝关节疼痛3例,肌肉劳损16例,肩周炎3例,颈椎病患者25例,头痛6例,膝关节炎8例,腰椎病5例,腰椎间盘突出13例,比较治疗前后疼痛指数评分结果。结果:治疗后,患者的疼痛指数较治疗前均明显下降(P<0.05)。结论:针灸镇痛能明显减轻患者疼痛,缓解患者症状和体征,提高疗效,具有积极的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呼吸系统疾病患者血清淀粉样蛋白A(SAA)的测定结果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终点散射比浊法检测SAA和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结果:121例患者血清SAA和hsCRP水平都比对照组有明显升高(P<0.01);且SAA治疗前后有显著性差异(P<0.01,hsCRP也有显著性差异(P<0.01),血清SAA与hsCRP水平呈正相关(治疗前:r=0.59;治疗后:r=0.67).结论:血清SAA的检测有助于监测呼吸道患者的病程,评估患者预后和疗效.  相似文献   

17.
目的检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不同药物抗凝治疗前后血小板表面GMP-140分子数、血浆GMP-140和白介素-6(IL-6)含量的变化,探讨葛根素及噻氯匹定对GMP-140及IL-6的影响。方法用放射免疫法检测65例脑血栓形成(缺血性脑卒中)患者、25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患者和30例健康志愿者血小板表面GMP-140分子数、血浆GMP-140和白介素-6(IL-6)的含量,将65例缺血性卒中患者随机分成葛根素组(35例)及噻氯匹定组(30例)并予相应治疗,观察治疗4周后血小板表面GMP-140分子数、血浆GMP-140和白介素-6(IL-6)含量的变化。结果与健康人及TIA组比较,脑血栓形成患者血小板表面GMP-140分子数、血浆GMP-140和IL-6水平明显升高;治疗4周后葛根素组及噻氯匹定组上述测定值均显著低于治疗前水平(P<0.05,P<0.01),而治疗后2组间上述指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结论血小板活化、炎症反应物的异常在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早期应用葛根素及噻氯匹定具有相同的抗凝效果,对预防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生和发展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白细胞介素-8(IL-8)及肿瘤坏死因子(TNF-α)水平的变化及在发病中的作用。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30例COPD患者急性加重期和缓解期及20例健康成人的血清及痰液中IL-8、TNF-α含量。结果COPD患者急性加重期血清中IL-8、TNF-α含量显著高于缓解期(P<0.05),缓解期血清IL-8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缓解期血清TNF-α含量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COPD患者急性加重期痰液中IL-8、TNF-α含量显著高于缓解期(P<0.05),缓解期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IL-8与TNF-α共同参与了COPD气道炎症反应的过程。  相似文献   

19.
为了解和分析失眠患者合并疾病情况及中西药治疗的用药规律,该研究选取全国20家三甲综合医院信息系统(hospital information system,HIS)数据作为数据来源,共1 067名第一诊断为失眠的住院患者信息,运用频数统计方法进行分析发现,失眠住院患者常见合并疾病的前10位包括高血压病(26.9%)、脑供血不足(24.93%)、脑梗死(19.49%)、血脂蛋白紊乱血症(15.28%)、冠心病(14.15%)、头痛(10.68%)、慢性胃炎(8.81%)、2型糖尿病(7.87%)、抑郁障碍(7.4%)和焦虑障碍(6.65%)。合并用药中使用频率最高的前10位西药为阿普唑仑(35.99%)、阿司匹林(25.4%)、奥氮平(24.18%)、桂哌齐特(23.06%)、氟哌噻吨美利曲辛(18.74%)、唑吡坦(18.37%)、奥拉西坦(15.65%)、艾司唑仑(15%)、茴拉西坦(13.4%)和吡拉西坦(13.31%);前10位中药为舒血宁注射液(16.4%)、疏血通注射液(15.18%)、银杏叶提取物(14.71%)、天麻素(12.46%)、灯盏细辛注射液(11.34%)、血栓通(8.53%)、丹红注射液(6.37%)、复方甘草片(5.81%)、三七通舒胶囊(5.72%)和苦碟子注射液(5.34%)。合并用药中,西药之间使用最多的是阿普唑仑与奥氮平合用,西药与中药之间使用最多的是西药-催眠药和中药-活血化瘀剂合用。基于现有数据及分析方法发现失眠患者合并疾病以心脑血管疾病、代谢疾病及焦虑抑郁障碍为主,合并疾病的种类随年龄出现增长趋势,尤其以心脑血管疾病最为突出。失眠患者使用频率最高的催眠药是阿普唑仑,而超指南外使用抗精神病药奥氮平也值得关注。但由于该数据来源于住院的失眠患者,而并未包括更大数量的门诊失眠患者,因此该研究结论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C-反应蛋白(C-RP)在细菌性感染患者诊治中的临床应用。方法:选2010年1月~2013年6月于我院确诊为细菌性感染患者320人为A组。同期于我院确诊为病毒性感染患者280人为B组。同期在我院健康体检的400人为C组。A组病例治疗一周病情稳定后为D组。测定C-RP及WBC结果,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A组的急性期血清中C-RP和WBC(白细胞计数)均高于B组及C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C-RP浓度对比C组无统计学差异。D组C-RP和WBC均低于A组(P0.05)。结论:C-RP浓度的监测对细菌性感染急性期诊治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