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目的:黄酮类化合物是一类存在于多种植物中的多酚化合物,具有多种潜在药用价值,其中抗哮喘作用是当前研究热点之一.中药黄酮类化合物抗哮喘作用机制乃是多方面生理活性的综合结果,包括通过抑制或改善气道炎症、降低气道高反应性、抗气道重塑、改善免疫失衡、增强抗氧化能力和清除自由基的能力等途径来实现.在查阅近年来国内外发表的相关文献基础上,对中药黄酮类化合物防治哮喘作用机制的研究报道进行分析和总结,同时提出从中药黄酮类化合物中寻找新型抗哮喘候选药物的研究思路.  相似文献   

2.
对天然黄酮类化合物抗肿瘤作用机制的研究进行综述,指出其抗肿瘤机制包括抑制细胞增殖、诱导凋亡、抑制蛋白酪氨酸激酶活性、抗侵袭转移和抗血管再生等。  相似文献   

3.
杨泓毅  林龙飞  刘宇灵  李慧  黄璐琦 《中草药》2023,54(24):8290-8300
骨关节炎是一种以关节间隙狭窄、滑膜炎、软骨下骨硬化和囊肿形成为主要病理特征的退行性关节疾病,目前致病原因尚不明确。黄酮类化合物是一类被广泛存在于中药中的生物活性物质,具有以抗炎和抗氧化作用为代表的广泛药理活性。黄酮类化合物对骨关节炎具有一定的治疗作用,主要通过抑制炎症反应、抑制氧化应激、调节细胞外基质稳态、抑制细胞凋亡等途径实现抗骨关节炎的功效。综述黄酮类化合物抗骨关节炎机制的研究进展,以期为阐明黄酮类化合物抗骨关节炎机制及临床运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正黄酮类化合物广泛存在于植物界,是许多中草药的有效成分,药理研究表明黄酮类化合物具有多种生物活性,因此黄酮类化合物的作用引起了人们的重视,对这类化合物的研究已成为热门研究课题。黄酮类化合物具有治疗糖尿病的作用,主要通过抗氧化、抗炎等机制而起到保护胰岛β细胞的作用和刺激胰岛素释放、增加胰岛素敏感性、抑制α-糖苷酶、增加外周糖的利用等机制而起到降低血糖的作用,这些药理机制的  相似文献   

5.
白血病是一种血液系统恶性疾病。研究发现,葛根、三叶青、红芪、黄芪等中药中的黄酮类化合物均能有效抑制白血病细胞增殖,而木薯叶中黄酮类化合物含量丰富,但人们对木薯叶中黄酮类化合物的研究较少,因此提取和分离木薯叶中能有效抑制白血病细胞的活性物质并探究其在白血病中的发病机制成为目前新的研究热点。该文主要对木薯叶中黄酮类化合物抗白血病机制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6.
黄酮类化合物抗肿瘤活性及机制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黄酮类化合物是一类天然产物,在自然界中普遍存在,具有生理活性广泛,毒副作用低的特点。近年来,其抗肿瘤作用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黄酮类化合物对多种常见癌症如肺癌、乳腺癌、结肠癌、前列腺癌、肝癌、白血病、卵巢癌、胃癌等皆有显著的防治效果。黄酮类化合物抗肿瘤的机制主要有:抗氧化抗自由基、诱导肿瘤细胞凋亡、影响细胞周期,调节免疫、抑制肿瘤新生血管、抑制环氧合酶2、抑制端粒酶活性等。该文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对黄酮化合物抗肿瘤活性及其机制的研究进展,以期为黄酮类化合物的进一步开发和临床应用提供理论基础和研究思路。  相似文献   

7.
《中成药》2014,(10)
黄酮类化合物的抗氧化活性及其他多种生物活性使其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它可以通过抑制自由基的产生、抗炎、抑制细胞凋亡、舒张血管等多种途径来保护心肌。本文回顾了近年来黄酮类化合物在抗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方面的研究进展,分析了其保护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机理,并对黄酮类化合物在心血管疾病领域的应用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8.
黄酮类化合物作为降香主要活性成分之一,具有抗炎作用.该研究以具有抗炎活性的异甘草素、甘草素、柚皮素及紫铆花素黄酮类化合物为研究载体,通过数据库检索确定化合物的作用靶点,利用靶点的蛋白质相互作用信息构建降香黄酮类化合物作用的蛋白互作网络.采用分子复合物检测算法(MCODE)对网络进行模块分析,利用Cytoscape软件中的BinGO插件,从Gene Ontology获取数据,从而对识别出的模块进行功能注释,通过模块功能探讨阐释降香黄酮类化合物抗炎作用机制,结果显示其主要与抑制FOS,PTGS2表达、抑制IL-1β释放、抑制MAPK通路和Toll样受体通路有关.  相似文献   

9.
<正>槲皮素是黄酮类化合物主要成分,广泛存在于植物的花、叶和果实中,具有抗氧化、抗炎、抗菌、免疫调节及心血管保护等作用[1]。有研究表明,槲皮素对多种恶性肿瘤具有抑制作用,如结肠癌、肝癌、肺癌、乳腺癌、白血病等[1,2]。近年来的研究还发现:槲皮素具有抗宫颈癌作用,包括抑制宫颈癌细胞增殖、促进宫颈癌细胞凋亡、抑制宫颈癌细胞侵袭和转移以及增加宫颈癌细胞对放化疗的敏感性[2]。同时,槲皮素对宫颈癌裸鼠的动物移植瘤的生长也有明显的抑制作用[3,4]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应用血清药理学方法研究中药千里光抗金黄色葡萄球菌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从千里光中分离出黄酮类化合物,然后通过给小鼠灌胃制备千里光水浸液的含药血清和黄酮类化合物的含药血清.用扫描电镜观察各含药血清对金黄色葡萄球菌超微结构的影响,用同位素前体参入试验观察各含药血清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生物合成的影响.同时设立生理盐水血清作为阴性对照.结果 与阴性对照血清相比,两种含药血清作用后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其形态和超微结构均发生明显的变化,菌体塌陷,细菌融合成团,呈现肿胀模糊等变化;其DNA,RNA 蛋白质和肽聚糖合成也均受到明显的抑制.结论 千里光的抗金黄色葡萄球菌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抑制细菌的DNA,RNA,蛋白质和肽聚糖的合成有关,其作用的有效成分可能是黄酮类化合物.  相似文献   

11.
植物类中药抗细菌耐药性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抗生素的出现为感染性疾病的治疗和人类健康做出了巨大贡献。但是随着抗生素的广泛应用,尤其是不合理使用,使细菌对抗生素的耐药现象日趋严重。耐药菌的不断增加和扩散,严重威胁着人类健康。细菌耐药性问题已是一项亟待解决的全球性难题:常用抗生素对病原菌作用不断减弱,甚至出现了"超级细菌";开发新的有抗菌活性的化学合成药物难度大、周期长。中药在我国已有几千年的历史,具有资源丰富、不良反应低、不易产生耐药性等优点,故从中药中开发新的抗菌和抗细菌耐药性药物越来越成为研究热点。作者就近年来植物中药抗细菌耐药性的研究做一综述,包括了植物中药抗常见致病菌的耐药性研究报道、植物中药抗细菌耐药性的作用机制、影响植物中药抗细菌耐药性的因素和该领域的展望,为从传统植物中药中筛选和开发抗菌药物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Frequent hitter" phenomenon emerged in the high-throughput screening; one of the most common mechanisms behind artifactual inhibition is that some organic molecules formed large colloid-like aggregates which are able to sequester and thereby inhibit enzymes. To investigate the situation i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CM), 60 medicinal herbs and 24 Chinese herbal formulae were detected by dynamic light scattering (DLS), and aggregates were observed in all the 84 solution mixtures. The aggregates of two Chinese herbal formulae, 'Xue-Fu-Zhu-Yu Tang' (XF) and 'Jing-Guan Tang' (JG), were not only able to survive in the gastro-intestinal environment, but also had the ability to pass through the monolayer of the Caco-2 cell. The activities of XF and JG against three cardiovascular targets were also aggregates-related. Based on these findings, a new possible mechanism of the action of Chinese medicine was proposed.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桂枝加葛根汤配合中药熏蒸治疗风寒湿型颈性眩晕48例临床疗效、辨证论治机理、方药选用规律。方法运用桂枝加葛根汤配合中药熏蒸治疗风寒湿型颈性眩晕48例。结果治愈率91.7%,好转率4.2%,无效率4.2%,总有效率为95.8%。结论桂枝加葛根汤配合中药熏蒸治疗风寒湿型颈性眩晕确切有效,适应运用于现代社会逐渐高发的颈椎病人群。  相似文献   

14.
子宫颈癌是最常见的妇科恶性肿瘤之一,在全球妇女恶性肿瘤中发病率居第2位,属中医"五色带下"、"瘕聚"的范畴。针对中药复方及单味药治疗宫颈癌的现代机制研究进展及其优势进行了总结论述,以期为临床应用中药治疗宫颈癌提供科学依据及筛选抗宫颈癌新药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15.
中药内服外治方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30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鸫祥  顾明 《辽宁中医杂志》2007,34(12):1739-1740
目的:探讨中药内服、外治综合方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所有病例均依据中医辨证分型,采用中药内服配合颈椎牵引以及中药外敷理疗方法进行治疗2个疗程,所有病例治疗后均获得随访。结论:中医药综合治疗方法是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6.
针灸加穴位注射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90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 观察穴位注射与单纯中药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疗效。方法 随机将 180例患者分成针灸加穴位注射组和单纯中药组治疗。结果 针灸加穴位注射组痊愈显效率与中药组相比差异有非常显著意义 (P<0 .0 1) ,而且经治疗后随访 ,针灸加穴位注射组复发率明显低于中药组 (P<0 .0 1)。结论 针灸加穴位注射组近期和远期疗效均优于对照组  相似文献   

17.
本文主要综述中药或其有效成分对宫颈癌HeLa细胞周期的影响,从而为筛选、开发更安全有效的抗宫颈癌药物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8.
《山东中医杂志》2017,(12):1059-1062
目的:探讨督脉灸疗法(督灸)对阿尔兹海默病模型小鼠学习记忆能力及海马CA1、CA3区HE染色的影响。方法:将40只SAMP8小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督灸组、中药组和督灸+中药组各8只,其中督灸组采用督灸疗法,中药组给予六味地黄丸灌胃,实验结束后,采用Morris水迷宫实验法进行行为学检测,HE染色法检测CA1、CA3区组织形态学改变。结果:与模型组相比,中药组、督灸组、督灸+中药组的小鼠逃避潜伏期均降低(P0.05或P0.01),其中督灸组和督灸+中药组用时最短,与中药组比较(P0.05或P0.01),表明督灸疗法可提高SAMP8小鼠学习记忆能力,且疗效优于中药组;HE染色结果显示,相比正常组,模型小鼠CA1、CA3区细胞组织均有坏死损伤,相比模型组,督灸组和督灸+中药组CA1、CA3区细胞坏死数量最少,形态学改变最轻,中药组损伤较为明显,说明督灸疗法对SAMP8小鼠海马CA1、CA3区神经元具有保护作用,可减少细胞损伤。结论:督灸疗法能提高SAMP8小鼠学习记忆能力,其机制与督灸能保护海马CA1、CA3区神经元和抑制细胞损伤有关。  相似文献   

19.
邱勋荣  李玉姗  万琴  高欢  齐娅汝  李远辉  杨明 《中草药》2024,55(4):1377-1388
中药材质量的优劣直接关系中药临床疗效的高低,干燥是植物性中药材采收后广泛应用的重要加工工序,是形成药材品质的关键环节。一般认为,真空冷冻干燥可较好地保护中药材质量,但这些优势的形成机制鲜有总结。同时,真空冷冻干燥也存在挥发性成分易损失、部分有效成分转化不足、破坏细胞结构完整性、影响后续贮存等缺点。通过对真空冷冻干燥的优势与不足进行综述,同时为扬长避短,总结了调控技术和方法,为真空冷冻干燥技术在中药材干燥领域的合理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降脂中药研究勾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阶  张金生 《中国中药杂志》2007,32(11):1005-1008
在梳理近年国内外降脂中药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分别从降脂中药体外筛选模型、有效单体、复方和单味降脂中药以及降脂中成药等几个方面详细阐述降脂中药的研究现状,提出降脂中药有效单体的开发利用和中药有效单体组分配伍的思路,强调通过借用中药筛选细胞模型发现新的降脂中药单体和降脂机制,突破以临床经验积累作为研制新药的单一模式,针对单味药固定组分的改变、不同药物有效组分配伍的加减、不同病理环节的组分配伍和有效单体性味归经等展开研究,加快中药有效单体配伍理论的创新,使中药配伍研究从饮片层次上升到组分层次,使中药药理的作用靶点、作用环节及作用机制更加清楚,促进中药新药研究及临床疗效的提高和中医药理论的创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