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青年与中老年女性乳腺癌的发病情况及临床病理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和总结106例青年女性乳腺癌患者和同期就诊的216例中老年女性乳腺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分析两者之间的关系。结果青年女性乳腺癌的误诊率明显高于中老年女性乳腺癌(P〈0.05);老年女性乳腺癌患者病理分期以Ⅱ~Ⅲ期为多见,青年女性乳腺癌则以Ⅳ期为主;青年女性乳腺癌患者淋巴结转移率显著高于中老年女性乳腺癌患者,ER、PR阴性率明显低于中老年女性乳腺癌患者,Cerb B-2阳性率明显高于中老年女性乳腺癌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青年与中老年女性乳腺癌患者3年、5年生存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青年女性乳腺癌患者相对于中老年女性乳腺癌患者具有误诊率高、进展快、侵袭性强、预后差等特点,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有助于提高青年女性乳腺癌的预后和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年轻乳腺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其预后。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2年5月南华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收治的30例年轻乳腺癌患者(20~40岁)与同期就诊30例中老年乳腺癌患者(45~65岁)作为研究对象,分别设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并分析临床预后情况。结果:观察组浸润性导管癌、组织分级Ⅲ级、淋巴结转移、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阳性者占比均高于对照组;而浸润性小叶癌、组织分级Ⅰ级、雌激素受体(ER)阳性、孕激素受体(PR)阳性者占比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患者的乳腺癌分子分型情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经过12个月的随访,观察组患者病死率高于对照组,生存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年轻乳腺癌患者具有淋巴结转移情况及Her–2阳性高、组织分级高等临床病理特征,与中老年乳腺癌患者疾病病理特征存在差异,对患者生存率的影响较大,预后不佳。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乳腺癌细胞病理学样本的组织学分类及分子病理学检测方法。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120例乳腺癌患者中的PR、ER、PPARγ、PTEN、Her-2蛋白表达,探讨乳腺癌中PPARγ、PTEN蛋白的表达与患者PR、ER及Her-2蛋白表达的关系。结果:患者PPARγ、PTEN蛋白表达阳性率为58.3%、62.5%,PPARγ阳性表达占核膜的86.3%;PTEN阳性表达在细胞核中占71.86%,在胞浆中占26.54%。PTEN与PR、ER、Her-2及PPARγ蛋白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PARγ与PR、ER、Her-2蛋白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PARγ与PTEN阳性表达的乳腺癌患者其淋巴结转移率为54.07%、48.94%,阴性表达转移率为43.73%、46.11%。结论:PPARγ、PTEN蛋白可以单独作为乳腺癌预后的标志物。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滇西地区白族及汉族女性乳腺癌的临床病理学及分子生物学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近三年来大理学院附属医院经病理学确诊的原发性乳腺浸润性导管癌265例,其中白族125例,汉族140例。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及免疫组化结果。结果:白族年老(﹥60岁)女性患乳腺癌的比例高于汉族女性。两组乳腺癌病理特征无明显差异。然而在分子生物学水平,白族乳腺癌病人HER2(+)所占比例为42.4%,而汉族乳腺癌病人HER2(+)所占比例为17.1%,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白族ER(+)PR(+)比例(91.1%)要高于汉族(80.9%),而ER(+)PR(-)的比例(8.1%)低于汉族(19.1%)。三阴乳腺癌比例白族较汉族低。结论:滇西地区白族、汉族乳腺癌的临床特征及分子生物学存在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5.
李正岚  胡爱侠 《新中医》2022,54(6):148-152
目的:探讨不同中医证型的乳腺癌患者预后及其与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 (HER-2)的相关性。方法:选取100例乳腺癌患者展开回顾性研究,依据中医证型不同分为肝郁气滞证组(45例)、肝肾阴虚证组(32例)、血瘀证组(23例),比较3组TNM分期、病理组织学分级及ER、PR、HER-2、乳腺癌抑癌基因(P53)、血管生长因子(VEGF)表达情况。结果:3组患者TNM分期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血瘀证组TNM分期高于肝肾阴虚证组、肝郁气滞证组(P<0.05),肝肾阴虚证组TNM分期高于肝郁气滞证组(P<0.05)。3组患者病理组织学分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血瘀证组病理组织学分级高于肝肾阴虚证组、肝郁气滞证组(P<0.05),肝肾阴虚证组病理组织学分级高于肝郁气滞证组(P<0.05)。3组ER、PR水平表达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以肝郁气滞证组ER、PR阳性率最高。3组HER-2水平表达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血瘀证组HER-2阳...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乳腺癌组织谷胱苷肽S转移酶π(GSTπ)蛋白表达对临床诊断和治疗的意义.方法:应用流式细胞术(FCM)分析GSTπ蛋白的表达.结果:乳腺癌组织GSTπ表达显著高于癌旁组织(P〈0.06).这种耐药相关蛋白在不同性别、不同年龄、不同病理类型、不同病理类型、不同临床分期和雌、孕激素受体阴性与阳性患者间的表达,经实验和对照组研究均无显著差异(P〉0.05).实验结果研究提示有淋巴结转移组患者GST-π表达在实验中显著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患者(P〈0.05).结论:实验研究结果表明,GST-π表达与淋巴结转移状况有关,因而极有可能成为预测乳腺癌预后的另一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乳腺癌辨证分型与病理类型、临床分期及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和癌蛋白C-erbB-2的相关性。方法:对85例新发乳腺癌患者,术前辨证分为肝郁痰凝、冲任失调、正虚毒炽3种中医证型,术后对各证型的病理类型、临床分期及其ER、PR、C-erbB-2表达水平进行分析。结果:85例中,肝郁痰凝型53例(62.35%),冲任失调型21例(24.71%);正虚毒炽型114例(12.94%);各中医证型的病理组织学类型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I期、Ⅱ期乳腺癌患者以肝郁痰凝型居多,而Ⅳ期患者中正虚毒炽型所占比例高于肝郁痰凝型和冲任失调型。肝郁痰凝型ER、PR阳性率与冲任失调型及正虚毒炽型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泸〈0.05)。各证型C-erbB-2阳性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乳腺癌早期多为肝郁痰凝型,后期以正虚毒炽型为主。肝郁痰凝型ER、PR表达水平高于冲任失调型及正虚毒炽型,而C-erbB-2的表达与中医证型无明显相关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BCA225在乳腺癌组织中表达及临床诊断意义.方法:免疫组化法检测乳腺癌组织、非乳腺癌组织的BCA225表达.结果:①BCA-225的高表达率显著高于良性乳腺疾病(P〈0.01),其表达与组织学分级及癌基因Her-2密切相关(P〈0.05),而与肿瘤大小、临床TNM分期、淋巴结转移、及雌孕激素受体状态无关.②BCA225在乳腺癌组织和非乳腺癌组织中表达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③乳腺癌BCA-225表达上调与肿瘤的分化程度相关,但作为乳腺癌患者独立的预后评价指标还尚待进一步深入探讨.结论:BCA225是乳腺癌敏感、乳腺器官特异的标志物之一.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乳腺癌不同分子亚型与腋窝淋巴结转移状态的关系。方法对100例乳腺癌病例进行分子分型,对不同分型患者腋窝淋巴结转移的状态进行分析。结果 Luminal A型50例,9例淋巴结转移,转移率为18%;Luminal B型15例,5例淋巴结转移,转移率为33%;Her-2(+)型22例,13例淋巴结转移,转移率为59%;Basal-like型13例,10例淋巴结转移,转移率为77%。与Luminal A和Luminal B型比较,Her-2(+)型和Basal-like型淋巴结转移率显著升高(P均<0.01)。结论乳腺癌的分子分型可作为腋窝淋巴结转移的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乳腺癌的治疗方法,并分析它们对预后判断的意义。方法:对58例乳腺癌切除标本进行临床和病理分析,并用免疫组化法研究患者肿瘤组织中ER、PR、C-erbB-2的表达。结果:本组病人患病年龄主要集中在36~65岁;癌肿直径大于5cm、浸润性导管癌及浸润性小叶癌的患者腋窝淋巴结转移率高,预后较差;C-erbB-2阳性率在有腋窝淋巴结转移组中显著增高,在估计乳腺癌预后上有协同作用。结论:该结果对探讨乳腺癌的临床和病理特点及判断预后有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艾迪注射液配合CEF方案化疗对乳腺癌的疗效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艾迪注射液配合CEF方案(环磷酰胺、表阿霉素、氟尿嘧啶)治疗乳腺癌患者近期疗效及毒副反应。方法:将52例原发性乳腺癌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为艾迪注射液配合CEF方案组,对照组为单纯CEF方案组,对2组患者近期疗效、毒副反应及手术后标本的淋巴结转移和C-erbB-2的表达情况进行比较。结果:治疗组总缓解率为90.62%,对照组为75.00%,差异无显著性;治疗组白细胞下降程度及消化道反应轻于对照组(P〈0.05),生活质量、体重及肝肾功能的改变有明显差异(P〈0.05或P〈0.01);治疗组腋窝淋巴结阳性率及乳腺癌C-erbB2表达阳性率分别为31.25%及6.25%,对照组为60%及35%,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艾迪注射液对提高化疗疗效,减轻毒副反应具有一定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2.
ER、PR、CerbB-2、p53和nm23蛋白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ER、PR、Cerb—B-2、P53、nm23基因在乳腺癌中的表达与转移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对乳腺癌ER、PR、Cerb-B-2、P53、nm23的表达进行检测。结果:ER、PR、Cerb—B-2、P53、nm23阳性率分别为48.2%、53。5%、68.4%、51.8%、71.1%。Cerb—B-2和P53与肿瘤临床分期和淋巴结转移呈正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患者年龄无显著相关性。ER、nm23基因蛋白的表达与临床分级、淋巴结转移呈负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与患者年龄无显著相关性。结论ER、PR、Cerb—B-2、P53、nm23基因参与乳腺癌的发生发展过程;联合检测对预测乳腺癌淋巴结转移及判断预后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不同年龄段女性乳腺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方法:收集在重庆市渝北区人民医院接受治疗并确诊为乳腺癌的12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青年组的乳腺癌患者在病理类型、淋巴结转移率、肿瘤大小、组织学分级、临床分期方面均与其他两组患者存在明显差异;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和孕激素受体(PR)阳性表达在各年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雌激素受体(ER)的阳性表达率在各年龄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年龄≤35岁的乳腺癌患者肿瘤恶性程度高于其他年龄段的患者,应需及时诊断并治疗,36~50岁是乳腺癌发病的高峰时期,中青年乳腺癌患者肿瘤侵袭性强,预后差,生物学行为较差;老年乳腺癌患者肿瘤生长缓慢,侵袭性弱,生物学行为较好。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青年人(≤35岁)大肠癌的临床特点及误诊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1996年1月-2000年12月本院大肠癌手术患者787例,其中青年人66例(8.4%),再随机抽取中老年人(〉35岁)患者200例,分析两组临床、病理特点及预后。结果青年组有家族史者18.2%(12/66),显著高于中老年组4.5%(9/200)(P〈0.01)。两组首发临床症状均以便血,粘液血便或排便习惯改变为多,发病部位以直肠最多。青年组低分化、未分化腺癌及粘液腺癌、印戒细胞癌占72.8%(48/66),显著高于中老年组27.5%(55/200)(P〈0.01),青年组中Dukes C、D期共83.3%(55/66),显著高于中老年组50.5%(101/200)(P〈0.01)。青年组共误诊29例,误诊率(43.9%),较中老年组高(23.0%)(P〈0.05)。青年组1、3、5年生存率分别为59.4%、18.8%和10.9%,均显著低于中老年组的92.0%、64.4%和62.2%(P〈0.01,P〈0.01,P〈0.01)。结论:(1)临床特点:青年人大肠癌占有一定比例,有家族史者较多,具有病理恶性度高、中晚期患者比例高,误诊率较高,预后差等特点;(2)误诊原因:客观上青年人耐受力强、病程早期症状不典型,易与其它疾病相混淆,主观上医师对青年人大肠癌重视不够,未作一些基本的常规检查(如直肠指诊、大便常规及隐血等)。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究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在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早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3月至2017年3月于普宁市人民医院就诊且经病理诊断确诊的102例女性乳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予以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和病理检查,以病理检查为"金标准",分析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对乳腺癌患者腋窝淋巴结转移的诊断准确性;比较腋窝淋巴结转移患者及非转移患者的病灶边缘超声特征(毛刺征、回声、血流速度、肿瘤最大径、钙化灶)。结果: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腋窝淋巴结转移的灵敏度为90.91%(40/44),特异度87.93%(51/58),准确率89.22%(91/102),阳性预测值85.11%(40/47),阴性预测值92.73%(51/55)。腋窝淋巴结转移组患者的血流速度、肿瘤最大径均大于非转移组,且毛刺征阳性率(54.55%)高于腋窝淋巴结非转移组(25.86%),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回声情况、钙化灶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乳腺癌患者腋窝淋巴结转移的准确性较高,且超声检查显示血流速度高、肿瘤最大径大、毛刺征为阳性的患者腋窝淋巴结转移的可能性更大。  相似文献   

16.
庞钊 《四川中医》2014,(5):84-85
目的:总结乳腺癌术后早期患者中医辨证的常见分型规律并初步观察预后因子的表达情况。方法:调查乳腺癌行手术治疗患者174例术后早期的中医证候分布状况,观察其预后因子水平,包括肿瘤(TNM)分期、ER、PR、Her-2、p53、VEGF的表达,分析常见证型乳腺癌预后因子的差异,推断常见证型的预后。结果:气血两虚型、痰瘀毒热型、肝郁脾虚型是最常见的3个证型,其中TNM分期,ER、PR、p53表达无显著性差异(P0.05);气血两虚型的Her-2、VEGF阳性率最低(P0.05);痰瘀毒热型的Her-2、VEGF阳性率最高(P0.05)。结论:乳腺癌术后早期中医证候以本虚标实、虚实夹杂为主,不同中医证型的乳腺癌患者的预后因子存在一定差异。  相似文献   

17.
目的:比较不同示踪剂在乳腺癌新辅助化疗后前哨淋巴结活检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8年8月至2022年9月来惠州市中心人民医院接受治疗的142例乳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患者均接受新辅助化疗,后分别采用亚甲蓝染色法和吲哚菁绿荧光示踪法检测,再行前哨淋巴结活检。根据前哨淋巴结检出情况分为A组(仅有蓝染的淋巴结)、B组(仅有荧光显影的淋巴结)以及C组(有蓝染或荧光显影的淋巴结),以病理检查结果为标准,比较各组间的前哨淋巴结检出情况,并计算三组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率、假阴性率以及准确度。结果:B、C两组的平均淋巴结检出数均高于A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B、C两组间的平均淋巴结检出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B、C两组的前哨淋巴结灵敏度、特异度、阳性率以及特异度均高于A组,假阴性率均低于A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B、C两组间各项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吲哚菁绿荧光联合亚甲蓝染色法可提高乳腺癌患者新辅助化疗后的前哨淋巴结检出个数以及阳性率,但其与单独使用吲哚菁绿荧光标记效果相当,建议临...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乳腺癌原发灶和淋巴结转移灶中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表达及其与肿瘤分期、淋巴转移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150例乳腺癌术后患者石蜡包埋标本的ER、PR表达。结果乳腺癌患者的ER阳性率为68.7%、PR阳性率为56.7%,ER、PR的阳性表达率在肿瘤分期及是否有腋淋巴结转移方面均无显著性差异(P均0.05)。结论 ER和PR对指导内分泌治疗有一定的意义,与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无显著相关性。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乳腺癌组织中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cerbB-2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107例乳腺癌组织中ER、PR、cerbB-2的表达水平,并结合其患者的相关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乳腺癌组织中ER、PR、cerbB-2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6.1%、82.2%、71.0%。ER、PR、cerbB-2阳性表达与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和临床分期显著相关(P〈0.05)。而与患者年龄、肿瘤大小无相关性(P〉0.05)。相关分析结果显示ER与PR表达呈正相关(P-0.000),PR与cerbB-2表达呈负相关(P=0.012)。结论ER、PR和cerbB-2与乳腺癌的发生、发展有关,联合检测ER、PR和cerbB-2,有助于客观评估乳腺癌的生物学行为,从而指导临床治疗和预后判断。  相似文献   

20.
“乳癌术后方”对乳腺癌术后患者无病生存期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乳癌术后方"对乳腺癌术后中高度复发转移危险患者无病生存期的影响。方法将177例乳腺癌术后患者按分层队列研究法分为治疗组(111例)和对照组(66例),对照组给予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行西医常规规范化治疗,术后半年内开始服用中药"乳癌术后方"。随访乳腺癌术后3年,观察两组患者无病生存期。结果治疗组、对照组患者3年无病生存率分别为89.2%(99/111)、53.0%(35/6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度危险度患者中,治疗组、对照组的无病生存率分别为95.8%(68/71)、56.8%(21/3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度危险度患者中,治疗组、对照组的无病生存率分别为77.5%(31/40)、48.3%(14/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对照组ER阴性患者的3年无病生存率分别为80.6%(29/36)、50.0%(13/26),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对照组ER阳性患者的3年无病生存率分别为93.3%(70/75)、55.0%(22/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中ER阴性、阳性的患者3年无病生存率分别为80.6%、9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对照组Her-2/neu阴性患者3年无病生存率分别为92.1%(82/89)、56.5%(26/4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对照组Her-2/neu阳性患者3年无病生存率分别为76.9%(11/15)、24.3%(1/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乳癌术后方"能延长乳腺癌术后患者3年内无病生存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