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目的:观察后路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用于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78例疗效。方法:选取接受治疗的78例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患者作为研究病例,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两组,对照组患者给予单纯全椎板减压术进行治疗,研究组患者给予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比较各项评分、优良率以及术后邻近节段退变(ASD)发生率等情况。结果: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的JOA评分、ODI评分、VAS评分、优良率、ASD发生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后路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可以显著地治疗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适合临床长期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沈奕  凌卓彦  王伟力 《现代医学》2007,35(6):482-484
目的 评价后路椎板减压植骨成形椎弓根钉内固定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实施后路椎板减压植骨成形椎弓根钉内固定术的36例腰椎椎管狭窄症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参照日本骨科学会(JOA)下腰痛治疗评价标准,36例患者中临床疗效优26例(72.2%),良7例(19.4%),优良率达到91.7%.结论 后路椎板减压植骨成形椎弓根钉内固定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临床安全性高,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腰椎管减压、长节段内固定融合术治疗退变性腰椎侧凸并腰椎管狭窄症的临床效果.方法:随访分析腰椎管减压、长节段内固定融合治疗50例退变性腰椎侧凸畸形并腰椎管狭窄症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36例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4年,平均2年.术前JOA评分14.3分,术后JOA评分27.2分,改善率平均83.4%.结论:腰椎管减压、长节段内固定治疗退变性腰椎侧凸并腰椎管狭窄症安全有效,远期改善率高.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不同手术方法对老年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的疗效和临床应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老年退行性腰椎管狭窄患者180例,分为A组(椎板切除减压术)和B组(椎板切除合并植骨融合内固定术),各90例.观察采用两种不同手术方法患者治疗前后的临床症状、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的变化.结果 两组治疗后各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出血量和并发症发生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轻度老年退行性腰椎管狭窄行椎板切除减压术效果较好,对于重度狭窄和预计术后有出现脊柱不稳定时,首选椎板切除合并植骨融合内固定术.  相似文献   

5.
刘军 《吉林医学》2011,32(28):5980-5981
目的:探讨老年性腰椎管狭窄症患者手术方式及手术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行老年性腰椎管狭窄症术患者58例,采用单或多节段椎板切除减压术32例,采用椎板减压融合内固定术26例。结果:手术期间无死亡病例,16例患者出现并发症,医院对症处理后好转。对患者随访,满意率达86.2%,术前Oswestry评分从(61.02±6.49)分下降至(26.91±7.91)分;患者生活质量明显提高,疼痛感明显缓解。结论:对老年腰椎管狭窄症患者进行积极手术治疗,可获得满意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6.
目的 比较腰椎管狭窄症手术治疗的术式选择及疗效对比.方法 回顾分析2002年-2009年我院收治的86例腰椎管狭窄患者,其中46例采用单纯椎板减压治疗(减压组),40例采用椎板减压+椎间植骨融合十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术治疗(内固定组),术后获随访78例,其中减压组42例,内固定组36例,随访6个月-6年,平均4年2个月,应用JOA标准对各组疗效进行评定.结果 根据JOA评分标准,两种术式术后优良率分别85.71%,86.11%,两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根据不同类型病变选择不同术式,各种类型的腰椎管狭窄症均可获得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7.
手术治疗严重腰椎管狭窄症48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内固定在严重腰椎管狭窄症中的应用。方法 前瞻性对48例严重腰椎管狭窄症患者予减压、植骨融合及内固定手术,并对术前术后JOA评分及影像学情况对比研究。结果 48例获得平均1年9个月随访,JOA评分计算,术后改善率为88.2%,融合率为83.3%。结论 对于严重腰椎管狭窄症患者行减压、植骨融合及内固定术.是一有效可靠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经椎板间隙扩大减压结合腰椎融合内固定术治疗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的疗效,探讨该术式较全椎板减压术的优势。方法选择2008年1月~2009年3月腰椎管狭窄症患者25例,均应用经椎板间隙扩大减压结合腰椎融合内固定术治疗。结果术后1天JOA评分改善率25%~100%,平均63.5%,3个月随访时JOA评分改善率34%~100%,平均72.3%,术后及随访时JOA评分均较术前有显著提高(P0.05)。随访时X线平片,所有病例均无腰椎不稳征象,内置物无松动、断裂、变形。结论经椎板间隙扩大减压结合腰椎融合内固定术是一种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有效方法,能够减少全椎板切除减压带来的术后腰痛等问题;其远期疗效有待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Coflex非融合固定联合椎弓根钉固定对重度腰椎管狭窄症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2008年1 0月~2010年10月,对24例重度腰椎管狭窄症患者,其中男性10例、女性14例,于重度腰椎管狭窄处行椎弓根螺钉固定术、椎板减压、中央椎管及神经根管扩大术,于退变较轻处或邻近节段行coflex棘突间植入术。结果:随访时间6~18个月,期间未出现内固定(椎弓根螺钉、coflex)松动脱出及棘突骨折等并发症。按JOA评分标椎,临床症状改善优良率91.67%。结论:后路Coflex非融合固定联合椎弓根钉固定是治疗重度腰椎管狭窄症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临床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有限减压植骨融合与椎板减压融合内固定术治疗老年性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的疗效分析。方法 2011年4月至2015年6月本院收治60例老年性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的患者,行有限减压与椎板减压融内固定手术治疗,男26例,女34例,年龄在54~82岁,平均66.55岁,病程6个月~30年,平均72.60个月;采用单侧或双侧椎板有限减压植骨融合术(A组30例),椎板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B组30例)。临床疗效分别采用日本骨科学会JOA及VAS评估方法评定,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术后2年A、B组JOA优良率分别为86.7%、90.0%;末次随访时分别为83.3%、86.7%;术后2年随访时两组腰腿痛VAS评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末次随访时两组腰腿痛VAS评分有统计学差异(P0.05)。A、B组术后2年及末次随访时腰腿痛VAS评分均较术前明显降低,A组末次随访时评分较术后2年增加(P0.05)。B组末次随访时评分较术后2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增加(P0.05)。结论应用有限减压植骨融合术及椎板减压融合内固定术治疗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近期、中期均取得良好的临床效果;前者创伤小,手术时间短,尤其治疗老年性腰椎管狭窄症的患者。  相似文献   

11.
蒙芝健 《广西医学》2012,34(5):633-634
目的 探讨采用后路腰椎管减压、椎弓根固定及横突间植骨融合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58例腰椎管狭窄症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本组58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为6~36个月,平均21个月.按改良Macnab疗效评定标准:优22例,良32例,可4例,差0例,优良率93.1%.结论 对腰椎管狭窄症行后路腰椎管减压、椎弓根固定及横突间植骨融合手术治疗,能对受累节段硬膜及神经根进行彻底减压,同时内固定及植骨融合可提供可靠的脊柱稳定,保证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全椎板切除减压和脊柱内固定术在老年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治疗中的意义及效果.方法 对比分析178例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患者的临床资料,分为全椎板切除减压和减压内固定两组,应用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问卷表(ODI)进行术后第1年和末次随访时的临床效果评估,计算2次ODI评分改善率,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术中失血量、手术时间、术后腰痛时间和术后腿痛时间.结果 全椎板切除减压加脊柱内固定组与单纯全椎板切除减压组相比,术后第1年和末次随访时的评分改善率无统计学差异,手术时间和手术出血量高于单纯减压组,术后腰痛和腿痛时间明显缩短.结论 老年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经全椎板切除减压治疗时,加用脊柱内固定术能显著缩短术后症状持续时间,但没有明显改善临床效果,延长了手术时间,增加了术中出血量.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全椎板切除脊柱内固定治疗老年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2年1月至2015年2月驻马店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84例老年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治疗组,各42例。对照组采用部分椎板切除减压联合脊柱内固定术,治疗组采用全椎板切除减压联合脊柱内固定术,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治疗效果评分、满意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术后VA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老年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的患者采用全椎板切除脊柱内固定治疗效果明显,能有效提高患者满意度,降低术后疼痛感,改善腰椎管狭窄,可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经皮椎间孔镜下椎间孔扩大成形减压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84例腰椎管狭窄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2例。对照组采用后路减压椎骨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研究组采用经皮椎间孔镜下椎间孔扩大成形减压术治疗,比较两组术中出血量、术后腰椎疼痛评分、住院时间和术后2周并发症发生率。结果:研究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术后视觉模拟评分低于对照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38%(1/42),低于对照组的19.05%(8/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皮椎间孔镜下椎间孔扩大成形减压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患者可减少术中出血量,降低术后视觉模拟评分和并发症发生率,缩短住院时间,效果优于后路减压椎骨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两种不同减压术式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疗效.方法 2003年9月~2009年8月共收治72例腰椎管狭窄症患者,男48例,女24例,年龄54~83岁,平均年龄66 3岁.其中40例采用有限椎板切除椎管减压术(A组),32例采用全椎板切除椎间融合内固定术(B组).采用JOA评分标准进行疗效评价.对患者术前及末次随访神经功能与自觉症状进行评估并计算改善率,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本研究中72例患者得到10~62个月随访,平均37个月.末次随访时JOA评分改善率A组56.6%±30.2%,B组60.5%±22.8%,优良率A组77%,B组81%,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均未出现椎间隙感染及腰椎失稳并发症.结论 有限椎管减压治疗腰椎管狭窄症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方式,与全椎板切除椎间融合内固定术比较在手术创伤、恢复时间和治疗费用方面有更大的优势.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腰椎管狭窄症的手术要点及后外侧融合、椎弓根内固定在腰椎管减压手术中的作用和意义.方法 腰椎管狭窄症患者39例,采用全椎板切除减压、后外侧植骨融合及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结果 随访6-24个月,术后优良率82.1%,总改善率为83.3%,所有病例均未发生内固定松动、断裂.结论 腰椎管狭窄症在充分减压的基础上,行椎弓根钉内固定并后外侧融合,疗效满意,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临床应用多节段开窗减压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远期疗效.方法:通过8~12年随访,观察27例腰椎管狭窄症患者行多节段开窗减压术后远期症状缓解情况及满意度.结果:经该术式手术治疗远期疗效:优7例,良12例,中5例,差3例.结论:多节段开窗减压治疗腰椎管狭窄症对腰椎正常结构破坏小,远期疗效肯定,并发症少,对于疗效不理想的患者仍易于再次进行传统手术,可作为腰椎管狭窄症的可选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腰椎骶性腰椎疾病3种手术方法的临床疗效.方法:腰椎间盘突出症采用开窗髓核摘除术;腰椎管狭窄症患者采用相应阶段椎板切除椎管减压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术;腰椎滑脱症患者采用切开提拉复位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结果: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症状缓解最明显,时间也最短.腰椎管狭窄症患者症状缓解时间相对较长,并且与发病时间长短有着密切的关系,时间短的患者多不伴有遗留症状,时间长的患者多伴有下肢的偶尔麻木感.腰椎滑脱症患者症状缓解时间较长,术后腰骶部及臀部症状容易反复,恢复时间较长,下肢关键肌肌力有明显恢复,部分患者肌力可恢复正常.结论:针对腰椎骶化性腰椎疾病具体病情采用不同手术治疗方案治疗,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9.
张治国 《包头医学》2018,42(2):31-33
目的:分析单纯减压与减压联合融合内固定手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选择2011年6月~2016年6月在本院行手术治疗的腰椎管狭窄症患者240例.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单纯减压组124例和减压联合融合组116例.记录并比较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围术期和远期并发症发生情况.术前、术后6 d、3个月、6个月和1年采用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评价下腰痛、下肢痛;采用腰椎功能障碍指数(ODI)评价腰椎功能;采用Cobb法测量腰椎前凸角.采用Odom标准评价临床疗效.结果:单纯减压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住院时间、围术期和远期并发症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减压联合融合组(均P<0.05).术前和术后6d,单纯减压组下腰痛VAS评分明显低于减压联合融合组(均P<0.05).术后1年,单纯减压组和减压联合融合组下腰痛、下肢痛VAS评分和ODI均明显低于术前,减压联合融合组腰椎前凸角明显大于术前(均P<0.05).单纯减压组和减压联合融合组临床优良率比较(P>0.05).结论:在无严重脊柱不稳定的前提下,老年、身体一般情况及骨质量差的腰椎管狭窄症患者应优先考虑采用单纯减压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腰椎后路减压内固定融合术治疗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该院收治的55例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患者进行研究,所有患者均行腰椎后路减压内固定融合术治疗,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患者临床治疗优良率为96.4%,且治疗前后比较患者下腰痛(JOA)、视觉模拟疼痛(VAS)评分及功能障碍指数(ODI)均存在明显差异(P<0.05);术后本组患者邻近节段退变(ASD)发生率为14.5%.结论:采用腰椎后路减压内固定融合术对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患者进行治疗效果显著,且该改善患者功能障碍及疼痛症状,临床价值显著,可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